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只有放下勝負之心,才能看見神之一手,亦是覺悟天道

2020-12-17 八零後農民工小哥

我是石頭。

一個85後,酷愛解讀《天道》與《天幕紅塵》。

每日一更,喜歡的話,請點個關注。

《天道》解析,每晚十點,公號——煤球青年

全網首發

最近在追一部劇《棋魂》。

裡面的一句,神之一手的提法,一直是我頗為感興趣的。

昨天追到第30集的時候,終於神之一手出現了。

可男二說的一句臺詞,讓我整個身體,為之一震。

「只有放下勝負之心,才能看見神之一手」

如是觀照。

神之一手,無處不在,無處不顯,只因心中只裝著勝負,所以神之一手,便只會視而不見。

太奧妙了。

1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是故弄玄虛還是真的超脫了常人的思維所不能取決的境界。

我們一直懷揣著一顆求取的心來看《天道》。

我們的求取便是我們的立場,只要我們不符合自我立場的,超出自我立場的。

超出立場的一切,是被自我所不認可,不可取的,甚至是棄之如敝履的。

但每一個在《天道》上下功夫的人,都是在渴求這句話的玄妙之處,在什麼地方?

可是越求越不可得。

智玄大師曾經說,丁元英是心作心是。

一直以來,都不能很真切的對這個話有一個很直觀的感受。

但在昨天追劇的時候,突然明了了。

任何事物都有它最本質的地方。

兩人對弈如果真的只為一個輸贏,那麼便違背了圍棋的最高境界。

覺悟天道,如果只是為了單純的從中挖取一些所謂的改變命運的術,最終所看到的都是偏離道的術。

術為道的用,道為術的本。

是不二的。無道,術便不可彰顯。

當我們有一個渴求渴望所求的欲望之心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離覺悟《天道》很遙遠了。

有什麼樣的覺悟,便會做什麼樣的事兒。

所有痴迷在《天道》中的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便在看破,放下。

只要心有執念,便不能覺悟《天道》。

法之妙用,非思維之所能窮究的。

2

見路不走,是以道與術為最高的指導方向

第一次接觸《天慕紅塵》的時候,對《天慕紅塵》的分量很輕視。

甚至認為豆豆提出的見路不走,是頭上安頭的,故弄玄虛。

可今年因為解讀《天道》,需要查閱大量豆豆的作品資料。

便再一次重新看了一遍《天幕紅塵》。

結果直接被震撼在那兒了。

為什麼見路不走,並不能用實事求是以概括了?

實事求是是一個太過系統,含糊的概念。是一個放在四海皆準的真理。

可如何實事求是,知道的人並不多。

見路不走,可以用實事求是解釋,但它比實事求是更加具體真相。

我理解的見路不走,是以道與術的指導為方向。

所謂的實事求是,是以立自身條件的可能,不要想自身條件的不可能的,想一切以自身條件的真實客觀為出發點。

可具體的實操,便在見路不走裡面。#天道#

見路不走,即見因果。

已經很完整的解釋了,什麼是實事求是的具體實操方式方法。

任何事物都有它最本質的相,如若此相為立場,當你揣著你的立場進入事物本質的立場。

你捨棄掉,你不願看到的,規避掉你認為有風險的。

你所看到的不是原來的面目。也不是真實的情況。

那你順著你所認為,必有因果的路去走下去的時候,會在某一個節點會突然發生逆轉。

因為你的心,取捨太重。便已經違背實事求是了。

其實這正是我們老祖宗的智慧。

西方的哲學在求,在知。

東方的智慧在舍,後得。

3

只有放下勝負之心,才能看見神之一手,亦是覺悟天道

神之一手,堪稱圍棋的極高境界。

是我一個門外人來看的話。

是所有頂級棋手的最高追求。

可是很多人卻窮盡一生都沒有看到。

所以很多人便懷疑神之一手到底存不存在?

神之一手無處不在。而在沒有勝負之心的對弈局中。

可是如果兩人對弈沒有了勝負之心,那麼對弈的價值在什麼地方?

