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通訊員 劉曉蓉)為了全面打造「創新驅動、區校一體」的全國高新區高職教育新吳模式,投身無錫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新徵程,2019年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啟動了《服務高新區(新吳區)三年行動計劃》,從人力資源供給、科技服務、社區服務、文化服務等方面系統對接高新區需求。行動計劃實施一年來,學校圍繞一供給三服務,採取了一系列創新舉措致力提升服務新區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並取得顯著成果。
人力資源有效供給
人才培養與有效供給是學校服務高新區的核心價值,學校一方面全面關注新區的經濟社會需求,培養「了解高新區、熱愛高新區、紮根新吳區」的技術技能人才;另一方面緊跟時代脈搏,培養「有新思想、懂新技術、會新生活」的新一代新吳建設者。通過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來實現服務新區經濟發展的職能。
精準調研明確方向
2019年4月,學校召開高新區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調研會。會上,新吳區人力資源管理中心,以及SK海力士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無錫村田電子有限公司、捷普電子(無錫)有限公司、蘇南碩放國際機場有限公司等10餘家重點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從企業人才需求現狀和趨勢出發,對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專業設置、人才培養定位、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職業道德與素養教育等提出了寶貴意見。
同年4月,學校召開「第二屆無錫高新區緊缺人才培養研討會」,全國10所本科院校的專家教授、和園區10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代表參會,並就推動緊缺人才培養與高新區企業的無縫對接等相關事項進行了深度交流。
優化布局靶向對接
學校重組二級學院並初步搭建了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智能製造、新商科、數字藝術、文化旅遊六大專業群,完善和重構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精準對接高新區集「人工智慧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跨境電商和智慧物流產業、創意服務產業,以及文創服務和健康養老產業」於一體的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模式。
積極拓展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優化實訓內容,對接崗位實際需求。目前建有無錫村田電子有限公司實訓基地,江蘇海大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實訓基地,無錫先導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實訓基地在內共208家,與包括聯合汽車電子、無錫曄訊英智科技、無錫酷銀科技、歐司朗光電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無錫賽昂科技有限公司、無錫三通科技等多家企業達成深度校企合作關係。
產教融合協同育人
與無錫村田電子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現代學徒制教育中心(企業大學),組建冠名班,校企聯合培養學生累計178人,公司累計接收學生就業400餘人,頒發村田獎學金70萬元,捐贈圖書價值15萬元,合作出版教材2本,共建課程5門。
與SK海力士半導體(中國)聯合培養學生,至今無錫科技職業學院歷屆畢業生在崗技術員284人,佔公司技術員總數的13%,另有14人已升任工程師,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公司累計出資124萬元作為發展基金,用於訂單培養專項工作。此合作項目獲評無錫市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示範項目、2019年無錫市校企合作示範組合。
與無錫曄訊英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展了「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的嵌入式人才培養,該項目入選江蘇省嵌入式人才培養項目;成立「無錫科院-喜開理教改班」、「無錫科院-先導教改班」、「無錫科院-聯合電子教改班;與華虹集團建立合作關係,以人才培養與定製為切入點,逐步向專業共建、師資互派、科技資源共享等方面拓展合作領域。
深化與德國工商大會上海代表處聯合實施「雙元制」職業培訓,累計培養雙元制學徒363人次,截止目前有93人在高新區就業。
書證融通創新培養
深化複合型技術技能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 2019年6月18日,無錫科技職業學院「智能新能源汽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成功入選教育部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成為該項目在無錫唯一入選的高職院校。並率先開展了智能新能源啟程1+X考試,首批163人獲得此資質。學校雲計算技術與應用專業成功獲批為教育部第二批1+x試點專業。
共建共培全力服新
學校面向高新區內企業,採用多場次、分專業的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企業宣講會等形式,全面服務高新區企業需求,截止2019年底,無錫科技職業學院2019屆畢業生就業率為98.03%,留新就業率達51%。在疫情影響下,2020屆畢業生留新實習率依然達35.8%。
發揮「高新區緊缺人才培養聯盟」「高新區緊缺人才服務聯盟」作用,引進名企、名校資源,以高新區產業崗位為導向設置實訓項目,培養應用型「本科後」緊缺人才。累計182人完成大數據挖潛與分析、對日軟體開發兩個方面的實訓;行業企業約350人完成「易保軟體開發」「智慧養老系統應用」等培訓項目。
據了解,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協同育人,不斷提升人力資源供給水平,是學校全面投身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為了探索建設成為區域「新型智庫」,全面打造新吳模式,學校在提高科技服務能力,擴大職業培訓規模,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