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央文明辦、省文明辦等6部門《關於開展「新時代好少年」學習宣傳活動的通知》安排,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出一批事跡突出的青少年典型,引導廣大未成年人見賢思齊,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幫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鍛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紅河州文明辦、州教育體育局、共青團州委、州婦聯等部門共同開展了紅河州2020年「新時代紅河好少年」推選活動。
經過逐級推薦,層層把關,紅河州文明辦、州教育體育局等部門於3月20日共同評審確定,擬推薦陳一楠等35名青少年為紅河州2020年「新時代紅河好少年」,同時,評審出5名青少年作為紅河州推報省文明辦的雲南省2020年「新時代好少年」候選人,現面向社會公示,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公示時間為2020年3月22日—3月26日。公示期間,如有意見,請向州文明辦反映。
監督電話:3732567 聯繫人:鍾研
郵箱:hhzwmb@126.com
紅河州文明辦
2020年3月22日
一、陳一楠,男,彝族,2004年11月出生,紅河州第一中學2019級17班學生。
陳一楠在家長、老師和學校的培養下,有著較高的思想覺悟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陳一楠通過瀏覽新聞、閱讀時評,了解國家大事和社會事件,認識國家和世界,樹立社會責任感,增強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這對正確觀念的樹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陳一楠懂得學習的重要性,有科學的學習方法,明確的學習目標,認真的學習態度,因此能夠認真踏實鑽研知識,有較高的學習效率和思辨能力。在學習生活中,陳一楠善於總結、分析並找出其中的問題。在生活中,他平易近人、待人友好,並樂於幫助其他同學,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陳一楠有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合理利用生活費,不亂花一分錢,儘量減輕家中負擔。以政治、歷史為代表的人文社科,以數學、物理、化學為代表的理學以及天文、地理,陳一楠都有所涉獵,這些知識對他的學習起了很大幫助,並提高了他的綜合素養。
二、王梓玥,女,漢族,2008年3月出生,蒙自市銀河小學六年級(10)班學生。
王梓玥自小喜歡看書,始終保持著濃厚的學習勁頭,成績一直在級部名列前茅。王梓玥鍾愛中華文化。學書法,先後獲「第二屆歐陽修杯全國少兒書畫大賽金獎」、全國十佳丹青少年;第三屆全國書法、硬筆書法網絡大賽少兒組一等獎;第十二屆雲南省青少年學藝大賽中小學組書法類金獎;在州文化館、州圖書館、蒙自市書法家協會舉辦的「零點出發·書寫芳華」第二屆、第三屆學生書法展中勇奪一等獎;校級2019年科技藝術節書法項目比賽一等獎、「健康人生 綠色無毒」書法作品評比一等獎。學朗誦,獲「星星火炬」第十五屆全國青少年藝術英才推選活動雲南省複選朗誦項目小B組金質徽章。練主持,先後主持過 「陽光下成長——紅河州首屆少年兒童合唱節暨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頒獎晚會等多種活動,受到大家的好評。多次榮膺「陽光寶貝之星」,被紅河州心理學會聘為首屆「心之旅」夏令營代言人。2019年11月,在雲南省第四屆「彩雲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節知識競賽中,王梓玥獲得紅河州競賽一等獎,並代表紅河州出徵雲南省比賽,最終入圍省總決賽,榮獲第二名。王梓玥在作文裡寫道:「以天下為己任,報效國家,秉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炎黃子孫的薪火相傳,是中國少年首要之精神。」
三、陳嵐秋,女,彝族,2006年11月出生,蒙自市第三中學1918班學生。
