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有為水道」更具歷史底蘊

2020-12-22 珠江時報

■專家學者泛舟「有為水道」,感受嶺南水鄉風光。

■專家學者齊聚康園,圍繞六大議題開展議論。

數讀第四屆康園論壇

本屆康園論壇首次「回歸」康園舉辦。論壇上,專家學者們沿「有為水道」溯源而上,「切開」丹灶歷史論古今。記者也用幾組數據,對本屆論壇進行展示:

356604字

這是本次康園論壇全部專家學者所作主題報告、主題論文等研究成果總字數,相當於一本長篇小說。

42位

本屆論壇共邀請了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南昌大學、華南師範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16所國內名校和科研院所的42位專家學者問道康園,論丹灶古今歷史文化。

6個

本屆論壇圍繞「丹灶歷史文化」「丹灶社會經濟」「明清珠江三角洲的水利」「明清南海基層社會形態」「明清南海禮儀與秩序」「丹灶歷史名人」等六大議題展開。

6場

根據六大議題,本屆論壇分六場分會場議論進行。

39+1篇

論壇期間,中山大學嶺南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溫春來作《丹灶歷史概說》主題報告,39名專家學者分別進行專題論文報告,研究成果斐然。

12月12日中午,第四屆康園論壇閉幕。期間,來自全國各地共16所國內名校和研究機構的42位專家學者齊聚「有為故裡」,通過論道、探訪歷史古村、泛舟「有為水道」等多種形式,對丹灶文化傳承進行「把脈」,也為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傳承、活化、發展指明方向。

傳播優秀嶺南文化打造一方「文化名片」

尋根嶺南文化,溯源丹灶歷史。12月11日,第四屆康園論壇開幕。為期1天半的時間裡,來自北京、廣東、江西、貴州等地的專家學者齊聚南海康園論道,在討論與辯論中梳理論證丹灶的人文歷史,挖掘「有為水道」歷史底蘊。

「研究丹灶歷史文化,我們是認真的!本屆論壇創造了多個『第一次』,包括第一次把康園論壇『搬到』康園舉辦;第一次用最前沿的史學理論思想,探討丹灶對中國歷史發展的貢獻;第一次將對丹灶各項研究理論成果整理成冊。」中山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任建敏對本屆論壇進行總結。

他說,丹灶所承載的厚重歷史文化底蘊,必須置於嶺南乃至中國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來考察,而本屆論壇將給學界提供從政治史、社會史、經濟史、環境史等不同方面理解丹灶歷史的新角度,是研究丹灶的一個「新起點」。

中山大學嶺南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溫春來說,本屆論壇實現了「回歸歷史」,通過專家學者們論道,碰撞出許多思想的火花,希望能將「文化寶藏」傳播出去,讓以丹灶為代表的優秀嶺南文化變得廣為人知,打造一方「文化名片」。

12月12日的三場分論壇分別聚焦「明清南海基層社會形態」「明清南海禮儀與秩序」「丹灶歷史名人」等主題,共同探尋丹灶的「前世今生」,形成了《明清以來南海地區的鄉村聚落形態》《家訓·法律與社會秩序》《成聖與創新——馮成修養士觀初探》等研究成果。

「有為水道」見證名人輩出串聯起丹灶發展「威水史」

從明代首輔方獻夫、清初貴州學政馮成修,到近代維新領袖康有為,再到當代新儒家代表杜維明,丹灶歷代大儒、名人的數量之多、密度之高、影響之深,在嶺南地區實屬罕見。據肇慶學院歷史系主任吳勁雄《丹灶文化特徵初探》的主題論文統計,《明史》《清史稿》中有傳記的南海籍人物33人,其中丹灶有6人,約佔總數的1/6。

為什麼是丹灶?細剖本屆康園論壇,似乎能尋找到答案。

名人輩出需要優良文化沃土,而文化沃土離不開人口興旺、經濟發展、學風盛行。丹灶人口快速增長始於南宋末年,根據族譜等資料顯示,丹灶鎮北宋開村的村落4個,南宋開村的村落32個,其中以南宋末年的「移民潮」為主。進入明代,丹灶的發展進入引人囑目的新階段。

南海地方志資料顯示,明清兩朝南海共有進士356名,當時也素有「南海盛衣冠」的說法。而丹灶作為明清嶺南思想文化重鎮,不僅出了兩位榜眼,還先後湧現出方獻夫、馮成修、何維柏、何維椅等一批望重士林的士大夫群體,盛行興學研學、求學入仕之風。

如今,丹灶各村居仍有大量書院、書舍、家塾的舊址遺蹟,部分村居現存書舍多達七八間,當時鄉村教育之盛行可見一斑。明代以後,丹灶興學之風的盛行、士大夫群體的崛起,離不開與丹灶緊緊相連的「理學名山」西樵山。而在其中起到串聯交流、傳播尚學風氣作用的水上航道,正是「有為水道」。

