爍古耀今的文化大觀園——品讀大型叢書《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傳》

2020-12-19 中國文明網

王錦慧 原文竹

 

  書櫥裡珍藏著一套《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傳》。每當聞著淡淡的墨香撫之讀之,便恍若時空悠然穿越倒轉,群峰般聳立的歷史文化名人躍然字裡行間。他們有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莊子、荀子;有李白、杜甫、岑參、孟浩然、劉禹錫、白居易;有範仲淹、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文天祥;有關漢卿、馬致遠、王實甫、湯顯祖、孔尚任;有施耐庵、羅貫中、吳承恩、蒲松齡、吳敬梓、曹雪芹……

  一套叢書造就了一座爍古耀今的文化大觀園,怎不令人驚奇、驚喜、驚嘆!

 

  意義深遠的皇皇巨作 

  浩浩湯湯,源遠流長。中華文化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條從未斷流的長河。

  倘若沿著這條長河溯源,眼前會幻化出一幅波光粼粼的圖景:奔湧的浪花簇擁著眾多文化巨匠,他們開創的中華文化源頭活水蜿蜒不息流向遠方,滋養了一個古老民族遠去的昨天,光耀著共和國走進新時代的今天。

  2012年初春,中國作家協會啟動了《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傳》叢書出版工程。傳主為從春秋戰國到清末年間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的130位傑出代表;作者為120多位專長人物傳記的作家,其中僅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及各類重要文學獎項的獲得者就有幾十位。無論是傳主的巍巍之勢,還是作者的堂堂之陣,都前所未有。

  毫無疑問,這是一項重大的國家文化出版工程。它對於形象化地詮釋中華文化的精髓,傳承中華文化的基因,增強中華文化的自信,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化史為詩的精品傑作 

  時光如矢。此際回望已穿過千年縹緲雲煙。如何喚醒早已沉寂的歲月,真切活化再造出古代文人的生命樣貌?叢書以史學家的穿射目光窮原竟委,以文學家的激越情懷鋪敘刻畫,文史兼擅地為我們提供了化史為詩的範本。

  閱讀「莊子傳」,伴你「逍遙遊」。王充閭所著《逍遙遊——莊子傳》,以全新的視角加之散文化的語言,生動塑造了莊子自由飄逸的文學形象。而實際上現存有關莊子的文獻資料少之又少。首先,他的出生地究竟在何處,歷來爭辯不休;至於他的先世遠祖的來歷,本人年壽幾何,歸宿怎樣,更是「恍兮忽兮」的一個謎團。

  年逾70的王充閭曾前後3次走進莊子的故裡,踏著他的屐痕,親炙他的遺澤。可風雨剝蝕,尚有幾許古蹟可覓?只好將更多的精力轉向把卷研習《莊子》。這部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道家學派的經典,內容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等諸多方面。時日既久,所獲漸多,不僅初步連接起早已模糊不清的莊子的身世、行跡、修為,而且從中讀出了莊子的心聲、意態、情懷、風貌和價值取向、精神追求。於是乎,莊子這個2300年前的思想巨人,就在王充閭眼前活靈活現地站了起來!

  「棗花一年年兀自燦然地黃著,棗兒一年年兀自熱鬧地紅著。棗花黃了200多回,棗兒紅了200多番,兩個多世紀就這樣綿延著似水流年。沒有誰去打擾長眠在棗林深處的那個人。」

  這是《曠代大儒——紀曉嵐傳》令人回味深長的結尾。

  紀曉嵐在中國文化史上的位置與貢獻自不待言:他總纂了《四庫全書》,完成了《四庫全書總目》,寫出了《閱微草堂筆記》。他為官一生,清正廉潔,不與權臣同流合汙。然而,清代正史裡的笏袍顯宦,不是真實的紀曉嵐;野史裡的滑稽大師,也不是真實的紀曉嵐;當代影視劇中的「戲說」種種,更是把紀曉嵐弄得面目全非。

  「寫出一個真實的紀曉嵐」,是作者何香久的夙願。他除通讀了紀曉嵐全部著述之外,又在浩如煙海的乾嘉檔案中苦苦爬梳剔抉。此外,還在紀曉嵐的詩歌、筆記小說、硯銘和器物銘識中發現了其若隱若現的「真身」。最終,他有本有據、栩栩如生地寫出了「一個始終在燈影和陰影中經歷著靈魂掙扎的紀曉嵐」。

