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兵家四聖,為何他鮮為人知?秦國雖戰將如雲,兵家卻只此一位

2020-12-05 聞聽古今

很多人都應該聽說過兵家四聖,但大多數人都是只知其三不知其四,確實和兵聖孫武、亞聖吳起、計聖孫臏比起來,尉聖尉繚的名氣顯得微不足道,註定是選擇題四個選項中最與眾不同的那一個。即便有人聽說過,也是傳聞尉繚是兵仙韓信的師父,對其事跡卻鮮有耳聞。其實秦始皇能夠一統六國,除了王翦、王賁等名將的戰場用命,軍事家尉繚的功績更是舉世聞名。

一場戰役的勝利更多的取決於帶兵將領的精妙戰術,但一個國家的勝利則更多地取決於戰略的勝利。諸如劉邦數敗於項羽,然而堅持正確的戰略路線,逐步建立優勢,最終垓下一戰成功。而秦國經過數代努力,逐步建立了對東方六國的軍事優勢,在多次對外戰爭中取得勝利,但也曾因六國合縱而被迫退守函谷關。雖未傷元氣,但亦無所建樹。

秦始皇嬴政在平定嫪毐叛亂之後,一舉剷除嫪毐,呂不韋和趙姬,牢牢的把秦國的大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此時的秦國已然是最強的諸侯國,山東六國猶如案板上的魚肉,任由秦國宰割。但即便如此嬴政的統一大業還是會有很大的阻力,趙軍在李牧的帶領下戰力猶存,楚國地域遼闊,具有較強的戰略縱深,齊國底蘊深厚,不可小覷,燕、韓、魏亦有敢死之士,一旦嬴政開啟統一大業,六國合縱仍會將秦國陷入困局。然而自秦王滅韓以來,六國皆知難逃厄運,卻再無合縱之舉,這便是尉繚子的謀略。

尉繚說秦王曰:以秦之強,諸侯譬如郡縣之君。臣但恐諸侯合從,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愍王之所以亡也。願大王毋愛財物,賂其豪臣,以亂其謀,不過亡三十萬金,則諸侯可盡。

尉繚一到秦國,就以智伯(晉國六卿之首,後被韓、趙、魏三家所滅)、夫差(春秋吳王,後為越王勾踐所殺)、閔王(戰國齊王,因燕、趙、魏、秦等聯合破齊而亡)舉例,直言三家強盛至極卻滅亡的原因,並向秦王制定了擾亂各國謀略的計策。

秦國雖不乏像王翦、李信、蒙武一樣身先士卒、勇冠三軍的將才,但缺少尉繚這樣滿腹韜略、運籌帷幄的軍事統帥。尉繚的出現讓秦王倍感歡喜,對其多加禮遇,每次見到他,總是表現得很謙卑。

王立群先生曾稱讚軍事家尉繚:戰略思想很先進,加快了秦統一六國的步伐,同時,誘使曾經的軍事強國——趙國自毀長城。

有人說尉繚子只不過提出來離間計罷了,沒有什麼值得吹捧的,但能讓六國權臣甘心為己所用,齊國更是不戰而降,這難道不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上等謀略嗎?當然,尉繚的價值遠不止此,他寫過的一本巨著《尉繚子》,更是與《孫子兵法》齊名的先秦時期重要的軍事著作之一。該書既總結了秦國軍事經驗和法治建設經驗,更對秦國的軍事實踐起著積極的指導作用。《尉繚子》竹簡出土後我們注意到,秦國在對其他諸侯國作戰的過程中,使用的戰略和策略均是按照尉繚的軍事思想執行,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布陣形式,也同《尉繚子》所述軍陣形式相同。這說明,尉繚雖不曾帶兵親臨戰陣,卻在幕後謀劃著整個統一戰爭的決策活動。

戰爭的主要目的就是取得最終的勝利,孫武、吳起、孫臏雖名垂千古,但吳國早滅,魏國衰落、齊國請降,最終還是沒能保住國家的長久,尉繚子識天下大勢,輔佐秦始皇一掃六合,其軍事理論知識成為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是能夠在戰略上把握全局的真正兵家。

