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地說,在如今這個世界上,科學技術領域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就只有美國;第二梯隊當中有很多國家,比如:日本,德國,法國,英國,除了那些發達國家之外,還有的就是中國、俄羅斯;第三梯隊就是那些比較落後的國家。而在第二梯隊當中,中國基本上可以算是最靠前的,而且大有要進入到第一梯隊的趨勢。
可能很多人要說,憑什麼中國沒有能夠進入到第一梯隊,這實際上是因為中國發展科學技術的時間太短了,積累得還不夠多。
中國是這幾十年內追上來的,這個速度已經是非常驚人的。如果我們看世界各國的科學技術發展,比如:西方各國(尤其是歐洲的幾個老牌國家)自從300多年前的牛頓時期就開始發展科學技術,而美國和俄羅斯則是得益於一戰、二戰以及冷戰時期積累下的家底,都是由大背景直接刺激,而且是長年累月的積澱。
中國則完全是另外一條路徑,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這已經相當厲害。如今中國已經步入第二梯隊的最前排位置,已經有很多獨步世界的尖端科技,那都有哪些厲害的科技呢?
盾構機
在近幾十年,中國就有幾項技術幾乎就是從零到世界第一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盾構機。那盾構機到底是什麼?又有什麼用處呢?
盾構機是一種使用盾構法來進性隧道挖掘的機器。這裡的「盾構」施工法指的是掘進機在掘進過程中,同時利用盾」(指支撐性管片)來構建(鋪設)隧道的方法。盾構機說白了就是可以快速建設隧道的一種機器,對於基礎設施建設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
長期以來,盾構機都是由國外所壟斷,購買一臺盾構機的費用相當高。全世界盾構機最好的一家企業來自於德國,他們欺負中國沒有這方面的技術,把盾構機的價格抬高到數億元。除了昂貴的售價之外,盾構機的維修成本非常高,並且很不方便。國外企業在對盾構機進行維修保養時,更是要求中國的任何人員不能參與,以此來實現技術封鎖。
而且,壞掉之後即便是及時付錢,常常也不能及時維修,通常是壞了很久之後,一修又要很久,少則十天半個月,多則數月,而這期間昂貴的維修費用以及國外工程師的餐旅費增加了許多工程的建設成本。
正是在諸多困難面前,中國決定把盾構機核心技術的研究列入「863計劃」。於是。僅僅用了6年的時間,中國人科學家王杜娟及其同事就研發出了中國第一臺擁有部分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盾構機。後來,許多高校研究所又加入了進來研究盾構機。如今中國的盾構機已經成為了全世界最好的盾構機,同時價格遠遠比德國的盾構機要便宜得多,質量和服務也遠遠比其他國家的盾構機企業要好得多。因此,獲得了全球2/3的市場份額。
高鐵、5G
盾構機代表的是中國從零到世界第一的科學技術案例。中國還有一類技術是從引進技術開始做起,逐步走向世界前列的水平,這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高鐵和5G了。
就拿高鐵來說,早期中國是依靠市場換技術的方式引入了大量的國外技術,其中就包括了在這方面技術非常領先的日本、德國、加拿大和法國。這些國家的企業面對中國這個超大市場的利潤誘惑,特許把自己本國的技術投入到中國的工廠中進行生產。早期中國高速鐵路都是來自於這些 國家。在條件成熟的基礎上,中國從合資企業開始,再到自主研發,實現了高速鐵路的生產。如今中國的高鐵技術獨步全球,佔據了全球第一的市場份額。
而5G的路線並沒有高鐵那樣順利,中國的通信技術一開始就像高速鐵路技術一樣是十分落後的,設備基本上都來自於國外,國產的很少很少。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注重通信技術的發展,華為和中興等中國的通信企業就是在那個時期成立的。早期的通信技術的發展也是類似於高鐵,主要是先引進或者合資積累技術和人才。到了90年代末,2000年初,中國的幾大運營商才成立,通信的基礎設施開始普及。
於是,中國的通信企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從2G,再到3G,然後到4G,中國從落後逐漸趕了上來,並且在5G時代,走到了世界技術的前列。如今世界上的通信設備運營商當中,國外僅剩諾基亞和愛立信,而我們則有華為和中興。正是因為通信技術的崛起,導致西方國家感受到了中國的強大,開始試圖打壓中國的企業。
更多的尖端技術
除了盾構機,高鐵和5G,中國還有許多領先的技術,比如:北鬥導航系統,航天技術,民用無人機,超級計算機,雜交水稻,可控核聚變,量子通信,量子保密通信等等。可以說,在短短幾十年我國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績,不得不說這就是中國速度。按照這個速度,未來我國科學技術水平領先世界也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