世界上的每部文學作品,都是所對應的年代的最直觀的描寫,而日本文學史中的每部作品,也絲毫不例外。它們或產生於遠古時代,反映了遠古時代對大自然的好奇和崇拜;有的文學作品誕生於文明開化的時代,反映了對剛剛誕生的漢文字文化發展的探索;有的誕生於政權強勢或落敗時期代,是文學家對時事政治下的民間的寫照。

其中,讓我最感興趣的,莫過於從遠古時代便產生,一直源遠流傳至今的物語文化。 說到日本的物語文化,對日本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一定會想到那些出名的日本物語。例如家喻戶曉的《輝夜姬》,便是日本當今現存最古老的物語——《竹取物語》的化身。而隨著對日本文化的深入學習,以《源氏物語》為主要代表作品的物語文化,使人對日本文學史中的物語文化產生了興趣。在日本文學史上,物語主要指自平安時代(794 ——1192)至室町時代(1336——1573)的傳奇小說、和歌式小說、戀愛小說、歷史小說、戰記小說等。日文「物語」一詞,意為故事或雜談。物語文學是日本古典文學的一種體裁,產生於平安時代,公元十世紀初。它在日本民間的基礎上形成,並接受了我國六朝、隋唐傳奇文學的影響。
在《源氏物語》之前,物語文學分為兩個流派,一為創作物語如《竹取物語》、《落窪物語》,純屬虛構,具有傳奇色彩;一為歌物語,如《伊勢物語》、《大和物語》等,以和歌為主,大多屬於客觀敘事或歷史記述。這些物語脫胎於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是向獨立故事過渡的一種文學形式。 先從物語的產生來探究的話,會發現它最令人不可思議的一點,就是它的創作者大多以女性為主。為什麼這一點會令人不可思議呢?縱觀中國文學史,誕生的傑出女流作家可謂屈指可數,但是在日本文學史中,中古時期,女流文學出現了鼎盛時期。隨著天皇權利被分到各個貴族手上,政治風氣寬鬆,由此之下假名文字的發明及得以廣泛發展,女流文學隨流而上,達到頂峰。其中,紫式部和她的作品,《源氏物語》,更是成為了日本女流文學的傑出作品。 談到日本的物語文化,《源氏物語》是名副其實的代表作。它的出現,開啟了日本文學的「物哀」時代,並影響了夏目漱石、川端康成、宮崎駿在內的大批的日本作家等各個領域的藝術家,其以「真實」為基礎的「物哀」精神更是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繼承和發揚,並對日本文化造成了深厚的影響,成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此可見,《源氏物語》的影響,已經不僅是文學方面,它對後世的各個領域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力。 也就是說,日本的物語文化及其代表作品,為世人展現的不僅是簡單易懂的故事內容,而是更深層次,為人們所喜愛,也需要人們去探究,去發掘的精神文化內涵。
對於物語文化中的「物哀」精神,究竟是怎麼樣的存在,又在物語文化中有什麼樣的地位,都需要自己用時間去積累,去感受,去體會到日本人蘊藏在故事中的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