陳嵐秋是一個虛心好學、勤奮刻苦的學生。在學習中散發著一份堅韌向學的不竭動力。課前認真預習,上課認真聽講,及時做筆記,積極用腦,及時總結。經過辛勤努力,連續多次獲得「校級四好少年」,優秀少先隊員、優秀班幹部。進入初中後,成績在全年級名列前茅。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誠然,作為集體的一員,光是自己成績好是遠遠不夠的。從小學至今,陳嵐秋一直擔任班委,堅持為同學服務,也贏得了老師們的稱讚。升入初中後,隨著學習科目的增多,部分同學學得比較吃力。陳嵐秋積極配合老師,當起了老師的好幫手,利用休息時間主動為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講解難題和學習方法。陳嵐秋在體育、文藝等方面也稱得上是佼佼者,在學校舉辦的運動上,她在跳繩、跑步、跳遠等不同項目比賽中年年獲獎。尤其是桌球比賽,在2018年雲南省省運會預賽中,她和隊友努力拼搏,取得了團體第四名的好成績。在2019年雲南省青少年桌球錦標賽和冠軍賽兩大賽事中,她和隊友頑強拼搏,均獲得了團體第二名的成績,創下了紅河州隊在該賽事中的最好成績。她也獲得了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
四、李嘉婕,女,漢族,2005年10月出生,蒙自市第二中學1811班學生。
李嘉婕,一個陽光開朗、自信活潑的女孩,出生在一個教師家庭,家中有很好的學習氛圍,從小耳濡目染,熱愛學習。成績優異,樂於助人,深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曾獲「星星火炬」省青少年才藝大賽金獎,被特聘為「星光校園」全國樂器比賽主持人。此次疫情,為表示對抗疫一線英雄的敬仰與歌頌,她為此撰寫了許多詩詞,並製作成音頻、視頻發布到多個平臺,並祝福一線的戰士們能平安歸來。進入初中後,生物課程的開設讓她興奮不已。新學期伊始,她便認真閱讀課本內容,每一次上完新課程,她都會繼續了解更多的課外內容,並與老師一起探討。當課本內容都完成時,她就找一些科普讀物來充實自己。她自學了《自然科學的哲學》《細胞生物學》等,儘管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但也讓她深刻地了解到生命的偉大與奇妙。她訂閱了《自然》《科學》兩本雜誌,對發表論文的科學家與學者產生了無限敬仰,希望自己以後也可以在學術界儘自己的綿薄之力,為祖國作貢獻,這成了激勵她發憤圖強的動力。
五、許建星,男,拉祜族,2006年11月出生,個舊六中七年級(8)班學生。
在許建星的入學信息中,父親一欄填的是「已故」,監護人是奶奶,這個孩子引起了老師的關注。在隨後的家訪中了解到,許建星的父親在他4歲那年因車禍去世,母親也因各種原因改嫁,他和奶奶租住在一間十幾平方米的房子裡,平日的開銷僅靠奶奶微薄的收入。但許建星樂觀積極上進,絲毫看不出他和奶奶在生活上有這麼多的難處,正是在奶奶的引導和培養下,許建星成長為一個活潑開朗、樂於助人、孝親敬長的好孩子。
「一個人最大的勝利就是戰勝自己。」 許建星以這句話為座右銘時刻勉勵自己,他在學習上嚴格要求自己,總是認認真真,踏踏實實。通過不懈的努力,他在考試中取了非常優異的成績。同時,他也是一名班委,他以身作則帶好頭,熱心於班級事務,成為老師們的小助手。就連打掃教室衛生,許建星都會每一個角落認真清掃,每一張桌椅認真擺放整齊。
在學校裡,許建星常常幫助同學,有同學生病了,他會把同學扶到醫務室。許建星還是一個拾金不昧的好孩子,有一次,他和奶奶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個錢包,錢包中有很多貴重物品,祖孫倆在原地等了好久,也沒有等來失主。後來,他們把錢包交到了附近派出所,在民警的幫助下找到了失主,失主提出要感謝許建星時,他婉言謝絕了。
六、馬麗,女, 彝族,2006年10月出生,個舊六中七年級(5)班學生。
馬麗的父親常年在外務工,母親打工早出晚歸,每天除了上學,馬麗還要負責照顧7歲的弟弟。馬麗天資不聰明,但是積極上進。上課自覺記筆記,她甚至把老師上課講的每句話記下來,原因是她覺得自己記性不好。同學有困難,馬麗總是第一個站出來。有一次,班上有名同學受傷,馬麗主動把同學送回家,安頓好後才離開。馬麗是一個外表冷漠、但內心火熱的女孩,她善良、做事有責任感,是一個極其懂得感恩的孩子!這樣的孩子,配得上「好少年」這個稱號,她的所作所為值得同齡的孩子學習。
七、馬永聰,男,彝族,2005年11月出生,開遠市第二中學274班學生。
馬永聰家住開遠市大莊鄉都比村,全家靠種植玉米、生薑等維持生計。原本一家人過著平靜的生活,但苦難卻一次次光顧這個貧寒的家。先是奶奶患了嚴重的糖尿病,隨後弟弟又因一場大病跌入無聲的世界,媽媽忙於照顧奶奶、弟弟和家中事務,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在爸爸肩上。2019年,爸爸不幸受傷住院,馬永聰承擔起照顧父親的重任。照顧爸爸很累、幹農活很苦,但馬永聰卻笑呵呵地說:「只有我多做一點,媽媽才能多休息一會,她太累了。」
疫情期間學校延遲開學,同學們開始「線上學習」,媽媽擔心他忙著照顧爸爸沒時間學習,打電話給班主任,老師卻說:「馬永聰一節課都沒落下。」原來,在照顧爸爸之餘,馬永聰抽時間看回放,完成學習。
