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中國科協、財政部、教育部、科學技術部、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聯合下發通知,啟動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該計劃瞄準國家創新發展關鍵領域和戰略方向,目前共遴選出22種領軍期刊。作為領軍期刊之一,《分子植物(英文版)》常務副主編/編審崔曉峰分享了辦刊觀點。
1.如何看待一份科技期刊的影響因子和其影響力的關係?有哪些重要的指標可以幫助評判一份優質期刊的影響力?
科技期刊的影響因子只是其影響力的一個維度而已,以一份國際科技期刊的影響力舉例,除了看影響因子,還要根據其發文量、文章下載數、國際稿源比例、期刊品牌號召力和認可度、媒體影響和傳播量等方面來判斷。
2.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的實施對中國科技期刊意義何在?入選領軍期刊,對本刊的意義在哪裡?
「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以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為核心目標,針對我國科技期刊系統構建支持體系,對於中國科技期刊的長期發展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的實施有利於科技期刊進一步深入分析和了解我國的優勢學科,調動具有優勢學科的知名高校、研究機構、學會的辦刊積極性,並通過政策支持和體制創新鼓勵和吸引高水平人才全職或兼職為期刊工作,充分吸引和利用優勢學科領域豐富的稿件資源,可能就會較快捷地新創辦或提升一批期刊成為世界一流期刊。入選領軍期刊,首先是對《分子植物》十二年辦刊成果的肯定;其次,也有助於《分子植物》進一步提升期刊影響力和知名度,尤其是吸引國內的優秀原創成果在本刊發表,有助於提升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的話語權;最後,該項目持續的資金投入也有利於我們專注於期刊平臺和梯隊建設,吸引優秀編輯人才,增加多渠道的宣傳力度,從而更好地穩固我們作為世界一流期刊的地位。
3.科技期刊取得的成果是長期積累的結果,貴刊在過去的工作中面臨過哪些困難或挑戰?團隊又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和心態去解決這些問題的?
本期刊在十二年辦刊過程中,曾遇到過人才流失、投稿平臺轉換等諸多困難。辦刊團隊在國家期刊項目的長期資助以及單位領導團隊的政策支持下,重拾信心,逐步克服了之前所遇到的困難,並調整好心態應對未來可能面對的更多的挑戰。
4.科技期刊和科學傳播的關係是什麼樣的?科技期刊是否需要承擔科學傳播、科學普及的工作?
科學期刊是新知識和新科學思想的載體和傳播媒介,加強科學傳播才能更好擴大科技期刊的社會影響,提升科技期刊的生命力。科技期刊在爭取優秀稿源,提高稿件學術質量的同時,也要對期刊發表的論文和本領域重要的學術進展進行多角度、全方位地科學傳播和科學普及。比如《分子植物》所發表的、比較受公眾關注的茶樹和青蒿等植物基因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我們期刊也藉助多渠道的傳播平臺進行科學報導和科普宣傳。對於科技期刊來說,需要靈活利用傳統媒體和社交新媒體的影響力,來擴大科研成果的傳播範圍,如利用新聞報導、郵件推送、在線會議講座、微信公眾號、國外常用的社交媒體如Twitter和Facebook、RSS訂閱、專業學術論壇以及學術社區等方式進行宣傳和推廣。
5.您認為,想要成為所處學科的國際一流期刊需要具備哪些要素?
對於我國本土主辦的想要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需重點關注:1)建設一流的期刊編輯人才隊伍,因為「人」是辦刊的主體,一流的人才辦一流的期刊;2)期刊內容建設,充分發揮和調動編委和編輯的辦刊積極性,為期刊爭取優質稿件,3)辦刊條件建設,包括審稿、出版制度、倫理制度等建設,編輯人才引進、培養、激勵和晉升等制度建設,新技術、新媒體傳播方式等利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