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拍紀錄片吃了1000家宵夜店,這才是中國版《深夜食堂》

2021-01-07 AKA桃叨叨

作者/藍河

「楊總,您知道我不可能做長,為什麼還願意教我做生燙?」

那日收工,廚師王晶對老闆「楊妹」楊玉嫦敞開心扉。曾經投資創辦大型餐廳的他,因疫情失業到楊妹的生燙牛雜館來兼職。明知王廚志不在此,楊妹還是把自家手藝傾囊相授。

「既然我這裡還可以,能幫就幫一把,」這是楊妹的看法,也是武漢人的心聲。

2020年末,《向著宵夜的方向》將收官篇的鏡頭對準了江城的夜攤與食客。疫情並沒有影響武漢人的胃口與樂觀的天性,宵夜恢復後,更多人前往楊妹的生燙牛雜店大快朵頤。

「你看到武漢人的朋友圈吃的越來越多了,就知道我們在恢復活力了。」一口麻辣鮮到位,深夜的武漢熱鬧得仿佛不曾經歷磨難。

只是早餐是生活有奔頭的小確幸,宵夜更多是五味陳雜冷暖自知。煙火朝天酒過三巡,總有人道出那些令人長籲短嘆的故事。

紀錄片收官前,叨姐找到《向著宵夜的方向》總導演韓經國,聊聊他眼中宵夜江湖裡不為人知的記憶片段。

被疫情打亂的宵夜捕食記

「宵夜」其實是一次半命題作文。

此前韓經國是風味IP系列《風味實驗室》的總導演,對美食題材並不陌生。騰訊視頻找到他和團隊,希望在《宵夜江湖》這樣反映城市性格的長內容之外,再打造一檔以宵夜為切口、觀察社會人生百態的短的美食紀錄片,與《早餐中國》等項目形成「一日之食」的場景美食IP矩陣。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2020年1月,《向著宵夜的方向》攝製組去廈門拍了一期樣片。「那時候疫情還沒開始,」韓經國記得。素材回傳做後期,討論正片要用的敘事與視聽手法,原本計劃春節後開拍,結果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節奏。

「能做完就謝天謝地,」叨姐採訪時,韓導身後的機房裡大家還在做最後三集內容的後期。特殊時期特殊辦法,韓經國決定派兩位導演同時去一地拍攝,每拍完一集一位導演帶素材回京趕片,另一位導演再補位入組,這樣能給後期搶出更多時間。

因此原本有條不紊的拍攝,變成了在疫情緩和的夾縫中趕工。片子11月上線,6月底7月初還在做調研,奔赴在全國各地前採的攝製組,經常是晚上吃著吃著,就被當地管理部門打電話告知去醫院再做一次核酸檢測;還有的店家原本在計劃拍攝的列表內,因為疫情生意黃了店鋪倒閉。

觀眾自然覺得,拍美食無異於天下第一美差。但實際上想像裡的大快朵頤,早就敗給了繁重的調研量。

一季節目30集30個拍攝地,「都是試出來的,我們至少吃了1000家以上的店。」韓經國告訴叨姐,通過網絡調研以及專家推薦會提前鎖定拍攝城市,但最終決定拍哪家要靠嘴。特別是類似燒烤、小龍蝦、火鍋等遍布全國的宵夜品類,他們選擇起來尤為慎重。

「比如哈爾濱砂鍋這集,當晚就是砂鍋之夜了,最少吃了6、7家砂鍋,導演組幾個人輪流吃,吃完了漱漱口再吃另一家。」

「從下午5點到半夜2、3點,最高紀錄是一天晚上吃11頓。」

在凡事講究人情世故的中國社會,吃飯是重要的人情局,拍攝店鋪要麻煩老闆配合,來都來了,扒拉幾口不吃完,老闆是要生氣掛臉的。別擔心,正片裡當然不會放導演吃太多蹲在路邊吐的鏡頭,畢竟都是專業乾飯人。