  《憂樂天下——範仲淹傳》不失為一部鑑古知今的前賢新傳。這得益於作者周宗奇追尋範仲淹一生蹤跡,歷9省市29地進行的實地採訪。所獲獨特的人文感受和創作靈感,全憑了嶽陽樓下、洞庭岸邊的月夜長思;全憑了鄧州城裡流連史跡、花洲書院再讀《鄧州謝上表》;全憑了所到之地範仲淹遺存的豐厚而濃烈的生命氣息。

  《感天動地——關漢卿傳》把史料的搜集與劇作的研究內在地結合起來,在互為參照中,尋其蹤,察其人,讀其作,解其戲,並以雜劇敘述方式的借用與化合,獨闢蹊徑地完成了這部傳記。

  《幻由人生——蒲松齡傳》將世俗之情與遠世的詩意在一個奇異的維度裡展開,從生活經歷中尋覓其創作軌跡,從詩文中窺視其心路歷程,是深通文學史與文化史的一種沉思,是蒲松齡研究的一次新超越。

  言必有據、論從史出,綱目清晰、視域開闊,文辭雅致、探究細密,跌宕起伏、峰迴路轉,血肉豐盈、可觸可感……每部傳記都值得一讀再讀,都具有較高的文學品位和學術價值。

 

  珍貴遺作傳精神 

  歷七載春秋,目前叢書已有70餘部問世。品讀這些沉甸甸的傳記,湧動在心頭的感念總是揮之不去。因為許多作者都為此嘔心瀝血,用生命來書寫。

  著名紅學家周汝昌一生所著曹雪芹傳記5種之多。先生得知傳記工程啟動的消息後很興奮,主動請纓加入,《泣血紅樓——曹雪芹傳》就是先生的最新成果。當時,先生已94歲高齡,且雙目失明,只好口述著述。可惜2012年5月的最後一天,先生突然離世時書稿尚未最終改定。女兒周倫玲含淚將父親生前已經撰寫完的、未成稿的、欲增入內容的相關文字,一一列入「不盡餘言」章節,完成了父親的遺願。

  《泣血紅樓——曹雪芹傳》不僅是周汝昌一生紅學和「曹學」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而且是他此前諸種曹雪芹傳的總匯,足以立之當世、傳之後人。

  2019年12月16日,韓作榮遺作《天生我材——李白傳》在他誕辰72周年之際發布。

  韓作榮是一位人如其文的當代詩人。他將才華乃至生命都融入了李白的傳記中,30萬字的書稿全部手寫而成。他頭一天把書稿交到編委會,第二天就住進了醫院,第三天便與世長辭。在傳記中他用詩人的感悟與李白進行心靈對話,將自己對李白的理解、認同、解讀傾注於筆端,成功塑造了一位「仙」而可及的偉大詩人。

  中國當代著名文藝理論家何西來是叢書文史專家組組長,並承擔了《杜甫傳》的寫作。2013年12月31日,他在《從泣血之作說起》一文中動情寫道:「一切優秀的文藝作品,都是作家藝術家把自己的生命對象化的結果,都是他們生命存在的方式。」萬萬沒有想到,還不到一年時間,他堪稱「兵馬俑裡那個將軍俑」的強壯之身也猝然逝去,怎不令人扼腕長嘆!

  用生命來書寫的還有:《陸遊傳》的作者、著名詩人雷抒雁;《王國維傳》的作者、年輕女作家徐虹;傳主畫像創作者、著名翻譯家高莽;文學組專家、著名文學評論家劉茵。

  「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相信他們會長久地活在自己的作品裡,年年歲歲,歲歲年年!

 

孔子 

 

範仲淹 

 

關漢卿 

 

蒲松齡 

 

曹雪芹(高莽遺作) 

