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闢謠|冷水服藥會致癌?這才是真相

2020-12-06 晶報

網絡上流傳著來自「美國醫師協會」的健康提示,說用冷水服藥會導致癌症的發生。從小到大,每次吃藥長輩們總說要溫水送服,喝冷水對身體不好。現在想起來不禁後背發涼,冷水服藥真的會致癌嗎?今天一起探索真相!

●冷水服藥會致癌?並沒有相關科學依據

其實,關於冷水致癌的傳言一直都有,比如飯後喝冷水致癌,甚至是喝冷水本身就會致癌。

謠言認為涼水會把剛吸收的油脂馬上變成固態,固態油脂在酸的作用下會變成小碎塊,附著在腸子內壁,容易誘發癌症。也有觀點認為冷水和消化道溫差很大,當喝下冷水的那一瞬間,就已為身體帶來負擔。冷水所經之處,都會消耗器官能量帶來刺激,久而久之疾病就會產生。

實際上,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冷水在進入人體之後,會在消化道尤其是胃內被逐漸加熱,最終達到與人體相同的溫度,並維持在36℃-37℃,這個過程本身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也不會影響藥物,或者食物碎片的消化和吸收過程,更不會產生致癌物質。

●喝冷水熱水看個人習慣,並不會損害健康

儘管,咱們國人更習慣喝溫熱水,但其實在其他國家尤其是歐美地區,喝冷水是更多人的習慣,並不會損害健康。以歐美地區為例,數千年來都保持著喝冷水的習慣,甚至還習慣從冰箱中取出直接飲用,吃藥更是如此。如果這個傳言屬實,國外的癌症患病率本應更高,但事實並非如此。

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逐漸加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把礦泉水作為飲用水,無論是平時還是服藥都依賴這種冷水,事實上並沒有關於導致癌症患病率增加的報導。

所以,冷水服藥並不會致癌,平時偶爾喝冷水也不會增加健康風險。但是,生活中沒有比一杯溫熱水更能讓身心愉悅的了,這既是咱們千百年來的飲食習慣,更是養生文化的傳承。所以,生活中儘量選擇水溫度在10℃-40℃之間,而且以30℃-40℃為最佳,儘量避免冰水和過熱的水。

所以,下次吃藥如果再有人跟你說不能冷水送服,就把這篇文章甩過去給他看!