用如此「笨」的辦法篩選拍攝對象,在韓經國看來很正常。「好吃一定是第一位的,因為你拍的是紀錄片,一定有某種所謂導流的效果,必須得是真的好吃。你得對觀眾負責任。」

另外,老闆性格經歷、是否參與店鋪實際打理也是拍攝的衡量標準。不難發現《向著宵夜的方向》第一季很少涉及一線城市,這是因為大城市房租高,小店必須往大店發展,而店一大老闆就變成了收錢的,不再參與夥房食物的製作,專業化流程的增加也就相對少了些人情味。

另一方面,不願意被拍的店鋪並不在少數。「調研至少兩三輪,失敗的情況很多,我們的被拒絕率接近50%吧,」韓經國坦言。「老闆就說我不想拍嫌麻煩,或者現在的店沒做宣傳,每天來都要排隊1小時了。」

各種軟磨硬泡之下,導演們淪為在夥房摘菜打下手的幫廚,有時候還要靠幾分江湖氣。

比如《宵夜》裡自己不吃肉、卻靠一把羊肉串把全國食客勾來陝西關中村子裡的焦亮焦大爺,老爺子酒肉不沾,也對出鏡的事始終沒有痛快的答應。

「直到臨近開拍前一天,我們和他女婿以及村裡人一起喝酒,大家喝高興了,終於同意了第二天的拍攝。」韓經國感慨,「我們做下來,統一的感受就是做宵夜的老闆都特別有性格。」

月亮底下的「新鮮事」

《早餐中國》導演曾經提煉過一句slogan: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早餐作為承載社區鄰裡情誼的場景,老闆與食客間總是充滿了熟稔與溫情。拍攝《向著宵夜的方向》對韓經國而言,卻是「月亮底下全是新鮮事」。

深夜飯飽微醺,你永遠不愁夜宵人沒有故事,「《宵夜》的情緒落點,可能30集能找出25樣以上不重樣的」:有活成傳說的社會大哥,有經營失敗試圖東山再起的前老闆,有開店只為買大摩託的追風少年,也有風雨兼程趕著吃一口熱乎的打工者。

第15集,導演組在燒烤之城徐州拍一家賣雞絲麵的小店,老闆娘吳月芹一身大紅袍富態慈祥,店員魏燦燦靦腆勤奮。在異地打拼的小魏身世悽慘,從小沒娘,跟著老闆娘幹活一直想認個親,這一幕被《宵夜》團隊意外捕捉。

小魏向吳老闆改口叫媽那晚,現場無論當事人還是導演組都哭到不行,「但我們不想拍得那麼『感動中國』」。幾番調整後,韓經國選擇以更加客觀冷靜的視角,呈現一個有煙火氣的宵夜攤上的溫情故事,而不將氣氛渲染得過分沉重。

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故事,每晚都在發生。韓經國自己最喜歡四川宜賓牛肉砂鍋那集,「喇叭哥」王老闆每晚都拿著小蜜蜂坐在門口與鄰店女老闆搶客打嘴炮,一口川普味的「我是我,不一樣的煙火」,足以彰顯老闆出挑的性格。

兩家桐子砂鍋開在一條窄巷內,競爭是在所難免的。王老闆的店因為口味更好而人氣火爆,但談到競爭對手,脾氣硬朗的大哥帶著幾分惺惺相惜,「沒競爭就沒進步,說老實話,我不把她當仇人。如果她不開了的話,那我輕鬆了,但是也不好玩了。」

雖然一集只有短短7、8分鐘,為給觀眾呈現出好看的美食與故事,導演組沒少下功夫。

「每個鏡頭都得精打細算,先用食物給到觀眾觀看心理底層的情緒連接感,再講素人故事,我們從來不會讓素人配合我們說詞,這就導致剪輯特別困難。」

在全片無解說的情況下,導演組需要通過大量與宵夜攤老闆的聊天來串聯故事。很多老闆並不習慣於面對鏡頭,到晚上還得打光,就顯得更有拍攝儀式感。韓經國解決問題的最簡單方法是喝酒,「有時候勸老闆喝一點,就放開了」。

