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慧 原文竹
書櫥裡珍藏著一套《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傳》。每當聞著淡淡的墨香撫之讀之,便恍若時空悠然穿越倒轉,群峰般聳立的歷史文化名人躍然字裡行間。他們有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莊子、荀子;有李白、杜甫、岑參、孟浩然、劉禹錫、白居易;有範仲淹、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文天祥;有關漢卿、馬致遠、王實甫、湯顯祖、孔尚任;有施耐庵、羅貫中、吳承恩、蒲松齡、吳敬梓、曹雪芹……
一套叢書造就了一座爍古耀今的文化大觀園,怎不令人驚奇、驚喜、驚嘆!
意義深遠的皇皇巨作
浩浩湯湯,源遠流長。中華文化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條從未斷流的長河。
倘若沿著這條長河溯源,眼前會幻化出一幅波光粼粼的圖景:奔湧的浪花簇擁著眾多文化巨匠,他們開創的中華文化源頭活水蜿蜒不息流向遠方,滋養了一個古老民族遠去的昨天,光耀著共和國走進新時代的今天。
2012年初春,中國作家協會啟動了《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傳》叢書出版工程。傳主為從春秋戰國到清末年間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的130位傑出代表;作者為120多位專長人物傳記的作家,其中僅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及各類重要文學獎項的獲得者就有幾十位。無論是傳主的巍巍之勢,還是作者的堂堂之陣,都前所未有。
毫無疑問,這是一項重大的國家文化出版工程。它對於形象化地詮釋中華文化的精髓,傳承中華文化的基因,增強中華文化的自信,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化史為詩的精品傑作
時光如矢。此際回望已穿過千年縹緲雲煙。如何喚醒早已沉寂的歲月,真切活化再造出古代文人的生命樣貌?叢書以史學家的穿射目光窮原竟委,以文學家的激越情懷鋪敘刻畫,文史兼擅地為我們提供了化史為詩的範本。
閱讀「莊子傳」,伴你「逍遙遊」。王充閭所著《逍遙遊——莊子傳》,以全新的視角加之散文化的語言,生動塑造了莊子自由飄逸的文學形象。而實際上現存有關莊子的文獻資料少之又少。首先,他的出生地究竟在何處,歷來爭辯不休;至於他的先世遠祖的來歷,本人年壽幾何,歸宿怎樣,更是「恍兮忽兮」的一個謎團。
年逾70的王充閭曾前後3次走進莊子的故裡,踏著他的屐痕,親炙他的遺澤。可風雨剝蝕,尚有幾許古蹟可覓?只好將更多的精力轉向把卷研習《莊子》。這部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道家學派的經典,內容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等諸多方面。時日既久,所獲漸多,不僅初步連接起早已模糊不清的莊子的身世、行跡、修為,而且從中讀出了莊子的心聲、意態、情懷、風貌和價值取向、精神追求。於是乎,莊子這個2300年前的思想巨人,就在王充閭眼前活靈活現地站了起來!