八、張馨祝,女, 漢族,2006年11月出生,開遠實驗中學初二(5)班學生。
「我的夢想,就是將來做一個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我一定在老師和父母的教導下,勤奮踏實,努力前行。」這是張馨祝在開學時寫下的決心。2018年,她代表開遠市第一中學,參加首屆中國青少年人工智慧大賽暨第九屆亞洲機器人錦標賽VEX中國選拔賽,在VEX EDR機器人工程挑戰賽中榮獲三等獎。2019年,代表開遠市參加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創新大賽,單人組隊在VEX機器人挑戰賽中以省一等獎第一名的身份獲得參加全國賽的資格,實現了開遠在這個項目上零的突破,初中組首次獲得進入國家賽資格;8月,作為該項目雲南省唯一的參賽隊,參加全國第十九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VEX機器人工程挑戰賽,獲得初中組三等獎;憑藉優異的成績,11月獲得開遠市「恩在龍」科技創新一等獎。
九、李燦,男,彝族,2003年12月出生,建水一中高80屆(5)班學生。
李燦生性活潑,積極進取,誠實謙遜,勤奮好學,聰明樂觀,懂事孝順,勤儉節約,樂於助人,團結同學,有較強的集體觀念和奉獻精神,是老師們的好幫手,同學們的好夥伴,積極踐行著新時代好少年標準。步入高中,李燦便成功競選高80屆年級團總支副書記,本著服務學校,服務同學,鍛鍊自己的初衷,以擔當的精神為學校團隊各項活動的開展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在每次團隊活動開展完後,認真總結,提出不足和改進的地方,並將每次團隊活動的情況按要求以書面的形式向校團委老師報告。在李燦及各位校團委的努力合作下,有效推進學校團隊各項活動順利開展。
十、陳璟儀,女, 漢族,2007年11月出生,建水縣新街小學六年級(3)班學生。
陳璟儀學習刻苦努力,思維敏捷,有一種不服輸的韌勁。上學至今,一直擔任學習委員和中隊長,班裡大事小事都愛操心,誰有困難她都竭力幫助。
陳璟儀多才多藝,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她從小熱愛舞蹈、畫畫。在建水縣圖書館舉辦的農村小學生「快樂暑假、展我風採」書畫作品徵集評比活動中獲得一等獎;在第五屆「星光校園」全國青少年文化藝術盛會昆明決賽中,參賽舞蹈《金鳳來儀》榮獲金獎;在第四屆星光校園全國青少年文化藝術盛會舞蹈專場雲南總決賽中,參賽舞蹈《上學夢》榮獲小學組金獎;在第四屆星光校園全國青少年文化藝術盛會舞蹈專場紅河賽區,參賽舞蹈《我和鋼琴有個約會》獲得銀獎。
十一、梁斯雅,女,漢族,2009年10月出生,建水縣西莊鎮中心小學四年級(1)班學生。
梁斯雅勤奮好學、品學兼優,樂觀向上,孝敬父母。從小學一年級就擔任所在班級的班長、中隊長、語文課代表。先後被評為縣級、鎮級、校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少先隊員,還多次在繪畫、演講、聽寫大賽、數學計算大賽、六一文藝會演等活動中獲獎。出色的表現和真誠的付出,贏得了大家的信任,成了老師的好幫手、同學們學習的好榜樣,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她全面發展,積極進取,奉獻為樂,表現優異,她是優秀少先隊員的代表,是文明的宣傳員,是我們現代社會的好少年,梁斯雅秉感恩之心,以愛心待人,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一定會演繹出更多的精彩。
十二、吳祉璟,男,漢族,2007年11月出生,石屏縣東風小學六年級(5)班學生。
吳祉璟是一個心懷夢想、勇敢執著、樂學好思的陽光男孩。他愛好閱讀,熱衷軍事研究。他是東風小學的小主持人、導遊社團的金牌小導遊。他憧憬著有朝一日能穿上軍裝,成為軍中諸葛,有能力去捍衛祖國疆土!校園裡的吳祉璟是個大忙人,他總說:「生命就是用來折騰的,越折騰,越精彩!」他的作文多次刊登在《學生新報》《蜜蜂報》《紅河日報》上,是班級的習作小明星。他製作的手抄報《三國演義》《中華民族一家親》《安全在我心》,水粉畫《我為東風獻盆花》等在校學生藝術展演比賽中均獲一等獎。他是文化傳播的使者,是東風小學的金牌小導遊!還是學校文藝晚會的主持人!他代表學校參加各級各類朗誦、演講比賽,都獲得一等獎的好成績;2018年,參加雲南省中小學禁毒防艾話劇展演,參演的《活捉「海洛因」》獲得銀獎。
十三、何金玉,女,漢族,2006年4月出生,石屏縣第二中學初2018級2班學生。
