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遵義海龍屯土司城堡,距今已有700多年,震撼人心的文化遺產

2020-12-22 班瑪識途旅行

貴州遵義海龍屯土司城堡建於1257年,以「雄奇古秀」聞名世界。其位置坐北朝南,丹峰凸起,四面是懸崖絕壁,絕壁下是以小溪峽谷,唯一上去的路就是靠石臺階。此地易守難攻,曾經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是一座不可撼動的古城堡,也被稱之為「懸崖絕壁上的城堡」。海龍屯土司遺址也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城堡」,是僅次於萬裡長城的軍事遺址,比馬丘比丘古城遺址還要早200年,2015年7月4日聯合國教科組織在德國的波恩召開地39界世界遺產大會,「海龍屯土司遺址」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並以「軍事城堡」名義申遺成功,成為世界文化保護遺產。

走進至今已千年歷史的古堡,地勢險要,風景獨特,氣候宜人,呈現眼前的一切,仿佛到了另一個世界。屯上建有九關,屯前六關,有銅柱關,鐵柱關,飛龍關,朝天關,飛鳳關,後屯三關:萬安關,而道關,頭道關。這裡關於古堡的歷史太久遠,也太深奧,不是一般人三言兩語就可以說得清楚。古建築的方式方法以及選址都非常值得研究,對於普通人來說,只是覺得這裡的風景的確不錯,適合觀光旅遊,至於考古這些事,交給我們專家學者更靠譜一些。

飛龍關

在山腳下或山腰有很多古木建築房,看起來都非常漂亮,其地形選址也是非常有講究,有許多都是幾百年前的了,所有木屋都是有專門人管理看護,這樣的木機構建築房,是很多地方看不見的,想想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是多麼愜意啊!從山下面到山頂,正常的步行,需要1個半小時,這也非常考驗體力和耐力,所以提示旅遊朋友們,最好備些小零食與準備飲用水。

獨特的木機構房屋

海龍屯上山的主道,一共有6道關口,每一道都是險要隘口,易守難攻。據記載,貴州當時遵義的楊氏土司能在此統治700多年,足以說明這裡的地形環境,想想古人也是太聰明了。這裡的飛虎關,有36步天梯,整體長度55米,斜坡度45,中間寬2.7米走到頭就是關口,整個天梯都是建在山梁子上,還是上山必經之通道,真的非常震撼。想想古時候,要是有敵人來侵犯,想要從下攻取到山頂,是不可能辦到的事情。

從下到上,過了飛龍關,幾乎到了山頂,到最高處還有點距離。山頂總面積有2個平方公裡不到,看起來還是比較平坦一點。在屯對面還有一處新王宮,完全是以前的面貌,其建築選址也是相當講究,此處很平很寬,新王國宮坐落於中間位置,依然保持著當初的風貌。在一起的建築還有是後來恢復的新房,也是按照當時古屋模樣建設,看起來也是震撼人心,那些從事古物研究的愛好者千萬不要錯過,這裡的歷史意義重大,也是值得研究探尋的好去處。一般的攝影愛好者來到這裡,感覺你的內存不夠用,要拍的實在太多。

末代土司楊應龍統治貴州播州時,海龍屯就是土司政權的宮殿,周邊十八個縣都要向土司政權上貢和納稅。土司政權從公元876年至1600年一直是統治的,其朝代時間僅次於我國的周朝,

觀覽了整個海龍屯遺址,整體宮殿的布局是非常齊全的。有老王宮,新王宮,楊氏行宮,金庫等應有盡有。其他一些生活設施環境有:養馬場,養雞池,繡花樓等,還有軍事設施有:炮臺坡,打眼巖,校場,火藥庫等,畢竟這裡是有個戰鬥的地方,據記載,這裡曾經是抗擊蒙古軍隊的地方,所以軍事設施齊全也是理所當然。

