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國內多家媒體的報導,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2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而在2天前,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試驗太空飛行器將在軌運行一段時間後,返回國內預定著陸場,期間將按計劃開展可重複使用技術驗證,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撐。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我國官方並沒有提供這次航天發射的更多細節,但外界紛紛猜測「中方可能已成功測試新型空天飛機」,一些西方媒體更是將這條新聞列為頭條。
此外,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日的報導還推測了我國這種「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三種用途。據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研究人員喬納森·麥克道威爾認為,中方4日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神龍一號」)可能是可重複使用載人飛船的密封艙,也可能是自動化太空梭。他指出,這不是可重複使用「獵鷹」號運載火箭的類似物,但這可能是可重複使用密封艙,類似於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研製的「龍」商用太空飛船的密封艙,也可能是自動化太空梭類似於X-37或者無人太空梭,未來用於載人飛行(俄羅斯「暴風雪」號太空梭的類似物),而時間將證明一切。更重要的是,麥克道威爾還透露,中方的「神龍一號」還可以打擊別國的低軌道衛星和彈道飛彈,甚至搭載雷射武器摧毀衛星。
應該說,對於中方此次試驗取得成功,白宮的心可謂是提到了嗓子眼,因為這標誌著中方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俄羅斯航天政策研究所所長莫伊謝耶夫也表示,關於此次發射很少的官方信息表明,中方可以將美國秘密軍事飛機X-37B的類似物送入軌道。他指出,「從非官方和半官方消息人士處獲悉,中方研究『神龍』空天飛機多年,不排除4日是其首次發射」。除此之外,美國TheDrive網站也表示,「中方測試飛船」已成功進入太空。這種新型太空飛行器可能是中方版X-37B或歐洲航天局「太空騎士」太空梭的仿製品。該網站還提到,很多傳言稱這次試驗可能涉及一種新型航天飛行器——空天飛機。它在地球大氣層中可以通過機翼和機身產生升力,像傳統飛機一樣滑翔飛行,而在太空中則如同太空飛行器那樣自由機動。除可重複使用這個特性外,空天飛機的其他關鍵優勢還包括能減少發射之間的周轉時間,能攜帶更廣泛的有效載荷等。
與此同時,NASA也承認,中方的「神龍一號」所採用的技術已經超乎想像。這種太空飛行器可以重複使用,從而進一步降低進入太空的成本。事實上,可重複使用是未來航天事業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當下,國內外商業航天蓬勃發展,民營企業為實現盈利更加講究成本。目前,「可重複使用」這一航天技術做得最成功的無疑是美國。近年來,大出風頭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正是憑藉「獵鷹九號」火箭的回收和重複使用,在降低航天成本方面邁出了跨越性的一步。至今,「獵鷹九號」火箭一級重複使用己達6次,這說明其重複使用的效率已經非常高,成本自然也就降低。當然,中方也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除了「神龍一號」外,對於人造衛星的可重複使用技術,中方已完成實驗室研發,只是尚未進入實踐。此外,中方火箭的重複使用也已突破關鍵技術。總之,在不久的將來,中方有望像飛機一樣實現航班化的天地往返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