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市米林縣裡龍鄉德吉新村村民逐夢記:幸福生活比蜜甜

2020-12-14 澎湃新聞

最近多吉桑珠感覺做夢都能笑醒。「這不快到年底了嘛,村裡產業項目分紅又該下來了。辦砂石場、跑運輸、養奶牛等等,這一年,村裡可沒少忙活。」多吉桑珠說。

作為2001年第一批長江上遊天然林保護工程易地搬遷集體安置村,德吉新村既是邊境村又是重點貧困村,底子薄、基礎差。可如今,情況完全不一樣了。整個村子人口從2001年的30戶182人,自然增長到83戶383人;年人均收入從2001年的不足700元,增長到現在的12200元;2001年剛搬來時,整個村子連一輛自行車都沒,現在不管是全新的還是二手的,每家都有一輛轎車,村集體有6輛裝載車,30輛運輸卡車……

夢想,從搬遷時刻起航

德吉新村的百姓原是昌都市貢覺縣木協鄉木協村村民,2001年,他們作為長江上遊天然林保護工程易地搬遷的首批對象被安置在米林縣裡龍鄉。

「我們以前都住在半山腰上,在坡前的空地上種青稞,但是沒有灌溉工程,用水極不方便。」德吉新村黨支部書記卓貢說,當時完全是靠天吃飯,糧食產量很少,用水則要走30分鐘的山路去取。

「當時實在太苦了,自然資源也貧瘠,村民經常因為一點點利益就打架。」卓貢說,「像你家的牛羊跑到我這邊的草場上吃草之類的小事,都能引發一場爭吵。」

卓貢說,當時人們的視野就限制在山上的那一點旱田和牛羊身上,天天圍著一口吃的打轉。「更不用說孩子教育了,孩子從小放牛羊,長大了繼續放牛羊,一輩子都在山溝裡!」

多吉桑珠至今還記得剛搬到現在住的地方時的情景。「舒適明亮的房子,裡面啥都有,床、飯桌、碗櫃、爐子,直接就可以住人。」從此,昔日的木協鄉木協村人紮根在一千公裡之外的裡龍鄉德吉新村,開啟了祖祖輩輩從來沒有想過的追夢時代。

追夢,從身邊點滴開始

「以前生活苦,不少人有酗酒的壞習慣,有過一天是一天的想法。」卓貢說,剛搬來時,村子裡的人感覺驟然間生活壓力沒那麼大了,喝酒、打牌無所顧忌。

玉松村緊鄰著德吉新村,不少村民為新搬來的鄰居所擾,佔堆就是其中之一。「他們經常喝酒到深夜,喝醉了就大聲嚷嚷,亂扔酒瓶,真是有些嚇人。」

「當時,我們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來到新地方,如果沒法融入當地,那以後咋發展?」卓貢說,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德吉新村出臺了村規民約,尤其在「不喝酒、不打架」方面更是嚴格約束。「現在除了藏曆新年三天期間喝酒外,其餘時間都不喝酒。」

除此之外,德吉新村用以前的積蓄買車組建車隊跑運輸,開辦砂石場。近兩年又積極引進奶牛養殖項目,每家每戶都有參與。

更令卓貢欣喜的是,近幾年很多村裡的年輕人在農閒季節主動外出打工,積極參加縣裡組織的廚師和汽車修理技能培訓。現在已經有5人從培訓班畢業了,還有20多人在外打工。

剛搬過來時,大多數村民的孩子都沒有上過學。現在,村民逐漸意識到,求神拜佛並不能求來好生活,有了知識和文化,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所以村民對教育越來越重視,目前德吉新村幼兒園有30多個孩子入園上學,在裡龍鄉和南伊鄉小學上學的孩子也有30多個,學生入學率持續上升。

「還不止這些呢!2016年,我們村啟動了德吉新村邊境小康示範村建設項目,新建住房53棟,總投資2108.74萬元,其中政府投資60%,群眾自籌40%。住得好了,環境更整潔了,村民的衛生意識也提高了。」卓貢說,現在隨手扔垃圾的人少了,隨手撿垃圾的人多了,衣服洗得勤了,孩子的臉也乾淨了,精神面貌更昂揚向上了。