貴州遵義海龍屯古堡能稱為世界文化遺產,其價值和意義也是非同小可。當你看到這些古遺址,相信你已經無暇顧及這裡的山水風景了,光古堡就能讓你研究幾輩子。貴州遵義這裡地名為這個土司,那個土司,就是和時這樣的土司城堡有關係,很多小鎮都有個司。還得慢慢研究,不然真的是歷史小白。

這裡開放時間為早上8點30到下午18點,所以要想全部觀覽完,還得早起出發。

本文出於對世界文化遺產的崇拜和敬仰,不敬之處,敬請諒解。

本文由班瑪識途旅行百家號原創首發,不到之處,敬請諒解。

相關焦點

  • 訪世界文化遺產海龍屯遺址 感受明代軍事城堡遺風
    圖為貴州遵義播州海龍屯進入飛龍關的唯一路徑:三十六步天梯。 楊光振 攝  中新網遵義7月4日電 題:訪世界文化遺產海龍屯遺址 感受明代軍事城堡遺風  記者楊茜  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明朝廷調8省24萬軍隊發動平播之役。
  • 海龍屯:文化遺產如何改變一座荒山
    海龍屯位於貴州省遵義市老城西北約28公裡的龍巖山巔。這裡本是一座荒山,經過挖掘、整理、保護,700多年風雨蒼涼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蘊漸漸展現在世人面前。2015年7月,海龍屯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貴州首項世界文化遺產。海龍屯景區這為當地帶來了巨大改變。遵義匯川區在著手對海龍屯開發利用時,選定了「旅遊﹢扶貧」的發展戰略。
  • 貴州明代土司王宮遺址現世 西南軍事重鎮有望申遺
    中新社遵義5月16日電 題:貴州明代土司宮殿遺址現世 西南軍事重鎮有望申遺  記者 王超 趙剛  「五更時分,只聽明軍炮臺一聲炮響,炮彈擊中海龍屯飛龍關右邊的石牆,數十萬明軍齊聲高喊:活捉楊應龍。馬嘶聲,吶喊聲響徹山谷,整個海龍屯上一片火海……」  貴州省遵義市海龍屯景區導遊用一段評書式的解說詞向記者描繪了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播州戰役明軍攻打海龍屯時的戰況,這場戰役結束了西南楊氏土司對古代播州歷經唐、宋、元、明四代共700餘年的統治。
  • 遵義山民義務當文物管理員38年 讓古城堡遺址成為另一張旅遊名片
    貴州遵義海龍屯土司遺址是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中僅次於長城的軍事城堡,被譽為失落的土司王國,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文化以及考古的價值。如今海龍屯土司遺址已成為遵義市除紅色文化之外的又一張重要的文化旅遊名片。在這張旅遊名片上,義務管理員劉遠光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10月1至6日,遵義海龍囤景區將舉辦這些活動!
    9月22日,遵義海龍囤景區發布2020年國慶中秋「雙節」長假休閒喜訊,從10月1至6日,該景區將舉辦眾多流傳數百年非物質文化活動,讓廣大遊客感受到原滋原味古的播州歷史和民俗文化。時任會稽(浙江紹興)太守的山西太原人楊端應募,率領7姓家將收復播州,朝庭敕封楊端為播州侯(俗稱土司),世襲播州爵位,播州之名,歷經唐、宋、元、明四個朝代,延續725年,所以人們常習慣用「播州」來代稱古代的遵義。
  • 明朝播州末代土司楊應龍,真的是逆臣賊子嗎?公正評判歷史更重要
    本人也寫過有關遵義播州海龍屯的一些見聞,但是都是懷著敬畏的心情來描述的,不敢妄加評判。上面這位華夏大師,也不知道從哪裡獲得了比較全面的遵義播州土司的相關史料,在他的文章裡也很少見到引用經典的地方,感覺是自己完全熟悉那段長達700年的歷史。或者是穿越過去的。但是儘管如此,也還是能感覺出這位大師的對楊應龍的憎恨和怒火中燒。
  • 文化|播州土司遺存究竟有多驚豔?與考古親歷者一起開啟「雲端」探索
