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研之花開在祖國大地上(生物醫藥及重點SCI期刊即時IF)

2020-12-17 國際科學編輯

2018年11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清理「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的通知》,決定在各有關高校開展「破五唯清理。2020年,科技部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矛頭直指科研評價體系中的「SCI至上」。

可以說最受打擊的就是青椒學者了,因為論文是青椒學者通向科研大牛之路的天梯,青椒們除了論文就一無所有了。

國家一方面破五唯,一方面又對研究生培養質量提出高要求,所以青椒們也許多少有點迷茫。研究生畢業如果不要求SCI論文,然後還要符合高質量的要求,那麼如何評價呢?

有人會說由學術委員會來評價,所謂的學術委員會也是人組成的,哈姆雷特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更何況,科研領域,隔行如隔山,哪怕一點點區別都會難以對別人的研究做出客觀的評價。比如,我做炎性腸病的人,我覺得根本沒有資格去評價別人做腫瘤研究的,哪怕也許他做結腸癌的。

綜合來看,論文還是要發的,尤其在生物醫藥領域從事基礎研究的,沒有論文,還是很難說自己具備一個科研人員的素質。依我看來,論文好比是運動員平時訓練的成績,平時訓練成績好的,也更有可能成為優秀的運動員,雖然,平時訓練的確又不是真正的比賽,我們會因此浪費一些資源,這就是一個度的問題,大家內心都得有桿秤。

言歸正傳,給大家帶來點乾貨。論文還得發,發到什麼雜誌上去?如果能發CNS的人建議不用考慮國家是不是破五唯了。關鍵是平時我們辛辛苦苦要畢業的研究生做出來的大概3分4分的水平的論文,我們該投到哪裡去(如果有更好的科學問題可以深入研究,建議就別發了)?答案顯而易見,肯定是國內的SCI期刊了。

目前國內鼓勵發表高質量論文,包括發表在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內科技期刊、業界公認的國際頂級或重要科技期刊的論文,以及在國內外頂級學術會議上進行報告的論文(簡稱「三類高質量論文」)。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內科技期刊參照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入選期刊目錄確定。

根據中國國際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國內期刊可分為領軍期刊,重點期刊,梯隊期刊,以及高起點新刊等。附上國內創刊並被SCI收錄的生物醫藥領域期刊即時影響因子,供各位研友們研究。據說影響因子的計算方法有改變(驚爆:明年SCI期刊影響因子計算重大改變!),明年相信會出現SCI論文影響因子全上漲的趨勢,本次預測肯定會有誤差,以最終公布影響因子為準。

30本生物醫藥領域期刊即時IF預測

預測影響因子方法:首先需要有Web of Science使用權限,搜索WOS核心資料庫。選擇的文章種類一般限制 article 和review。

舉個例子,在Web of Science中,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在2018年和2019年共發表論文1632篇(限制為所有論文類型,包含綜述、論著等),這些論文在2020年被引用的次數為5162次,則該期刊2021年的影響因子(即時影響因子)=5162/1632=3.163。

現在大家應該知道期刊的影響因子是怎麼預測了吧。你只需要提前了解到期刊發表的論文數量和對應的被引頻次就可以了。

由於科睿唯安收錄論文的滯後性,最新的影響因子要在2021年6月份才會公布。這個計算的即時影響因子肯定會低於實際影響因子,好多其他信息是在被排除之外的,綜上所述,我們只能根據Web of Science中的數據,預測大致的變化情況。