相關焦點

  • 「我的書屋·我的夢」走進文化禮堂,共讀《杭州優秀傳統文化叢書》
    通訊員宋穎馬麗記者駱炳浩「我的書屋·我的夢」走進文化禮堂、共讀《杭州優秀傳統文化叢書》活動,今天上午在富陽區靈橋鎮新華村文化禮堂舉行。我們厚植人文,以富陽特色地方文化為範疇,重點挖掘提煉最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組織青少年兒童、文化志願者和全體市民,走進農村文化禮堂,走進農家書屋,走進圖書館閱覽室,持續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在讀好優秀傳統文化叢書,在講好富陽故事中,引導人、影響人、塑造人,堅定文化自信,強化使命擔當。活動現場,少兒古詩連誦,帶領大家穿越千年,領略杭州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
  • 傳承巴蜀文脈 講好四川故事——四川歷史名人叢書推廣活動啟幕
    10月15日下午,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指導、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眉山市新聞出版局、四川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承辦的「傳承巴蜀文脈 講好四川故事 歷史談誦:東坡文化精神的中國意義暨四川歷史名人叢書傳播推廣啟動儀式」在眉山市三蘇祠博物館舉行。
  • 《品中國文人》之後再推《品西方文人》劉小川帶你走進世界文化殿堂
    再度採用集體作傳方式《品西方文人》是劉小川繼《品中國文人》暢銷12年之後,積蓄三十餘年閱讀體驗之後撰寫的全新力作。據悉,作者從文學、哲學、繪畫、戲劇、雕塑、音樂等各個文化領域選取了三十多位西方文化最具代表性靈魂人物,為讀者勾勒西方人文精神的精髓。
  • 《遇見淼城》三水文化叢書正式對外發布,展示地域文化特色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琦君散文獎」獲得者蔡玉燕表示,作為土生土長的三水人,她熱愛三水,在閱覽《遇見淼城》三水文化叢書的過程中,她更加深刻地認識三水,也發覺自己更愛三水了。她建議接下來要進一步推廣該叢書,帶人們重新認識它的靈與秀,為三水逐夢未來注入底氣與信心。
  • 《品中國文人· 聖賢傳》首發式在山東書城舉辦
    「根在基層」系列報導⒂ 史實嵌入文學想像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品中國文人·  聖賢傳》新書首發式在山東書城舉辦        10月20日,知名作家劉小川的最新力作《品中國文人·  聖賢傳》新書首發式在山東書城二樓舉行。
  • 《品中國文人·聖賢傳》劉小川專訪:登西山而望東山,文脈才是民族...
    大眾網10月22日訊(記者 張豔)近日,《品中國文人》系列作家劉小川老師攜新作《品中國文人·聖賢傳》做客濟南,先後在山東書城和濟南泉城路新華書店,與現場讀者分享了中華歷史與文化的積澱和自己的創作感受
  • 《品讀長沙》:探尋長沙血脈,領悟長沙精神
    近日,由長沙市委宣傳部和長沙晚報報業集團聯合出品、張湘濤主編的系列叢書《品讀長沙》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國發行。這套叢書包括《秀美山水》《歲月留痕》《歷史風雲》《風流人物》《民間藝術》《湘楚風俗》《特色街鎮》《知名品牌》《都市文化》《美食休閒》10冊。
  • 近代文化名人有哪些-中國現代文化名人錄
    20世紀中國100文化名人、中國當代文化名人36人、中國近代十大偉人、教育界當代十大名人、五四時期的文化名人、中國當代文化名人38人、最新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中國當今文化名人排名;中國自古就是文化聖地,因此,從古至今文化特別的繁榮,例如近現代的季羨林、陳寅恪、胡適、鬱達夫、聞一多、老舍先生、郭沫若、傅雷先生、冰心、顏廷利先生、魯迅、徐志摩 林徽因、梁簌銘、沈從文、
  • 中國傳統文化有多美?看看《大國芬芳》的服飾設計手稿就知道了
    文化君說:詩歌、樂與舞,讓人想起北島的一首詩青燈掀開夢的一角,你順手挽住火焰,化作漫天大雪把酒臨風,你和中國一起老去長廊貫穿春秋,大門口的陌生人,正砸響門環——《青燈》中國的歷史有多長,酒文化就在中國的土地上氤氳芬芳了多少年。
  • 盤活名人故居資源 擦亮歷史文化名片
    對李國豪院士故居的修繕提升,是梅江區推動名人故居保護利用工作的又一個具體實踐。通過充分挖掘文化資源和建築特色,梅江區進一步發揮名人故居效應,講好名人故事,傳承嘉應文脈。 ●本報記者 鍾幸鈺 故居修繕 提升人居環境 名人故居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見證著城市歷史文明,是觸摸歷史的「活化石」,也是梅江區對外展示的文化窗口。
