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劉過的一首經典之詞,曾獲得辛棄疾的讚美,尾句驚豔人間

2020-12-09 南橋眉月

宋·劉過《唐多令·蘆葉滿汀洲》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

柳下繫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否?舊江山渾是新愁。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劉過是南宋文學家,布衣詞人,雖懷壯志雄心,但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他才學過人喜交好友,被陸遊,辛棄疾所欣賞,成為莫逆之交。

劉過雖一介布衣,但文採風流,可總得不到幸運之神垂憐,一生不得志,苦悶不得解脫,把自己豪情都清磨酒裡。

他有的詞較為消極 如滿庭芳中"悲涼。人事改,三春穠豔,一夜繁霜"

柳梢青中"聚散匆匆,雲邊孤雁,水上浮萍"

但大多詞風格豪放,如登白雲絕頂中"欲窮大地三千界,須上高峰八百盤"。

如沁園春中"人間世,算謫仙去後,誰是天才。碧窗畫鼓船齋。胸次與乾坤一樣開"

可見他也是性情豪放之人。

他和辛棄疾初相識時有個誤會,卻被傳成佳話,劉過家中較貧寒,對自己衣著很不講究,他傾慕辛棄疾才學,登門相訪。

守門人是勢力眼,看他穿的不光鮮就拒絕他進門,於是劉過就和守門人爭執,由於聲音過大,被稼軒聽到,就召守門人問話,守門人添油加醋,胡說一通。

辛棄疾大怒,欲將劉過趕走,幸好當時陸遊和與陳亮在此作客,二說劉過誇讚一番,說當世豪傑,文採斐然善賦詩,不妨一見。

辛棄疾見此人,就冷問他問作詩嗎?劉過說:「能。」這時席間正上羊腰腎羹,辛棄疾便命他以此為賦,劉過笑道:「天氣太冷,我想先喝點酒。」

辛棄疾賜酒,劉過接過,大口飲盡,一時手顫,有酒液瀝流於懷,辛棄疾就讓他以「流」字為韻。劉過隨即吟道:

拔毫已付管城子,爛首曾封關內侯。

死後不知身外物,也隨樽酒伴風流。

辛棄疾聞之大喜,忙請他共嘗羊羹,宴罷後還厚贈他不少財物。後來辛棄疾在京口為官,一日大雪,辛率眾幕僚登多景樓觀雪景。

劉過出現時的模樣很魏晉,敞著衣襟,穿著拖鞋,懶洋洋地就來了。辛棄疾大概很覺礙眼,有心刁難,便命劉過賦雪,並以「難」字為韻。

不想劉過張口即吟道:"功名有分平吳易,貧賤無交訪戴難。」辛棄疾讚嘆不已,自此二人遂為莫逆之交。

這首詞是登臨名作,有一次作者和一幫友人在安遠樓聚會所寫。以感慨時事,抒寫昔是今非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安遠樓:在今武昌黃鵠山上,又稱南樓。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起句對偶句,點明時間景色是初秋。

初秋的蘆葦已經殘敗,蘆花也早己凋零,蘆葉落滿了整個沙洲邊上,天氣慢慢冷了,清涼的江水慢慢從寒沙上流過,無聲無息。

這一句雖是景色,也說明詞人心境蒼桑,"滿,帶"二字使畫面立刻生動了,這裡沒有瓊樓玉宇,沒有明花綠柳,只有滿眼凋落蘆葉,和寒沙上緩緩水流。一派蕭瑟之感。

把蕭疏的外景同低回的心境交融在一起,勾勒出一幅黯淡的畫面,為全詞著上了一層「蒼涼底色」

我們在詩經讀過"蒹葭蒼蒼,有位伊人,在水一方「,其實蒹葭和蘆葦是一樣的。蒹是沒有長穗的蘆葦,葭是初生的蘆葦。而詞中秋天蘆葦已經老了,敗落。

"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繫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詞人看著眼前蒼茫茫景色,無限傷感,歲月無情,秋色流霜,回首間二十年己經過去了。