但也有的老闆屬於自來熟甚至人來瘋,這就需要導演們往回調整情緒。「比如深圳雞煲店的老闆太熱情了,看到鏡頭時就更亢奮,甚至帶有一些表演性。」因此,導演組基本放棄了全部前兩天拍攝老闆的素材,等老闆逐漸習慣拍攝,回歸更真實的狀態。

韓經國希望,能夠保留老闆們最天然樸實的一面,「本來拍攝就要麻煩老闆們,不能播出去了再給人家平添麻煩」。

正如《早餐中國》的老歌、街景空鏡與俏皮花字,《向著宵夜的方向》也埋下了不少彩蛋與小心思:

比如每期標題都會配合當期店鋪的招牌風格,後期小哥會把夜景亮度不足的無奈OS打在公屏上,又比如每集開篇白天變黑夜的「開關燈」鏡頭,短短幾秒的背後,是兩個攝影師在多個地方拍攝延時鏡頭,再選擇效果最好的一條保留。

而片尾的「忙了一天吃點吧」,既是撫慰朝九晚五的普通上班族,也是對宵夜攤店主的一份關注。

「我們發現這些老闆吃飯時間和普通人完全不同,可能下午5點吃早飯,晚上12點吃中飯。」一般錄吃飯已經是拍攝尾聲,辛苦一天放鬆下來的老闆們在飯桌上的一面真實而動人,當你忍不住窺探他們內心世界的更多,一集戛然而止,只留片尾曲餘音繞梁。

這就是生活啊。

向著「真實娛樂」的方向

《宵夜》播出後,幾乎所有店主都給導演組發來信息,說生意變得更好了,食客裡多了天南海北慕名而來的人。

「求店鋪地址」一向都是美食類節目的彈幕日常,但沒把地址放入正片,是韓經國最後的倔強。

「不能什麼都送到觀眾嘴邊,要地址的人往往不會真的去店裡。而且你就是給他地址了,他找到那家店鋪還是得通過各種APP的導航才能最終到達。而那些真想去的,有店鋪的名字隨便一搜就能找到店鋪在哪,打著飛的早就跑過去吃了。」

韓經國早年曾在鳳凰衛視做《鏘鏘三人行》等文化欄目,他始終覺得,做紀錄內容要承載一定社會教化功能或價值觀傳遞,如今網絡時代已經導致信息接收門檻大大降低,「如果大家不做一點點的思考,不就不開民智了麼?」

做《宵夜》的本源顯然不是為了店鋪宣傳,而是為觀眾提供一個觀察中國當代社會人情冷暖的剖面。

部分夜宵攤位難免隨歲月流轉而消失停業,紀錄片將這些特殊場景以及真實故事保留,也許有一天它們將成為後輩了解中國城市人文發展變遷的切口。

一季節目過後,韓經國與團隊也在探討後續節目的創新,拍攝特定職業人群去吃宵夜,以及導演組逛吃vlog都在考慮的範圍內。

我們聊到紀實版「孤獨的美食家」,韓導認為當下的中國尚不存在類似日本的文化語境,一方面是中國夜宵店多是合餐制,另一方面由於外賣的普及,也極大程度降低了一個人外出吃宵夜的機率。

