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竹書紀年有何來歷,為什麼它是證明夏存在的重要證據?

2020-12-19 雲霄翔龍

我們是華夏兒女,這是大家的共識。也知道我們的第一個朝代是夏。這是我們普遍的一個認知,但這卻不是史學界乃至世界的認知。關於這個距今已有4000的歷史的朝代到底是真是假,一直在史學界都頗有爭議。因為關於「夏朝」可以考證的歷史文獻實在太少。可以說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任何的夏朝文物出現。應該說,中國有比較準確的歷史記載,是在春秋戰國時期。之前的記載,即使是商朝和西周,也都比較模糊。但卻有商朝和西周的具體文物出現。至於夏朝,只能說有商朝之前的文物出現,但無法證實這些文物是夏朝這個國家的。因此關於夏朝是否存在過,國內外不少專家對此都抱有懷疑態度。

首先是至今為止,我們還沒有從商朝的甲骨文當中,找到任何關於夏朝的史料,而夏朝歷史大多來自周朝的西北各少數民族「戎」文化中,關於商夷的神話傳說。包括《尚書》的《康誥》《召誥》《多士》《君奭》《多方》《立政》等記載夏朝的史料,經考證也都來源於西周初年。楊寬先生認為「夏」的稱呼,是出自《詩經·商頌》第四篇《長發》中的一句詩:「禹敷下土方」,因為「下」「夏」經常通「假」,所以大禹成了夏朝的開國國君,陳夢家先生認為夏朝很可能是來自商朝的世系分化而來,大禹實際上是商朝的祖神。考古學家陳淳先生則認為「夏是西周統治者杜撰的朝代」。其次上承仰韶文化、河南龍山文化,下啟鄭州二裡崗早商文化、安陽殷墟文化中,都提到商湯都城西亳就在偃師。1959年夏,72歲高齡的徐旭生親自奔赴豫西地區,對「夏墟」進行實地調查,踏察了告成、石羊關、閻砦、谷水河、二里頭等重要遺址,這處遺址的斷代大致是公元前1950—前1700年。

但在已經發現的二里頭文化遺址中,也沒有任何文字記載中提到過夏朝,起初史學界認為二里頭是夏都。 後來在198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隊在河南偃師縣城西發現了一處商代早期的都城遺址「偃師」,由於二里頭文化遺址距商都城「偃師」的遺蹟只有7公裡,因此很有可能它只不過是商朝早期的文化遺址而已。2008年7月,清華大學收藏的戰國楚簡中《厚父》一文中記載了「厚父」和「王」對話的故事。「厚父」則是「王」的臣子,他對「王」講述了夏朝的興衰,其中就提到興起的大禹以及衰落的孔甲。但這個「王」是誰我們不得而知,有人認為是商王太甲,也有人認為是周武王。不管怎麼樣,就但從目前的考古來看,能證明最早的一個王就是「禹」。歷史學家晁福林先生說「禹是站在文明時代門檻上的偉人。他為英雄時代做了總結,又為文明時代鋪平了道路」。

無論如何,即使「禹」是存在的那也不代表夏朝就存在,如胡適、顧頡剛和郭沫若,就認為夏朝不應該存在,而是周朝為了推翻商朝,證明自己合法地位,故意杜撰出來的產物。但我們的不能確定事情,卻在一本書上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公元279年,西晉人在戰國魏襄王的墓中發現了一本史書《竹書紀年》,這本書一共13篇,講述了夏商、西周、春秋和戰國的故事。是春秋時期晉國史官和戰國時期魏國史官所作的一部編年體通史。現存《竹書紀年》分為「古本」和「今本」兩個體系。「古本」為輯佚本,其紀事起於夏代,終於公元前299 年,無規整的體例。「今本」記事起於黃帝,終於魏襄王二十年( 前296) ,有較為完整的體例。這本書明確記載了「夏朝」統治期間從禹至桀共有17位帝王,將有王與無王合起來計算,共計471年。由此可見史學家的考古發現還有很靠譜的,最起碼說明「禹」是夏朝的開國國君這點是對的。

但唯一和《竹書紀年》出入大的就是,此書說夏朝是真實存在的,但史學家卻認為夏朝要麼是商朝的世系分化而來,要麼是周朝為了推翻商朝,證明自己合法地位,故意杜撰出來的產物。這點和《竹書紀年》上的區別就很大了,那麼這本書到底靠不靠譜呢?我們不妨從能證明的部分來進行推敲就不難知道了,根據第10、11、12卷記載的東周時期晉國、魏國到魏襄王20年、周隱王16年。即公元前770—公元前299年共472 年之史事,史學家經過對於這一時期的史事考察,發現不但和《竹書紀年》的記載相吻合,甚至這本書還為他們解答了一些古籍解決不了的難題,因此戰國史家皆認為《竹書紀年》所記是真實的。可如今這本書到現在史學家的手中,其真實性就難免不被人懷疑,因為年代相差太遠誰知道有沒有人修改過?然而有史學家拿《竹書紀年》的內容和《史記夏本紀》對比過,發現其內容基本相同。

