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神秘的土府遺址——安札古城牆

2020-12-05 騰訊網

神秘的土府遺址——安札古城牆

如果你乘坐一架直升飛機,飛臨安順市東南40餘公裡處,盤旋至雙堡鎮杉木村洗馬塘上空,俯瞰大地,定會發現;在莽莽山地之上,依山勢崖沿,有一條奇特的灰白色「線條」,蜿蜒漫長,圍成「一葉海棠」形狀,並且把幾座小山包也圍在圈內,這景象既壯觀、又奇特、還帶有許多神秘的色彩,仿佛在蒼茫的大地上默默地講述著一個個古老的故事!

原來,這灰色的「線條」是一帶連綿的古城牆!而且還是安札古遺址所在地呢。這座城牆沉睡了七百年以上,乍看去,雖已壁斷垣殘,但其狀貌依然連貫可辨。凡是親臨此地參觀過的人,決不敢貿然否定它的存在和歷史功能,它肯定是一處古代遺址,因為眼前的石壘長龍畢竟不是天然形成的,它實實在在是人工所構造!它的發現,如同在蒙上歷史塵灰的典籍中翻出了一則千古之謎,讓後人去探討、去猜測。參觀的人們來了!考古隊員來了!專家學者來了!文人墨客來了!從這洪荒之美中,他們沉思:這是古城垣嗎?如果是,它又是何時所建?為什麼要建在荒山之上?為什麼中間要圍著一些小山包?它的造作方法又是什麼?一系列的問題為這座安札古遺址增添了神秘的色彩。無論研究者們作何高論,見仁見智,而安札古遺址洗馬塘古城牆卻已堂而皇之地列進了貴州歷史文物的典籍之中,受到格外的關注,乃至於一九九零年四月,貴州彝族史學會還在安順專門召開了學術討論會呢。

現在趨同的觀點是:它,的確是一座古代城牆。這座城牆由主牆和護牆組成,主牆長為3500米,座東朝西;南翼護牆長為750米;北翼護牆長為350米。全牆長度為4600米。主牆四個方向均有城門遺蹟,護牆也有城門通道遺蹟,基本上是按完整的城牆建造方式構築的。誠然,由於七百年前的工藝技術所限,加之建城之地是在山頂上,所以城牆造作比較簡樸粗陋,牆的厚度也不盡相等。殘牆高低不一,估計原牆體高約丈許。城牆的牆體內外兩面,分別用天然石灰石毛石嵌砌,牆面相對平整,(有的牆面上還發現表面多鋪設一層石板,可一窺古人用心之良苦)。在內牆面和外牆面之間,是採用大大小小的散碎石塊、砂土填充。據專家估算,這座城牆所用的石料,達6萬立方米之多,古城牆佔地,達80萬平方米之廣,規模十分宏大。

對於這座古城遺址,《貴州通志》、《安順府志》、《讀史方輿紀要》等古籍中都有記載,只不過稱謂不同而已,有的稱為「土司故城」;有的稱為「舊土司城遺址」;有的稱為「阿札寨南城」;有的稱為「普定土府城」;有的稱為「舊土知府治」等等。譬如在《安順府志·地理志》中記道:「洗馬塘,在治東南八十五裡,近楊武,有舊土司城遺址。城包數坡。舊土知府治。」對照現在的安札古遺址所在地,一目了然,這裡無疑就是「舊土知府治」的城池。