    文化|播州土司遺存究竟有多驚豔?,不得不提「土司文化」。從唐代楊端入播,到末代土司楊應龍,播州楊氏一共經歷了30世的傳承沿襲,時間長達700多年。經過一代代考古者的接力,貴州現發掘的播州土司遺址,年代從宋代延續至元明清時期,以貴州遵義海龍囤遺址和土司墓葬為代表的播州土司歷史遺存,成為珍貴的文化遺產。對研究播州楊氏土司,提供了一批極有價值的實物資料,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考古是什麼?
  • 央視紀錄片《土司遺城海龍屯》豆瓣評分高
    這部紀錄片的名字叫《土司遺城海龍屯》,乍一看這個名字,許多人也許和小編一樣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大家不用擔心,繼續跟著小編往下看。這部紀錄片有二集,單集長度只有26分鐘,也就是說,整部紀錄片總共長52分鐘,對於常見的電影來說,這個長度算是短的了。但是這部紀錄片完全沒有廢話,一氣呵成;沒有多餘的鏡頭,一穿到底。
  • 考古學者李飛做客「精讀堂」 細讀「無字之書」海龍囤
    2012年4月起,李飛作為海龍囤考古隊領隊,主持海龍囤考古發掘,相關考古成果攬獲考古領域頗有分量的獎項:2013年,獲評「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入選2016年「全球年度十大田野考古發現」,並獲得「中國田野考古獎」一等獎……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7月4日,海龍囤成功躋身世界文化遺產。在李飛和團隊歷時八年的「深耕細讀」下,這一古老的土司城堡得以復活。
  • 貴州播州楊氏土司墓入選「中國重大考古新發現」
    新華網貴陽1月18日電(記者李驚亞)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布了2014年全國六項重大考古新發現,貴州遵義市新蒲播州楊氏土司墓地以高票入圍。這是貴州考古繼赫章可樂遺址、海龍囤遺址之後第3次獲此殊榮。記者從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新蒲楊氏土司墓地位於遵義市東北側約20公裡的新蒲新區新蒲村官堰組,選址在仁江河西岸的坡地上,背山面水,頗有氣勢。
  • 中國特產美食——貴州——遵義
    遵義,簡稱「遵」,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海龍屯、世界自然遺產赤水丹霞。享有中國長壽之鄉、中國厚樸之鄉、中國金銀花之鄉、中國高品質綠茶產區、中國名茶之鄉、中國吉他製造之鄉等稱號。
  • 高質量影視作品講好遵義故事
    展現中國革命實現偉大轉折的艱辛歷程、弘揚偉大長徵精神的電視劇《偉大的轉折》,藝術再現貴州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偉大實踐、弘揚新時代貴州精神的電視劇《花繁葉茂》,反映改革開放貴州農村蛻變、用熱血青春書寫創業人生的電視劇《吉他兄弟》,均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晚8點黃金檔首播,並在開播當晚收視率均位居同一時段第一名。
  • 餘的貴州札記丨龍是王權的象徵,四條龍為播州土司抬棺床,有何深意?
    在貴州,曾經"地無三尺平"的殊境,令諸多久遠的文化得以留存。絢爛文化的基石,是尋常百姓祖祖輩輩的日常與勞作。黔山深處,"非遺"蘊藏豐厚,這些從歷史中迤邐而來的人和故事,世代傳承、生生不息。在1953年考古隊進駐之前,除盜墓賊曾經光顧竊寶之外,老百姓只知道那兒是「皇墳」,就是南宋播州(遵義舊稱)土司楊粲的墓地。用民間風水師的眼光看,楊粲墓面臨小河、後枕青山,是一片「風水寶地」。但它並非皇室成員之墓,只是一個土司的墓地。而作為土司的楊粲家族能夠將墳墓建成為一座地宮,驚世駭俗!楊粲是土司楊端的第十三代孫,祖上來自山西太原。
