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影迷五條人

2020-12-24 騰訊網

開播至今,《樂夏2》終於即將迎來尾聲。

儘管熱度不及去年,但《樂夏2》還是捧紅了兩支樂隊:一支是「重塑雕像的權利」,一支是「五條人」。

不過,這兩支樂隊所呈現出的風格卻是迥然不同的——前者嚴謹理性,後者隨性灑脫。

有留學背景的重塑和從海豐縣城出來的五條人,二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有很多人,甚至將他們放在對立面來看待他們。

但在流量方面,散漫不羈的五條人顯然得到了更多觀眾的喜愛。

火爆出圈的他們,不但收割了多條熱搜,而且還親臨直播間,與李佳琦一起插科打諢。

五條人的核心成員,只有兩個——仁科和茂濤(目前固定成員4人)。此前,他們曾不止一次地被記者問起,為什麼要起一個這樣的名字?

對此,仁科曾很正式地回答:

「五條人的英文名是Wu Tiao Ren,不是Five People。 不像五月天,也不像F4,所以樂隊從來都沒有五個成員過。從08年最初的兩個人,到現在的四個人,中間兜兜轉轉,自始至終沒有五個人過,未來或許會有,誰知道呢。」

他們身上有一種渾然天成的散漫氣息——晚睡晚起、愛遲到、怎麼舒服怎麼來、熱衷即興演出、不按規矩辦事。透過他們,很多人都能看到一個心嚮往之但卻難以達到的真實自我。

畢竟,在聽過太多太多「要聽話」、「要自律」、「要努力」的雞湯段子後,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回歸原始、放空自己,做一個不努力的人。

我們推崇五條人,推崇的不止是他們的音樂,更是他們的氣質。正因如此,所以這個夏天,「撈五條人」才會成為火爆全網的集體狂歡。

與此同時,在這種觸發共鳴的狂歡背後,五條人本身還具有一種「人民藝術家」式的寶藏魅力。

如果說,剛開始你只是被他們流露出的態度所吸引,那麼經過深挖,你會更進一步地愛上他們,因為他們實在是太有梗了!

在《樂夏2》第一次亮相,他們就幹了一件特別搖滾的事兒——

把原定普通話演唱的《問題出現我再告訴大家》換成了方言演唱的《道山靚仔》,讓原本設置好的燈光、舞美、提詞器全部失效。

儘管工作人員對此詬病不止,但五條人還是自顧自地在話筒前唱著鄉音。

其實,熟悉五條人的樂迷都知道,即興改歌這種事對他們來說早已習以為常。

正如茂濤所說,「有時候,你站在臺上,那種感覺來了,剎不住的」。

很多人明明是衝著演出去看的節目,結果到頭來竟然買一送一,還附贈了一場脫口秀。

各種金句、段子層出不窮。類似「我覺得你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我們寧願土到掉渣,也不俗不可耐」,「音樂從來不是我的夢想,而是我的生活」之類的語句,時刻穿插期間,或幽默風趣,或不拘一格。

五條人的logo是一個隨風飄揚的紅塑膠袋。在他們看來,喜歡不高級的東西、唱不高級的歌其實並不丟人,就像仁科所說:「塑料對我們來說,是另一種赤裸裸的真實。」

這種赤裸的真實,體現在他們言談舉止的方方面面,各種大實話全都張口即來,毫不藏著、掖著。

採訪時,被問到為什麼來參加節目,仁科笑著說:「為了名和利,同時也為了能讓更多的人聽到我們的歌。」

舞臺上,周迅問他們:「你們會打架嗎?」仁科愣了一下,然後脫口而出:「我,知識分子,不打架的。」

原以為,「知識分子」只是他們故意打趣說的一句玩笑話。可是沒想到,事後深究才發現,原來他們真的是一支很有文化的樂隊。

短短一個月內,他們的片單、書單、旅遊筆記在全網得到了迅速的擴散。豆瓣上,有網友甚至開始轉發【五條人推薦片單】。

包括賈樟柯、庫斯圖裡卡、阿莫多瓦、黑澤明、阿基·考裡斯馬基在內的多位導演的作品,他們都能信手拈來,對其侃侃而談。甚至連一些比較小眾的冷門片,也都出現在了他們的片單當中:《盛夏》《水牛城66》《阿瑪柯德》《失魂家族》《死囚越獄》……

聊電影,他們是認真的。而他們之所以給樂隊起名「五條人」,據說也是因為電影——杜可風的《三條人》。

除此之外,在創作方面,他們的音樂同樣也和電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和侯孝賢、賈樟柯一樣,五條人也喜歡將小人物的願景放在大時代下吟唱。