來源|晶報APP綜合科學闢謠平臺

相關焦點

  • 闢謠專欄1:喝咖啡會致癌?鮮榨果汁能抗癌?無糖飲料會致癌?
    謠言1:喝咖啡會致癌。 闢謠1: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指出,「咖啡不存在致癌危險性」。 這個謠言的歷史,有差不多30年了,雖然各大官方平臺都已闢謠過,但是這個謠言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出來蹦躂。
  • 闢謠!我們常吃的味精會致癌?其實我們一直都被騙了!
    闢謠|我們常吃的味精會致癌?其實我們一直都被騙了!如今生活壓力,加上環境汙染嚴重!每個人都在努力的賺錢,這時候很多不良的商家就會鑽一些洞子,在某些商品中添加色素、添加劑等物質!我們都知道這種物質對身體的傷害很大!
  • 【科學闢謠】注意啦 飯前服藥和空腹服藥不是一回事兒!
    【科學闢謠】注意啦 飯前服藥和空腹服藥不是一回事兒!標註需要「空腹服用」的藥物一般需要在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服藥,比如在胃液中不崩解、到腸道才被吸收的腸溶片,就需要空腹服用;其他宜空腹服用的藥物還有:驅蟲藥、滋補類中藥、鹽類瀉藥、阿侖膦酸鈉片。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不是所有「飯前」都叫「空腹」,服藥時間...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不是所有「飯前」都叫「空腹」,服藥時間也有「基本法」!>謠言很多人認為,飯前服藥就是空腹服藥。闢謠飯前服藥不等於空腹服藥。受患者的生理病理狀況(胃的容量大小、胃液分泌量多少、胃排空時間長短)、食物及藥物的理化性質等因素影響,空腹狀態、進食前後服藥會產生不同療效,所以不能簡單地把空腹服藥等同於飯前服藥。那麼,胃腸道生理情況的哪些變化會影響藥物吸收呢?
  • 長期用洗潔精洗碗會危害健康,甚至致癌?闢謠:更危險的是這3樣
    洗碗和洗潔精是相輔相成的關係,然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它們成了死對頭,只要洗碗就不能用洗潔精,罪魁禍首則是洗潔精,很多網友在網絡上留言:長期用洗潔精洗碗會危害健康,甚至致癌,這是事實嗎?為什麼說長期用洗潔精洗碗會致癌?
  • 科學闢謠┋飯前服藥就是空腹服藥
    飯前服藥其實不等於空腹服藥,這是為什麼呢?我們還得從食物、藥物在胃腸道的消化吸收談起。胃腸道生理情況的變化對藥物的吸收有著較大的影響。胃是一個中空的囊狀器官,主要功能是暫時儲存食物進行初步消化;成人的胃一般能容納1-2L食物,因此人們只需要一日進食2~3餐,在一次飽餐後食物可以慢慢地由胃進入小腸。
  • 接觸購物小票致癌?專家闢謠:所含雙酚A劑量太小,不太可能
    接觸購物小票致癌?專家闢謠:所含雙酚A劑量太小,不太可能 黃哲雯/工人日報 2019-02-01 08:53
  • 人民日報總結近期十大謠言:咖啡致癌、跳拉丁舞早熟上榜
    「創立一家企業,我們最大的追求就是希望它能不斷為國家和社會創造價值,這也是我們在技術領域不斷深耕的動力!」4、咖啡致癌【傳聞】最近突然被「星巴克咖啡致癌」的文章刷屏。文中提到市面上出售的烘焙咖啡中,被發現含有的高濃度丙烯醯胺——一種有毒的致癌化學物質。
  • 經常吃泡麵會致癌?告知你真相
    但隨著人們養生意識的增強,很多人越來越注重食物的健康與安全了,網上出現了不少關於方便麵的傳言,比如說吃泡麵等於在吃塑膠袋、經常吃泡麵會致癌、吃一包需要解毒32天等這樣的說法,到底是真是假呢?真相或許並非與你想的一樣。吃泡麵等於在吃塑膠袋,這種說法不正確!
  • 洗牙會把牙齒洗松?| 健康闢謠日曆
    洗牙會把牙齒洗松?| 健康闢謠日曆 2020-12-18 0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吃味精真的會致癌嗎?我來告訴你真相
    最近還有人穿出味精竟然會有致癌的風險,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味精,究竟是否就像大家所說的那樣呢,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一探究竟。在如今這個時代,有許多人都會注重食物養生,看到新聞的報導,都是xx食物又發現致癌,心裡還是會隱隱擔心,先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要從生活上很多細節的地方注意,從生活方式到飲食習慣都不可以忽視。我們常常吃的味精,到底裡面有什麼呢?
  • 盤點2015十大科學流言:40%與食品安全相關 火腿培根致癌與砒霜同列
    火腿、培根、香腸等加工肉類製品由於使用煙燻、醃漬、添加防腐劑等方式處理過,所以會增加癌症風險,這在食品營養界早已得到了普遍認可。 但是,致癌風險增加不等於一定致癌,癌症的發生和基因遺傳、環境等很多因素有關,某種物質是否致癌還跟暴露劑量有關。火腿、培根、香腸等確實不宜多吃,但少量食用並不值得擔憂。而砒霜毒性很強,少量攝入也會危及健康,所以不能相提並論。
  • 麥片含農藥草甘膦成分會致癌?9月科學流言榜闢謠這些「偽科學」
    流言:電子菸健康環保,還能排毒清肺,是一種戒菸利器。真相:人抽菸之所以會上癮,是尼古丁這種物質在作祟。尼古丁俗名菸鹼,是難聞、味苦、無色透明的油狀液態物質,對人體外周神經和中樞神經系統發揮作用,臨床上無任何應用價值。
  • 集體闢謠!大家別再相信了!
    亞硝酸鹽不致癌,分解成亞硝胺才致癌,但亞硝胺一般很容易被分解,所以「隔夜飯菜致癌說」不成立。> 亞硝酸鹽本身並無致癌性,轉化為亞硝胺類物質才致癌,而轉化需要很多前提條件,不是沸水就能生成的。
  • 這幾樣炒菜習慣會致癌
    但在廚房炒菜的人可要注意幾個細節,這些細節可讓人致癌呀!炒完菜時不要立即關掉抽油煙機,最好是再開三五分鐘。如果炒完菜立即關掉抽油煙機,廚房的油煙使人致癌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七。不刷鍋立即炒下另一樣菜,在前一次鍋上的殘留的物質經過高溫變異很容易致癌。油炸時用過的油,炒菜時請不要在用了,油經過高溫會產生很多致癌物質。炒菜時少放味精和雞精,放入少許鹽和海鮮醬油或天然十三香之類就行。
  • 闢謠·2020 | 這個冬天,不要再被這些謠言給騙了!
    但這只是皮膚表皮的短暫性發熱。喝酒後人體熱量的消耗增加,通過皮膚會急速散發消耗體內熱量,這種消耗比酒精供給的熱量要多。熱量產生速度跟不上散失速度,就會導致體溫下降,人會感覺冷。所以喝酒不僅不能暖身,還容易使人感冒。謠言:吃海參提高免疫力真相:吃海參「提高免疫力」「預防慢性病」「抗腫瘤」的說法是不對的。
  • 普洱茶含「黃麴黴毒素」,會致癌?實驗後我們發現了真相
    嘿嘿,大家不要覺得小艾文縐縐的,這首詩可跟咱們今天要講的內容有關。 這首《七碗茶詩》是唐代一名叫盧仝(tóng)的詩人所作,它本來是盧仝為答謝友人而作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裡的節選,但因為寫得太過精彩,因而被單摘出來成篇。
  • 偵破幽門螺桿菌致癌謎案
    體檢查出幽門螺桿菌的人都會緊張地問:聽說感染這種細菌會導致胃癌?為了回答好這個複雜的問題,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的科學家們已經追尋了近40年。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螺旋狀的細菌,它既存在於冰封數千年的木乃伊胃中,也存在於當前全球約50%的人的胃裡。
  • 闢謠:不粘鍋塗層有毒,炒菜會致癌?搞清楚原理,就不用擔驚受怕
    不粘鍋在生活中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是關於不粘鍋存在很多有爭議性的說法,比較常見的就是不粘鍋會致癌。這就直接導致很多人不敢使用不粘鍋,事實是這樣的嗎?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 隔夜菜會致癌嗎?告誡:除了這4種,其它能放心吃,可不是忽悠人
    第2天想吃什麼加熱之後再繼續食用,但是長期吃剩菜剩飯真的不利於身體健康,有些人說長期吃隔夜菜會致癌,這是否有事實依據呢?其實隔夜菜中是含有一定亞硝酸鹽的,這種物質確實是有致癌性,所以說有些隔夜菜真的是不適合適用,吃多了真的容易致癌,希望大家能夠正確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