就連考古,在宋代宣和時期臨淄出土的一組春秋青銅器叔夷鐘的銘文上,記載的就是成湯討伐夏朝的故事。這也和《竹書紀年》中:「 湯滅夏,以至於受。」的說法相同。由此可見夏朝是存在的,雖然《竹書紀年》對於夏朝的資料確實算不上太詳細,但它也是目前來說最具權威,最有說服力,也是中國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經秦火的編年通史。此書開篇是以君主紀年為綱目,上下記載了89位帝王、1847年的歷史。這本書在史學界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

相關焦點

  • 舜用政變奪權,伊尹犯上作亂,《竹書紀年》的歷史為何如此顛覆?
    沒想到,還真有意外收穫。當時官府在整理被盜墓地現場的時候,在墓室裡面發現了許多被燒過的竹簡殘片,上面都刻有文字,且皆為古文。這可不得了,對於盜墓賊來說,他們更為看重墓中的陪葬財物。而對於專業的史官來說,裡面帶有文字記錄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
  • 《竹書紀年》的堯舜禹篡奪說,能推翻《史記》禪讓的記載嗎?
    《竹書紀年》原本在宋室南渡後丟失,到明朝出現了一部完整版的《竹書紀年》。近代朱右曾、王國維又從古人註疏中整理出一部殘缺的《竹書紀年》,這部作品比較符合原著,又叫古本《竹書紀年》。而明代的《竹書紀年》卻被王國維考證為偽作,又叫今本《竹書紀年》。
  • 同樣都是記錄史實,《竹書紀年》和《史記》誰的可信度更高?
    伊尹作為失敗者不可能掌握話語權,既有記載流傳,後世毫無利害關係的史官無中生有給他翻案不合邏輯,儒家掌握話語權跟太史公是同一個時代,恐怕還做不到立即隻手遮天,反而是竹書紀年出土的年代十分可疑,有這個動機篡改歷史。竹書紀年有兩個大問題: 首先,很多地方它是孤證!沒有其他能支撐說法的佐證。
  • 埃及歷史可以用曼涅託的王表,中國夏商周為何不用竹書紀年的時間
    如果有興趣了解「夏商周斷代工程」的錯誤,可以閱讀我的文章《著名的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中國文化史上的豆腐渣工程嗎?》那麼,中國古代有沒有留下三個朝代的時間信息呢?還真有。中國古代曾經出土一本戰國時代的史書,被命名為《竹書紀年》,可以算作中國第一本編年體通史了。這本書從夏朝一直寫到了戰國時代的魏國,可以說是一本十分珍貴的史料。不過十分可惜,這本書散佚了。
  • 中國歷史,有準確連續的記載,原來起始於公元前的這一年
    我國最有力的證據是商朝出現了大量的出土文物,這裡頭記載了當時社會的情況,而商朝之前的夏朝,因為沒有充足的證據,所以被存疑。但是,有了這些文物,我們只知道有這麼一個時代,但哪年哪年都幹了些什麼,由於記載的混亂很不連續,我們根本無法捋出頭緒來。
  • 《竹書紀年》說:舜囚堯,舜野死,那麼到底堯是不是禪讓給了舜?
    關於堯、舜、禹如何傳承天子位,主要有禪讓、篡奪兩種說法。持禪讓說的主要著作有《尚書·堯典》、《孟子》、《史記》等,其主要觀點是:天子堯因為兒子丹朱「不肖」,讓大臣們推薦德才兼備者代替丹朱,舜對屢次謀殺自己的父親、弟弟仍然孝悌有加,於是成了唯一候選人。
  • 有何證據證明涅槃境界存在?
    我們轉 世重生時,就有了肉身。我們的身體會受傷生病,會因 工作而感到疲憊,會漸漸衰老,最終而死。因此,貪念 使我們一直輪迴著,生生世世承受著生老病死之苦。 問:這似乎很有道理,但如果我們完全放棄欲望, 那我們不就一無所有並且一事不成?
  • 甄嬛傳:在劇中出現的貓引導了劇情發展,這些貓都有何來歷?
    重溫《甄嬛傳》時發現了幾個小細節,那就是在劇中每一次的劇情轉換的時候都會出現一隻貓,緊接著劇情就會變化,而這些貓都有哪些來歷呢?然後就是隨後出場的一隻貓,是皇后的貓,它直接導致富察貴人流產,甚至還抓破了甄嬛的脖子,關鍵是因為甄嬛被貓抓傷,這個事情給當時的安陵容創造了一個害甄嬛的機會,甄嬛受傷,安陵容假裝好意給甄嬛帶去了舒痕膠,可是,殊不知這裡面含卻有大量的麝香,這也就是為什麼甄嬛後來會流產的真正原因。
  • 長江中最牛「釘子戶」,屹立江心700年無人敢拆,它究竟有何來歷
    長江中最牛「釘子戶」,屹立江心700年無人敢拆,它究竟有何來歷,說到釘子戶,大家都不知道, 大部分城市都有, 這些拒絕移居的居民,其中捲入了許多複雜的問題,成為城市發展過程中比較突出的矛盾, 在這些很多問題中,一個問題最棘手,不是用錢就能解決的,而是文物古蹟, 城市發展遇到文物古蹟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