一條8公裡的「有為水道」,千百年來穿鎮而過,晝夜不息。她,或許陪伴過夜訪西樵的方閣老(方獻夫),萌發創建石泉書院的那一個片刻瞬間;或許見證過踏上外出求學輪渡的「南海先生」(康有為),離岸後那一個最後的回首;或許目睹過晚年桃李天下的「潛齋先生」(馮成修),乘船歸鄉的那一臉感慨

……

若說西樵山是嶺南文化的「巨人」,那麼「有為水道」就是傳播文明、記錄文明的「使者」,千百年來串聯起丹灶無數個重要的歷史瞬間,也為丹灶更好地「走出去」「引進來」築起一條永不停息的「航道」。

文/圖珠江時報記者吳泳通訊員葉遲華張柏林

相關焦點

  • 用地圖描繪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山東運河光緒年間《山東運河全圖》
    《山東運河全圖》圖文並茂地展現了清代光緒年間山東運河錯綜複雜的水道狀況。圖幅繪製精美、註記豐富,地圖中能清晰的看到脈絡貫通的運道、支渠、河流、湖泊、閘壩以及詳細文字註記。
  • 燦若流星的水道橋
    水渠與水道橋提起水道橋,也許最為著名的就是古羅馬時代建造的高架水渠,英文是Aqueduct。根據維基百科的注釋,Aqueduct可以是專門輸送水資源的水渠,也可以是為水渠跨越諸如峽谷、河流等障礙物而修築的高架橋,還可以是為運河跨越深谷溪流、或是跨越道路鐵路修建的水道橋。
  • 奚明:弘揚河姆渡文化 厚植城市底蘊 努力讓餘姚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更...
    10月16日上午,餘姚市委書記奚明在河姆渡考古遺址公園總體規劃座談會上強調,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論述,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深入謀劃推進河姆渡文化保護利用工作,高標準高質量做好考古遺址公園規劃編制,弘揚河姆渡文化、厚植城市底蘊
  • 佛山不但有黃飛鴻的「佛山無影腳」,更有獨特嶺南韻味和民俗特色
    其實,佛山更是一座底蘊深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嶺南特色水鄉,有陶藝之鄉、粵劇之鄉、武術之鄉、民間藝術之鄉、美食之鄉等美譽,人文和自然旅遊資源豐富,可以說是嶺南文化的一張名片。經過數次的修繕和擴大,祖廟不僅可以看到傳統的靈應寺、萬福臺等供奉和祭祀的場所,而且又增添了葉問堂、 黃飛鴻紀念館等近代武術大家的展示空間,極具地方文化特色。走進佛山祖廟,就走進老佛山人的記憶。
  • 千年底蘊「邂逅」現代文明——歷史累疊的「合肥最高峰」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簡稱廬,古稱廬州、廬陽,曾為揚州、合州、南豫州、廬州、德勝軍、淮南西路等治所,有「江南唇齒,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稱,歷為江淮地區行政軍事首府。
  • 民法典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
    民法典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新知新覺)我國民法典系統整合新中國70多年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範,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借鑑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是一部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符合人民利益和願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民法典,具有鮮明中國特色、
  • 解鎖日本町家流傳百年,極具文化底蘊
    很多人會懷念奈良的「精華」奈良的鹿聞名於世,每年都有不少中國遊客前去參觀。 很多人去奈良旅遊,一般都是這條路線(奈良公園-春日會-二月廳-若草山)。 並不是說這樣的路線不對,而是多花點時間在奈良身上。 奈良是日本歷史文化的發祥地。
  • 廣州番禺市橋水道兩旁的生態園林景觀
    在廣州市的南部有一個風景很不錯的森林公園,這個森林公園的名稱就是位於廣州的番禺的滴水巖森林公園,但現在給大家介紹的不是公園而是挨著這座森林公園的水道,說到這條水道也是廣東佛山順德水道的景色也是比不上的。在廣州的市橋水道最南端的屏山湧的源頭也是從紫坭河所接入的一條分支水運河,與M76鄉道一直延伸。
  • 上海最有歷史底蘊的59所學校,有儂的母校伐?
