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四伏的林海雪原
東北的西滿和北滿,由於其特殊的地理環境,自古以來就是有名的土匪窩子。
日本投降後,蔣介石為了與中共爭奪東北,大力收編東北各地的土匪。
這些被收編的土匪搖身一變,成了國民黨的「先遣軍」、「救國軍」,充當了蔣介石搶佔東北的急先鋒。
1946年開始,東北的土匪日益猖獗,成為事關中共在東北生死存亡的心腹大患。
以林彪為首的東北民主聯軍總部和東北局痛下決心,投入主力部隊展開大規模的剿匪作戰……
提到東北的匪患,較年長的人們都會不由自主地聯想起,著名的八大樣板戲之一的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中的「座山雕」。
「座山雕」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真正的名字叫張樂山,在土匪內部人稱「三爺」,出身於北滿一個三代慣匪世家。
抗戰勝利後,張樂山被國民黨委任為「東北先遣軍第二縱隊第二支隊司令」。
以張樂山為首的匪幫長期流竄於牡丹江一帶,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我東北野戰軍曾多次進剿,給張樂山匪幫以沉重打擊。
但陰險狡詐的張樂山詭計多端,多次僥倖逃過我軍的追剿。
張樂山帶領少數土匪,潛藏於海林縣北夾皮溝深山老林中的蛤蟆塘。經常晝伏夜出,襲擾我軍,殘害百姓,氣焰十分囂張。
智擒「座山雕」
為徹底剿滅這股頑匪,我牡丹江軍區二團直屬偵察排排長楊子榮奉命帶領小分隊進入茫茫的林海……
楊子榮,原名楊宗貴,山東牟平縣人,1945年參加八路軍,作戰機智勇敢,是我軍著名的偵察英雄。
1947年1月中旬,楊子榮帶領孫達德等5名戰士,進入海林縣夾皮溝山一帶。
為了迷惑敵人,他們裝扮成土匪模樣,冒充已經被我軍擊斃的匪首關山虎的殘部。
當楊子榮一行頂風冒雪進至蛤蟆塘附近時,遭遇了十幾個假裝成「伐木工人」的土匪。
英雄虎膽的楊子榮臨危不懼,若無其事地湊上前去,用他非常熟悉的黑話,與其中的一個姓孟的土匪頭目攀談起來……
為了取得土匪的信任,楊子榮還故意大煽大叫地與土匪們爭吃搶喝,吹鬍子瞪眼,活脫脫一副「慣匪」的模樣。
敵人果然中計了。
第二天,在對楊子榮一番黑話試探之後,一個被稱為「劉連長」的土匪頭目帶著楊子榮等人上了威虎山……
楊子榮一行跟隨土匪,在大雪沒膝的深山老林裡,沿著崎嶇不平的山路,穿過土匪的三道警戒哨卡,終於來到了深藏於原始森林中幾十裡地遠的土匪老巢。
楊子榮向手下幾個久經沙場的戰士一使眼色,意思是叫他們看住身邊的土匪,自己與孫達德、魏成友摸進匪首張樂山住的地窩棚……
直到楊子榮出其不意地將黑洞洞的駁殼槍槍口頂在張樂山的腦袋上,這個惡貫滿盈的土匪頭子才如夢方醒……
在戰友們的配合下,楊子榮智取威虎山,將這些「漏網之魚」一網打盡。
遺憾的是,這位足智多謀的孤膽英雄,在後來圍殲土匪丁煥章、鄭三炮的戰鬥中,
因手槍槍栓在極寒的氣溫下意外凍結,無法擊發,被敵人趁機開槍擊中胸部,英勇犧牲,年僅三十一歲。
楊子榮犧牲後,被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授予「特等偵察英雄」、「戰鬥英雄」等光榮稱號,其生前所在的排被命名為「楊子榮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