他們引用《戀戀風塵》中的臺詞,感嘆「人生就像種荔枝,有雨也累,無雨又累 。」

他們唱《童年往事》,「我媽說你小時候老愛去跟人相打,說我力氣小,人家力氣大,多划不來啊。說十次嬉戲九次受傷,不要嬉戲能保平安」,與侯孝賢鏡頭下的頑劣少年如出一轍。

他們從《天註定》中獲取靈感,為王寶強飾演的冷面殺手,量身打造了《熱帶》:「有了經驗之後他開始殺人不眨眼,再捅死一個去銀行取錢的人,搶了錢之後買了一輛摩託,現在的劉德龍不再是個正常人」。

正因如此,所以很多人都認為,「五條人的民謠,就如同是一部音樂化的侯孝賢電影」。

不過,就作品風格來看,與侯孝賢相比,五條人與賈樟柯的相似之處,反而更多:他們都從小鎮中走出,作品都聚焦小鎮青年,都擁有故土情懷,且都十分難得的獲得了公眾的認可。

從《小武》到《江湖兒女》,賈樟柯一直用電影探索時代變革下小人物的命運遭遇。他將新聞簡報劇情化,進行藝術形式上的重塑,讓我們看到小人物的忍讓、苦楚乃至反抗。讓觀眾從一個只知道引爆點的旁觀者,變為親身體會的見證者。

而五條人的音樂作品,同樣也是如此,他們將自己看到的一些與小人物有關的新聞報導寫成歌,稱其為「新聞民謠」。

賈樟柯離開汾陽之後,總是用電影講述汾陽的故事;五條人離開海豐之後,同樣也用音樂記錄家鄉的故土人情。

仁科出生在海豐縣下轄的捷勝鎮,小學四年級之前,他一直生活在這裡。後來,家裡做生意失敗,又舉家遷到了海豐。茂濤的老家是海豐縣下面的陶河鎮,高考失利後,他跑到廣州,開始以販賣打口碟為生。

2003年,在海豐的原創音樂會上,仁科結識了茂濤。8個月後,仁科離開海豐到廣州石牌村投奔了茂濤。兩個人一邊賣盜版碟、盜版書,一邊組樂隊、玩音樂。直到2009年,他們才推出了首張專輯——《縣城記》。

憑藉這張專輯,他們邁出了「立足世界,放眼海豐」的第一步。

透過他們的音樂,我們總能見識到各種充滿生命力與時代感的鮮活人物:

有穿著舊拖鞋、騎著舊單車,看起來「佬勢勢」的靚仔(《道山靚仔》);有倒賣港幣的小販(《倒港紙》);有因為偷荔枝被父親教訓了的孩童(《莫怪你老爹》);有被人從鄉下騙到城市的髮廊小姐(《夢幻麗莎髮廊》);有田邊鋤地叼著煙的李阿伯(《李阿伯》),也有騎著單車牽一條豬上街的路人(《踏架腳車牽條豬》)……

他們唱底層人物、唱身邊的故事、唱平淡的日常,雖然質樸但卻充滿詩意。

有時候,因為歌詞講述的故事太過瑣碎,甚至會讓樂迷嘖嘖稱奇:這種雞毛蒜皮,也值得記錄,值得歌唱嗎?

畢竟,在業已養成的審美觀裡,我們往往更喜歡謳歌那些狂喜激昂、悲慟欲絕的極端情感。而那些日常、平淡的情感,則在文化意識的主流背景下,被過濾了出去。

而五條人的音樂,則剛好彌補了這種單一的音樂審美。他們用音樂告訴我們,「那平淡如水的生活,並不會因為你而火熱,但它實實在在的就在那裡,值得你揣著的那把錐子脫穎而出」。

2002年,賈樟柯有了一個新的名字:賈科長。

在《賈想》裡,他提到了這個外號的由來——

某天,他在小西天一家賣盜版DVD的店裡瞎逛,淘了半天也沒什麼收穫,老闆見他執著,便與他搭腔,就在賈樟柯準備離開的時候,老闆突然想起什麼,在他一隻手已經伸出去推門的剎那,突然對他說:有一個「賈科長」的《站臺》你要嗎?