眾所周知,在元明之季,安順這兒是名叫「普定」;明代初中,稱「普定衛」;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年)之後,即改為「普定府」。在《安順府志》中,記載著一段歷史故事:明代皇帝朱元璋,派遣徵南將軍傅友德進兵貴州;傅友德命令指揮僉事顧成為先鋒,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冬天,攻克了普定(即是現在的安順),擒獲守將安鎖。後來,傅友德繼續進兵雲南,就留下顧城堅守安順,有一次,幾萬「蠻賊」(註:歷史上對當地少數民族的貶稱)圍攻安順城,顧成帶兵出城交戰,殺死了上百人,「賊」退走,集中到南城,就是安札城中。顧成把逮住的俘虜殺掉,只留下一人放走,叫這人去安札城報訊,「吾夜二鼓來殺汝」,大意是「我顧成半夜二更天要來殺你們」。當夜,顧成帶兵前去,鼓角鳴炮,嚇得對方丟下若干器甲而敗走,攻佔了安札城。顧成因功而晉升為「指揮使」,而從此結束了「羅鬼革僚諸蠻」轄制普定的歷史。由這段歷史可以想見,安札城的建城時間,應早於元末明初,已有600~700年歷史。這樣推算起來,安札古遺址洗馬塘古城牆與貴州倖存的福泉、道真、黃平、鎮遠、鎮寧的古城牆遺址相比較,其始建年代最早,而且保留的遺蹟最多,最完好。

安札古遺址洗馬塘古城牆構築於「如來抱觀音山」的懸崖峭壁之上,蜿蜒曲迴於莽莽群山之上,雄偉壯觀,在此觀賞,可沉醉於古城堡、古戰場的遐思之中,感受到一種洪荒粗獷之壯美。它不僅是一處古蹟觀賞之地,而且還具有更深廣的歷史研究價值。專家王正賢同志將這兒視為尋覓已久的彝族城堡、貝勒大宗治所所在地,還撰寫了詳實的論文,其文不無道理,在《安順府志·普裡本末》中就清楚地記載著:漢魏六朝時期,有一支彝族先民,從雲南省東北面遷陟到安順一帶,這便是唐代史書中所稱的「羅甸·普裡諸部」。元代憲宗年間,皇帝下詔,將他們所在之地定為普定府。也許安札城就是土普定府,很可能系彝族先民所建,可見其歷史價值彌足珍貴。

正是:高山懸崖古城牆,鼓角忽聞洗馬塘。猶喜先民後裔在,談今論古敘衷腸。

[說明:對於「安札城」的定論還有不同見解,有「土府城垣」說,有「要塞說」,甚而有「牧場說」等等,我個人傾向是:在兵荒馬亂時用作避難退守用的城池。]