我今天又重過南樓,柳樹下船還系穩,就匆忙下船,想儘快回到故鄉,可很多人事成非,情懷也不似當年,再過幾日,就又到了中秋,心中傷感,柔腸百結。

以前自己是風流瀟灑,心懷遠志,豪氣滿滿。可二十年後的自己呢,青絲己雪己到暮年,還一世無成,箇中滋味都在心頭了。

"柳下繫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未穩"表示詞人匆匆與急切心情。

"能幾日,又中秋"一種時序催人老的傷心,人至暮年無限惆悵與悲感和無可奈何的嘆喟都從這一個「又」字裡洩露出來。

像我們經常說的話,才感覺沒過多久,這一年又過去了,錢也沒賺到,卻又老了一歲,又賺了幾條皺紋。

三句迭用「猶」、「能」、「又」等虛字呼應提攜,把詞人心境蒼涼與靈魂的皺摺淋漓盡致地揭示無餘。

過片"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否"詞人悵然若失看著眼前破敗不堪黃鶴磯頭,我的那些老朋友都在哪裡,他們有重來這裡嗎"

曾經美麗風景,因為戰亂處處都殘壁斷牆,這種落差使詞心情沉重,直道"舊江山渾是新愁"看著眼前蒼涼的舊江山,蕭蕭風景,蒼茫的煙波,舊愁未消又平添了無盡的綿綿新愁。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此結直抒胸臆,我想買枝桂花帶著美酒,去泛舟逍遙一番。但卻沒有了少年時那種豪邁的意氣。

