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土府遺址——安札古城牆
如果你乘坐一架直升飛機,飛臨安順市東南40餘公裡處,盤旋至雙堡鎮杉木村洗馬塘上空,俯瞰大地,定會發現;在莽莽山地之上,依山勢崖沿,有一條奇特的灰白色「線條」,蜿蜒漫長,圍成「一葉海棠」形狀,並且把幾座小山包也圍在圈內,這景象既壯觀、又奇特、還帶有許多神秘的色彩,仿佛在蒼茫的大地上默默地講述著一個個古老的故事!
原來,這灰色的「線條」是一帶連綿的古城牆!而且還是安札古遺址所在地呢。這座城牆沉睡了七百年以上,乍看去,雖已壁斷垣殘,但其狀貌依然連貫可辨。凡是親臨此地參觀過的人,決不敢貿然否定它的存在和歷史功能,它肯定是一處古代遺址,因為眼前的石壘長龍畢竟不是天然形成的,它實實在在是人工所構造!它的發現,如同在蒙上歷史塵灰的典籍中翻出了一則千古之謎,讓後人去探討、去猜測。參觀的人們來了!考古隊員來了!專家學者來了!文人墨客來了!從這洪荒之美中,他們沉思:這是古城垣嗎?如果是,它又是何時所建?為什麼要建在荒山之上?為什麼中間要圍著一些小山包?它的造作方法又是什麼?一系列的問題為這座安札古遺址增添了神秘的色彩。無論研究者們作何高論,見仁見智,而安札古遺址洗馬塘古城牆卻已堂而皇之地列進了貴州歷史文物的典籍之中,受到格外的關注,乃至於一九九零年四月,貴州彝族史學會還在安順專門召開了學術討論會呢。
現在趨同的觀點是:它,的確是一座古代城牆。這座城牆由主牆和護牆組成,主牆長為3500米,座東朝西;南翼護牆長為750米;北翼護牆長為350米。全牆長度為4600米。主牆四個方向均有城門遺蹟,護牆也有城門通道遺蹟,基本上是按完整的城牆建造方式構築的。誠然,由於七百年前的工藝技術所限,加之建城之地是在山頂上,所以城牆造作比較簡樸粗陋,牆的厚度也不盡相等。殘牆高低不一,估計原牆體高約丈許。城牆的牆體內外兩面,分別用天然石灰石毛石嵌砌,牆面相對平整,(有的牆面上還發現表面多鋪設一層石板,可一窺古人用心之良苦)。在內牆面和外牆面之間,是採用大大小小的散碎石塊、砂土填充。據專家估算,這座城牆所用的石料,達6萬立方米之多,古城牆佔地,達80萬平方米之廣,規模十分宏大。
對於這座古城遺址,《貴州通志》、《安順府志》、《讀史方輿紀要》等古籍中都有記載,只不過稱謂不同而已,有的稱為「土司故城」;有的稱為「舊土司城遺址」;有的稱為「阿札寨南城」;有的稱為「普定土府城」;有的稱為「舊土知府治」等等。譬如在《安順府志·地理志》中記道:「洗馬塘,在治東南八十五裡,近楊武,有舊土司城遺址。城包數坡。舊土知府治。」對照現在的安札古遺址所在地,一目了然,這裡無疑就是「舊土知府治」的城池。
眾所周知,在元明之季,安順這兒是名叫「普定」;明代初中,稱「普定衛」;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年)之後,即改為「普定府」。在《安順府志》中,記載著一段歷史故事:明代皇帝朱元璋,派遣徵南將軍傅友德進兵貴州;傅友德命令指揮僉事顧成為先鋒,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冬天,攻克了普定(即是現在的安順),擒獲守將安鎖。後來,傅友德繼續進兵雲南,就留下顧城堅守安順,有一次,幾萬「蠻賊」(註:歷史上對當地少數民族的貶稱)圍攻安順城,顧成帶兵出城交戰,殺死了上百人,「賊」退走,集中到南城,就是安札城中。顧成把逮住的俘虜殺掉,只留下一人放走,叫這人去安札城報訊,「吾夜二鼓來殺汝」,大意是「我顧成半夜二更天要來殺你們」。當夜,顧成帶兵前去,鼓角鳴炮,嚇得對方丟下若干器甲而敗走,攻佔了安札城。顧成因功而晉升為「指揮使」,而從此結束了「羅鬼革僚諸蠻」轄制普定的歷史。由這段歷史可以想見,安札城的建城時間,應早於元末明初,已有600~700年歷史。這樣推算起來,安札古遺址洗馬塘古城牆與貴州倖存的福泉、道真、黃平、鎮遠、鎮寧的古城牆遺址相比較,其始建年代最早,而且保留的遺蹟最多,最完好。
安札古遺址洗馬塘古城牆構築於「如來抱觀音山」的懸崖峭壁之上,蜿蜒曲迴於莽莽群山之上,雄偉壯觀,在此觀賞,可沉醉於古城堡、古戰場的遐思之中,感受到一種洪荒粗獷之壯美。它不僅是一處古蹟觀賞之地,而且還具有更深廣的歷史研究價值。專家王正賢同志將這兒視為尋覓已久的彝族城堡、貝勒大宗治所所在地,還撰寫了詳實的論文,其文不無道理,在《安順府志·普裡本末》中就清楚地記載著:漢魏六朝時期,有一支彝族先民,從雲南省東北面遷陟到安順一帶,這便是唐代史書中所稱的「羅甸·普裡諸部」。元代憲宗年間,皇帝下詔,將他們所在之地定為普定府。也許安札城就是土普定府,很可能系彝族先民所建,可見其歷史價值彌足珍貴。
正是:高山懸崖古城牆,鼓角忽聞洗馬塘。猶喜先民後裔在,談今論古敘衷腸。
[說明:對於「安札城」的定論還有不同見解,有「土府城垣」說,有「要塞說」,甚而有「牧場說」等等,我個人傾向是:在兵荒馬亂時用作避難退守用的城池。]
以上信息圖片來源@鄧克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安順文化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