何金玉說,因為真誠,所以在送患急病的同學去醫院的夜晚中不覺得寒冷;因為勇敢,在面對「惡勢力」欺壓同學蔑視班規時毫不退讓;因為自由,不服從一切以任何形式對我施加的壓迫;因為熱愛生活,願意一直奔跑在追尋光明的路上。何金玉自認為自己是個真性情的人,和身邊的朋友都以禮相待、相處融洽。對善意的人從不冷眼相待,對自私之徒也絕不縱容。喜歡和摯友侃侃而談,更多時候也喜歡獨處,喜歡享受一個人的時光,享受光影掠過書本時的感覺,感受生命在以一種倔強不可阻擋的方式生長。時光是一條長河,我遊過了年少,遊進了青春。褪去了年少不經事的懵懵懂懂,開始明白父母的不容易,明白以自己的方式回報他們辛苦的付出。在父母無私的給予和包容中,學會了如何做人,做一個正直熱忱的人,做一個信守承諾的人,做一個有感恩之心的人。
十四、袁藝珂,女,彝族,2008年10月出生,石屏縣異龍小學五年級(3)班學生。
袁藝珂出生在石屏縣的一個書香世家,受家庭的影響,袁藝珂從小就酷愛閱讀各種各樣的書籍,尤其偏愛中國的歷史文化和古詩詞。上小學後,年僅8歲的袁藝珂迷上了古體詩創作,從二年級至今,創作了近30首詩,並一一記錄在《袁藝珂詩集》裡,其中《觀河》《雨間行》《春》3首詩被《蜜蜂報》刊發。諸多的愛好,豐富了袁藝珂的知識,奠定了她堅實的學習基礎,她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袁藝珂具有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她善於合理安排和利用時間,曾受邀在學校開學典禮上與同學們分享交流學習經驗——《我這樣學習》,並在《石屏教育》上發表。多才多藝的袁藝珂還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2019年,紅河州「兩會」期間,袁藝珂作為石屏縣唯一的小記者採訪了「兩會」代表,豐富了閱歷的同時,也學會了一個新時代少年該有的責任與擔當。
十五、葛可馨,女,漢族,2008年10月出生,彌勒市第一小學五年級(6)班學生。
葛可馨,活潑可愛、聰明伶俐、陽光開朗。在第28屆全國漢語作文考級暨現場作文大賽中獲三等獎;在2017年彌勒市組織的「春蕾杯」書法比賽中獲優秀獎;在2017年彌勒市農商行杯醜莊書畫繪畫比賽中獲三等獎;在2018年雲南省第三屆滇池杯書畫大賽中獲三等獎;在2019年學校組織的春蕾杯大賽中,繪畫獲銀獎,書法獲銅獎;在學校組織的四年級上學期作文大賽中獲二等獎,其參賽作文入選彌勒一小優秀作文集。多才多藝的葛可馨,既注重文化知識的學習,又注重身體的鍛鍊和才藝的訓練,準備將來為國家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十六、韓東成,男,彝族,2007年2月出生,彌勒市東山中學八年級127班學生。
韓東成,一位陽光開朗、全面發展的好少年。2019年,被評為彌勒市「三好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他刻苦勤奮,是同學們心目中的「學霸」。對待學習,他時刻充滿激情和上進心,力求掌握每一個知識點,常常與同學們因研討學習方面的問題而爭得面紅耳赤,有時甚至為解答一道難題而很晚才睡。在學習中,他不斷提升自我、挑戰自我、突破自我,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他堅持全面發展,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在數學競賽、演講比賽、冬季運動會、藝術節比賽中都取得了優異成績,是個多才多藝的「小才子」。「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誠然,作為集體中的一員,光是自己成績好是遠遠不夠的。他一直堅持為同學服好務,也贏得了老師們的稱讚。身兼數職的他,不但從來沒有覺得勞累和辛苦,反而在為同學們服務的過程中獲得了真正的快樂和成長。
十七、李欣霏,女,漢族,2008年10月出生,彌勒市慶來學校五年級(6)班學生。
李欣霏熱愛學習、懂禮儀,孝敬長輩、做人誠實,對同學友愛、樂於奉獻,心態陽光、積極上進。2018年2月,在祥雲縣延安精神研究會主辦的雜誌《傳承》上,發表詩《我的夢》外二首,同年10月,在《紅河日報》上發表《湖泉生態園的四季》。在彌勒體育館,主持過幾次規模上千人的文藝演出。曾在彌勒市舉辦的兒童故事大王比賽和「閱讀的力量」演講比賽中,分別榮獲三等獎。在英語演講「摩爾農莊」杯第十五屆雲南省青少年「希望之星」彌勒賽區比賽榮獲一等獎、紅河州賽區比賽榮獲三等獎,雲南省總決賽中榮獲三等獎。
李欣霏興趣愛好廣泛,喜歡跳舞、唱歌、彈鋼琴、吹葫蘆絲、遊泳、畫畫、書法、桌球和羽毛球,是一名多才多藝的女生,目前是慶來學校桌球集訓隊隊員。理想是做一名中國文化傳承的使者。
十八、陳宣卓,男,漢族,2005年11月出生,瀘西縣第二中學八年級153班學生。
陳宣卓樂觀開朗、積極上進,成績優秀,多次被評為校、縣三好學生、優秀班幹部。2019年,在瀘西縣舉辦的「彩雲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競賽中代表瀘西二中參賽,榮獲初中組團體三等獎。所寫文章多次在《蜜蜂報》《學生新報》和《阿廬文化》上發表。他從小受到良好教育,在老師的諄諄教導和辛勤培育下,成為一名勤奮好學、積極進取的好學生。
