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網訊(記者 馬爽)2021年1月8日,中信期貨聯合多家保險公司,在河北省石家莊辛集市、邯鄲武安市、保定定州市、衡水安平縣、雲南省保山施甸縣、黑龍江省佳木斯湯原縣等多地同時推出生豬價格「保險+期貨」產品。這是當日大連商品交易所(簡稱大商所)生豬期貨上市後相關省市落地的首批生豬「保險+期貨」項目。這些項目的落地有利於對衝生豬價格風險,服務當地生豬產業穩健發展。
我國是全球第一養豬大國,生豬的存欄量佔全球的51%。近年來,各種不同規模的養殖場、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應運而生,生豬價格的波動對這些養殖主體經營影響重大。2018年以來,生豬價格出現較大幅度波動,養殖主體只能憑藉主觀判斷或加大養殖量,維持高庫存,或減少釆購量,維持低庫存,這種「追漲殺跌」行為無法有效解決生豬價格波動給養殖主體帶來的經營風險。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保險+期貨」模式的引入勢在必行。
「保險+期貨」模式是近年來我國期貨市場探索推出的支持「三農」發展和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金融創新舉措,有效解決了農產品價格波動的難題,有利於充分發揮市場價格調節機制的作用,促進農村產業集群發展,穩定農民收入。
從2019年開始,中信期貨在全國範圍內進行養殖類「保險+期貨」項目調研,並於2020年在多個地區開展了豬飼料成本「保險+期貨」項目。項目開展期間,中信期貨組織當地養殖戶和養殖企業開展了多次培訓,有效提升參保主體對「保險+期貨」模式的認知。2020年,飼料價格出現大幅上漲,中信期貨開展的相關項目對參保主體因成本上漲帶來的經營損失給予有效補償,所有項目賠付率均超過200%。
上述項目為生豬「保險+期貨」項目的成功落地奠定了堅實基礎,在中信期貨和各保險公司的聯合推動下,生豬「保險+期貨」在各個地區均順利出單。項目均以大商所正式公布的1月8日生豬期貨合約掛盤基準價為參考,依據當地養殖主體的實際情況設定保障價格,各項目保險金額共計約500萬元。接下來,中信期貨將協同各項目參與方,保障項目合規、平穩運行。同時,根據前期調研過程中了解到的各地方實際需求,積極統籌安排更多生豬「保險+期貨」項目的落地。
近年來,在中信集團和中信證券的指引下,中信期貨積極與各方合作,大力開展「保險+期貨」業務,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截至2020年底,中信期貨共計開展「保險+期貨」項目86個,投入自有資金1047萬元,充分發揮了期貨業服務「三農」、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作用。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徵程的一年,「三農」工作的重心將全面轉向鄉村振興。中信期貨將以生豬期貨上市為契機,打造「保險+期貨」2.0版本,形成各級政府、金融企業、實體企業緊密聯動的合作模式,幫助農戶和涉農企業更好地了解「保險+期貨」的特點和作用,助力「保險+期貨」在全國各地開花結果,進而為推動我國農業轉型升級、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貢獻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