寫在最後,國家破五唯,謹慎看待SCI論文發表,踏踏實實做研究,反對SCI至上。

相關焦點

  • 面向2035年創新驅動下的生物醫藥發展,第一屆生物醫藥創新高峰論壇...
    2019年10月18—20日,姚新生院士、陳凱先院士、劉昌孝院士、楊寶鋒院士、王銳院士和來自生物醫藥研究領域科研院所、高校、企業、臨床單位、專業機構和政府部門的組織領導者、政策制定者、行業專家近**匯聚美麗的濱海之都——天津,參加為期兩天的以「面向2035年創新驅動下的生物醫藥發展」為主題的第一屆生物醫藥創新高峰論壇,參會嘉賓共同慶祝天津藥物研究院建院暨
  • sci一區期刊投稿最難發表嗎
    發表sci論文,要選擇sci期刊,期刊所在分區不同,發表難度也有差異。那麼,sci一區期刊投稿最難發表嗎?通常來說是這樣的,但凡事總有例外,投稿發表難度還是要根據期刊的具體情況來判斷。首先,sci一區期刊投稿難發表,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原因:(1)sci期刊本身就屬於金字塔尖的期刊,而sci一區期刊,又是sci期刊中頂尖的期刊,足見,sci一區期刊的地位。一本期刊有這麼高的地位,本身就非常不容易,若發表的論文質量不夠高,沒有影響力,不被引用,是不可能取得這樣成績的。
  • 科學亞洲生物醫藥先進技術高峰論壇正式開幕
    《科學》期刊科研主編Valda Vinson主持開幕式。作為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與《科學》/ 美國科學促進會(Science/AAAS)框架合作協議的具體落實舉措,本次論壇在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的指導下,由美國科學雜誌主辦,將為全球科學技術和創新人才跨界交流打造高端平臺,促進開展學術和技術應用專業研討,推動全球科學技術的發展。
  • 兩江新區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
    記者了解到,作為重慶市、兩江新區重點支持打造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大地企業公園將打造升級拓展區--大地國際生命科學園,該項目佔地400餘畝,建築面積近50萬平米,建成後將加快打造技術研發平臺
  • 生物醫藥科研擴大至保健與發掘潛能領域
     聯合早報12月12日報導:新加坡將擴大生物醫藥方面的科研工作,以涵蓋人類生命不同階段的潛能發展,從鑽研孕婦產前和兒童早期成長的發展,至協助年長者過更健康且有意義的生活。因此,RIE2025的重點研究領域之一將從生物醫藥領域,擴展至人類保健與發掘潛能領域。擴大後的研究範圍將涵蓋如何讓孕期和兒童早期發展達到最佳成果,其中包括探討孕婦患上的妊娠糖尿病、產後抑鬱症或焦慮症、兒童肥胖問題,以及如何優化兒童學習能力等。自2009年展開的新加坡健康成長追蹤研究(簡稱GUSTO),也將進一步研究可影響青年成長和成熟的因素。
  • SCI論文屬於核心論文嗎?
    sciSCI是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簡稱SCI),而核心期刊則是中國國內的一種期刊分類方法,雖說是兩種概念,但有時二者是可以共同存在的,比如一個刊物既是國內核心期刊,同時又被SCI檢索,成為SCI期刊,這種情況下,作者發表了該期刊論文,這篇文章既是SCI論文又是核心期刊論文,一本SCI期刊是否能算作核心期刊,這要看期刊的具體情況。
  • 多本期刊勢頭兇猛,環境領域262本期刊最新即時影響因子出爐!
    為了提前了解各期刊明年影響因子的情況,學之策開始了新一輪即時IF預測。本期對262本環境期刊的最新即時IF進行了計算(數據截止2020.10.21)。後期將對材料、化學等各學科領域IF分別預測,歡迎關注。
  • 吳江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業厚積薄發
    2016年,公司承擔了「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腸道微生態調控技術研究和營養健康食品創製及產業化」項目。人才集聚,鍛造新興產業動力當今社會,生物醫藥產業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蘇州已將其作為「一號產業」布局未來十年發展,全力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地標。
  • 每年被SCI收錄的中國學者英文論文的科研經費成本和發表費相當於給...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國內科研論文外流現象分析》,作者利用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發布的年度報告數據,以面上項目10年數據(2006年—2016年)為樣本,做了一個比較粗略的估算。10年時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面上項目經費總額為8,075,650萬元,根據基金委的年度報告,科研成果產出的主要形式為:國際會議邀請報告、國內會議邀請報告、國際期刊論文、國內期刊論文、專著、發明專利,而國際、國內邀請報告的技術內容往往被另外四種成果形式包含。
  • 日照SCI期刊論文需要多少字數