陳宣卓不僅學習成績優異,還在學校擔任多個職務。他是153班班長,學校領操員,校國旗班主旗手。作為班長,他盡職盡責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起好模範帶頭作用。
陳宣卓不僅勤奮好學,且興趣愛好廣泛,他酷愛閱讀,對知識的渴求讓他有著比別人更強烈的讀書欲望。他不僅酷愛閱讀,還喜愛書法、葫蘆絲、羽毛球等。
十九、馬心蕾,女,回族,2008年10月出生,瀘西縣建設小學五年級(6)班學生。
馬心蕾是同學們眼中的「名人」、建設小學的「小明星」,她品學兼優、性格開朗、多才多藝,經常擔任學校各項活動主持人。由於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和優異的學習成績、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她多次被評為「優秀班幹部」、建設小學及瀘西縣「三好學生」。
馬心蕾作為班幹部,她是老師的得力助手,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把班集體工作組織得井井有條;作為少先隊大隊長,她是少先隊活動的帶頭人、組織者,除認真完成大隊輔導員安排的工作外,她還經常在課餘時間帶領少先隊大隊委員收拾整理隊部室,得到了學校老師的一致好評;在同學眼裡,她是成績優秀、待人熱情、樂於助人的好榜樣。不論誰遇到困難,她總會伸出援助之手,關心幫助同學。馬心蕾的業餘生活豐富多彩,除喜歡閱讀外,她對音樂、舞蹈、繪畫、書法等也很感興趣,並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二十、陳輝,男,哈尼族,2009年3月出生,紅河縣大羊街鄉妥賒小學五年級(1)班學生。
陳輝的爸爸媽媽常年在外打工,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回家。家裡有年邁的爺爺、上初中的姐姐和6歲的弟弟。雖然沒有父母的陪伴,但陳輝沒有自卑、沒有放棄,更沒有埋怨過爸爸媽媽。艱苦的家庭環境鑄造了陳輝優秀的品質:他品學兼優、樂於助人、熱愛集體、積極向上,小小年紀,卻以良好的思想品質,優異的學習成績,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成為同學中的佼佼者。
陳輝熱愛祖國,勤奮學習,立志成才,把理想付之於實際行動。學習上,他求知慾強,上課認真聽講,積極舉手發言,不懂就問,刻苦鑽研。因此,他也獲得了「三好學生」「優秀學生」「拾金不昧好少年」「綠色環保小衛士」等光榮稱號。作為留守兒童,陳輝內心藏著同齡人無法體會的酸楚。然而,他卻以自己所做的一切,證明著一個新時代好少年的堅強和勤奮。
二十一、白雪春,女,哈尼族,2006年8月出生,紅河縣洛恩中學九年級(4)班學生。
白雪春自升入初中後,分別擔任學習委員、班長等職務,於九年級上學期被評為優秀班幹部。她學習刻苦,認真鑽研,日常學習中更是主動幫助同學,在她的幫助下,越來越多的同學喜歡上學習,並取得優異成績。在她看來,成績不等於滿足,而是作為一種動力時刻督促著她成長。
在生活中,學習之餘幫父母推銷日用百貨掙零花錢。她的零花錢除自己用外,還用來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如哈龍村委會娘宗村離學校較遠,一個來回需要車費40元,這對於農村貧困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所以有同學到周末因為拿不出車費而回不了家。白雪春會主動將自己的零花錢借給同學,讓同學回家。在同學眼裡,白雪春不僅是一個好學生、優秀學生更是生活困難同學的「及時雨」。
二十二、吳文麗,女,哈尼族,2008年6月出生,紅河縣樂育鎮樂育小學六年級(2)班學生。
吳文麗是一個充滿自信、樂觀向上、熱愛生活的陽光女孩,只要有她的地方就有笑聲。在學校裡,她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愛護公共財物,遵守公共秩序。作為班幹部,她以身作則,積極協助老師進行班級管理,是老師的得力助手。她不但嚴格要求自己,而且以自己的行動影響周圍的同學,引領同學們齊心協力構建良好的班集體。在生活上,她勤儉樸素,不講究吃穿,不追求享受,自己的事情總是自己做,還經常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敬老愛幼,是人見人誇的好孩子。她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同學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班級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她熱心幫助同學解決生活上和學習上的困難,在她的帶動下,全班同學都行動起來,掀起了學雷鋒做好事不留名的高潮。