雖然連名字都叫錯了,但上到國際影壇下到淘碟小販,卻都對賈樟柯的電影達成了一種共通的認可。因為好的作品,總是能穿透階級、越過時代,讓所有人達成共鳴。

當下,和賈樟柯一樣,五條人也在樂壇達成了這種效果。他們用音樂,見證了家鄉乃至整個時代的變遷,正如《樂夏2》所說:「他們將縣城吞進胃裡,消化成歌,那不是鄉愁,而是歷史。」

我們有理由相信,對他們來說,「立足世界,放眼海豐」絕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或許,當《樂夏2》結束,他們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相關焦點

  • 作為影迷的五條人推薦了部怎樣的神片?
    馬東說「我本來想聊聊關於五條人的歌,五條人的音樂什麼的。」仁科直接金口一開「晚上打電話給我吧!反正我也睡不著。」囧。「土到掉渣」的接地氣、「條言條語」的反主流讓他們吸粉無數。「撈五條人」和「又要撈五條人」簡直成了今夏一種粉絲「行為藝術」。
  • 看似屌絲的五條人,其實很「高貴」
    不按常理出牌的五條人,喜提熱搜。 在抖音、頭條、豆瓣、微信等社交平臺,五條人的「條言條語」、「音樂風格」,定期不定期激發各種討論和熱議。 你以為節目不更新,熱搜上就沒有他們了嗎?不,#作為影迷的五條人#,同樣憑藉直白但又不乏深度的回答,成為熱搜,夯實文藝青年五條人的人設。 一個不爭的事實,五條人正在走紅。
  • 如果五條人去拍電影,會不會是下一個侯孝賢或賈樟柯?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落幕,意外火爆的五條人樂隊最終獲得了第二名。當問到他們走紅之後有什麼理想,仁科表示想拍電影,茂濤表示想當演員。其實五條人樂隊和電影一直有著很深的淵源,他們都是資深影迷是一個方面,主要 的原因還是他們現實主義風格的歌曲,讓人聯想到同樣是現實主義風格的導演侯孝賢和賈樟柯。有人形容,「五條人的民謠,就如一部音樂化的侯孝賢電影」,而仁科也有著一個別稱叫做「賈樟仁科」。
  • 五條人至愛的十九部電影
    GQ報導《和五條人一起找豬》一文中,仁科和阿茂談起電影滔滔不絕,影迷身份終於浮出了水面。此文發出後不久,#作為影迷的五條人#登上微博熱搜榜,還有豆瓣網友整理了五條人的片單豆列。
  • 被「打撈」的五條人
    觀眾看綜藝,說到底是為了尋找快樂,五條人做到了。粉絲追逐明星,說到底是追逐理想自我,五條人也做到了。五條人不見得多需要觀眾,但我們需要仁科和茂濤來獲得片刻歡愉。截至目前,#又得去撈五條人了#微博話題已經破5.7億閱讀量,#被五條人笑死#話題破9.32億閱讀量,#五條人被復活#2.2億閱讀量,#五條人又被淘汰了#破2.3億閱讀量。總之,只要話題中帶五條人,閱讀量就基本能破億,《樂夏2》第一流量毋庸置疑。節目彈幕裡也隨處飄著的「沒有五條人我就不看了」「這是五條人的夏天」等言論,直接昭示著觀眾對節目的現實需求。
  • 這個夏天變成五條人的夏天,又得去撈五條人了
    《樂隊的夏天2》熱播,土得掉渣的五條人樂隊橫空出世。首場表演臨時換歌,一首土味十足的《道山靚仔》聽懵了超級樂迷和現場的觀眾,終因票數太低慘遭淘汰,本以為就此跟節目拜拜,沒想到在聊天時憑藉超強的幽默感出圈,」農村拓哉「和」郭富縣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 五條人樂隊跨界網店
    進軍淘寶,五條人士多店開業大吉 8月31日晚,《樂隊的夏天2》中名聲大噪的五條人樂隊在其微博帳號上宣布,其淘寶店鋪「五條人士多店」正式開業。目前,該店淘寶粉絲數量已超過15000。
  • 《樂隊的夏天2》七強誕生,HAYA超級斬福祿壽淘汰,五條人復活
    《樂隊的夏天2》積分賽告一段落,十強中積分賽最後三名淘汰進入待定區,與下期被投票復活的五支樂隊比賽,競爭兩個名額。本期被淘汰的是三支樂隊分別是HAYA樂團、超級斬以及福祿壽。本期主題是最在乎的人,也揭開了不少樂隊的私人感情。
  • 你真的覺得五條人很搞笑?
    五條人樂隊在現場臨時更改參賽曲目,後面放出的花絮裡也能看出負責五條人的導演已經氣到極點,而五條人「我們以前也是這麼幹的」的態度這讓導演無話可說。可就是這樣的態度,卻成了熱搜,很多觀眾大呼可愛、搞笑、快樂源泉。搞不懂、搞不懂。
  • 打撈五條人是什麼梗 五條人樂隊詳情介紹