找到那個價值。

我認為那就是覺悟了。

劉冰如果放下了取捨心,便不會自殺。

林雨峰如果沒有必要將格律詩置於死地的想法,他便不會把自己推入絕境。

葉馮劉如果不違背當初的承諾,便不會退股。

小丹,一個覺悟天國的女人。

小丹是明白人,因為她已經參透了生死,所以才能當生則生,當死則死。

小丹可以有很多種避險方式方法,甚至她可以選擇在人之常情中,找到眾生能接受的一個心理結果,只通報情況而不採取任何措施。

可小丹還是履行了一個做警察的職責。

小丹用自殺的方式告訴了眾人,她的勇敢,無所畏懼,不是為了利益,不是為了出名,更不是為了讓大眾回報什麼。

只要是女人就有貪嗔痴,沒有貪嗔痴的女人是天國的女人。

我們揣著一顆骯髒取捨的心,憑什麼評價小丹的所作所為。

人的修行真的很奇怪。

你兜兜轉轉了很多年之後才發現,你修行的聖地在你的內心裏面。

所謂的天國也在你的心裡。

可當你明了的時候,那個時候,你就已經不是你了。

我們的取捨心還是太重,我們的渴求心還是太重,我們的欲望心還是太重。

所謂的覺悟天道,不過是鸚鵡學舌,不得其意,更不得其妙用。

相關焦點

  • 《天道》:掉到井底患上精神絕症的人,誰來撫慰他們心之地獄的苦
    在看書的時候看到了林雨峰的那一句話名言,樂聖只有矛沒有盾。樂聖公司的旗幟上永遠只有六個字,進攻,進攻,進攻。突然莫名感慨,林雨峰就是輸在了這句話上。什麼樣的文化屬性才需要用進攻來保住自己?說扶說救皆是虛妄,不可為而為之的事情。即便有丁元英的心作心是的結論,有扶貧實質下的結果,依舊還是不能掩飾和分解殺富濟貧之後的疼痛感。王廟村真得救了嗎?如果這樣也算得救,扶貧也許就簡單了。
  • 《天道》:要想出人頭地不是學多少知識,而在於這3層覺悟的境界
    在電視劇《天道》裡面,丁元英才對芮小丹說了,道理和知識是沒用的,只是有用的一個條件,用才有用。這便是關於知識的最關鍵之處。你即便擁有大量的信息儲備,但如果不會用,用不出來,那就是一堆垃圾。那如何才能做到會用知識?如何讓儲備的信息為自己創造價值呢?那就是學習的首要目標——讓自己覺悟。
  • 《天道》:天是什麼?是神是道,是全能全知者,是便在不可見者
    那麼天國之女就應該是最美麗最善良最溫柔的女子。#遙遠的救世主#小丹卻反駁父親說天國裡面有醜有惡嗎?有貪嗔痴分別的是人,不是天。我們在看《天道》的時候,很多道理永遠是懷揣著一顆分別心在看。故此,我們還是不夠虔誠,如果我們夠虔誠,我們放下的應該是自己的知見,而不是要甄別《天道》裡面的道理是對是錯,是深是淺,是有用還是沒用。美醜善惡的是人不是天不是道。有對錯有得失的也是人,不是天不是道。
  • 《天道》如何開啟自己的「上帝視角」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電視劇《天道》對於普通人最大的意義就是重新審視所謂的「天道」、「命運」、文化」、「因果」「規律」「造化」。上帝視角需要覺悟,覺悟需要必要的知識儲備和契機,我們為什麼要修行,就是為了能夠清醒得活著,能夠用自己的實力守護屬於自己的幸福。你可以繼續不喜歡你不喜歡的事物,請允許它存在,信科學也好,信佛、信玄學也好,無非「心理」有個寄託,有個安處。如何才能覺悟,什麼是涅槃。
  • 《天道》和《遙遠的救世主》的區別是什麼?
    不同生存哲學的方法論對個體文化屬性塑造不同,也許芮小丹根本不清楚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也許丁元英知道自己一定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身、心、神,很難做到三位一體。但是想到,想不到,都不完全影響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世俗中的人,放任自由,隨波逐流,最終成了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
  • 《天道》:故而天道止於道法,非眾生之天,非眾生所論道之道
    擺一道茶,我們一起聊聊關於《天道》中的那些不易被常人理解的想法和思維雖然有四天左右,斷更了《天道》。但每天一直在學習,反覆聽《天道》的有聲書。《天道》有著剝離事物真相後,最本質的相。我們只能聽見,看見,知道,問一個為什麼。說用,說覺,說悟,都是痴人說夢的鬼話。
  • 《天道》:從丁元英的「得救之道」,你從中悟到了什麼?
    《天道》電視劇就是可以讓人早日覺醒、覺悟的好作品,這「一部好劇勝過讀10年」。前提是你要看得懂它,特別是高人使用的「逆向思維」,讀懂《天道》中的思維,你也可以成為高人。丁元英說的「得救之道」,它才是《天道》電視劇和原著《遙遠的救世主》討論的最終主題,它也是這個作品的社會價值體現。電視劇中有用一句話「殺富富不去,救貧貧不離。救世主的文化唯救主可說,救世主不是人,是道。得救不是破了戒的狼吞虎咽,是覺悟。」它為「得救之道」這問題做出了很好的回答。
  • 天和道的天道
    天道是本質的心和本源大道,也指心和大道主導的客觀自然規律。天道是心和大道,也指內在核心主導的自然規律。機體和心相合成生命,分離則生命死亡,心和新機體結合產生新生命。生為死之初,死為生之始;物質不滅,靈魂心體不亡。有和無是文明的物質和精神兩個層次,物質是基礎,精神是內核。以物質基礎入心成道是唯一路徑,是修行求道的必然。脫離實踐現實是空想幻想;拋棄精神內核定然墮落。天人合一是天道原則,知行合一是天道途徑。
  • 天道:做人要想成大事,不是腦袋有多少知識,而是覺悟這3層境界