二十三、陳思琪,女,哈尼族,2007年12月出生,紅河縣第一小學六年級(2)班學生。
陳思琪熱愛學習、勤於思考、善於積累、積極發言,成績優異,愛好廣泛。在家裡,她從小就養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每天,和媽媽一起打掃衛生,照顧年幼的妹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她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在學校,她尊敬師長,努力學習各門功課,在知識的海洋裡,她是一個快樂的暢遊者。陳思琪喜歡跳舞、主持、朗誦、演講。2018年8月,到北京參加第七屆國際青少年文化藝術交流周活動,參賽舞蹈《哈尼寶貝》獲得金獎;擔任過紅河縣2019年決戰脫貧攻堅暨獻禮建國70周年六一晚會主持人;參與過「摩爾農莊」杯2019年第十八屆雲南省青少年「希望之星」英語口語演講大賽並獲得三等獎,多次被評為學校「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
二十四、李美芬,女,瑤族,2006年2月出生,元陽縣馬街鄉中心小學五年級(5)班學生。
李美芬的成長之路充滿坎坷,父母相繼離世,家境貧寒,與年邁的爺爺奶奶和讀小學三年級的弟弟相依為命,是一個有上進心、有責任心、有孝心、有擔當的新時代好少年。
李美芬深知生活不易,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學校生活,學習上更加積極上進,勤奮刻苦,總有著一股鑽勁兒,不向任何一道難題低頭。李美芬課堂上勤學善思,課後溫習鞏固,充分利用課餘時間,閱讀各種課外書籍,擴充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視野,通過不斷努力,各科成績都很優秀,被學校評為「優秀學生」。因為家中僅靠年邁的爺爺奶奶支撐,所以生活十分困難。在困難環境中成長的李美芬,比同齡孩子懂事、貼心,身上有著與年齡不相符的成熟穩重。每到周末,她輔導弟弟做作業,幫爺爺奶奶幹農活,洗衣、做飯、餵牲畜……
在學校,她是老師們的好幫手,同學們的好朋友,只要同學有困難,她會竭盡全力幫助。
二十五、李僕,男,哈尼族,2004年7月出生,元陽縣新街鎮勝村中學九年級(10)班學生。
李僕是班上的學習委員,學校學生會主席,是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他勤奮好學,積極上進,每天早上5點多就起床看書,經過不懈努力,多次考試取得年級第一的好成績,是當代青少年學習的榜樣。李僕興趣愛好廣泛,喜歡閱讀、朗誦、體育和舞蹈,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多次獲殊榮。在學校舉辦的冬季運動會上,李僕踴躍參加,獲得男子組跳高第二名,男子1000米第三名的成績;在團委組織的知識競賽中獲得優秀獎;在2019年5月學校舉辦的文藝晚會上,李僕組織排練的《七月火把節》舞蹈,獲得全校第一名的成績。
李僕作為學校學生會主席,有著很強的組織能力,協同學生會成員完成校園廣播站的宣傳工作,他參與的校園宣傳報得到了老師和學生的好評。每天下午,他帶著學生會成員進行衛生評比,不辭辛勞,出色地完成學校交給的工作。
二十六、施麗間,女,彝族,2008年10月出生,綠春縣牛孔鎮中心小學五年級(2)班學生。
施麗間是一名品行端正、積極向上、樂於助人、愛好廣泛的好學生,曾獲「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少先隊員」「德育優秀生」等多項榮譽稱號。
施麗間父母在其年幼時便雙雙離開了她,她和年邁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爺爺奶奶靠務農維持家中生計。
在坎坷的生活境遇下,施麗間沒有怨天尤人、意志消沉,而是努力拼搏、自強不息,時刻保持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在學習上奮起直追,在生活上自強自立,成為村裡、校園裡人人誇讚的品德優秀、思想上進的好少年。
二十七、廖川博,男,苗族,2009年4月出生,屏邊縣和平中心學校和平小學五年級(1)班學生。
廖川博勤奮好學,懂事孝順,樂於助人,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他喜歡閱讀,每天都要抽時間閱讀課外書,並從書中懂得了許多做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