而除了《向著宵夜的方向》,導演所在的公司芬格傳媒作為芬格時代旗下的網際網路綜藝廠牌,一直致力於在泛文化領域,打造符合時代和大眾口味的紀錄片以及紀實性真人秀。

「真實娛樂在國外算是比較大的內容品類,」聊到紀錄片與真人秀的區別,韓經國認為廣義來講真人秀也是紀實內容的一種,只是要增加更多給觀眾的刺激點。

在娛樂至上的年代,他依然希望堅守一分理想主義,比如團隊目前正在研究一檔圍繞新聞價值討論的語言類綜藝,試圖兼具兼具娛樂性以及內容深度。

網綜語言類節目已經經歷了奇葩說、火星情報局字再到脫口秀大會的創新迭代,「下一步怎麼走,殼是綜藝的殼,但最終沉澱的內容與氣質終將超越綜藝本身。」

而不管做什麼,多少都會寄寓一些個人理想與情懷,「哪怕能影響一兩個人呢?」韓經國笑起來。

-END-

相關焦點

  • 中國版「深夜食堂」宵夜地圖,看遍各地夜宵美食
    11月30日(今日)晚21點,由度小滿金融贊助播出的騰訊視頻重磅美食紀錄片《向著宵夜的方向》將正式開播,美味開席,邀你上桌! 這裡將記錄中國版「深夜食堂」故事,有美食、有風味、有鄉情,更有無數宵夜店主和食客們的暖心故事。 作為騰訊視頻自製IP「一日之食」下的第二部美食紀錄片,《向著宵夜的方向》將於今日起每周一到周五21:00更新。 忙了一天,吃點吧!
  • 中國版「深夜食堂」宵夜地圖,看遍各地夜宵美食~
    11月30日(今日)晚21點,由度小滿金融贊助播出的騰訊視頻重磅美食紀錄片《向著宵夜的方向》將正式開播,美味開席,邀你上桌!美食,慰藉人心;生活,兼容百味;火光,點亮城市煙火,也點亮心中夢想。這裡將記錄中國版「深夜食堂」故事,有美食、有風味、有鄉情,更有無數宵夜店主和食客們的暖心故事。作為騰訊視頻自製IP「一日之食」下的第二部美食紀錄片,《向著宵夜的方向》將於今日起每周一到周五21:00更新。忙了一天,吃點吧!
  • 中國宵夜圖鑑!(深夜慎點)
    說到宵夜啊,之前《人生一串》,烤得咔滋咔滋的冒油畫面還歷歷在目,這不,這陣子又出了一部神仙紀錄片:《向著宵夜的方向》。」從雞煲拍到炕鍋,從饢坑燒烤拍到椒鹽皮皮蝦,從湯火雞爪拍到唆螺……深夜點開,更是看得人口水不爭氣地從嘴角流了下來然而,這只是中國宵夜江湖的冰山一角,紀錄片還沒看完,隔著屏幕給我饞哭了。
  • 又出一部神仙紀錄片,中國最好吃的宵夜店,全拍齊了
    小編冬天很容易生病,生了一種一日要吃五頓的病尤其是宵夜,它才是秋冬美食的靈魂。偶爾不吃宵夜的夜晚,小編就會選擇看紀錄片解饞最近上映的這部紀錄片,就深得我心!精挑細選30個城市從南到北,帶你雲吃遍中國宵夜說真,放眼全球,沒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人一樣愛吃。光憑宵夜就能創造出一個宵夜江湖。任何食材都能吃,不同地域又能將同種食材創造出百種做法。
  • 這才是汕頭人的深夜食堂!
    尤其是當80後、90後年輕人成為消費主力軍,他們對深夜食堂、夜場電影等有著更強烈需求。「今天是周末,終於吃上心心念念的燒烤,那就再看一場電影吧,反正明天休息。」「搶到的影票時間有點晚,看完電影吃宵夜是絕配。」影院裡,看電影的觀眾說出了現在年輕人的生活狀態。在汕頭,深夜食堂種類還有很多,美團上的小龍蝦外賣,銷量一直名列前茅,一些洋快餐也開始經營起宵夜。
  • 電視劇版《深夜食堂》已經拍了4部,電影版也來到第二部
    由小林薫主演、松岡錠司執導的電影《深夜食堂2》在上海電影節舉辦了首場放映,1000多張電影票開票不足1分鐘就宣告售罄。放映結束後,小林薫和松岡錠司驚喜亮相,小林薰用片中的經典臺詞開場——「有什麼想吃的,儘管告訴我」。據悉,《深夜食堂2》全國上映;中國版《深夜食堂》電影將由梁家輝主演。
