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上學時,在歷史課上學到過堯舜禹禪讓的故事,看完這故事,不禁感嘆人間自有真情在,還是上古人淳樸啊!但是閱歷豐富的人看到後,卻不禁會想到兩句唐詩「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因為堯舜禹之前都是「子承父業」,禹之後也是家天下,那麼中間這段「真情」是不是套路呢?
縱觀之後的歷史進程,禪讓也並不是堯舜禹這一例,像漢朝末年漢獻帝讓位給曹丕,就是最有名的禪讓,當然這次禪讓沒有被美化,而是完完整整地被記錄下來,可以說扒開了禪讓的華麗外衣。
曹操父子和漢獻帝雖然是親戚,可是沒有真情可言,漢獻帝從上位到退位,先後被董卓和曹操要挾,我們稱之為「挾天子以令諸侯」,正史中則說成奉天子以令不臣。
畢竟漢朝享國祚四百多年,深入民心,想要取而代之不是那麼容易的,所以曹丕不停的上書,威逼利誘,才讓漢獻帝被迫退位,漢獻帝下臺時也一語道破天機:「今日始知堯舜之事也」。
令曹丕沒想到的是,禪讓這東西就像病毒一樣,是會傳染的。堯舜禹是兩次禪讓,這一幕在三國時期也同樣上演,曹丕篡了劉家的天下沒幾年,司馬炎就篡了曹家的天下。
司馬炎可沒當初曹丕那樣客氣,本身他就看不上曹丕,心說你這樣的貨色都能當皇帝,我比你強為什麼就不能過過皇帝癮。待一切就緒之後,司馬炎就帶著人帶著兵器入了宮,見了皇帝二話不說,先砍倒一個侍衛,曹奐見狀立馬就服軟了,讓位,讓位,立馬讓位。
然而,晉朝一開局就是其他王朝中後期的景象,亡國之相,腐敗嚴重,後宮幹政,賣官鬻爵,更令人不理解的是,司馬炎為什麼會把皇位傳給一個傻子,一個國家他能守得住嗎,其他健康的兒子們和親戚們能服氣嗎?在這樣的氣氛下,大混戰是在所難免的,於是八王之亂應運而生,把國家給搞沒了。
再往後,也因為南北朝時期禪讓成為了「傳統」,這才有了楊堅稱帝建立隋朝,同樣,五代時期軍人政變成為家常便飯,換皇帝比換老婆還快,這才有了趙匡胤「黃袍加身」。
由於各種原因,使得本就記載上古事件的稀缺資料更加殘缺不全,能夠保存下來的,還是給人們留下了堯幽囚,舜野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