2019年5月,廖川博的爸爸意外摔斷腿,媽媽在醫院照顧爸爸一個多月,家裡只有他和外公,他承擔了家裡的家務。爸爸出院回家療養,媽媽要回單位上班,除了上學、做家務,廖川博還得照顧爸爸的生活起居。由於受傷嚴重,爸爸的左腿失去了知覺,廖川博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幫爸爸擦拭身體、翻身,按摩受傷的腿,他從來不覺得苦,也不覺得累。在全家人的悉心照顧下,廖川博爸爸受傷的腿漸漸有了知覺,現在可以慢慢站起來了。
二十八、吳恩漩,女,苗族,2010年3月出生,屏邊縣新華中心學校新華小學四年級(1)班學生。
吳恩漩是一位性格開朗、熱情活潑、多才多藝的女孩。自入學以來,她一直擔任班長和學習委員,是老師的好幫手、同學的好朋友。從一年級至今,她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和老師的辛勤培養,每年都被學校評為「優秀班幹部」「三好學生」。
吳恩漩興趣愛好廣泛,喜歡唱歌、跳舞、運動、繪畫、閱讀。2015年6月,參加紅河州第五屆迷你「紅河之星」青少年才藝大賽,榮獲聲樂類幼兒組三等獎。2015年5月,參加第十三屆中國國際青少年藝術節「華夏藝術型秀」全國青少年才藝大賽榮獲幼兒組獨唱類銀獎。2016年6月,參加紅河州第六屆「紅河之星」青少年才藝大賽,榮獲聲樂類幼兒組一等獎。在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培育下,吳恩漩正逐漸成長為一名成績優異、樂觀向上、品學兼優的新時代好少年。
二十九、趙天福,男,漢族,2008年2月出生,屏邊縣新現中心學校新現小學六年級(2)班學生。
趙天福4歲那年,父親因意外跌傷臥病在床,母親因此棄家出走,4歲的趙天福由爺爺奶奶撫養。儘管生活艱苦,但趙天福樂觀向上、學習刻苦努力,熱心幫助學習困難的同學,連續多次被學校評為「三好學生」「優秀班幹部」。
2018年,趙天福在新現中心學校舉行的第七屆「科技節」系列活動「船模」比賽中榮獲一等獎;在屏邊縣小學生桌球混合團體賽中榮獲第一名。2019年,在紅河州第四屆青少年羽毛球、桌球比賽中榮獲銅獎。假期裡,趙天福總是在床前照顧父親,並在完成作業後,到小賣部幫爺爺照看商店,給爺爺奶奶洗衣服。
艱苦的生活環境磨礪了趙天福的意志,他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生活和孜孜進取的精神,決不向困難低頭,積極樂觀向上。2018年,趙天福獲得中信助學金資助,他感恩黨委、政府和學校給予的關心和愛護。
三十、劉嬌,女,傣族,2009年10月出生,金平縣者米鄉者米小學四年級(1)班學生。
劉嬌熱愛祖國、熱愛集體,樂於助人,成績優異,愛好廣泛,品學兼優,是一名全面發展、出類拔萃的優秀學生。學習上,劉嬌始終透露著一股鑽勁兒,從不向任何一道難題低頭,學習中也不顧此失彼,注重均衡發展。在班級裡,她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是老師的好助手,更是集體的「主人翁」。
她熱愛勞動,經常號召同學清掃校園花壇。劉嬌平日裡熱愛讀書,是一個善思好問、樂於分享的人。她時常會和同學們分享一些故事或是學到的新知識,也會把自己的書借給同學看。她認為,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而分享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在家裡,她總會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在社會上,她是優秀的小公民。平時在大街上看見有人亂丟垃圾,她總會上前制止或自己把垃圾撿起來放進垃圾箱。
三十一、王婷婷,女,拉祜族,2006年1月出生,金平縣金平中學八年級(1)班學生。
王婷婷,學習認真踏實,思維靈活,刻苦鑽研,成績優異。從小學至今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四好少年」「優秀班幹部」「優秀少先隊員」。
王婷婷在2018年至2019年年度期末統測中,成績為七年級第二名;在2019年至2020年年度期末統測中,成績為八年級榜首。因成績優秀、品德良好,2019年6月,榮獲雲南省級「三好學生」榮譽稱號。
生活中,王婷婷孝敬父母、尊師愛友,樂於助人,待人真誠。空閒時間喜歡畫畫、寫作、閱讀。每當校內校外有什麼競賽活動,都能看見她活躍的身影。2019年,在紅河州第四屆「彩雲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競賽中榮獲三等獎;同年3月,在2018年至2019年度「我為祖國點讚」作文競賽活動、繪畫競賽活動中榮獲三等獎。
王婷婷是一個認真、熱情、樂觀、善良的中學生,正在學校老師的諄諄教導下,如同一棵小樹,和著陽光,伴著風雨,快樂地成長著!