本來想買花帶酒消除心中沉悶,可眼前這一切,使人惆悵,自我唏噓,人已老了,心境也老了,終是和以前不一樣了,留給人無限哀傷。

"欲.不似"把作者內心複雜糾結都細膩刻畫出來,使人物躍然紙上,真實生動。

全詞用對比,時間交叉,把前後心境變化表達淋漓盡致,句子蘊藉含蓄,耐人咀嚼。

相關焦點

  • 辛棄疾酒後所作的詞,把菊花寫的是如此另類,開頭便讓人忍俊不禁
    全詩開頭,人們覺得很好笑,但仔細讀來,人們會對詩人產生敬意。這是一首讚美菊花的詞,我們一起欣賞。掩鼻人間臭腐場,古來唯有酒偏香。這首詞一開始就是毫不留情地諷刺,大概是說我在捂著鼻子離開官場。從古至今都是酒香醇厚。「臭腐場」代表了當時南宋朝廷的腐敗,詩人的描寫也很豪放任性。這也是辛棄疾的任性,這是他和其他詞人的區別,他的任何感情都可以寫成詞。
  • 「詞中之龍」辛棄疾最經典的10首詞,驚豔千年!你最喜歡哪一首?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
  • 蘇軾寫給妻子很肉麻的一首詞,連用多句經典名言,把妻子誇上了天
    蘇軾寫給妻子很肉麻的一首詞,連用多句經典名言,把妻子誇上了天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如果蘇東坡肯娶我的話,我一定立馬答應。他不知道,能成為世上第一個閱讀蘇東坡詩文的人,能一天到晚聽到蘇東坡談笑風生的人,該是怎樣的幸福!像蘇東坡這樣詩文書畫和人品道德都趨於完美都富於魅力者實在也是鳳毛麟角,對於蘇子詩文,用什麼樣的溢美之詞都覺得不為過。
  • 辛棄疾不算豪放的一首詞,末尾一句很經典,多數人聽說過
    辛棄疾是我國南宋最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也許正因為經歷和性格的原因,才使得辛棄疾的詞豪邁雄宏,在以婉約風格為主的詞壇開闢出了另一片新天地。辛棄疾的詞多詠祖國河山之壯美,多嗟世道政局之多變,筆觸大氣有力卻不失細膩。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由於年幼生長於金國,目睹了金國統治下,漢人所遭受的屈辱,終辛棄疾一生都希望能夠光復宋朝。
  • 蘇軾贈友人小妾一首詞,今刷屏朋友圈成「網紅句」,原句更有水平
    蘇軾贈友人小妾一首詞,今刷屏朋友圈成「網紅句」,原句更有水平假如僅僅是用「有趣」來形容蘇軾,那毫無疑問是不是很全面的。林語堂先生就曾用:1個詩人、1個小丑、1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1個美食家、1個釀酒師等詞來形容他。
  • 辛棄疾很幽默的一首詞:和一個酒杯較了半天勁,讀來令人捧腹
    唐詩宋詞是中國經典中的經典,而作為宋詞代表的辛棄疾。他的一生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經典的著作。大家對於他的名篇,都已經是耳熟能詳了。但是我們今天要分享的是一首比較新穎的詞作,詞人為了戒酒,竟然和一個酒杯較勁。
  • 辛棄疾最悲涼的一首詞,短短4句話,道盡人生無常,讀完潸然淚下
    辛棄疾最悲涼的一首詞,短短4句話,道盡人生無常,讀完潸然淚下即使孤身一人的秋風雨夜,也有萬水千山的張力,這就是辛棄疾。這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時所作的一首詞。上片回憶自己的少年時代。風華正茂,涉世不深,樂觀自信。首句「少年不識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
  • 辛棄疾可愛的一面,喝醉酒後,寫了一首「冷門」詞,風趣幽默
    這酒能助興,將豪放浪漫放大若干倍,最後創作出經典名篇。除了李白,陶淵明也好飲酒,更是寫得了佳作《飲酒》豪放之感頓起。那豁達豪放,好結交朋友的蘇軾自不必多說,他的名篇中儘是些酒醉的詞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夜飲東坡醒復醉」,這古代詩人的酒癮真是不小。
  • 詞中之龍辛棄疾,一腔熱血寫春秋
    宋朝的詞人,雖然不如唐朝的詩人那麼多,但是有記錄可考的(以《全宋詞》為例)也有兩千多人。這兩千多位詞人中,哪些能進入第一梯隊呢?下面這些名字應該是沒問題的:蘇軾、柳永、李清照、晏殊、歐陽修……有一位詞人也可以進入這個名單,他和蘇軾並稱「蘇辛」,和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他就是小仙今天要和大家聊的南宋著名將領、有「詞中之龍」名號的著名詞人辛棄疾。
  • 辛棄疾一生最「絕」的一首詞:寫盡天下滄桑,王國維讚不絕口!