  • 黃磊版2.8,梁家輝版5.3,為什麼中國拍不出《深夜食堂》的精髓?
    後來,日劇版的原班人馬又打造了同名電影,口碑依舊不俗。有這麼個金字招牌,想分一杯羹的人自然不少。2015年,韓國版的《深夜食堂》開播,豆瓣評分6.9,雖然為了貼合本國文化,把日料換為了韓國料理,但總體表現差強人意。
  • 「深夜食堂」中國版水土不服?看漫畫中的美食情懷:貓飯
    梁家輝執導深夜食堂電影版上映了。這個版本雖然不像是黃磊版那樣被惡評,不過目前票房口碑都不高。看來深夜食堂中國版還是明顯水土不服。從2年前的黃磊版就有人說,故事背景完全照搬日本深夜食堂並不符合中國人的夜宵習慣,中國人的夜宵離不開烤串,三五人一起喝啤酒吃烤串,也就是烤串人生是中國人的深夜食堂,沒有多少人會去選擇在日式食堂解決夜裡的美食慾求——也基本找不到這樣的店。
  • 臥虎藏龍的馬場角,武漢最local的深夜食堂
    在武漢,有很多一家店帶火一條街的傳奇,馬場角橫路也是如此。被武漢粉麵館一霸精粉世家帶到C位,小民大排檔撐起夜宵版圖,川渝風味的肥腸芋兒雞是後起之秀。馬場角不像糧道街、萬松園那樣名聲大噪,臥虎藏龍卻是它的本質,憑藉著紮實的味道成為本地人的深夜食堂。
  • 日本神秘的「屋臺」,現實版的深夜食堂,只有在晚上才出攤
    如果喜歡看日劇的話,裡邊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劇情,主人公很煩惱,然後深夜走上街頭,會找一個路邊攤坐下來,喝點小酒,吃點宵夜什麼的,接著攤點的主人會講一堆大道理,主人公仿佛想開了一樣第二天又開啟了全新的人生。
  • 第一部2.8分,第二部又來了,放過《深夜食堂》這個題材吧
    2009年,日本出了一套備受好評的劇——《深夜食堂》。第一部豆瓣評分高達9.2分,目前一共播出了4季,每一季都備受好評,在中國也很受歡迎。該劇主打利用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搭配緩慢溫馨的節奏,讓社會上快節奏的人放下浮躁的心。於是,看中這種風格的商人們也想著搞一部中國版《深夜食堂》,就這樣在2017年催生了黃磊主演的《深夜食堂》中國版。
  • 從9.2到5.3分 梁家輝也救不活中國版《深夜食堂》
    差評依舊集中在照搬日本元素,本土化不夠,不接中國地氣上。比如,有網友就在評論中寫道:「深夜食堂這個產物就不適合安在咱們國家,心裡憋屈的成年人多是去大排檔吃燒烤喝幾瓶啤酒,或是回家點幾份外賣、買點滷菜...根本難以引起共鳴和入戲。」「深夜食堂」這一兼具治癒和美食,既走心又走胃的IP為何在「美食大國」中國頻頻難逃「水土不服」的窘境,究竟是哪一環節出了問題?
  • 中國的「深夜食堂」在這裡,而不在梁家輝電影裡
    在黃磊的「老壇酸菜」版《深夜食堂》劇集飽受爭議後,我們的電影工作者終於又一次對「夜宵文化」的本土化創作發起挑戰。如今上映三天,票房不足兩千萬,豆瓣評分僅有5.4分,同樣不容樂觀。事實上,中國的美食文化可謂博大精深,畢竟誰還沒被各式各樣的美食紀錄片饞哭過呢?然而一遇到「深夜食堂」這四個字,大家又好像一下犯了難,有了距離感。
  • 汕頭人的深夜食堂……
    長平路、龍眼路、充耀號鑽石廣場等地,路邊的深夜食堂一個挨著一個,每家都聚集了很多的食客,組成了汕頭的夜宵地圖,晚上很是熱鬧。 尤其是當80後、90後年輕人成為消費主力軍,他們對深夜食堂、夜場電影等有著更強烈需求。「搶到的影票時間有點晚,看完電影吃宵夜是絕配。」影院裡,看電影的觀眾說出了現在年輕人的生活狀態。
