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儲能網訊:未來,私人充電樁配建率將逐步提升,專用充電樁按需配建,公共充電樁建設布局將逐步趨於科學合理,充電設施發展規模將與新能源汽車推廣規模密切相關。居民區有序充電將大規模啟動。
但是我們更樂於看到是未來,我們有多種能源補給方式,可充,可換,可以無線充電或者用別的手段也可以補給能源,給用戶提高更高的便利性。使用戶在能源補給過程當中能夠有更好能源補給體驗,也就是跟汽車產業一樣的,銷售產品只是第一步,最大市場是後市場服務,是給用戶提供長期,在全生命周期使用新能源汽車過程當中,能夠有比較好的服務體驗。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張帆
北極星電力網於 2020年 11 月 3-4 日在無錫舉辦「聚力當下,樁點未來「為主題的「2020 新基建充電樁發展論壇」。北極星電力網全程直播》》》。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綜合部主任張帆作「新基建背景下中國充電樁行業政策及發展趨勢展望」主題報告。
文字實錄:
張帆:大家上午好,剛才劉博士從能源,電網角度分析了新能源汽車和能源關係。下面我從行業普適性角度上,介紹一下目前充電設施行業一些情況,尤其是在政策方面,談一些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一版的信息,截止2020年9月份,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可以用慘不忍睹形容,在9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雙雙突破13萬輛,整體趨勢非常樂觀,可能在全年難以補齊上半年損失,整體方向市場回暖大趨勢,大背景很樂觀。
可以看一下現在一個總量的情況,拿公安部數據來說,截止去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380餘萬輛,今年新能源汽車能夠達到100萬輛,今年9月份基本超過450萬輛。按照2015年十三五規劃裡面數量來講,今年全年所有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突破500萬輛這個大目標應該是有保障的。
充電設施情況
中國充電聯盟每一個月都會向行業,向社會發展發布一個統一數據。截止9月份,我國新增充電樁,公共類60萬出頭,私人類80萬出頭,總量突破140萬,這個數可能不是完全覆蓋所有統計數據,能代表大的背景情況。9月份時候充電電量達到7億多千瓦時,縱觀以往五年來講,這個數據是非常高的。正常來講,雖然9月份,夏天基本已經過了,在這個階段應該是電量不會有這麼高。疫情影響的時候定量非常低,每一個月逐步攀升,這個數據基本上,除了去年有一個特例以外,基本上是歷史最高數據,說明新能源汽車供給需求不斷提高。
換電站500多座,整體來講總量比較少,今年淨增200多座,說明幾家換電企業增速勢頭很猛。私人充電樁一共採集了130多萬輛車數據,現在安裝率,我們大概安了80多萬根,整體來講私人安樁率是不斷提高的。車樁比也是在提高的,指的是車和公裝比例,說明公裝和車的比較有些降低的,車的數量更多,公裝相對來說少一點,這個大家也能理解,畢竟公共類充電設施利用率還是偏低的,新能源汽車增量還是在逐步的增加。
公共充電設施發展特點我總結了一下:
一,建設增速下降。
二,集中度較高。
三,裝機功率提升。
四,交流多於直流。
從企業角度來講,行業集中度是非常高的,幾千家運營商,包括民營企業,包括國有企業比例非常高。我們統計的充電聯盟會員單位,運營充電樁最多8家企業裡面,它的充電樁比例在2019年達到90%以上。在充電電量變化來講,當然隨著新能源汽車規模增長,充電電量不斷攀升,每年限定條件情況下來看,它隨溫度變化非常明顯。
行業政策
整體來講,充電設施行業離不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首先是國家領導非常重視,最有名2014年習大大講的新能源發展汽車強國這麼一個觀點。在這之後,在多次會議當中都提到了充電設施,包括加氫,氫能源這個領域,國家頂層層面,國家領導對我們這個行業非常重視,而且大家可以看到是越來越重視。
馬凱同志在任期間多次對我們這個行業進行調研,給予我們這個行業非常好的指示。新能源發展規劃,昨天正式發布了,可喜可賀。政府組織規劃編製程度是多部委參加,多名資深專家學者,共同起草這麼一個方向性文件。國務院政策方面來講,我們有《治理大氣汙染行動計劃》,《國務院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指導意見》,2015年充電行業設施十三五規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都提到了充電設施。最近五年以來,充電設施行業發展頂層政策主要引用這幾個政策裡面的內容。
