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10月22日訊(記者 張豔)近日,《品中國文人》系列作家劉小川老師攜新作《品中國文人·聖賢傳》做客濟南,先後在山東書城和濟南泉城路新華書店,與現場讀者分享了中華歷史與文化的積澱和自己的創作感受。21日上午,《品中國文人·聖賢傳》新書首發儀式在山東書城2樓舉行,現場座無虛席,有小學、高中在讀的學生也來到現場。山東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濟南分公司副總經理梁棟先生,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社長、發行中心總經理毛紅文先生,著名畫家、全國人大代表何學斌出席了活動。
聖賢傳蓄勢而來 書寫只為逼近靈魂
《品中國文人·聖賢傳》是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劉小川老師的新作「品中國文人」系列第5部,以縱橫的筆墨,現代的眼光書寫孔子、莊子、孟子、墨子、諸葛亮、阮籍、韓愈、範仲淹、司馬光和嶽飛十位聖賢的生平及思想,將史實嵌入豐富而細節化的文學想像,有力地挖掘和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該書之前,《品中國文人》系列叢書已出版四冊,問世10年來,叢書累計重印達80次。該系列叢書從中國歷代大文人的角度來勾畫歷史與文化的脈動,以這些與中國歷史和文化相關聯的單個生命的演進,還原歷史與文化發展的真況。所有文章融文史哲於一爐,同時也注入了作者作為一個生活在當今時代的文化人的見解和情感。
你可能很難想像,劉小川一直是一個西方哲學研究的學者。他擅長以哲學精神,來尋求萬物的根本。「登西山而望東山」,西方的哲學思維,給了他窺視中國歷史文化的靈感。孔夫子在歷史黑暗的最深處一個人閃光,這是什麼樣的精神偉力?莊子八十多歲,還能常思常新,這是什麼樣的生存靈動?諸葛亮一輩子痛恨曹操,和他童年的經歷有何關係?孟母三遷,是否有著不為人道的緣由?劉小川帶著許多對歷史的疑問和思索,廣獵書籍,試圖探尋出一個個最真實的聖賢文人。「哲思這個東西,我恐怕今生是逃不掉了,我想用這種思維,去提取人物的生命精華,描繪人物的命運曲線。」而他用了這一個系列的書,只為嘗試去逼近靈魂,洞察生存。
愛寫作成於天性 回望也是辨認當下
劉小川說道:「我每天6點起床,開始寫作,寫到7點鐘就會進入興奮狀態,我享受寫作啊。如果家裡停電,我會無所適從。」他更坦言說自己小時也是個上房下河的「野孩子」,喜歡玩也沉迷於閱讀,從5、6歲時便開始讀書,每日都爬到樹上去讀,常常從日出讀到日落,而他從樹上下來時,十數年已過去,早已不再是孩童。他說:「或許是我在大自然中的釋放,給了我思維的靈性,我現在能變成一個寫書的人,我自己都很詫異,這大概也源於我小時天性得以釋放的經歷。」
筆者問及劉小川為何在前四冊書中甚少涉及先秦人物,劉小川坦言是因自己謹慎,一直未敢輕易下筆。先秦諸子,既有聖也有賢,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曾被歷史書寫過千萬次。春秋戰國五百多年,歷經大愛大恨,大真大偽,大善大惡,先秦諸子是在數百年的極端性中洞察了自然、人性與社會,他們的著述難以超越,這也讓劉小川深覺自己書寫的遺憾:「我本人不無沮喪地發現,回望歷史人物只能是粗線條的,只能是一種無限的靠近。書寫中的任何選擇或省略,都會偏離歷史真相。精確的還原與再現是不可能的。」
可在這「不可能」之下,劉小川仍在努力。他說,回望大師先賢,他有緊迫感,可是「我就盡我所能,嘗試著逼近先賢們的本來面目,並且把他們活生生帶到當下。而帶到當下的前提是辨認當下。」
訪談間劉小川幾次感慨蘇東坡,他說道:「蘇東坡是綻放了極致的生命色彩的人,他種田種樹,造橋蓋房,飲酒美食,又一生心繫百姓,不屑權錢,縱情恣意在人間!」劉小川談起先賢,眉宇間儘是光彩。「想想那些人真可愛,阮步兵啊,李太白啊,陸放翁啊……他們面目各異,生存飽滿。好像生命中的每一秒鐘都是晶瑩剔透。」
以一己之力盡數哲思,寫千年聖賢靈魂生命,如此看來,劉小川也是那可愛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