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國內期貨公司牌照,時隔12年再次「破冰」。日前,由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青島國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青島上合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山東港信期貨有限公司(下稱「港信期貨」),獲得證監會的正式核准。這意味著,全國重新開閘設立的第一家期貨公司落地青島,也填補了當地金融領域的法人期貨業態空白。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隨著港信期貨的設立申請獲批覆,國內第150家期貨公司也由此誕生。
註冊資本10億
根據證監會的批覆文件,港信期貨註冊地為青島市,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0億元,業務範圍為商品期貨經紀。從港信期貨股東出資比例來看,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持股60%,青島國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持股36%,青島上合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持股4%。股東的出資均為貨幣出資。
證監會要求,港信期貨上述股東應自批覆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港信期貨的設立工作。並在取得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後,對外開展業務。
「港信期貨的橫空出世,可謂行業內的一個大事件,我國期貨市場149家期貨公司的格局終於有所改變。」有觀察人士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新設期貨公司的獲批,意味著期貨行業的競爭格局將發生新變化。
國內上一次設立期貨公司,為2008年中銀國際期貨設立。近12年來,除少量期貨公司因股權變更等事項變更公司名稱外,未新設立一家期貨公司。而現存的149家期貨公司中,僅20家設立於2000年1月以後,其餘絕大部分期貨公司成立於上世紀。國內期貨公司數量自2007年以來持續減少,於2016年減至149家後持續至今。因此,港信期貨設立後,將成為現存的第150家期貨公司。
經濟導報記者獲悉,港信期貨從遞交申請材料,到獲得證監會的核准批覆,歷時不到4個月。
今年8月22日在「2020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透露,證監會近期依法接收了青島港集團等主體在上海合作組織示範區新設期貨公司的申請。證監會將通過穩妥有序引入新的內外資期貨公司,推動期貨行業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從港信期貨3家股東的情況看,青島港集團由青島市國資委全資控股,該公司成立於1988年,註冊資本18.6億元,旗下青島港國際於2014年6月在H股上市,去年1月登陸A股。青島國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同樣是青島市國資委,青島上合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則是青島膠州市國有資產服務中心下屬企業。
期貨市場逐漸復甦
最近幾年,我國期貨市場開始復甦,期貨公司的盈利能力也越來越強。去年,南華期貨和瑞達期貨先後登陸A股市場,受到了極大關注,這也刺激了各大期貨公司的神經。目前,永安期貨、新湖期貨、中期期貨等均已向證監會提出了上市申請。就在本月4日,在撤回A股發行申請材料4個多月後,弘業期貨公告稱,根據目前市場情況及公司戰略發展規劃,公司經審慎考慮,決定再次啟動申請A股上市。
我國的實體企業也越來越多地利用期貨市場來助力自身發展:不完全統計顯示,滬深兩市約4100家上市公司中,有約600家公司在經營過程中通過期貨市場套期保值來規避風險。
此外,截至今年11月底,我國已經先後有原油、鐵礦石、PTA、低硫燃料油、20號膠和銅等6個國際化品種,國外投資者熬夜交易中國期貨品種的時代已經到來。
值得注意的是,11月20日和12月1日,監管機構分別就《期貨市場客戶開戶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和《期貨公司居間人管理辦法(試行)》公開徵求意見。上海期貨業相關人士表示,開戶管理新規對於減輕期貨公司運營繁瑣度是利好,居間人管理辦法對於中小期貨公司、自然居間人具有一定衝擊,但有利於規範期貨市場、減少投機。
尤其是《期貨居間人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對期貨居間行業提出了更高要求,除要求居間人必須通過期貨從業資格考試外,機構居間人註冊資金不少於100萬元,並至少有5名通過期貨資格考試的人員持證上崗,並推出了相應的評估推薦機制。這標誌著居間人行業從幕後走到前臺,居間人獲得了更強的職業認同感,與此同時,居間人的從業行為將會更加規範,從而保證廣大期貨交易者的合法投資權益。
中國期貨業協會最新統計資料表明,2020年1-10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47.39億手,同比增長48.80%;累計成交額約335.96萬億元,同比增長42.70%。
(編輯:徐松麗 陳德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