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泰晤士報》網站6月14日刊登一篇署名香港赤柱居民麗塔·曾的讀者來信,題為《香港抗議者不是英雄》。現將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6月4日,在香港金鐘,香港市民慶祝香港特區立法會三讀通過《國歌條例草案》。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作為香港普通市民,看到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英國廣播公司(BBC)關於香港抗議者的報導,就好像他們是警察邪惡勢力下的英雄一樣,這真讓人惱火。
「港版國安法」受到了大多數香港人的歡迎,因為我們害怕的是抗議者——而不是政府。在今年的大部分時間裡,騷亂者破壞包括地鐵在內的公共和私人財產,毆打計程車司機、公交車司機和不認同他們的市民等無辜民眾。
他們對內地人採取種族主義態度,把他們作為襲擊目標並進行毆打。我們看到報導,稱警察設置路障阻攔學生,學生們為此感到害怕。事實上,這些學生縱火焚燒主要跨港隧道的收費站,用路障把自己封在大學裡,同時還製作燃燒瓶和箭,用體育器材室的弓射出。
雖然警方使用了水和催淚瓦斯驅散人群,但從未打死過人。我們多少有點希望他們能獲得更多的控制權。
欺凌中國的美國和英國如今陷入了類似處境,本國城市發生了騷亂。我們可以看到川普是如何應對騷亂者的,很快我們就會看到詹森如何處理本國騷亂者。此外,英國騷亂者是反種族主義的,而香港騷亂者支持種族主義,反對內地人,但英國和美國支持香港騷亂者。
延伸閱讀:
中聯辦副主任點名批「香港眾志」:妄圖把學生裹挾進政治及違法的旋渦
今天,在深圳舉行的香港《基本法》頒布30周年國際研討會上,中聯辦副主任陳冬點名批評批評「港獨」組織「香港眾志」,稱其妄圖把學生裹挾進政治及違法的旋渦,令人揪心。
陳冬表示,近來一些西方政客出於政治目的,對香港的自由自治地位說三道四,不知道他們的依據何在、底氣何來。
陳冬表示,作為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遇到不少新情況、新問題,近年來香港一些人打著「言論自由」「學術自由」的幌子,別有用心地歪曲「一國兩制」及《基本法》,不斷煽惑青年學生,以愈來愈極端的方式反對政府、對抗中央、排斥一國。
陳冬點名批評「香港眾志」操縱的「中學生行動籌備平臺」策動「罷工罷課公投」,是妄圖繼續把學生裹挾進政治及違法的旋渦中,形容這些情況令人揪心。
陳冬還形容香港「一國兩制」實踐正處在「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重要吃勁階段,也是由亂轉治、重新出發的轉折關頭。
此前6月12日,針對「香港眾志」以所謂「中學生行動籌備平臺」的名義發起「罷課公投」,藉此反對涉港國家安全立法,國務院港澳辦公室發表題為「斬斷黑手,救救孩子」的文章,文章點名批評「香港眾志」以及黃之鋒、鄭家朗之流,稱他們「是在為自己的罪行錄上再添下重重的一筆」。
文章稱,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依照法定程序展開立法之際,一些自知其罪的「港獨」分子正想方設法借外部勢力特闢的所謂「綠色通道」潛出外國,一些自知理屈的縱暴分子開始把「港獨」旗幡落在自己身上的碎影抖落,但仍有人把黑手伸向學校,伸向未成年人,搞所謂中學生罷課行動,企圖把學生當作其阻止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涉港國家安全立法的「炮彈」和「工具」,其用心何其歹毒!其行為何其卑劣!
在香港不能理直氣壯「愛國」,豈非咄咄怪事?
香港回歸祖國23年了,一所學校卻連表達「愛國」的自由都要被「攬炒派」剝奪,香港教育真是病得不輕。有位香港作家感嘆,今時今日,只要你不黃不黑,你就沒有說話的自由。
70年前,在英國殖民統治下,香港香島中學毅然升起五星紅旗,秉持愛國宗旨至今。在香港早已回歸祖國的今天,同是香島中學,卻因拒絕與一名縱容學生演奏「港獨」歌曲的教師續約,在網絡上受到「聲討」。「攬炒派」更煽惑學生發起「人鏈」,在校外聚集鬧事。在中國的土地上,愛國不能理直氣壯,反「獨」卻要遭受抹黑,豈非咄咄怪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首先要傳遞給學生的,就應為「是非善惡」的判斷。「選擇歌曲的自由取決於學生」,這絕不是教師推卸責任的理由。對惡的包容就是一種惡。對「港獨」的袖手旁觀,無異於放任「港獨」、默認「港獨」。就此而言,拒絕與未貫徹學校教育理念的教師續約,這是學校的權利,也是學校的責任,是完全正確的,理應該得到各界支持。
有人借「政治中立」批評香島中學,這完全是混淆視聽,搞錯了焦點。必須指出,愛國是本分,而不是選擇。香港自回歸一刻起,幫助青少年樹立國家觀念、建立國民身份認同,就是教育界的當然之責。縱觀世界,重視國家意識和歷史文化教育,這是最起碼的底線,試問哪個國家能夠容忍不愛國,甚至「分離主義」言行,在自己的教育體系中存在?在愛國這種大是大非問題上,沒有什麼「政治中立」;培養國家觀念,也絕不是「選修課程」。
回歸23年,香港教育的「去殖民化」卻沒有完成,甚至有人打著「中立」旗號,美化、固化殖民思想。直接惡果,就是談愛國經常還需要「遮遮掩掩」,有人甚至視國家為洪水猛獸。從教材美化殖民統治,到「黃師」授課公然歪曲鴉片戰爭歷史,說「英國為消滅鴉片才發動戰爭」。再到文憑試卷竟然要分析日本侵略對中國「利大於弊」。國民教育缺失,導致很多青年缺乏愛國情、歷史感、文化觀。與此同時,反對派從未停止汙名化國家意識,妖魔化家國情懷,禍亂教育、腐蝕人心。到底誰在用「毒素」給學生「洗腦」?到底誰在謀私利輸入「政治立場」?反中亂港分子難辭其咎。
教育是構建未來的事業,培養什麼人的問題,當前必須正視。「港人治港」,是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而不是別的什麼「港人治港」。香港是中國的土地,香港的教育必須能夠培養一代又一代的「愛國者」。何為愛國者?鄧小平在上世紀80年代就做過闡述,至少應該「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呼籲「美軍登陸」、鼓吹香港獨立、要求玉石同焚的人,他們不可能,也沒有權利引領香港的未來。時下,賣國者、叛國者們仍在香港教育界四處「播毒」。他們越囂張,就越說明「刮骨療毒」迫在眉睫,建立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教育體系刻不容緩。
當前,必須堅決斬斷伸向校園、伸向孩子的黑手。讓愛國成為學校開辦、教師上崗的基本條件,成為教育的核心價值之一,讓「愛國之聲」理直氣壯,響徹香江。
來源:綜合參考消息 環球網 人民日報評論
流程編輯:tf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