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普通市民致信英國《泰晤士報》:「香港抗議者不是英雄」

2020-12-19 北晚新視覺網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6月14日刊登一篇署名香港赤柱居民麗塔·曾的讀者來信,題為《香港抗議者不是英雄》。現將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6月4日,在香港金鐘,香港市民慶祝香港特區立法會三讀通過《國歌條例草案》。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作為香港普通市民,看到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英國廣播公司(BBC)關於香港抗議者的報導,就好像他們是警察邪惡勢力下的英雄一樣,這真讓人惱火。

「港版國安法」受到了大多數香港人的歡迎,因為我們害怕的是抗議者——而不是政府。在今年的大部分時間裡,騷亂者破壞包括地鐵在內的公共和私人財產,毆打計程車司機、公交車司機和不認同他們的市民等無辜民眾。

他們對內地人採取種族主義態度,把他們作為襲擊目標並進行毆打。我們看到報導,稱警察設置路障阻攔學生,學生們為此感到害怕。事實上,這些學生縱火焚燒主要跨港隧道的收費站,用路障把自己封在大學裡,同時還製作燃燒瓶和箭,用體育器材室的弓射出。

雖然警方使用了水和催淚瓦斯驅散人群,但從未打死過人。我們多少有點希望他們能獲得更多的控制權。

欺凌中國的美國和英國如今陷入了類似處境,本國城市發生了騷亂。我們可以看到川普是如何應對騷亂者的,很快我們就會看到詹森如何處理本國騷亂者。此外,英國騷亂者是反種族主義的,而香港騷亂者支持種族主義,反對內地人,但英國和美國支持香港騷亂者。

延伸閱讀:

中聯辦副主任點名批「香港眾志」:妄圖把學生裹挾進政治及違法的旋渦

今天,在深圳舉行的香港《基本法》頒布30周年國際研討會上,中聯辦副主任陳冬點名批評批評「港獨」組織「香港眾志」,稱其妄圖把學生裹挾進政治及違法的旋渦,令人揪心。

陳冬表示,近來一些西方政客出於政治目的,對香港的自由自治地位說三道四,不知道他們的依據何在、底氣何來。

陳冬表示,作為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遇到不少新情況、新問題,近年來香港一些人打著「言論自由」「學術自由」的幌子,別有用心地歪曲「一國兩制」及《基本法》,不斷煽惑青年學生,以愈來愈極端的方式反對政府、對抗中央、排斥一國。

陳冬點名批評「香港眾志」操縱的「中學生行動籌備平臺」策動「罷工罷課公投」,是妄圖繼續把學生裹挾進政治及違法的旋渦中,形容這些情況令人揪心。

陳冬還形容香港「一國兩制」實踐正處在「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重要吃勁階段,也是由亂轉治、重新出發的轉折關頭。

此前6月12日,針對「香港眾志」以所謂「中學生行動籌備平臺」的名義發起「罷課公投」,藉此反對涉港國家安全立法,國務院港澳辦公室發表題為「斬斷黑手,救救孩子」的文章,文章點名批評「香港眾志」以及黃之鋒、鄭家朗之流,稱他們「是在為自己的罪行錄上再添下重重的一筆」。

文章稱,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依照法定程序展開立法之際,一些自知其罪的「港獨」分子正想方設法借外部勢力特闢的所謂「綠色通道」潛出外國,一些自知理屈的縱暴分子開始把「港獨」旗幡落在自己身上的碎影抖落,但仍有人把黑手伸向學校,伸向未成年人,搞所謂中學生罷課行動,企圖把學生當作其阻止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涉港國家安全立法的「炮彈」和「工具」,其用心何其歹毒!其行為何其卑劣!

在香港不能理直氣壯「愛國」,豈非咄咄怪事?