「棗花一年年兀自燦然地黃著,棗兒一年年兀自熱鬧地紅著。棗花黃了200多回,棗兒紅了200多番,兩個多世紀就這樣綿延著似水流年。沒有誰去打擾長眠在棗林深處的那個人。」
這是《曠代大儒——紀曉嵐傳》令人回味深長的結尾。
紀曉嵐在中國文化史上的位置與貢獻自不待言:他總纂了《四庫全書》,完成了《四庫全書總目》,寫出了《閱微草堂筆記》。他為官一生,清正廉潔,不與權臣同流合汙。然而,清代正史裡的笏袍顯宦,不是真實的紀曉嵐;野史裡的滑稽大師,也不是真實的紀曉嵐;當代影視劇中的「戲說」種種,更是把紀曉嵐弄得面目全非。
「寫出一個真實的紀曉嵐」,是作者何香久的夙願。他除通讀了紀曉嵐全部著述之外,又在浩如煙海的乾嘉檔案中苦苦爬梳剔抉。此外,還在紀曉嵐的詩歌、筆記小說、硯銘和器物銘識中發現了其若隱若現的「真身」。最終,他有本有據、栩栩如生地寫出了「一個始終在燈影和陰影中經歷著靈魂掙扎的紀曉嵐」。
《憂樂天下——範仲淹傳》不失為一部鑑古知今的前賢新傳。這得益於作者周宗奇追尋範仲淹一生蹤跡,歷9省市29地進行的實地採訪。所獲獨特的人文感受和創作靈感,全憑了嶽陽樓下、洞庭岸邊的月夜長思;全憑了鄧州城裡流連史跡、花洲書院再讀《鄧州謝上表》;全憑了所到之地範仲淹遺存的豐厚而濃烈的生命氣息。
《感天動地——關漢卿傳》把史料的搜集與劇作的研究內在地結合起來,在互為參照中,尋其蹤,察其人,讀其作,解其戲,並以雜劇敘述方式的借用與化合,獨闢蹊徑地完成了這部傳記。
《幻由人生——蒲松齡傳》將世俗之情與遠世的詩意在一個奇異的維度裡展開,從生活經歷中尋覓其創作軌跡,從詩文中窺視其心路歷程,是深通文學史與文化史的一種沉思,是蒲松齡研究的一次新超越。
言必有據、論從史出,綱目清晰、視域開闊,文辭雅致、探究細密,跌宕起伏、峰迴路轉,血肉豐盈、可觸可感……每部傳記都值得一讀再讀,都具有較高的文學品位和學術價值。
珍貴遺作傳精神
歷七載春秋,目前叢書已有70餘部問世。品讀這些沉甸甸的傳記,湧動在心頭的感念總是揮之不去。因為許多作者都為此嘔心瀝血,用生命來書寫。
著名紅學家周汝昌一生所著曹雪芹傳記5種之多。先生得知傳記工程啟動的消息後很興奮,主動請纓加入,《泣血紅樓——曹雪芹傳》就是先生的最新成果。當時,先生已94歲高齡,且雙目失明,只好口述著述。可惜2012年5月的最後一天,先生突然離世時書稿尚未最終改定。女兒周倫玲含淚將父親生前已經撰寫完的、未成稿的、欲增入內容的相關文字,一一列入「不盡餘言」章節,完成了父親的遺願。
《泣血紅樓——曹雪芹傳》不僅是周汝昌一生紅學和「曹學」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而且是他此前諸種曹雪芹傳的總匯,足以立之當世、傳之後人。
2019年12月16日,韓作榮遺作《天生我材——李白傳》在他誕辰72周年之際發布。
韓作榮是一位人如其文的當代詩人。他將才華乃至生命都融入了李白的傳記中,30萬字的書稿全部手寫而成。他頭一天把書稿交到編委會,第二天就住進了醫院,第三天便與世長辭。在傳記中他用詩人的感悟與李白進行心靈對話,將自己對李白的理解、認同、解讀傾注於筆端,成功塑造了一位「仙」而可及的偉大詩人。
中國當代著名文藝理論家何西來是叢書文史專家組組長,並承擔了《杜甫傳》的寫作。2013年12月31日,他在《從泣血之作說起》一文中動情寫道:「一切優秀的文藝作品,都是作家藝術家把自己的生命對象化的結果,都是他們生命存在的方式。」萬萬沒有想到,還不到一年時間,他堪稱「兵馬俑裡那個將軍俑」的強壯之身也猝然逝去,怎不令人扼腕長嘆!
用生命來書寫的還有:《陸遊傳》的作者、著名詩人雷抒雁;《王國維傳》的作者、年輕女作家徐虹;傳主畫像創作者、著名翻譯家高莽;文學組專家、著名文學評論家劉茵。
「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相信他們會長久地活在自己的作品裡,年年歲歲,歲歲年年!
孔子
範仲淹
關漢卿
蒲松齡
曹雪芹(高莽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