以上信息圖片來源@鄧克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安順文化旅遊

相關焦點

  • 從蘇州園林到相門古城牆,走進溫婉的蘇州小城
    這次旅行我們主要圍繞蘇州相門古城牆、蘇州大學附近溜達。古城牆是一座城市歷史悠久的載體,也是衡量一座城市文化底蘊的標籤之一。比如,中國大多數古城北京、南京、洛陽、西安等城市保留或者重建了一些古城牆。而在蘇州的古城牆中,相門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 普定四方山巖壁上的神秘「反字」巖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普定四方山巖壁上的神秘「反字」巖普定化處鎮東南約一公裡有座山叫四方山,山上有一處巖石,上面密密麻麻的寫著一些字體。這些字體何時何人寫的,至今仍是個謎。四方山距黃果樹瀑布約30公裡,距穿洞古人類文化遺址約10公裡,距滇黔鐵路線上的化處車站約3公裡,是西線旅遊線上尚未開發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文化景觀,文化內涵極其豐富。
  • 古城牆城市設計_2020年古城牆城市設計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古城牆城市設計專題為您提供古城牆城市設計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古城牆城市設計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 瀏覽數:235
  • 【遊山西 讀歷史】大同城牆遺址陳列館:讀懂厚重封土中的歷史文化...
    歷經八年的卓絕努力與堅忍付出,飽經歲月滄桑的大同古城牆再現歷史榮光,又掀開全新的歷史篇章,成為大同創造光輝未來的全新起點。今天當走進位於清遠南門一側大同城牆遺址陳列館會有一種身心沉浸的文化體驗身置於城牆之內,感受著城牆內部的空間構造以及在歷史歲月中不斷累積的印痕
  • 春秋淹城遺址訪古
    原創 繆迅 上海老底子春秋淹城遺址訪古繆迅這次學校組織的秋季「三看」活動去的地方是江南名城常州。那天中午,經過3個多小時的車程到了第一站:常州春秋淹城遺址。午餐後,開始了此次淹城遺址訪古之行。淹城是常州從西周到春秋時期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古城,迄今已有近3000年歷史。淹城被裡外三道河流圍環,從裡向外,子城、子城河、內城、內城河、外城、外城河,三城三河相套。這種建築形制,在我國的古城遺址中是絕無僅有的,大部分古城池都是一城一河,少數是兩城一河或兩城兩河。據說淹城也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城三河形制古城,現為全國重要文物保護單位。
  • 贛州有個景點,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宋代古城牆,文化底蘊深厚
    贛州的特色就是擁有眾多宋城舊址,今天給大家介紹贛州其中的一個必打卡景點——贛州古城牆。中國修築城牆的歷史非常悠久,古城牆是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中華文明歷代傳承的有力見證。古時人們修建城牆大多是為了抵禦匈奴的進攻和洪水的迫害,如今一些城牆遺址都被埋沒在山間。
  • 國際古蹟遺址日 南京城牆玩起「雲直播」
    今天(4月18號)是國際古蹟遺址日,今年的主題定為「共享文化、共享遺產、共享責任」,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特別推出系列線上活動,與公眾共享文化遺產,保護記憶遺產。
  • 打造軌道文旅綜合體、活化利用古城牆,他們的創意獲文旅融合發展...
    其中,重慶文化產業研究院的《重慶軌道交通文旅綜合體項目創意策劃方案》和彭瑤玲、黃芸璟的《保護與活化利用「重慶古城牆」》兩篇作品榮獲一等獎,分別獲得10萬元現金獎勵。獲獎作品中,《重慶軌道交通文旅綜合體項目創意策劃方案》和《保護與活化利用「重慶古城牆」,彰顯城市人文底蘊與獨特山城、江城風貌》,榮獲一等獎。《行千裡·致廣大——重慶文旅創意策劃方案》、《關於如何打好重慶抗戰文化旅遊牌的建議》榮獲二等獎,《重慶文旅策略發展建議書——當代渝式生活美學博物館》、《重慶南山廢棄礦山超級影院項目策劃書》、《重慶溫泉旅遊產業升級建議》榮獲三等獎。
  • 中國現存最大的古城牆,城門就多達18個,遊客逛一圈要5個小時
    我國是一個擁有著上下五千年輝煌歷史的國家,可以說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的歷史能有我們國家久遠,也正因為此,才能有著如今華夏大地上百花齊放的光彩,也正因為有著千年的歷史,才得以留下無數的歷史建築、歷史遺址、歷史文物等等瑰寶,這些對於當今的我們而言都是寶藏。
  • 視頻| 西安城牆上演「穿越」時空大戲 邀市民遊客夢回大唐