香港回歸祖國23年了,一所學校卻連表達「愛國」的自由都要被「攬炒派」剝奪,香港教育真是病得不輕。有位香港作家感嘆,今時今日,只要你不黃不黑,你就沒有說話的自由。

70年前,在英國殖民統治下,香港香島中學毅然升起五星紅旗,秉持愛國宗旨至今。在香港早已回歸祖國的今天,同是香島中學,卻因拒絕與一名縱容學生演奏「港獨」歌曲的教師續約,在網絡上受到「聲討」。「攬炒派」更煽惑學生發起「人鏈」,在校外聚集鬧事。在中國的土地上,愛國不能理直氣壯,反「獨」卻要遭受抹黑,豈非咄咄怪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首先要傳遞給學生的,就應為「是非善惡」的判斷。「選擇歌曲的自由取決於學生」,這絕不是教師推卸責任的理由。對惡的包容就是一種惡。對「港獨」的袖手旁觀,無異於放任「港獨」、默認「港獨」。就此而言,拒絕與未貫徹學校教育理念的教師續約,這是學校的權利,也是學校的責任,是完全正確的,理應該得到各界支持。

有人借「政治中立」批評香島中學,這完全是混淆視聽,搞錯了焦點。必須指出,愛國是本分,而不是選擇。香港自回歸一刻起,幫助青少年樹立國家觀念、建立國民身份認同,就是教育界的當然之責。縱觀世界,重視國家意識和歷史文化教育,這是最起碼的底線,試問哪個國家能夠容忍不愛國,甚至「分離主義」言行,在自己的教育體系中存在?在愛國這種大是大非問題上,沒有什麼「政治中立」;培養國家觀念,也絕不是「選修課程」。

回歸23年,香港教育的「去殖民化」卻沒有完成,甚至有人打著「中立」旗號,美化、固化殖民思想。直接惡果,就是談愛國經常還需要「遮遮掩掩」,有人甚至視國家為洪水猛獸。從教材美化殖民統治,到「黃師」授課公然歪曲鴉片戰爭歷史,說「英國為消滅鴉片才發動戰爭」。再到文憑試卷竟然要分析日本侵略對中國「利大於弊」。國民教育缺失,導致很多青年缺乏愛國情、歷史感、文化觀。與此同時,反對派從未停止汙名化國家意識,妖魔化家國情懷,禍亂教育、腐蝕人心。到底誰在用「毒素」給學生「洗腦」?到底誰在謀私利輸入「政治立場」?反中亂港分子難辭其咎。

教育是構建未來的事業,培養什麼人的問題,當前必須正視。「港人治港」,是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而不是別的什麼「港人治港」。香港是中國的土地,香港的教育必須能夠培養一代又一代的「愛國者」。何為愛國者?鄧小平在上世紀80年代就做過闡述,至少應該「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呼籲「美軍登陸」、鼓吹香港獨立、要求玉石同焚的人,他們不可能,也沒有權利引領香港的未來。時下,賣國者、叛國者們仍在香港教育界四處「播毒」。他們越囂張,就越說明「刮骨療毒」迫在眉睫,建立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教育體系刻不容緩。