簡單羅列了一下新能源汽車各部委政策,整體來說可以歸結為財政補貼政府,包括購置稅一些政策,主要是財政經濟槓桿手段的拉動。2019年國家頂層政策,對充電設施支持還是有一定力度,我這羅列六個政策不是充電設施直接政策,涉及到方方面面。每一條裡面都提到了充電設施,我們可以在邊邊角角,跟相關政策裡面都可以看到充電設施身影。這個在五年前不太可想像的,但是在現在來講,我覺得充分體現了各個部委,國家各個機關,各位領導對這個行業的重視。
我匯總了一下2020年發布政策,整體來講跟去年和前年相比,今年雖然上半年是疫情,不管國家層面政策,還是地方層面政策遠遠多於2019年。整體來講國家政策在獎補措施和購置稅方面進行了重申,新能源汽車地補已經取消了,國補退坡,相關政策裡都提到了,政府希望把補貼的資金能夠用在新能源汽車使用端,說白了,實際上就是用在用戶身上用在充電設施或者充電電量補貼上面去,這塊是我們非常希望能夠看到的一個補貼方向。
今年春節以後,從2月份開始,一直到10月份之前這樣一個階段,簡單統計了一下超過26個省市地方政府出臺了跟我們相關的政策,體現地方政府配合中央相關政策落地上面的決心。
關於地方政策落實方面
我們知道,中央政策都非常好,可以說最近這五年以來,國家關於充電基礎設施政策基本上全面覆蓋,目前做的十四五規劃裡面,可能也會對十三五規划進行更新,基本上涉及到充電設施方方面面政策已經比較全面了,各種政策來講,從補貼端,建設運營端等等方面都對我們這個行業都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規劃。
如果國家層面政策能夠有效實施的話,其實可以解決絕大部分的問題,重點在哪?目前我們行業遇到問題主要在於地方政策能不能落實,地方有沒有實施細則,有沒有下決心能夠把政策落地下來,我總結了一下,我們比較關注幾個方向。
第一個,地方規劃。目前為止很多地方還沒有把充電設施納入到地方規劃當中去,它跟城市建設是脫節的,在建設用地,在電力增容擴容,配電預留,燃油車站位等等方面是沒有配套的。這種情況亟待改觀,部分城市已經納入到規劃當中去,但大量還沒有,這個是我們充電設施企業最關注一個方向,也是積極呼籲地方政府能夠把充電設施規劃納入到城市規劃當中去。
第二個,補貼政策。對我們這個行業來講是一個利好,最早充電設施建設補貼,逐漸過渡到運營補貼,包括充電設施網絡建設,包括監控平臺建設都是我們補貼的方向。我們可以看到,現在補貼政策越來越科學,越來越人性化,同時越來越合理。
下面兩項,保障充電設施安全問題。一個是地方平臺建設,目前來講在中國充電聯盟有一個國家平臺,已經有20多個省市地方,或者已經建設地方級充電設施平臺,包括一些企業,快電這種企業級互聯互通平臺。這種平臺對於地方來講,除了統計和安全監管,實現互聯互通以外也可以作為安全監管,補貼下放一個合理渠道,這個也是未來我們工作方向。
行業監管方面,大家可能會感受到充電設施這個行業可能沒有太高的門檻。首先從產品端來講,只要能生產電力設施企業,基本上都可以生產充電樁。充電站建設來講,很多地方沒有規劃審批要求情況下,任何投資人可能都可以殺入到這個領域當中來。我相信這樣一個趨勢,這樣一個相對來說有些混亂現象未來會監管起來。
最近這幾年新能源汽車事故比較多,可以統計,每年上百起,這些事故有些是整車電池和問題,確實有一部分,因為充電當中,充電設施過流出現這種情況,所以行業監管勢在必行,主要是因為現在產業規模還不足夠大,另外相關地方監管機構設置還不夠完善,行業監管還沒有真正做起來。
未來關於建設,驗收備案,運營服務評價等這些監管手段,監管方式包括平臺監測監管方式一定會逐步完善,也希望充電設施生產企業,充電設施建設運營企業,能夠不斷提高自己責任意識,把控安全責任風險。
支持方面,未來要把充電設施補貼資金轉向多元化,多領域補貼和支持方式。比如說在停車領域,在小區充電設施管理方面,在安全檢查維護方面,這種就不單純只是產品和充電電量運維補貼,在重點支持來講,我覺得應該由重點領域轉向基礎保障。我把充電設施分為兩個方向,公共類充電設施兩個方向,以前可能在各個地方充電設施只要符合標準和要求企業,都可以申領或者獲得充電設施補貼,我覺得未來是不是能夠把重點設施分成基礎保障類充電設施和服務競爭基礎設施,基礎保障類充電設施可以滿足電動汽車用戶基本需求。
服務競爭可能要提供多元化,優質服務,價格會高一些,但是服務品質會遠遠高於技術保障類基礎設施。我覺得未來支持重點,可能在保障層面來講,我建議政府和國家能夠更加轉向一些基礎保障類的充電設施,包括目前都知道的高速公路。支持方向上面,我們還是在呼籲政府能夠加強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大資金補貼力度,同時由車端轉向使用端,不光給充電樁,這個資金可能更多要補貼到用戶身上。
政府監管是一個趨勢,通過一些手段也會不斷完善和加強。最後就是一個政策的轉變,整體來講,在以往5-10年來講,中國充電設施行業還是以政策驅動更多一點。逐步再向市場驅動轉變,當我們行業逐步成熟以後,可能政策的支撐會完全退出,主要靠市場推動。監管方面,除了政府作為基礎監管要求以外,可能更多依靠行業自律。