圓夢,就在我們的新生活中

洛桑,德吉新村的一名普通的村民,同時也是村民文藝隊隊員。

「2017年,我們成立了村民文藝表演隊。」德吉新村第一書記洛松曲達說,現在生活好了,大家農閒時就在村裡的廣場上跳起鍋莊。

「我們經常在賽馬節表演,大家愛看,我們練得也起勁。」洛桑說,在今年國慶節,德吉新村就舉行了以「隆重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為主題的賽馬活動,邀請全縣8個鄉鎮的賽馬好手來比賽,觀看比賽的群眾人數達500餘人。

「賽馬在我們藏族傳統裡,有『慶祝』的意義。」卓貢說,舉辦賽馬活動最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形式感念黨的恩情。「吃水不忘挖井人!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今天幸福的生活,黨和政府當初把我們從昌都遷過來,是為了讓我們在更好的環境下生產生活,讓我們不用再為吃穿用度發愁。」

寬敞明亮的樓房、收入頗豐的產業、乾淨整潔的環境、煥然一新的面貌……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德吉村人等到了祖祖輩輩期盼已久的圓夢時代,也有更大的底氣去追逐新的夢想。

夢想的種子在德吉新村這片客土改良地上生了根發了芽,黨的陽光雨露將滋潤著這顆種子繼續茁壯成長。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相關焦點