當前,必須堅決斬斷伸向校園、伸向孩子的黑手。讓愛國成為學校開辦、教師上崗的基本條件,成為教育的核心價值之一,讓「愛國之聲」理直氣壯,響徹香江。

來源:綜合參考消息 環球網 人民日報評論

流程編輯:tf019

相關焦點

  • 歐洲議會一些議員借致信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插手香港事務 外交部駐港...
    【來源:外交部駐港公署網站】針對歐洲議會一些議員借致信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幹預香港法治、插手香港事務,外交部駐香港公署發言人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指出所謂公開信通篇謬論、滿紙荒唐,是非不分、顛倒黑白,再次暴露了這些人在香港問題上的無知與偏見、虛偽與傲慢
  • 英國大律師:年輕不是藉口,必須讓香港暴力示威者受懲
    10月23日,《南華早報》刊登英國大律師江樂士(Grenville Cross)的評論文章,呼籲法院對包括未成年人在內的暴力示威者做出更嚴厲的量刑,以實現懲罰與震懾目的。 江樂士指出,量刑中兼顧懲罰與威懾是普通法系世界的通例。年輕不是違法藉口,連日來的襲警、破壞行為早已突破普通犯罪,而是「向全社會開戰」。
  • 在美國是「暴徒」,到香港就成了「英雄」?
    美國首都華盛頓近日發生暴力示威,抗議者非法闖入國會大廈並與警察發生衝突,事件中已有4人死亡。美西方政界和媒體紛紛譴責暴徒行徑。這不由得讓人想起2019年中國的香港特區立法會遭到暴力衝擊的場景。相似的情景、相似的口號,西方政客和媒體卻有著不同的反應。
  • 《小丑》在香港上映——演員:香港廢青
    《小丑》在香港上映——演員:香港廢青像上映《Joker》裡的Arthur一樣,廢青們像是香港社會的精神病人,用縱火「拯救」香港,用違法呼喚法治。他們未曾感覺到自己的異樣,示威抗議簡直就是一個「笑話」……他們能把街頭暴力、觸犯法律說的這麼清新脫俗,不斷升級示威暴力、縱容暴力,而不是冷靜思考。
  • 綜述:市民憂慮疫情 香港商場食肆冷清
    今年春節期間,香港多個商場及食肆冷清,業界人士向中新社記者表示,料春節期間香港商業區餐飲業的營業額減半。資料圖:香港市民戴口罩出行。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記者近日中午時段走訪位於香港金鐘的太古廣場商場,昔日該商場裡的餐廳在午餐時間會聚集大量排隊等候用餐的白領及市民。
  • 「寸步不離支持香港市民」?英國首相該為自己說過的話「買單」了
    編輯:鰻魚因為黑人弗洛伊德之死,整個美國都陷入到示威遊行的緊張局面當中,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在此情況之下,英國也自發了示威遊行,大量的公民走上街頭去聲援美國示威者。只是這種示威並沒有起到過多的作用,反而引發了一系列事件的出現。
  • 香港22日起禁止英國客運航班入境
    新華社香港12月21日電(記者朱宇軒)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21日宣布,為防止英國變異新冠病毒流入香港,將從22日零時起禁止英國客運航班入境香港。在當日下午的疫情防控記者會上,陳肇始表示,香港疫情到了最嚴峻、最關鍵的時刻,英國變異新冠病毒傳染力極強,因此特區政府必須採取嚴格的防疫措施。她表示,過去14日內,所有曾在英國逗留超過2小時的人士,包括香港居民,將被禁止登上飛往香港的航班,直至另行通知。此外,已經從英國抵達香港的人士在完成14日的強制隔離檢疫後,須額外再隔離7日,否則將被罰款5000港元。
  • 香港,再也不是間諜的天堂了
    除此之外,英國政府還在香港警察內部設立了警務處「政治部」。名義上屬於香港警察系統,實際上卻游離於警察部門,受軍情五處派遣。英國曾在小西灣等地設置監聽站,收集社會主義國家情報,這也是香港成為「冷戰三大特務中心」之一的原因。
  • 香港市民探訪同仁堂香港大埔生產研發基地
    新華社香港5月24日電(記者郜婕)名貴中成藥安宮牛黃丸如何製成?中醫藥知識如何在日常保健中應用?擁有350年歷史的國藥老字號如何走向世界……北京同仁堂香港大埔生產研發基地24日舉辦的開放日活動中,香港市民通過看展覽、聽講座,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
  • 暴徒上周末打砸縱火圍毆路人 香港50萬市民聯署支持「反黑暴」