    具有高度包容性的城市,新時代的科技和文化歷史底蘊都在此得到繁榮。要說魔都的歷史底蘊,就不得不提那些頗具歷史的老校了!1933年已具初中規模,1936年更名為私立達義初級中學。1952年冬,學校改公立,更名為合慶初級中學。1958年,成為完中,又易名為虹橋中學。1970年,始定今名。
  • 解鎖日本町家,流傳百年,極具人文底蘊
    奈良是日本歷史和文化的發祥地,這裡遍地是名勝古蹟,幾步一老宅子或寺廟,日本人把奈良看成是「精神故鄉」。漫步在奈良街道,你能感覺到奈良自帶的人文底蘊,是很多其他城市所不能比的。在奈良,有許多老宅子與寺廟被保存了下來,其中有一種特別的住宅樓非常值得一看,那就是日本的「町家」。什麼是町家?
  • 今日,水口水道大橋正式通車!
    地圖軟體顯示,水口水道大橋未開通前,從大橋附近到潯峰崗地鐵站,開車需要40多分鐘。一橋架兩岸,居民期盼變現實今日,水口水道大橋正式通車,也結束了兩岸因一水之隔,而無直道通車的歷史。對於居住在兩岸數以萬計的「廣佛候鳥」來說,大橋通車,最開心的,莫過於是他們。
  • 有文化底蘊的男孩名字介紹(帶解釋)
    帶解釋有底蘊的男寶寶名字大全男孩起名技巧介紹講究個性在中國社會,幾十年前還是一個集體時代,現在完全進入了一個個性的時代;回顧幾千年漫長歷史,沒有哪個階段比現在更重視個性了,所以在為女孩起名時,帶解釋有底蘊的男寶寶名字大全有文化底蘊的男孩名字【庭霖】吉祥字:霖,本義是久下不停的雨,由於給百姓帶來了莊稼豐收的希望,故引申為恩澤的含義。
  • 水道橋重工應戰!機器人世紀大戰將於本月舉行
    在日本水道橋重工表示接受MegaBots發出的巨型機器人挑戰之後,二者一直沒有動靜。而近日有消息稱,這場機器人世紀大戰或將於本月拉開帷幕。隨後,MegaBots與日本水道橋重工兩家巨型機器人的對戰便一直受到行業關注。據悉,對於此次大戰,MegaBots將派出他們的第三代機器人Mk.III(又名Eagle Prime)與水道橋重工的Kuratas機器人一戰高下。而MegaBots更於近日在其官方視頻頻道發布了Mk.III的火力演示視頻,似乎對奪魁非常有信心。
  • 武漢長江大橋水道開始疏浚
    中新湖北網2月11日消息:由於泥沙淤積嚴重,過往武漢長江大橋水道的船隻操縱困難,大橋橋墩安全受到威脅。
  • 走進西安:探尋千年古都的歷史印記,大唐芙蓉園帶你穿越大唐盛世
    唐朝幾代帝王都在不斷擴建修繕這座園林,但是到了唐末戰亂年間,芙蓉園還是被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毀於一旦,今天我們看到的大唐芙蓉園是2002年在原來芙蓉園遺址北邊重新修建的,建成如此大規模的仿唐建築耗費了3年的時間,只為世人能在西安這座古城中勾勒出大唐盛世的繁華景象。
  • 中國的文化底蘊究竟有多高深?
    歷代大家們在文學創作上之所以能夠如此暢快的引經據典,多是因為我們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承。 歷史是我們的信仰,「國有史,方有志,家有譜」。什麼是歷史?老子著的《道德經》寫於兩千多年前,這是歷史。什麼是傳承,如今,我們這些後人和司馬遷當年讀的基本沒什麼差別。所以說文化底蘊有多深厚?中國人隨口而來一段引經據典可能都已經經歷了很多很多個春秋。外國人學習中文難在哪?
  • 中國女排隊長點讚江門 蓬江區歷史底蘊與活力兼備
    首先要提的是濱江新區,這裡位於蓬江區北部緊鄰珠三角核心區定位為江門市未來核心城區要力爭建設成人產城融合發展、宜居宜業宜遊宜創的現代化生態新城區。這裡從經濟產業發展、交通配套設施到文化生活設施配套,都在不斷完善。江門體育中心廣東珠西國際會展中心就坐落在此,近年來已陸續舉辦了數十場大型體育賽事和高端商業演出活動。跨境電商、電子競技等新業態也已陸續進駐。
  • 世界級坭洲水道橋這樣長大
    南沙大橋坭洲水道橋夜景璀璨 記者 陳棟 攝2018年12月14日,隨著最後一塊鋼鞍罩頂板安裝到位,虎門二橋項目坭洲水道橋主體工程全部完成。或許你並不知道,這座靠近東莞一側的坭洲水道橋擁有多項世界第一、全國第一,堪稱世界級橋梁。
  • 世界最大跨徑的鋼箱梁懸索橋虎門二橋坭洲水道橋順利合龍(圖)
    坭洲水道橋合龍梁段靠近東莞側主塔,今天上午8點,搭載著最後一片鋼箱梁的船舶,在江面上通過GPS精準定位後準備就緒。500T級全新纜載吊機吊具如往常般穩步下放,與鋼箱梁臨時吊點連接。據廣東長大虎門二橋S4標總工程師王曉佳介紹,最後一片鋼箱梁Z131長12.8米,寬49.7米,面積約與8塊羽毛球比賽場地相當,重量達303.5噸,相當於一架波音747飛機。
  • 大型遊艇會佔用市橋水道,拆
    23日上午,廣州市番禺區石碁鎮前鋒村市橋水道範圍內的一座大型遊艇會建築正在被拆除,遊艇會內建有遊艇水上碼頭、遊泳池、假山水池等,設施完備,隨著大型鉤機轟隆巨響作業聲音,位於遊艇會門口一處建築倒地。這是番禺區「拆違日」行動中一個拆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