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靠著強大的引力,在周圍聚集了一層厚達1000公裡的大氣層,過濾掉了太陽光線中99%的紫外線,保護著地球上的生態系統。在大氣層頂端600—1000公裡之間,還存在著一頂「地球保護傘」——地球磁層,在它的作用下,主要由氫、氦組成的等離子太陽風,會被迫繞過地球向前運動,這就極大降低了太陽風對地球的危害。
地球磁場這一概念的提出,已經過去整整420年了,關於它的起因,科學界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解釋。更不可思議的是,科學家發現地球磁場的強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過去7000萬年的時間裡,它的強度一直在發生變化,甚至出現了上百次磁極反轉的現象。
研究表明,過去的120年中,地球磁場的強度已經下降了10%—15%。如果地球磁場的強度持續減弱下去,將會再次發生反轉。而在計算機模擬中,未來100年地球磁場的強度有可能上升,但同時也有可能大幅度下降,直至出現磁極反轉。
那麼地球磁極的反轉,到底是怎樣形成的?未來100年,還會發生嗎?
地球磁場的起因
地球磁場屬於弱磁場,平均強度不足1高斯。這樣的強度,還沒有一塊手掌大小的磁鐵強度大。它的磁極與南極、北極並不重合,兩個磁極的連線與地球自轉軸存在11.3度的傾斜角。
地球磁場的起因現在還沒有完全揭開,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它是由固態內核外層液體鐵漿的定向流動造成的。有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地球外核的液態鐵中,電子的定向流動和地球最原始的微弱磁場之間,會像磁流體發電機一樣,磁力與電流產生相互增強的作用,從而達到一種平衡,形成地球周圍的磁場分布。
但這種解釋是有漏洞的,有物理學家指出,在地球外核,上千度的高溫會使液態鐵的磁性幾乎全部喪失,因而地球內部不可能存在一個天然的磁電機。時至今日,地球磁場的起因還是一個迷,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與地球外核液態鐵的定向流動有關係。
地球磁極反轉的原因
令人驚訝的是,還沒有徹底搞清楚磁場起源時,地球磁極的反轉,反而顯得更容易被解釋。科學家曾提出過一個離譜的解釋:百萬年前一顆小行星進入了地球軌道,最終在對地球強烈的衝撞之下,造成地球外核液態鐵的流動發生變向,逐漸導致磁極發生反轉。而更靠譜的解釋是:
地球外核的液態鐵等重金屬物質,在溫度達到熔點,壓力達到百萬個標準大氣壓的條件下,使得大量電子獲得能量,形成一層覆蓋內核的電子層,進而出現一個由電子組成的負電層,負電層在地球自轉產生的擾動之下,可能會隨著液態鐵漿改變流動方向,就逐漸產生了地球磁場方向的變化,甚至於磁極的徹底反轉。
未來100年會發生磁極反轉嗎?它對地球有什麼影響
已有證據表明,地球磁極曾經最短在4年時間內完全發生過反轉。由此推論,未來100年內地球磁極發生反轉也不是不可能的。不過大多數情況下,地球完整的一次磁極反轉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達到幾萬年甚至上百萬年。
另一方面,就算在未來的日子裡,人類經歷了地球的磁極反轉,那也並不代表著世界末日的出現。因為它對地球的影響遠遠不是毀滅性的,但會造成候鳥、回遊魚和其它遷徙類動物迷失方向,並可能使地球直接暴露在太陽風的吹射之下,對電力、通訊系統包括人類自身的健康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