  • 十堰首批「歷史名人」和「歷史文化」評選結果揭曉
    歷史文化活化工程」組委會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十堰「歷史名人」和「歷史文化」評選結果。本次評選公布的首批十堰「歷史名人」共10位,分別是:中國汽車工業之父、二汽建設的領導者——饒斌;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教育家——楊獻珍; 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勞工律師——施洋;中國汽車工業技術奠基者、二汽總工程師——孟少農;明代著名文學家、鄖陽文教的振興者——王世貞;道家代表人物、《道德經》傳播第一人——尹喜;周代政治家、《詩經》主要編撰者——尹吉甫;武當三豐派祖師——張三丰;明代政治家、
  • 惠州這些歷史文化名人你知道幾個? _手機網易網
    嶺南惠州,歷史悠久,山水秀邃,人文積澱,群賢畢至,英才輩出,是名宦重臣、文人墨客薈萃之地,也是革命英雄人物風雲際會之地。自秦漢以來,在惠州居住、生活過的中國歷史文化名人數不勝數,惠州籍的歷史風雲人物也是燦若星辰。代代人才,在山水間耕耘夢田、闡發理想,共同鑄就惠州開放包容、面向海外的萬千氣象,演繹這座城市和諧共生的多元文化。
  • 大別山: 一座享譽海內外的自然與文化複合型大觀園
    大別山是一座正處於東方中國大自然經緯與華夏文明史坐標核心方位,並擁有中華五千年的厚重歷史,燦爛輝煌與亙古深厚文化底蘊和天然豐盈的自然生態景觀的大觀園,走進這座大別山自然與文化大觀園,方可閱讀到大別山演繹著獨有地理單元現象,聆聽到催生與成就一篇篇地域性神秘、神奇、神話的故事與傳說。
  • 遊山西運城 讀華夏歷史 品關公故事
    大鼓槌落,戰馬的腳步急促而堅定;琵琶聲起,將軍的意志堅定而決絕;二胡拉響,戰場的局面震撼而豪邁……12月15日晚,一場由運城市音樂家協會民族樂團與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攜手呈現的大型民族交響樂《關公頌》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響起,用音樂的語言將關公的故事,將運城的文化娓娓道來。
  • 深挖文化內涵 定安舉辦歷史名人詩詞誦讀賽
    據海南日報客戶端丨記者劉夢曉 通訊員程守滿  作為海南歡樂節定安開展的系列慶祝活動之一,12月12日,由定安縣旅文局主辦,以「靜美定安 傳承經典」為主題的第二屆「探花杯」歷史名人詩詞誦讀賽,在定安縣龍湖鎮探花故裡高林村舉辦。  當天,來自全省各市縣的26組家庭參加了比賽。
  • 如何運用四川南充閬中歷史名人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
    摘 要:本文從蒙善宇蒙元亨蒙應瑞三代文化同四川南充閬中古城的旅遊開發相結合,探索討論閬中古城對於蒙善宇蒙元亨蒙應瑞歷史名人資源開發的現狀,以及開發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了對策,旨在促進閬中古城關於對蒙氏歷史名人的旅遊資源開發。
  • 大唐不夜城-品中國歷史人物經典藝術
    根據地方特色展現地方文化是一個空間的精神內涵所在,僅僅有形式和功能是不夠的,內涵才是一個作品的靈魂,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任何帶有人文主題的公 共開放空間總是耐人尋味、使人流連忘返的好場所。
  • 哪些文化歷史名人是湖北的?有何故事?
    我們一起走進湖北歷史文化名人。楚辭之祖——屈原屈原(約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地楚國丹陽,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楚辭之祖」,屈原作品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獨創的新時代 ,其主要作品有
  • 築牢新時代文化自信 杭州故事揚帆啟航
    去年11月,來自全國的30多位叢書作者在良渚遺址採風。 叢書首批20本已出版。【中華文化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 記者 張磊 掌上千秋史,城中百萬文。
  • 「1330160060000」,齊魯大地上的一組文化密碼
    該叢書依據山東現有行政區劃,參考歷史沿革和地理特點,收錄的詩體作品年限上至先秦,下至清末民國,對詩、詞、散曲、樂府、民歌、民謠等古典詩體作品進行分類整理、精選彙編,題材分為自然景觀、人文名勝、歷史名人、文化風情、重大史事五大類。這一叢書有何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