  • 播州楊氏,一個盤踞西南700年的神奇家族,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而邊疆也不安寧,雄踞雲南的南詔國多次入侵,攻陷了邊陲播州(今貴州遵義)。南詔入侵的消息傳到長安,引起了唐懿宗的高度重視,但國內面臨種種問題,實在沒有能力顧及西南偏遠地區。於是有大臣上書,可以在全國召集豪傑,並以「永鎮斯土」的條件,讓他們前往平亂。「永鎮斯土」可謂頗有誘惑力,意味著只要徵服了播州,子子孫孫都擁有此地的管轄權,儼然是當地的「土皇帝」。
  • 貴州四大土司中面積最小的土司——水東土司
    在貴州生活的你,知道貴州名字的由來嗎?知道貴州歷史上的四大土司嗎?何為土司?土司是指:元、明、清時期朝廷在少數民族地區授予少數民族地區首領世襲的官職。遵義的播州土司和黔西的水西土司你應該有聽說過,但水東土司和思州土司你應該很陌生,今天我要介紹的是面積最小的水東土司,它與貴州名字的由來息息相關。看了電視劇《奢香夫人》才知道貴州原來是由四大土司變化而來,知道了在歷史上水西土司是貴州土司家族中最大的,那麼最小的土司又是哪裡呢?
  • 流傳400多年的土司文化,湖北恩施建有一座土司城
    到我國西南地區許多地方旅遊,經常會聽到「土司」這個詞,這是我國古代對於少數民族地區的一種管理制度。雲南麗江曾有土司,湖南湘西曾有土司,而就在湖北的恩施,也曾經有過土司。現在湖北恩施還建有一座土司城,遊客可以來此了解土司文化。
  • 土司無城:海龍囤再認識——孔學堂考古專題系列講座第21期開講
    12月6日,第808期貴陽孔學堂傳統文化公益講座(考古專題系列講座第21期)在明倫堂舉行,貴州省博物館館長李飛做了題為《土司無城:海龍囤再認識》的專場講座,400餘名市民、學生共同聆聽了此次講座。李飛館長開篇指出,明代郭子章在其萬曆《黔記》中記載:「土司無城,例也。懼尾大也。即播悍且叛,不敢城夜郎。今水西、永順、保靖猶無城也。」並據此引出問題:海龍囤是一座城嗎?為回答這一問題,李館長結合海龍囤遺址的發掘與資料整理工作,從問題提出、為什麼是海龍囤、海龍囤誰人所建、海龍囤因何而建、海龍囤是什麼五個方面做了系統闡釋。
  • 讓溫暖的遵義「承包」你的冬季旅遊
    市內精品遊線醉美遵義·重溫紅色經典之旅遵義播州區(苟壩會議會址)——遵義(會址旅遊景區)——婁山關景區——赤水河谷旅遊公路(仁懷至習水段)——習水(含土城古鎮、四渡赤水紀念館、中國女紅軍紀念館、土城渡口、青槓坡戰鬥遺址等)——赤水(世界自然遺產地)
  • 唐崖土司城遺址同另外「兩個兄弟」一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而村落裡最重要的是土司城遺址,讓人遙想當年繁華盛景。唐崖土司皇城始建於元朝至正十五年(1355年),鼎盛於明天啟年間,廢止於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歸流,共歷16代18位土司,計381年。城址佔地總面積74萬平方米,格局清晰,功能完備,保存完好,為西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土司城址之一主要遺存有張王廟、「荊南雄鎮」牌坊、衙署、大寺堂、土司墓、採石場、營房、橋上橋、院落、道路等,對研究中國土司制度和土家族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價值。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7月,跟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和貴州播州海龍屯土司遺址一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