三十二、朱煜穎,女,漢族,2008年3月出生,金平縣第二小學六年級(2)班學生。
朱煜穎在學習上,刻苦努力,一絲不苟。她的各科成績在學校也是名列前茅。多次被評為「優秀少先隊員」「優秀學生幹部」「四好少年」。
朱煜穎在學校少先隊大隊委擔任宣傳委員,作為一名學生幹部,對於遇到困難的同學,她總是伸出援助之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她積極配合學校把「金平縣教育體育局致全縣師生家長的一封信」轉發到家長手中,並向家長宣傳防疫基本知識。
生活中,朱煜穎心懷感恩,孝敬父母。從小就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在家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學校積極打掃衛生。
她的興趣愛好廣泛,喜歡唱歌、跳舞、畫畫、演講、練字……學校每年都舉行小歌手大賽,她每次都參加,還獲得過二等獎;在「2018年中小學運動會暨校園足球聯賽決賽中國人壽杯啦啦操比賽」中被評為最佳運動員;剛過的這個假期,她和小夥伴們還一起參加了「2019雲南少年兒童春節聯歡晚會」,獲得了爵士舞類少年A組金獎;在學校舉行的繪畫比賽中獲得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
朱煜穎說,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她會用更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用實際行動,做一名合格的「新時代好少年」。
三十三、廖志穎,女,漢族,2007年6月出生,河口縣南溪鎮中心小學六年級(3)班學生。
廖志穎品學兼優,是班長、中隊長和老師的好幫手,積極參加學校和班級的各項活動,還是優秀的小主持人;生活中的她,樂觀開朗,懂事孝順,是媽媽貼心的小棉襖、妹妹最依賴的好姐姐;她還熱心公益,是助人為樂、愛護環境的小小志願者。
廖志穎學習的勁頭和熱情十足。在這樣的努力下,她多次榮獲「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優秀班幹部」等榮譽稱號。作為班長,在班級管理上,一直是老師的好幫手。每天總是第一個到教室帶領同學們早讀,在她的帶動下,喜歡閱讀的好風氣在班級蔚然成風,還帶領幾個學習優秀的小助手輔導同學做作業。
她擅長朗誦、主持,積極參加各類活動,為班級贏得了很多榮譽。代表學校參加河口縣第四屆「彩雲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節知識競賽榮獲小學組三等獎;參加過兩次學校組織的美術比賽,分別榮獲二等獎和一等獎。
廖志穎助人為樂,經常幫助需要幫助的同學。她還有環保意識,十分愛護環境,周末回家,會帶著弟弟妹妹去森林公園義務撿垃圾,看到有人損壞花草、公物會上前耐心勸說。
三十四、王悅馨,女,苗族,2009年6月出生,河口縣壩灑中學五年級(1)班學生。
王悅馨是一個愛學習,愛思考,認真踏實,成績優異的好學生。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樂於助人,開朗自信是她身上的標籤。
一年級至今,王悅馨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被學校評為「優秀學生」「三好學生」。她的作文也常常作為範文被老師在班裡朗讀。
王悅馨不僅學習成績優異,而且興趣愛好廣泛。在學校,她參加了合唱小組和手工、繪畫小組,同時還是朗誦方面的「種子選手」。5年來,王悅馨在校園組織的各種比賽中獲得了多個獎項。
2019年,她在中國鋼琴協會組織的BOYA鋼琴藝術節中獲得紅河賽區少年組「三等獎」、雲南賽區兒童組「一等獎」;在全國特長生競賽中,榮獲鋼琴類二等獎。
三十五、楊永濤,男,漢族,2004年1月出生,河口縣第二中學九年級(200)班學生。
楊永濤樂觀向上,堅毅自信,對生活充滿激情,待人誠懇友善,處處透著一股朝氣。在老師眼裡,他品學兼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同學眼中,他勤奮好學、吃苦耐勞、積極進取,樂於助人。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這是楊永濤常勉勵自己的話,他渴望成為一名醫學家。他認真反思自己的不足,把學習的困難當成挑戰,迎難而上。
他酷愛讀書,對中國傳統文化很感興趣,常常去學校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2018年和2019年,他兩度代表學校參加河口縣傳統知識文化競賽,並且連續奪魁。體育運動也難不倒他,短跑、足球、鉛球、跳高樣樣在行。
他還積極參與班級建設,是老師的好幫手。2019年向班主任提出了班長輪流制管理辦法,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做一天的班長、管理一天班級。建議被採納後,班級同學主人翁意識增強了,整個班級顯現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
責編:普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