    8、文章的圖表應少而精,不與正文重複,圖表應列出圖題、表題,圖表設計要合理,統計表請採用三線表,附圖可以是照片或手工繪製圖,繪圖請另用碳素墨水在繪圖紙上繪製,圖面力求清潔、清晰、準確。顯微照片應標明染方法和放大倍數。軟體著作權申請。  3.稿件正文要求論點明確,文字通順、精練,數據可靠,量和單位的使用及數字用法應符合國家標準及有關規定。
  • 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體系構建!廣西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廣西壯族自治區作為我國的「天然藥庫」、「生物資源基因庫」和「中藥材之鄉」,正著力構建生物醫藥產業生態圈,推動產業特色化、規模化、集群化發展,形成產業跨越融合發展的新格局,加快構建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體系,打造成為 「一帶一路」生物醫藥供應鏈樞紐地區。
  • 科研大牛坐鎮的期刊,平均17.6天接收,對國人友好,明年繼續5分+
    英國生物-細胞生物學期刊Cell Proliferation(ISSN: 0960-7722)創刊於1991年,由出版Wiley-Blackwell Publishing Ltd出版,主編是中科院動物所的周琪院士,國內眾多學者擔任副主編或編輯。
  • 談談SCI與國內核心期刊的區別
    一、SCI和國內核心期刊的區別其實簡而言之就是SCI期刊是國際上三大檢索系統中最著名的一種,SCI是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創辦出版的引文資料庫,其覆蓋生命科學、臨床醫學、物理化學、農業、生物、獸醫學、工程技術等方面的綜合性檢索刊物,尤其能反映自然科學研究的學術水平。SCI收錄的是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期刊。
  • 國產高分化學、材料類SCI期刊盤點
    國內學術期刊的發展,海內外華人科學家的支持必不可少。近年來,隨著國內學術期刊團隊的辛勤耕耘和不斷努力,國內多個學術期刊已經取得很不錯的成績,大量優秀科研成果在國內優秀期刊上發表。可能你現在還覺得,國內期刊影響力不夠,卻不知道國內優秀的SCI期刊,門檻已經很高了。終有一天,你或許會因為在某一本優秀的國產期刊上發表過文章而感到自豪。
  • 全網兩大最新SCI期刊智能查詢和投稿系統
    page=journalapp打開後主界面如上所示,很明顯,我們如果想找到我們所需投遞的期刊,我們需要找到我們研究的大類學科---小類學科--中科研分區,這樣的話很方便就能縮小我們投遞期刊的範圍,我們以計算機視覺領域為例,首先選定大類學科,毫無疑問是工程技術。小類學科可以選擇計算機:人工智慧為例。然後我們暫時不選定中科院分區,先點擊查詢試試。
  • 這本國產期刊即時IF竟已達去年IF兩倍,明年將穩坐該領域世界第一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是由清華大學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國陶瓷學會先進陶瓷分會主辦,依託於Springer出版的一本陶瓷類期刊,主要出版先進陶瓷和陶瓷基複合材料的加工、結構和性能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方面的文章。
  • 蘭州高新區培育生物醫藥「虹吸現象」中逆勢集群
    天然藥庫:孕育業態基礎,集聚技術人才  甘肅雖然地處西北,生態脆弱,但其多種環境非常有利於藥材種植,隴西、民樂、岷縣、宕昌等多地都有「天然藥庫」之譽。根據公開的數據顯示,這裡現有藥用品種1527種,其中植物藥材超過八成。尤其難得的是,屬於國家382個重點品種的有276種,超過七成。
  • 北碚推進「大健康」產業 加快落地醫藥園區
    大地企業公園作為國家科技部重點打造的重慶生物製藥產業基地,重慶市政府重點支持的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專業產業園區,充分發揮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製造產業優勢及引領作用,堅定不移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集聚發展。  據介紹,大地企業公園以市場需求為牽引,以科技創新為支撐,正加快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專業產業園區,助推重慶「大健康」產業發展。
  • 急診科SCI論文倍增;大數據挖出發表期刊列表及臨床科研策略
    為了節省大家時間,我們特花了很大力氣,除了找到可以投稿的期刊,更找到了一堆急診科發論文的臨床科研策略。希望對大家有幫助。1,急診科論文概況急診科領域已經發表了139,205篇Medline收錄文獻(雖然不少,但只是護理的一半)。
  • 「最美科技工作者」上海交通大學譚家華: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如今,74歲的他仍然在研究團隊中參與設計,並在講臺上為學生授課。日前,譚家華獲評上海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他說:「這些成果都不是我一個人的成績。所謂最美,不過是看到我們的人才能夠為國家解決難題,我們的成果終有一天能為祖國服務,在天涯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