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疫情又讓社區團購的風又刮起來了,並且還格外的大。
賣菜的大叔大媽們絕對想不到,從不差錢的網際網路企業們會和他們搶生意,並且還當作了核心業務。
社區團購幾乎成了網際網路巨頭的標配,再加上生鮮電商平臺和原始的社區團購平臺,社區團購的「團戰」愈發激烈起來,成為2020年最火熱的風口。
12月11日晚間,京東集團發布公告稱,將以7億美元戰略投資湖南興盛優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盛優選」)。京東集團表示,通過投資興盛優選,雙方將在數據、技術、倉儲和短鏈物流等領域開展緊密合作,更好的紮根於下沉市場,服務農村、振興地方經濟。
其實早在11月底,作為社區團購巨頭之一的十薈團宣布完成阿里巴巴聯合領投的1.96億美元C3輪融資,就曾傳出興盛優選即將開啟新一輪融資,坊間傳聞,美團、拼多多和快手都曾是競爭對手,如今看來最終是花落京東。
在11月30日的京東高管早會上,劉強東提出會親自下場帶隊,將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一仗。
實際上,社區團購併不是一個新鮮事。早在2015年前後,社區團購就在長沙等地區萌生。醞釀許久後,2018年,這一模式在資本推動下迎來井噴,鄰鄰壹、松鼠拼拼、十薈團等一批創業公司,百團大戰開場。
2019年,行業曾經歷一次洗牌整合。松鼠拼拼陷倒閉風波、十薈團合併你我您、呆蘿蔔宣布資金鍊斷裂,行業融資總額也相應回落。
2020年初,疫情再次激活了社區團購市場,隨後便是網際網路巨頭相繼入局。
就在巨頭們努力把社區團購生意做成一個史無前例的大風口時,來自監管的信號給踩了一腳剎車。
有專家認為,這一要求說明下一階段將強化反壟斷工作其中尤其是對平臺企業的反壟斷。政治局會議的此番要求應當是針對近年來不斷出現的壟斷案例和資本野蠻擴張給社會造成的不穩定情況而言的。
「資本的特點決定了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和規範,在逐利性和社會效益相衝突的時候,資本一定是把逐利性放在第一位的,其結果將是資本的無序擴張。」
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曾提到過反壟斷——「打破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提升市場綜合監管能力」。
最近這段時間,市場監管總局針對反壟斷連續有幾個動作值得關注。
今年11月,市場監管總局曾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國家出手,維護平臺經濟領域公平競爭,引導和激勵平臺經營者將更多資源用於技術革新、質量改進、服務提升和模式創新,將有利於防止和制止排除、限制競爭行為抑制平臺經濟創新發展和經濟活力。
後續更多對網際網路平臺行業的規範監管,可見也正在路上。
召開會議的前一天(12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在浙江省杭州市召開了部分省份反壟斷工作座談會。
會議強調,要在執法辦案上下功夫、在法治建設上下功夫、要在改革創新上下功夫等。
另外,《人民日報》在12月11日還刊發了一則評論。
評論中提到,「網際網路巨頭擁有雄厚的財力、大量的數據資源、領先的數位技術,人們期待巨頭們不僅能在商業模式上進行創新,更能承擔起推進科技創新的責任。」
文中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近期監管層的種種信號,值得市場深思。
其實出現官媒「點名批評」的情況是非常少見的,因為資本早就成了推動我國巨頭誕生的巨大力量,也確實影響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說:外賣、快遞、網約車等等。
為什麼其他的沒有批評,唯獨這一個給了批評?
很明顯,社區團購的亂戰,最終遭殃的將是巨頭們看不見的菜市場大媽。由於效率、價格都競爭不過巨頭,最終的結局必然是被市場所淘汰。
當華為在做晶片研發、特斯拉在做電動車研發的時候,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在瘋狂燒錢補貼,做商業模式上的創新。而國家真正需要的是技術上的創新,製造業上的突破——網際網路的燒錢遊戲,只能帶來資本的短暫繁榮。
有業內人士表示,「馬斯克的超級高鐵正式試驗,可我國最近這些大佬都在謀劃搶賣菜小販的生意。小販最後不是死於城管,而是網際網路大佬。巨頭們紛紛入場社區團購,在這個賽道砸錢和小販搶市場,是整個網際網路行業紅利耗盡的表現。最終從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變成讓天下沒有打工人可做的生意。」
上述人士進一步指出當工人階級沒錢買資產階級的產品帶來的後果——歷史數據一再表明,當社會貧富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以後,就會出現私人消費不足。進而引發總需求增長停滯,出現生產相對過剩。這時候經濟增長會徹底失去動力,最終走向蕭條。
「幾乎能斷言社區團購會被禁止。」某投資行業人士表示。
0.49元/斤的土豆、5.99元/20個的雞蛋……網際網路巨頭們動輒幾十億補貼燒出來的低價,很難不讓消費者心動。
那麼,巨額補貼真的能讓消費者買到更便宜的菜?
別忘了「大數據殺熟」和壟斷所造成的後果。「一旦被社區團購壟斷後,東西會不會就不便宜了」?這樣的擔心不無道理。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聶輝華指出,電商有打價格戰的補貼,這些錢說到底是通過壟斷得來的。許多網際網路巨頭在各自細分行業往往處於壟斷地位;本來在競爭性行業打價格戰就是有爭議的,用壟斷行業的利潤到新的行業打價格戰,這就更是一種惡性競爭了,甚至可能涉嫌違反了《反壟斷法》。
「企業成為巨頭後本應擔負起追求科技創新和改變人類命運的責任,但少數巨頭不斷利用資本技術優勢加強壟斷地位加以擴張,搶奪衣食住行等民生領域,攫取利潤,形成了覆蓋全國的強大擴張力,一般企業和創新企業根本無法與之抗衡。是時候開始反思這種模式是否有利於經濟的長遠發展了。」有學者表示。
巨頭們會因此停下發展社區團購的腳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