  • 金灣與米林結對結親 敘「林海」情深
    近日,珠海市金灣區委副書記、區長趙偉媛率隊赴西藏自治區林芝市米林縣調研對口支援工作。趙偉媛一行首站來到米林縣裡龍鄉甲幫村調研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情況。與當地村幹部詳細了解黨組織建設、村文化建設、民族團結等方面情況。
  • 林芝市脫貧攻堅:奏響美好生活新樂章
    如今,在國家惠民政策的幫扶下,處尼村通過農牧業科學種植養殖、林下資源採集、勞動力轉移就業等途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幅保持在16%以上,每戶存款總額在10萬元以上,貨車、汽車等已進入尋常百姓家。「過去,一年到頭都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很多生活物資都很緊缺。」
  • 林芝市工布新年響箭文化旅遊活動響箭 比賽在米林縣彩門景區圓滿落幕
    為進一步挖掘整合林芝市各類生態和文化旅遊資源,推動旅遊與體育、文化、非遺、民俗風情深度融合發展,營造林芝工布新年熱鬧隆重的節慶氛圍,推進米林縣文化旅遊產業轉型升級,11月15日,林芝市工布新年響箭文化旅遊活動響箭比賽在米林縣扎繞鄉彩門村彩門景區圓滿落幕。
  • 「我們的生活比蜜甜!」
    服務基層」系列策劃(35):《「我們的生活比蜜甜「如今,我有了產業、建了房子有了收入,娶了媳婦日子有滋有味,生活更比蜜甜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親人解放軍!」村民冉龍香是村裡典型的貧困戶,由於年輕時外出打工受傷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只能在附近鄉鎮幹點零工維持生計,生活清苦,思想比較消沉。
  • 【幸福花開新邊疆】公尊德姆農家樂:能人帶動全村,合力奔向致富路
    林芝市米林縣派鎮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景區景色宜人(資料圖片)2016年,外出打工的德吉旺姆回到老家吞白村,曾做過茶館服務員,開過商店,做過農產品收購的她攢下了一肚子生意經。「創辦之初,縣裡幫助我們解決資金和用地的問題,縣婦聯還安排專業人員對村民進行旅遊服務培訓。」德吉旺姆在創業的道路上也沒有忘記同村的村民們,她提出了村民入股農家樂的想法,起初每戶入股農家樂5000元,她還主動為村上的貧困家庭墊付了部分入股資金。2018年3月,公尊德姆農家樂正式投入營業。
  • 從「窮村」蝶變「世外桃源」桃園村村民生活甜似蜜
    鹽官鎮桃園村,曾經是一個經濟單薄、名不見經傳的「窮村」,如今成了遠近有名的「全國文明村」,被譽為「世外桃源」,老百姓的生活甜似蜜。8月的桃園村,碧藍的天空臥著潔白的雲朵,翠綠稻田環繞的村莊裡,有著城裡街區的整潔。
  • 「米林印象」在珠海發布 告訴你一個不一樣的西藏
    12 月 5 日,西藏自治區林芝市米林區域公共品牌 " 米林印象 " 暨農特產品和文創產品發布會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現場推出了全新品牌下的手工織布、香插等系列文創產品,以及蘋果、松茸、天麻、菜籽油等多款農特產品。
  • 中國桂花之鄉:鄉愁裡的幸福生活
    國慶中秋假期,李岙村「最美女主人」在製作糖桂花。(陳朝霞 攝) 丹桂飄香時節,「中國桂花之鄉」寧波海曙區龍觀鄉李岙村迎來了一批批遊客。「國慶中秋假期,全村接待遊客2萬多人次。桂花園內遊客絡繹不絕,糖桂花、桂花乾等土特產也十分暢銷,民宿天天爆滿。」李岙村黨支部書記洪國年告訴記者,李岙村的綠水青山正化作金山銀山,樂了遊客,火了農家。 李岙村是寧波第一個光伏村。
  • 銅仁沿河高峰村:幸福生活比蜜甜
    羅賢國家裡裝修一新的樓房在村民羅賢國家裡,新裝修的小洋樓讓記者眼前一亮。從莊稼漢變養鵪鶉的致富帶頭人,羅賢國從善港村學到的養殖技術,讓他和鄉親們嘗到了發展甜頭。時間追溯到2019年4月,張家港市善港村駐高峰村工作隊動員在家的幾位青壯年,到張家港市參加實地養殖技術培訓,路費生活費全免,村民羅賢國聽到這一消息後,也積極報名。羅賢國此前一直靠種傳統農作物,農閒時到外省做點雜工,一家人艱難度日。去年為了照顧84歲老母親,便選擇留在村裡。
  • 四川綿陽市「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紀實:村美民富
    一棟棟小洋樓掩映在綠樹叢中,寬闊整潔的水泥路直通農家院落,蔬菜基地裡綠油油的蔬菜長勢正旺;與城裡人一樣,村民們也吃上了安全放心的自來水,用上了清潔方便的天然氣……走進四川省綿陽市,走訪了各縣區的新農村建設情況,一幅幅田園詩畫般的美景映入眼帘。  當地村民之所以能過上如此幸福的生活,得益於綿陽市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巨大變化。
  • 奏響美好生活新樂章
    處尼村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離不開交通條件的改善。2016年,格日片區「村村通」公路和怒江處尼橋開建,短短12.5公裡的格日村至處尼村公路,總投資達到2894萬餘元。如今,怒江處尼橋通車,道路通行能力顯著提升,當地群眾徹底告別了坐溜索、走吊橋的歷史。  路通了,村民的思想觀念也更活了。
  • ...讓我過上幸福的小日子——平壩區夏雲鎮湖新村村民葉正龍
    【我的脫貧故事】感謝扶貧政策 讓我過上幸福的小日子——平壩區夏雲鎮湖新村村民葉正龍 2020-12-08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襄汾賈莊社區學校:我們的生活比蜜甜
    襄汾賈莊社區學校:我們的生活比蜜甜 2020-01-08 1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故事|阿布來提·阿布都拉:幸福生活像蜜一樣甜
    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都不同,對於相愛的人來說,攜手一生就是幸福!對於飢餓的人來說,一頓飽飯就是幸福!也有人說,有錢花就是幸福,還有人說,身體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而對於阿布來提·阿布都拉來說,在黨的光輝照耀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是幸福。
  • 「竹編之鄉」廣東信宜:用竹子編織幸福生活
    「竹編之鄉」廣東信宜:用竹子編織幸福生活 2020-01-22 12:57:55 作者:李霈韻 責任編輯:李霈韻   (新春見聞)「竹編之鄉」
  • 獨家丨農信力量,讓幸福生活比蜜甜!廣西農信系統決戰脫貧攻堅服務...
    在脫貧攻堅迎來決戰決勝的關鍵時刻,《中華合作時報》記者深入桂西山區,見證了廣西農信人迎難而上、衝鋒在前,以毫不鬆懈的韌勁,全力攻克深度貧困的決心與力量,也記錄了山區百姓脫貧致富、將夢想照進現實的幸福圖景。
  • 「決勝2020」銅仁沿河高峰村:幸福生活比蜜甜
    羅賢國家裝修一新的樓房在村民羅賢國家裡,新裝修的小洋樓讓記者眼前一亮。從莊稼漢變養鵪鶉的致富帶頭人,羅賢國從善港村學到的養殖技術,讓他和鄉親們嘗到了發展甜頭。時間追溯到2019年4月,張家港市善港村駐高峰村工作隊動員在家的幾位青壯年,到張家港市參加實地養殖技術培訓,路費生活費全免,村民羅賢國聽到這一消息後,也積極報名。羅賢國此前一直靠種傳統農作物,農閒時到外省做點雜工,一家人艱難度日。去年為了照顧84歲老母親,便選擇留在村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