    知識本身是沒有用的,也只有學會「用」,才有價值!在影視劇《天道》中,芮小丹希望去留學,丁元英給了她一個意見,讓她出國以後不必為了學位證書而學習。去留學的意義主要是打造優秀的學習環境,平心靜氣自學幾年,掌控多種優秀的常識與訊息。
  • 《天道》世間最遙遠距離是什麼?咫尺天涯,哀莫大於心死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之間的愛情故事,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心與心的距離,現代都市,雖然網際網路和社交異常頻繁,但是人和人的距離還是很大的,城市把彼此兩個靈魂割裂開來,不是心孤單,而是孤單是一種本能。
  • 《天道》5句名言,看起來平淡無奇,看懂卻很難
    5、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這是丁元英交芮小丹的一句鬼話,王明陽聽了佩服得五體投地。這句話將基督教、佛教、道教融為一體,在三者中找到共性。按規律辦事就是神,神就是按規律辦事的。世界上本來沒有什麼神話,所謂的神話只不過是常人無法理解的平常事。
  • 《天道》丁元英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如何理解,如何應用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神是境界,心是願望,每個人都想讓自己心神合一,無奈想得太多,做得太少,被自己的欲望和貪婪裹挾著、妥協著、甚至是「偽裝著」。毫無疑問,丁元英口中的眼到手到心到是有象徵意義的,想到和得到之間還有個做到。
  • 《天道》以不變應萬變,萬變不離其宗,變與不變才是事物發展邏輯
    人的眼睛並不是我們看到的兩個,還有一個,那就是位於兩個眼睛之上的空間,松果體的哪個位置,有一個「智慧之眼」無論是道家能夠看見鬼怪的眼睛,還是能夠進入人們夢中能力的智慧,甚至是超越自身認知維度的能力,都來源「天眼」。
  • 《天道》丁元英真的悟到了「天道」嗎?為什麼他可以,別人卻不能
    丁元英可取之處,就是把常規觀念中的「天道」和自我認知的天道形成一個對立統一的關係,只要觀念中的「天道」為主導,那麼註定被奴役,想要站起來,就必須學會架構自己的「天道」。一個完全生活在自己國度的人,他有能力賺錢,但為了心安不執著出人頭地,相反,執著出人頭地的人遍地都是,多如牛毛,但能放下自己欲望和貪婪的,他是獨一份(事實上,根本沒有可以學習的必要,因為出人頭地,獲得更多的物質能量和精神能量是人性「剛需」。
  • 此乃天道,亦是人道。
    此乃天道,亦是人道。如果眼下的苦逼日子暫時還沒有轉好的跡象,不要著急,再挺過一段難熬的時光,一切就都會好起來的。亞聖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佛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 《天道》:如何成為一個厲害的人,不妨從你的思維開始提高
    網絡中曾經流傳一句話:不是你成功了才會去努力,而是只有你努力了才能有機會成功,而成功也絕不是你勤奮了,你堅持了,努力了就一定行的,成功來自正確的目標和正確的努力。什麼才是正確的呢?這個正確是誰來定的?強大的背景和雄厚的資源從哪裡來?
  • 《天道》:王志文完美詮釋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這是王志文所扮演的丁元英在《天道》中所說的一段自嘲詩。《天道》是一部愛情劇,也是一部商戰劇,歸根結底,它是一部值得你看第二遍的好劇。該劇通過丁元英承諾給芮小丹的一份特殊禮物:一個「殺富濟貧」的商業策劃展開。
  • 《天道》經典思維語錄,提升你的認知,逆天改命才能成為最終贏家
    天道裡面演繹著人性、文化、制度與技術交織的色彩下透視出更高層次的智慧,有高度,有深度,有廣度,有很多至深至奧的經典讓人悟不透。《天道》改編於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看過天道的人都說,沒一點生活經歷的人,不會喜歡這部作品,這其中蘊含的道理也是能讓人參透生活的。
  • 《天道》:修者以律制心,覺者由心生律,即覺即顯,即障即塵蔽
    我們之所以會在同一件問題上產生那麼大的分歧衝擊量,應是我們的根基不足以對《天道》中更高層次的文化密碼產生更深的覺與用。今天在聽《天道》的時候,我還在腦海中突然冒出一個問題。#天道#什麼是佛法?修行以行制性,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滅。這是一個初級的一個階段。我們要剝離眾生之見的眼睛,從什麼地方剝離,不是讓你以性施行的剝離。那個境界很高很好,但那不是你的境界。
  • 《天道》:何為「眾生所需」?看劇100遍,也難悟透丁元英這4個字
    《天道》為什麼火?其實《天道》中丁元英已經給出了答案:文化產業,文學、影視是扒拉靈魂的藝術,如果文學、影視的創作能破解更高思維空間的文化密碼,那麼它的功效就是啟迪人的覺悟、震撼人的靈魂。就如《天道》中丁元英對芮小丹所說,眾生沒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惡,所以你才有價值。只要你把被文化、道德顛倒的真理、真相顛倒過來,隨便你怎麼寫怎麼拍都是新意和深度,這就是錢,就是名利、成就、價值,隨便你能說的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