展望
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方向,這個大方向和趨勢大家肯定沒有任何疑義。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是產業的推廣重要產品。相信在未來10-15年新能源汽車會逐漸成為汽車產品主流關鍵所在,我們認為,在未來發展當中我們會看到,可能插電式混合動力是一個過渡階段產品,純電動是最終的發展方向。
大家比較公認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推廣基礎保障,沒有充電設施何談能源補給呢?實現智慧城市,多能源融入系統核心媒介之一是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現代能源體系重要支撐。在技術路線圖1.0裡邊,當時是1+7設計,充電設施不是一個獨立環節,充電設施作為一個獨立章節比高度重視起來,也說明了它的重要性,這是一個過程端。
最後做一個簡單的小結,我是這麼看待幾個方向,一些看法。
一,關於車的展望。
受到全球經濟變化、疫情以及補貼政策等相關因素的影響,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仍將持續低迷。但從中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發展總體將保持長期向好態勢。
二,充電樁的展望
私人充電樁配建率將逐步提升,專用充電樁按需配建,公共充電樁建設布局將逐步趨於科學合理,充電設施發展規模將與新能源汽車推廣規模密切相關。
三,居民區有序充電將大規模啟動。
電力企業開展居民區有序充電項目試點,2020年以後將在可行性和經濟性論證的基礎上啟動大規模推廣應用,以構建智慧能源服務體系,提高客戶側深度參與電力調節的能力,滿足消納清潔能源、削峰填谷、調壓調頻等電網調節需求。
四,充電技術發展、標準體系完善、產品質量提升。
推動大功率充電技術示範驗證技術,建設大功率充電示範試點項目,無線充電、小功率直流充電、充電弓、充電棒、自動充電等技術、標準將逐步完善並在部分領域推廣應用,各類型技術產品質量穩步提升。
五,換電設施推廣應用。
充電設施跑馬圈時代,我個人認為已經過去了,現在我們的企業確實合理布設充電樁基本上都是通過後臺大數據分析以後去布設。大家會覺得找樁,或者分布更合理。
居民區永續充電方面,如果沒有辦法實現永續充電業態的話,當然這是V2G一個過渡階段,我們很難在居民區滿足電動車主能源補給需求,畢竟居民區新能源汽車總量還比較少,遠遠不能支持充電設施使用,那怎麼辦?其實不是電量不夠,而是同時率,統一時間充電能力是不足的,未來永續充電一定會大規模使用,即使最後倒逼進行一些政策方面調整,也會推動居民區永續充電模式。
充電技術發展方面,標準體系,產品質量提升來講,我們可以看到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我們現在看到有直流充電樁,小功率交流,未來會有小功率直流,大直流充電樁目前來講,中國提出來的350千瓦到500千瓦方案已經立項,也得到了歐洲和美國認可,國內這條路稍微長一點,畢竟現在新能源汽車沒有辦法承接這麼大能源補給速度。相對來說技術一直在進步,包括無線充電,充電棒,各種充電模式,包括很多朋友在說,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汽車,至少現在已經實現輔助泊車,還要再去充電,能不能實現自動充電?這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也會實現。
標準體系配合著技術進步一直在完善,產品質量提升是我們最關注的,因為涉及到安全。談兩句關於換電設施看法,換電設施實際上是一種技術的路線,它跟充電是一樣的,我個人認為在現階段來講,可能主流還是充電這個路線。但是換電在一些特定領域,或者說一些提供比較好服務情況下,可以作為一種能源補給方案,個人更傾向於在現代標準沒有統一情況下,以後標準希望能夠統一,如果沒有統一情況下可能未來大面積乘用車主要還是採用充電方式。
但是我們更樂於看到是未來,我們有多種能源補給方式,可充,可換,可以無線充電或者用別的手段也可以補給能源,給用戶提高更高的便利性。使用戶在能源補給過程當中能夠有更好能源補給體驗,我覺得這個是未來發展方向,也就是跟汽車產業一樣的,銷售產品只是第一步,最大市場是後市場服務,是給用戶提供長期,在全生命周期使用新能源汽車過程當中,能夠有比較好,各方面服務體驗。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介紹,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