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遵義海龍屯土司遺址是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中僅次於長城的軍事城堡,被譽為失落的土司王國,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文化以及考古的價值。如今海龍屯土司遺址已成為遵義市除紅色文化之外的又一張重要的文化旅遊名片。在這張旅遊名片上,義務管理員劉遠光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海龍屯土司遺址始建於南宋末年,毀於明朝,是古播州土司楊氏屯兵重地,也是當今中國乃至亞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城堡遺址。 劉遠光生於斯,長於斯,親身見證了海龍屯遺址從荒廢到保護再到保護性開發的全過程。
劉遠光今年73歲。小時候,他跟父母一起在屯上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村生活,是聽著父輩們講海龍屯的故事慢慢長大的。長大後,劉遠光通過查閱資料對海龍屯有了更深的了解,加上與山上的城堡遺址朝夕相處,他對海龍屯的感情越來越深,並不斷向屯外的人介紹,陸續吸引著外面的人前來參觀。
1982年2月,海龍屯遺址被列為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此,劉遠光成了海龍屯的義務文物管理員,經常給前來旅遊或考察的個人或團隊帶路,同時成了義務解說員。2012年4月,聯合考古隊進駐海龍屯,劉遠光一邊當「導遊」一邊為考古隊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2014年下半年,根據申遺工作需要,劉遠光一家從海龍屯山頂上搬了出來。2015年7月,海龍屯土司遺址獲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同年9月,劉遠光被當地黨委政府授予「海龍屯文化傳播者」稱號。
海龍屯遺址海拔1500多米,山高坡陡,十分險要,一個來回就需要耗時4個小時,年輕人上山都很吃力,但劉遠光每天可以跑兩個來回。劉遠光說,這是常年在這裡工作和生活帶來的結果:「如果從1982年算起,我在海龍屯當導遊已經38年了。以我目前的身體看,再幹五六年應該不成問題。我要繼續認真地向中外遊客講解海龍屯的故事。」
現在,遵義市遵循「保護為先」的原則,在海龍屯核心區5公裡以外高度還原了明朝播州建築風格及商業景象。通過對土司文化的充分挖掘和旅遊業態的不斷完善,海龍屯土司遺址逐漸發展成為貴州遵義的另一個文化旅遊名片,吸引著大量遊客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