    辛棄疾一生最「絕」的一首詞:寫盡天下滄桑,王國維讚不絕口!「平生塞外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裡江山。」他是慷慨悲壯的英雄,也是情感熾熱的詞人,他空有殺賊本領,報國豪情,卻一生寂寞。稼軒青年戎馬,沙場舊事總要時時浮上心頭,一發收地復國之慨,可惜平生塞北江南,只換得歸來華發蒼顏。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有一則說:「蘇、辛詞中之狂,白石猶不失為狷。
  • 辛棄疾這詞共10句就有7個問句,個個問的刁鑽,一氣呵成勢如破竹
    宋代詞壇群星璀璨,熱鬧非凡,但濟南有兩位詞人,是世人無法忽視的存在,他們就是「濟南二安」,女的是千古才女李清照,男的是詞中之龍辛棄疾。世人都說詞國皇后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一代宗師,她的浪漫和悽美令人心醉;而詞中之龍辛棄疾則是豪放派大伽,他的慷慨豪邁令人振奮。
  • 李煜一首封神之作,共4句無一不是千古名句,起句漂亮,落筆驚豔
    李煜一首封神之作,共4句無一不是千古名句,起句漂亮,落筆驚豔千年文學界,在「不務正業」這件事情上,李煜真的是達到了極致。提到他,很多人最先想起的不是他做皇帝時做了什麼大事,反而是他那三十多首詞作。筆者說僅有三十多首,不清楚是否會有朋友感覺有一些詫異:才那麼點數目嗎?是的!
  •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李煜是五代十國時南唐的最後一任君王,作為1個亡國之君,在政治方面沒什麼很大的成就,但李煜卻稱得上是所有亡國之君中文採最高的君主。好像這並不算是什麼誇獎的話,李煜自身對書法研究極深,丹青之術也有自己的心得,但這一些都不如李煜在詩詞上的成就高。
  • 蘇軾送好友小妾的一首詞,成為朋友圈金句,原句比改編出彩
    蘇軾送好友小妾的一首詞,成為朋友圈金句,原句比改編出彩詩詞是我國歷史長河中留下的瑰寶,也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讀一首詩,就像讀一個故事;讀懂一首詩,就像與作者來了一次親密的交談。古時人們多用詩歌抒情,生活在在現代的我們也許會覺得詩歌離我們已經十分遙遠。
  • 人稱「詞中之龍」的辛棄疾,一首短詞眼睛一亮,作文訓練好教材
    上完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古詩三首,我讓學生選出一首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南宋詩人辛棄疾的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理由是這首詞描寫的夜晚田園風光很有趣味,讓人遐想。有的學生說:我們整天學習到深夜,但是好像從來就沒有聽到蟬在枝頭鳴叫,青蛙在稻田裡鼓譟。
  • 辛棄疾聽著《陽關三疊》大哭一場,寫首妙詞直抒胸臆,成千古名篇
    王維是詩佛,他的加餐帶有一種疏遠人間的意味,到了晚年半官半隱,對官場失去了興趣,才會說「世事浮云何足問」。然而到辛棄疾這裡,加餐就變成了一種悲憤、激昂的行為。這樣的變化是如何出現的?我們一起從他的一首送別詞中看看。
  • 辛棄疾最著名的一首詞,慷慨激昂,提到五個歷史人物,個個不得了
    宋代大詞人辛棄疾,是一個赤誠的愛國者。他文武全才,武能上馬殺賊,文能揮筆賦詩。不論是武將還是文官,辛棄疾都幹得非常出色。辛棄疾有一首詞,備受後世稱讚,還入選中學課本,一首詞中,提到五個歷史人物,個人了不得。
  • 辛棄疾很豪放的一首詞,中間13字氣壯山河,卻透露著濃濃的悲涼
    這首詞最大的特點之一,是虛實結合,它所描寫的場景看似都是超現實的,諸如姮娥,月宮,桂樹都不是現實生活中的事情,然而詩人用這些意象抒發的感情,卻是自己的真實感受。詩的表面超脫在塵世之外,然而內裡還是人間的喜怒哀樂。這首詞上下闋的結構按景與情來分並不算明確,但如果以詩人的感情基調來分,可謂涇渭分明。
  • 辛棄疾的一首詠梅詞,美得猶如一幅畫令人心醉,讀之讓人心生嚮往
    我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自古許多文人騷客便對梅花情有獨鍾,只因梅花高潔的品格,和那種無論遭受了怎樣的風雪都能都屹立不倒的精神,宋代文壇中可不只王安石寫過梅花的詩句,南宋時期的豪放派詞人辛棄疾便寫過一首不同往常豪放詞風的唯美之作。
  • 40歲蘇軾喝酒寫下一首詩,把12歲歌姬納小妾,不料尾句成經典情書
    我們都知道蘇軾是一個大詩人,同時也是一個官員,宋朝當時官場腐敗,請官員喝酒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有一天,有人請蘇軾喝酒,在酒過三巡之後,這個時候就有人提議叫幾個歌姬來助助興,於是幾個年輕貌美的歌姬就在桌前翩翩起舞,一邊是美酒一邊是美人,蘇軾就開始有些動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