相關焦點

  • 秦國第一將:兵家四聖之一,能輕鬆滅六國,秦王為啥非要弄死他?
    秦國第一將,兵家四聖之一,能輕鬆滅六國,秦王為啥弄死他?說的是誰呢?就是秦昭王時期的白起。白起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在當時堪稱秦國第一將,後世將其列為兵家四聖之一,在軍事方面有很高的歷史成就。他曾一舉奪取魏城大小六十一座,還大敗楚軍,攻佔楚都郢,迫使楚國遷都於陳。在當時的戰場上,白起可謂所向披靡,沒人是他對手。他與趙魏聯軍交戰,擒魏三國大將,斬首十三萬。又與趙將賈偃交戰,溺斃趙卒二萬。攻陷韓國陘城等五城,斬首五萬。長平之戰,白起將四十萬趙國降軍坑殺,只放走240個小兵回國報信。照白起這種打法,用不了幾年就把六國都滅了,秦國就統一中國了。
  • 「兵家四聖」中此人排第四 卻能和秦始皇平起平坐 他有何厲害之處
    「兵家四聖」中此人排第四 卻能和秦始皇平起平坐 他有何厲害之處前言: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勢力形成,諸侯間互相兼併,弱亡強存,頻繁而激烈的爭霸戰爭,因為戰亂年代,要以力取勝,以智取勝,更多的是用軍事統帥、軍事將領,所以兵家的著述比較多,兵家的觀點比較深刻,兵家的地位也最高。當時,有所謂「兵家四聖」的說法,公認的是孫武、吳起、孫臏和尉繚四人,對於前三位大家應該相當熟悉了,但是對於尉繚,可能知道的人就比較少了,他有什麼厲害之處呢?尉繚,何許人也?
  • 常聽說兵家必爭之地,那麼兵家不爭之地你知道嗎?
    中國古代兵家不爭之地在哪裡呢?自古以來有許多的兵家必爭之地,比如說徐州、荊州,因為他們戰略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和農耕面積的廣闊。歷朝歷代都十分重視,既然有兵家必爭之地,那麼是否有兵家不爭之地呢?本集我就來說說這個話題。
  • 秦莊襄王時期的著名戰將都有哪些?
    戰國時期的卷城乃是楚國北進中原的重要據點,位於荊襄夾道咽喉處,歷來為兵家重地。當時麃公在此城斬首三萬敵軍,震懾諸侯。秦王嬴政能派麃公掐斷此地脈絡,足見得出麃公在秦軍中之聲威。王齕長平之戰中,白起為上將軍,王齕為副將,大敗趙國。作為立有巨大功勳的人物,王齕的名聲,雖沒有白起強盛,卻也可以震懾列國。而且多年跟隨白起東徵西伐,在白起離世而後,在軍中最有名望的也就是這位將軍。
  • 《兵家名言:漢英對照》:兵家文化走出國門的一次成功嘗試
    兵家文化走出國門的一次成功嘗試——評《兵家名言:漢英對照》文 | 黃樸民多年來,我在學習、研究以《孫子兵法》為代表的傳統兵家文化過程中,深感這一文化門類的博大精深和富於哲理,認為其完全稱得上是智慧寶藏、謀略淵藪和成功門徑,不僅可以供馳騁疆場的將帥研讀和運用,而且也可以為經世治國的政治家、合縱連橫的外交家、遨遊商海的企業家提供寶貴借鑑,甚至可以為各個行業奔波勞碌的芸芸眾生處世謀事提供有益的啟迪。
  • 兵家四聖候選者之百萬性命的背負者
    他不是像《羋月傳》中的一樣是羋月認下的「狼孩」弟弟,是一名義渠人。這是扯淡,他是一個平民。因為秦國貫徹商鞅的變法國策,徹底推行軍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但也不是說一點關係也沒有,提拔他的是秦國的丞相魏冉,這位確實為羋月的弟弟。
  • 文能附眾,武能威敵,齊國為何孕育出一批「兵家至聖」
    《左傳》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謂不朽。」在管仲百餘年之後,晏子作了齊國的相。晏子侍奉過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憑藉躬行節儉的品德被齊國君主所看重。在晏子相齊的時候,他沒有吃過多餘的肉,他的妾沒有穿過絲帛。晏子相齊,給齊國帶來的是穩定,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齊國崇尚奢靡的風氣,穩定了齊國的政治局面,促進了齊國的經濟發展與外交的進步。
  • 兵家對決開始
    此消息被神農堂朱家得知,韓信充分利用這一點進行反間諜戰。雖然農家丟失天時,但佔據地利,而人和方面則說服朱家前去與田言講和。>在韓信指揮下,六堂中只有神農堂完好無損,田言想出賣神農堂,再自己救援神農堂,從此坐穩俠魁的計劃要落空了另一方面,韓信還給王離準備了一份禮物,王離必要遭受重創帝國vs農家,王離vs韓信王離被田言吊打,形象已經崩了,這次又和歷史光環加成下的「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後人奉為「
  • 秦時明月之滄海橫流,韓信的師傅是他,兵家的威力終於嶄露頭角
    在諸子百家當中,農家號稱是人數最為眾多的門派,然得讓兵家後人的韓信加入農家的,竟然只是農家的那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稱號,在歷史當中,韓信更是被譽為百戰百勝的戰神,同時有著黃石公的加持之下,我們的韓信更是料敵如神。
  • 古代發生戰爭,攻打「兵家必爭之地」狀況慘烈,為何不繞過去呢?