    最近很多網友都在說五條人這個詞,那麼五條人是什麼梗?廣東五條人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一起來看看吧。 很多網友都喜歡這個樂隊,看到這裡調侃說:「又得去撈五條人了」。 不得不說,在這個夏天,五條人給大家帶來了很多歡樂。這支樂隊裹挾著南方溼漉漉的氣息,風暴來襲,把一個原本rock&roll的舞臺變成了縣城歌舞廳,把每個人迷得七葷八素。他們在臺上即興換歌,猜拳「耍賴」,得逞後開心得像個小學生,不妥時又會手忙腳亂地找補。 之前五條人被淘汰的時候,就被網友撈回來了。
  • 五條人的歌到底有「多俗」
    沒錯他們就是五條人樂隊"五條人樂隊"這個名字似乎是一個惡作劇,其實"五條人"這個民謠組合,往往只有兩個人,但有些時候,他們也會將她變成三個人或者四個人。在兩個人的時候,他們一個叫"阿茂",一個叫"仁科"。"五條人樂隊"來自廣東海豐縣。
  • 五條人的夏天
    那個夏天是屬於五條人的,剩下的全都是虛無。五條人樂隊在2009年成軍,在11年後讓人感覺是橫空出世。這本身就是個很好的問題,為什麼是五條人?為什麼會是五條人?為什麼他們不在這圈那圈?為什麼這圈那圈的人聽到他們的名字很意外的樣子?以及,為什麼是廣州?「仁科的普通話都不標準呢」,有人說。《樂隊的夏天》是個無關緊要的網絡綜藝節目,但並不妨礙它成為今天線上唯一的樂隊展示平臺。
  • 《LAST DANCE》,五條人是真的帥
    五條人《last dance》最終得票121,福祿壽《少年》以156票勝出。 超級斬要宣布退出? 真讓人忍不住想立馬看,但也沒辦法只能等。還是先吹一波五條人吧。
  • 「復活之王」五條人玩轉《樂夏》復活賽
    HAYA之後,這期的重頭戲——五條人來了。 五條人唱的是他們最火的那首《阿珍愛上了阿強》,而且是「三合一」版本。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直接說是「五條人」復活傳奇好了!
    馬東、大張偉、張亞東依然是超級樂迷兼評委的身份,另外加入了周迅,周迅早年剛到北京的時候,就是以駐唱歌手的身份,本身也是一個超級搖滾迷。第一輪的淘汰賽制可以說是比較殘酷的,幾乎一半的樂隊遭到了淘汰。其中就有大家很喜歡,也是音樂節備受歡迎的後海大鯊魚,還有傻子與白痴這種很具年輕個性的樂隊也被淘汰了。這裡就不得不說堪稱是本季「樂夏」的主角了,那就是五條人樂隊。
  • 五條人樂隊為什麼那麼火?為什麼叫五條人?個人資料介紹
    五條人樂隊因參加《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受到更多關注,其中很多網友關注五條人樂隊是哪裡人以及樂隊名字的來源,現在就一起來看吧。說實在的,「五條人」這個名字的確是透露著古怪,就是不用想都覺得有故事的那種,為什麼叫五條人?其中來歷是怎樣的?
  • 五條人:生活在此處
    之後的故事看起來非常順遂,仁科和茂濤認識了周雲蓬的經紀人佟妍,用她提供的經費錄了小樣、給樂隊命名為「五條人」,保持幾乎每兩年一次的專輯發行,在各地巡演、參加各類音樂節、籤約摩登天空……而變化也在發生,五條人使用海豐話創作的頻率變低了,仁科和茂濤早已不在城中村同居,五條人也迎來了新的錄音室、新的樂手。
  • 文化「流氓」五條人-虎嗅網
    討論《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時,很多人把五條人和重塑互相對立,給他們貼的標籤分別是「接地氣」和「文化精英」。但我認為,五條人的對立面從來都不是重塑,而是那些喊著「不應該描述那些人」的人。那些從這個群體走出,又能把這個群體的故事講好的人,自然也就成了「人民藝術家」。這其中,電影界有賈樟柯,音樂界則有五條人。
  • 為什麼大家喜歡五條人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第一期節目一經播出五條人就以其在復活賽之前大家都呼籲投五條人,想看更多的他們的表演,那麼究竟是什麼奇特的魅力使得大家這麼喜歡五條人呢?1.接地氣的音樂風格以和市井人設完全吻合,性格和音樂如出一轍。五條人樂隊成立於2008年,雖然名為「五條人」但是實際上常駐的只有兩個人:仁科和阿茂。在做音樂之前,他們賣過打口CD,盜版書,當過小攤小販。
  • 五條人為什麼火?
    五條人是誰?一個成立於08年,來自廣東海豐的民謠樂隊,因為參加樂夏第二季,破圈,火了。今年的樂夏跟第一季比,樂隊參差不齊,很多時候我都是跳著看的,但今年最不一樣的,是有一個叫五條人的樂隊。不誇張的說,很多人對五條人的熱衷度已經超過了樂夏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