    這幫暴力分子是死硬派,目的只有一個,便是破壞香港法治,破壞其他人士財產,對這幫人只能拘捕,堅決依法處理。「我相信警隊的執法決心是毋庸置疑的」。  從多起暴徒圍毆市民事件也可以看出,暴徒的惡行正引發越來越多民眾的反感。據港媒報導,由守護香港大聯盟發起的「反黑暴、禁蒙面、護家園」網上大聯署,截至2日晚聯署人數已超過50萬人。不少市民留言強調,止暴制亂是香港的主流民意,呼籲大家繼續發聲。
  • 橡皮子彈的黑歷史:英國在香港最早使用,名字騙人已有半個世紀
    最早在鎮壓活動中使用這種特殊子彈的,是1950年代香港的英國皇家軍隊和警察。最早的「橡皮子彈」其實是柚木製成的,這種木材主要用來製造艦船甲板,木製很硬,彈頭則做成鈍頭型。
  • 一股清流,霍啟剛宣布參選立法會議員|香港一日
    英國政府網站表示,該籤證容許申請人在英國逗留30個月後,再續期30個月,或在英國連續居住5年。獲批籤證的人士,可在英國工作和讀書,但不包括社會福利保障,住滿5年可以申請定居,取得定居資格後12個月,即可申請入籍。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稱,方案「無新嘢」(缺乏新意),難以估計會吸引多少人,但香港素有移民潮,不久後又回流。
  • 香港阿Sir致信內地支援隊:我會盡我所能保護好你哋!睇完,淚目
    與此同時,一名香港警員(微博名為@好得意得意好)發表了一封致內地援港醫護人員和內地同胞的信。這名阿Sir信中說:2019年香港黑暴肆虐時,大家眾志成城全民撐警,寫信給香港警察打氣加油。愛是相互的,現在由他來寫信代表普通香港市民給赴港支持的內地醫護,希望能夠給遠在他鄉的英雄們帶來些許慰籍、溫暖,也讓內地同胞們心安。
  • 林鄭月娥致信全港市民 梁振英點名敲打滙豐銀行丨香港一日
    梁振英說,「國安法」因香港而起、為香港而立,因此香港必須和國家一起反制, 真真正正做到香港是中國的香港,「我們要清楚向這些國家(指美英等國)表明,香港不是他們的殖民地」。梁振英指出,在中國收回香港過程中,部分英資做了不少背棄香港的事,回歸後,中央政府寬宏大量,既往不咎,有些還繼續享受特權,滙豐銀行是其一。
  • 香港博物館觸發市民奇妙體驗(說香港)
    圖片來自香港康文署網站   一項項表演、遊戲、展覽及互動體驗,觀眾們仿佛在與各家博物館進行一場場多姿多彩的「心靈對話」。   由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簡稱康文署)舉辦的「香港博物館節2018」近日落下帷幕。
  • 香港市民元朗大集結:愛中國愛香港 這是我們的主場!
    來源:海外網圖源:香港《文匯報》海外網11月14日電香港多區一連多日持續發生大規模暴力衝擊和肆意破壞事件,破壞程度再升級,香港市民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14日下午,香港市民在元朗集結,發起支持香港警察的遊行,希望香港特區政府強力止暴制亂,呼籲全港市民共同守護香港。
  • 香港人又來了,不畏英國病毒,16億買進封城中的倫敦
    ◎作者 | 英倫投資客◎來源 | 英倫投資客(ID:buylondon)已獲授權英國前腳剛搞定脫歐,香港人後腳就來了,似乎完全不擔心疫情和封鎖的影響。該樓年租金收益率約為4.8%,是香港人今年在倫敦買下的第二棟大樓。另據最新公告,建灝地產已經正式完成了針對今年第一棟倫敦大樓Corinthian House的收購,最終收購價為6500萬英鎊(約5.7億人民幣),年租金回報約4.25 %。也就是,香港羅氏今年一共在英國投資了至少1.8億英鎊(約16億人民幣)。
  • 英籍香港警察:香港警隊仍是「亞洲最佳」
    新華社香港8月17日電(記者朱玉 郜婕 曹檳)「香港警隊很大,擁有超過3萬名警員,同時又很小,像一家人。」對於服務了近26年的警隊,香港警務處水警港外區副指揮官汪偉諾別有感觸。  汪偉諾這個中文名,是他1994年加入香港警隊後才起的。那時,他從英國的大學畢業,恰逢香港警隊最後一次海外招募警員。
  • 止暴制亂 維護人權——香港國安法令市民重獲免於恐懼的自由
    她表示,看不到絕大多數守法的香港普通市民有什麼權利與自由受到了損害。一些香港市民所熟悉的法律與人權原則在香港國安法中也得到體現。香港與內地法律專業聯合會會長陳曉峰表示,香港國安法堅持了刑法不具追溯力、罪刑法定、無罪推定、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等國際通行的法治原則,可有效確保公平、公正地審理有關案件。
  • 香港市民探訪350歲的北京同仁堂
    新華社香港5月24日電(記者郜婕)名貴中成藥安宮牛黃丸如何製成?中醫藥知識如何在日常保健中應用?擁有350年歷史的國藥老字號如何走向世界……北京同仁堂香港大埔生產研發基地24日舉辦的開放日活動中,香港市民通過看展覽、聽講座,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