    回看我國的古代戰爭,我們可以發現那些諸侯們,都會去爭奪荊州、襄陽等這樣一些所謂的「兵家必爭之地」。我國那麼大,城市星羅棋布,為什麼不先去捏其它軟柿子呢?或者說,當遇到「兵家必爭之地」的時候,這些軍事家為什麼不耍個小心機,繞個道先打別的城市呢?
  • 臨陣換將,兵家大忌!對越反擊戰前夕,北京將楊得志與王必成對調
    臨陣換將排在二十條兵家大忌第二位,可見臨陣換將的危險! 歷史上,這類失敗的案例觸目驚心。戰國時期,長平之爭,趙國受秦國反間計,撤下廉頗換上趙括擔任趙軍主帥,結果全軍覆沒,四十萬趙軍慘遭坑殺。
  • 在中國古代,哪些城池稱得上「兵家必爭之地」,具備哪些要素?
    而在戰場之中,又存在著一些經典的地方,他們被稱之為「兵家必爭之地」,是史書中的常客。那麼問題來了,中國有哪些地方稱得上是「兵家必爭之地」,它們有哪些要素? 其實,兵家必爭之地,一般分為兩種類型,一種便是邊境防禦的場所,多用於抵禦外族的入侵,倘若一旦失陷,那麼國家就可能會失去大片的土地,最為經典的便是山海關和錦州等地。
  • 戰國十大頂級名將,有此二人在,兵家亞聖只能屈居第三
    為報齊國伐燕之仇,公元前284年,樂毅聯合燕、趙、韓、魏、楚五國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後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趙國,被封於觀津,號為望諸君。7.廉頗戰國末期趙國名將,「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作戰以勇猛果敢而聞名。曾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晉陽,趙王封他為上卿。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
  • 兵家必爭之地的徐州,為何只是江蘇地級市?
    徐州有著光輝閃耀的歷史,在堯帝時期就出了一位厲害的人物--- 籛鏗,也就是後來傳說中位列仙班的彭祖。傳說他是火神祝融吳回的孫子,擅長養生之道,活了八百多歲。他被堯帝封到徐州一帶,建立大彭國,因此徐州古代被稱為彭城。
  • 韓信一代名將為何遭昔日的「伯樂」陷害,最終悲慘結局而收場?
    韓信,是中國古代兵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尊稱為「兵家四聖」之一,有「兵仙」的稱號。韓信一生戰功赫赫。韓信不僅擁有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在兵書整理、著述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漢朝開國功臣,為劉邦平定魏國、代國、燕國、楚國。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
  • 山西省一個市,人口超230萬,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截至2018年底,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晉城市來說,人口超230萬,古稱建興、澤州、澤州府,是山西省轄地級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晉豫兩省接壤處,全境居於晉城盆地,總面積9424.9平方千米,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河東屏翰、中原咽喉、三晉門戶」的美譽。
  • 武廟十哲,中國古代兵家的巔峰
    ,後來隨著韓國的滅亡,張良也徹底失去了顯赫的身份和地位,因此他開始致力於反秦,曾於古博浪沙試圖刺殺過秦始皇,但沒有成功。田穰苴 田穰苴,又稱司馬穰苴,春秋末期齊國人,是齊國田氏家族的支系,齊景公時齊國同時受到晉國和燕國的進攻,齊軍大敗,在此背景下晏嬰向齊景公推薦了司馬穰苴,被任命為大將
  • 兵家上馬橫掃天下,殺字一等難以招架,王離的實力到底是什麼水平
    可以理解為農家是農民階級、醫家是醫護人員、墨家從事科學研究、儒家負責傳道授業。這樣描述雖然不準確,但是可以很好地理解。兵家就是軍人,擅長兵法謀略與戰場廝殺。當然,在《秦時明月》的設定中,雖然大家專業不同,但是都各自具備一定的戰鬥能力。既然兵家強調的是兵法謀略,那麼在戰力上面就不可能佔據制高點。
  • 力壓秦軍的戰國六大名將:第一個太厲害,秦國差點被他打趴
    《資治通鑑》以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認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的三家分晉作為戰國的開始,到前221年秦國攻滅齊國統一六國為止,戰國歷史長達近兩百年,期間戰國七雄徵戰不休,秦國由弱變強雖歷經很多波折,但最終笑到了最後。
  • 三個沒改名,一個是千年兵家必爭地
    隨著時間推移,幾百諸侯裡弱小的國家逐漸被大國吞併,到了戰國時期,整個天下只剩下了7個強大的國家:齊、楚、燕、趙、韓、魏、秦。除了楚國多次遷都以外,其他6國的都城均非常固定,接下來就一起看下這些國家的都城都是今天的什麼地方,叫什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