    西部網訊(記者 宋洋 劉望)許多朋友都知道西安城牆是明代的,但很少有人知道,明代磚牆裡還包含著唐代城牆。11月28日晚,2020西安城牆博物館奇妙夜活動在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啟幕。「沉浸式體驗+遺址+演藝+科技」為一體的視聽盛宴,讓市民遊客夢回大唐。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猶聞唐漢風。落日餘暉從雲隙間窺出,雄渾厚重的含光門以天為幕,在晦明變幻中浮現出唐絲綢之路始發點的壯麗與輝煌。廣場上以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壁畫為設計原型的「天河帶」與高達3.2米的柱型光晷熠熠生輝,為古城牆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 基層獻策蘇州古城牆保護
    近日,受降水影響,西安、襄陽、保定多地接二連三發生古城牆部分牆體坍塌事件,中國古城牆,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國城市的出現是以城牆建造為標誌的,因此,對於現存古城牆的保護已迫在眉睫。
  • 神秘三星堆遺址文化
    自從上世紀我國發現三星堆古遺址,才挖了不到一半,就不敢再挖了,外界也不再流傳關於三星堆古遺址的考古消息了。考古學家是在掩飾什麼?還是刻意隱瞞什麼?還是在挖掘三星堆的過程中發生了詭異事件?據說發現外星人在7000年前曾入侵地球的證據。
  • 探訪「宕渠城」遺址:神秘的古代巴國都城呼之欲出?
    記者王曦攝 新華社北京8月20日電(記者惠小勇、江毅、童芳)8月20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探訪「宕渠城」遺址:神秘的古代巴國都城呼之欲出?》的報導。 成都平原的水澤孕育了三星堆、金沙這樣燦爛輝煌的古蜀文明,同處四川盆地的巴山峻岭滋養的巴文明,卻因為目前發掘研究較少,顯得更為神秘。
  •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良渚古城遺址
    在建房前,因為良渚遺址的特殊重要性,考古隊先進場試掘。誰料一挖下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穫,考古隊員先發現了良渚時期的古河道,又發現了幾塊人工堆築的石塊。由於這一遺蹟位於良渚的最重要地帶---莫角山遺址西側平行約200米,考古人員推測這可能是莫角山遺址的西城牆。於是,省考古所向國家文物局申報了在莫角山周邊的考古調查,並得到了批准。
  • 城牆之上:俯看左右,如何是好?
    進到月城,觸摸著古樸的青磚,順著階梯登到城牆上。人影稀疏,這時候爬上城牆的人,似乎都是落單的。裹挾著某種暗示的寒風,掠過城市的上空。旗幟獵獵作響,像是呼號,更像是掙扎。有一種大軍將至的壓迫感。但是,古長安很平靜,市燈如晝。夜裡看不到遠處,城牆下近處的護城河,燈影搖曳,更像一座小巧精緻的園林。
  • 揭開新疆通古斯巴西古城神秘面紗,見證唐代安西都護府歷史變遷
    充滿神秘,令人嚮往。這裡遍布古代遺址,流傳著一個有又一個傳奇故事。這是一座經歷戰爭烽火的城池,就像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見證著歷史變遷。 真沒想到,今年六七月份,新疆新和縣還原建設的通古斯巴西古城即將竣工,耗資五億元的復古工程,這在新疆還是首次。儘管還沒有看到通古斯巴西古城國家古遺址文化公園正式落成,但還是目睹了唐安西都護府文旅產業園,在新和縣將要竣工的場面。
  • 馬面——中國古城牆防禦體系中的傑作
    一是城牆防禦系統,二是城門防禦系統,三是護城河防禦系統。我們今天先說一說由牆體、城牆四角的角樓、馬面、敵樓、女兒牆、垛口共同構成城牆防禦 系統。在這個系統中,馬面無疑是整個系統中最精彩的篇章。一、 牆體——城防中的基礎工程(一)由純土牆到內土外包牆。城池一般建在地勢比較平整的地方,築造城牆的材料主要是黃土。早期城池的城牆,主要是用土夯築(或版築)而成的土城牆。
  • 古蜀文化遺址——三星堆中青銅器背後的秘密
    在1929年的時候,四川廣漢市當地的幾位農民像往常一樣在挖著普通的蓄水溝,誰想到就這麼普通的一挖,就挖出來了這麼一處震驚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遺址——三星堆。三星堆遺址有四大之「最」,分別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以及現有保存最完整的東、西、南城牆和月亮灣內城牆。
  • 路過無數次蘇州相門城牆的你,可曾發現這個地方?
    現代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曾說過:「蘇州城之古為全國第一,尚是春秋物。」在蘇州,若說什麼最能讓人生出懷古之情,古城牆當為其一。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奉吳王闔閭之命,「相土嘗水,象天法地」,建造闔閭大城,並設八座水陸城門。
  • 浙江省保留,「最為完整」的古城牆,現存六座古城門
    ,在歷史上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記載了這座城堡的戰爭史,古城牆的建設什麼時候成了謎。眾所周知,去過故宮等的古城牆,完整的城牆一共分為「首都」、「皇城」、「宮城」、「外圍」四層,與以前我們訪問過的故宮等古城牆不同的地方是衢州不是史上皇室所在地,因此衢州古城牆衢州作為浙江省西部的入口是重要的窗口,也是浙江省西部重要的交通樞紐,因此在這一古老城牆的建設時期,建設了包括東門、北門、大西門、小西門、大南門、小南門在內的6扇門, 城內現存的六座古城門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