  • 「深夜食堂」中國版水土不服?漫畫中的美食情懷:玉子燒章魚香腸
    梁家輝落魄時做過廚師,但電影版不理想梁家輝執導深夜食堂電影版上映了。這個版本雖然不像是黃磊版那樣被惡評,不過目前票房口碑都不高。看來深夜食堂中國版還是明顯水土不服。從2年前的黃磊版就有人說,故事背景完全照搬日本深夜食堂並不符合中國人的夜宵習慣,中國人的夜宵離不開烤串,三五人一起喝啤酒吃烤串,也就是烤串人生是中國人的深夜食堂,沒有多少人會去選擇在日式食堂解決夜裡的美食慾求——也基本找不到這樣的店。
  • 日版《深夜食堂》正式回歸,人氣演員加盟陣容豪華
    梁家輝版的《深夜食堂》電影在國內上映之後,果然在觀眾口碑以及票房成績上,都撲街了......這部電影之所以在許多觀眾心目中成為了一部失敗的電影,原因並不主要在演員身上,梁家輝演技好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電影中也請來了不少大牌演員。
  • 我們收到了上千個深夜食堂的故事,撞見了粗糲的生活和柔軟的靈魂
    據說,僅僅在深夜裡痛哭,或者在深夜裡吃泡麵,都不足以談人生了。一定要在深夜的居酒屋裡吃著泡麵,痛哭,或者看人痛哭啊。這不是我說的,是國產版《深夜食堂》裡拍的。我在這邊吃一會兒哭一會兒,對面兩口子默默吃飯。後來,有人給我遞紙巾。幾年過去了,時光讓一切痛苦煙消雲散,然而那家店仍是我心中治癒傷心的深夜食堂。只是不會輕易再去,而且每次路過、看到那家店,心臟還會輕輕揪痛,還會記得那些傷害和在那裡傾瀉的眼淚。
  • 《安家》《深夜食堂》上榜
    日本原著,小林薰主演的《深夜食堂》廣受好評,豆瓣評分高達9.2分,可以說是神劇一般的存在。於是被引進國內,有黃小廚之稱的黃磊老師主演《深夜食堂》,豆瓣評分低至3分。不服輸的中國資本們,又看上了日劇《賣房子女人》,請到編劇界有名的六六出馬,改編成《安家》,並邀請實力派演員孫儷和羅晉出演,仍舊逃不過被嘲的厄運。日劇改編後在國內水土不服?
  • 中國版《深夜食堂》和日劇有何區別?聽黃磊怎麼說
    《深夜食堂》劇照。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北京6月9日電(記者宋宇晟)8日,都市情感劇《深夜食堂》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該劇導演蔡嶽勳攜宋洋、周帥、李佳桐、楊壹童、戚薇、馬千壹、梁靜、江奇霖、于小惠、魏千翔、建澤正、闞清子等主演現身。中國版《深夜食堂》改編自日本漫畫家安倍夜郎的同名人氣漫畫,該漫畫在日本、韓國皆已被改編成電視劇。
  • 深夜食堂:中國版和動漫版慘遭吐槽,網友:看這翻拍、都不餓了
    導讀:深夜食堂:繼中國版後、動漫版慘遭棄劇,網友:謝謝你讓我減肥!大家好,歡迎來到動漫迷世界~《深夜食堂》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而在前兩年,中國版的《深夜食堂》開拍了,男主角也是廚師的小林薰則是由家喻戶曉的黃小廚黃磊出演,本來黃磊就有很好的廚藝基礎,他也是演藝學校的老師,加上《爸爸去哪兒》、《極限挑戰》的熱播,讓黃磊的名氣更上一層樓,看遍了中國演藝圈,沒有比黃磊更適合出演這個角色的人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