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曾說過:「蘇州城之古為全國第一,尚是春秋物。」在蘇州,若說什麼最能讓人生出懷古之情,古城牆當為其一。
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奉吳王闔閭之命,「相土嘗水,象天法地」,建造闔閭大城,並設八座水陸城門。
這八座城門,於蘇州人而言,好似一個個熟悉的朋友,融進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清晨,騎車穿過閶門,在西中市吃上一頓早點;午後,登上盤門,在爬滿綠藤的城牆上靜思舊時歲月;出遠門時,在火車站與平門隔河相望……
圖 / 劉振
但作為一個老蘇州
你能快速準確地說出它們的名字嗎
你知道城門背後的歲月故事嗎
本周隨著小i一起
走進蘇州城牆博物館
見證姑蘇城兩千多年的悠悠時光
探尋古城牆的今生與未來
蘇州城牆博物館
了解城牆博物館,先從相門開始。一段城牆,就如一頁歷史,鐫刻著歲月,記載著滄桑變化。
相門原名匠門,曾是各種手工工匠聚居之地。據傳,吳王闔閭曾命鑄劍高手幹將於此設爐鑄劍,故又名幹將門,後諧音為「相門」。
在漫長的時光中,相門幾經變遷。宋初,相門被填塞,民國初年重闢,解放後被拆除。2011年,蘇州市委市政府依據歷史資料,對相門城牆實施了為期一年的修復重建。
打造出一個內含城牆、城樓、水關橋、遺址城牆、休閒遊廊諸景、水上遊以及蘇州城牆博物館、商業街的蘇州相門城牆文化休閒景區。
景區位於幹將東路與護城河交匯處,相門橋北側。進入景區,行經一個現代化機械控制的水門,繼續北行,在城門洞裡,就能發現隱藏著的蘇州城牆博物館。
蘇州城牆博物館於2013年11月起正式對外開放,為遺址類博物館,分為上下兩層,展示的都是有關蘇州城牆的史料。
門洞一側為服務臺,提供預約講解、行李寄存等服務。
服務臺對面便是博物館展覽區,建造在南段城牆的中空部位,分序廳、城紀千年、城門故事、城裡城外、城頭記憶和城牆復現六個展廳,集中展示了蘇州城牆的歷史變遷和考古成果。
▼
序廳
悠 悠 古 城
從博物館大門進入,首先見到的便是序廳。
這是一段城牆立體半景長廊,長廊頂部是一幅星宿圖,底部是一幅運河圖。這是仿照古代天文星象圖,進行的藝術創作,生動地描繪了伍子胥建城時,曾「相土嘗水,象天法地」規劃蘇州城的意蘊。
長廊左側展示了春秋時期的3個古城遺址和漢代至元代的5個城門遺址。其中,木瀆古城是最具代表性的春秋古城遺址,該古城具有都邑性質,規模大,等級高,被評為2010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長廊右側展示的則是蘇州的18張城市地圖,通過每張地圖詳盡的記載和不同時期之間的比較,可以完整地了解蘇州古城的發展。
長廊中庭豎立著著名的《平江圖》碑。《平江圖》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最詳盡的城市石刻平面圖,是蘇州築城史上的重要節點。
原碑現存於蘇州碑刻博物館,單線陰刻於南宋紹定二年,由呂梃、張允成和張允迪勒石。眼前這塊復刻碑的特色在於採用了高浮雕磚雕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當時平江府城今蘇州城的布局狀況。
城紀千年
鎮 館 之 寶
在序廳盡頭,往右拐,便是「城紀千年「展廳。
展廳門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姑蘇繁華圖,又名盛世滋生圖,由清代宮廷畫家徐揚所畫,全長12米,是國家一級文物。這段街景截取自閶門段,畫上記錄著乾隆時期繁盛的城市街景。
展廳中央是一座地臺式城牆模型,直觀展示了蘇州城牆的格局和形制。「水陸相鄰,河道平行」的雙棋盤城市格局是蘇州城最重要的特徵。蘇州獨特的雙護城河設置強化了城牆的防禦功能,也使其有了調節城市內外水位的水利功能。
接下來重點展示的是早期城牆的築城之物——夯土,也是鎮館之寶之一,於2013年4月發掘。
出土後,經南京博物院相關專家研究,將樹膠注入其中,才得以保存完好。其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夯面有夯窩、剖面有分層。
城門故事
十 大 城 門
陸機曾曰:「吳趨自有史,請從閶門起。」因此有人說,蘇州城門有多老,姑蘇歷史就有多久。除先祖巧置的八座水陸城門外,後來還建有葑門、赤門、金門。想要認識姑蘇歷史,不如先去聽聽城門故事。
順著樓梯上二樓,便進入了「城門故事」展廳,它是利用仿真城門的門洞,內嵌城門街景畫。
展廳中間地面映射平江圖,根據平江圖的地理方位,分別對應排列了蘇州十大城門,大家可以通過圖文展板、精品城門模型和數碼互動桌,綜合了解城門的形成歷史和發展歷程。
在考古發掘的城門遺址中,最具有代表性和研究價值的就是相門水城門遺址,透過電解玻璃可以看到微縮的半景場景。
整個遺址幾乎都是用原木和大型木塊平放堆築而成,水門基礎建築在呈青灰色的土層上,由楠木豎橫交錯堆築而成,共3層。其中間部位上面有2塊重達千斤的青石門臼,北面石臼上有圓孔、長方形槽各一,南面石臼上門的各種木構件俱全。
城裡城外
繁 華 歷 史
「城裡城外」展廳內,展柜上方有5幅立體玻璃畫,分層勾勒出以城頭為核心的畫面,以及城裡城外的橋、街、景。畫面亦虛亦實,如夢似幻。
展廳另一邊,通過泥塑形象再現了西中市到閶門的熱鬧街景。明清以來,西中市即為商業區。民國時期,西中市成為金融中心。當時的店鋪商號和錢莊銀行共有近百家之多。
街巷內店鋪林立,商賈雲集,很多老字號店鋪延續至今,體現了蘇州古城經濟的繁榮與昌盛。
城頭記憶
兒 時 掠 影
「城頭記憶」展廳多為老照片歷史剪影牆,徵集陳設了民國時期蘇州城牆的老照片,再現了民國時期蘇州城牆的風貌。
展廳中央為記憶沙畫桌,動態地展示了蘇州市民兒時的遊戲場面。
陳列的兩臺老式電視機,播放的是數位現當代蘇州名人口述對蘇州城牆的兒時回憶。拿起電話聽筒,在吳儂軟語中靜聽蘇城滄桑變化,仿佛穿越時空,回到那段記憶深處。
城牆復現
生 機 與 活 力
古城牆作為蘇州城市文明記憶鏈條中的重要一環,伴隨蘇州已經走過了2500多年,成為蘇州文化有機生命體的一部分,見證著悠長歲月中普通人的蘇式生活。
最後一個展廳「城牆復現」,展現了當代人賦予城牆的新的生機與活力以及這份文化遺產的現代價值。
展廳左側是通過考古研究,對城門的出土遺蹟與出土文物進行的盤點匯總。展櫃中的兩塊大青石門臼是1980年12月,在城東相門疏通河道時,在相門大橋西堍南側28米處發現的古水門門臼。經過對水城門的基礎碳14法測定,相門古水門的建築年代是漢代。
到了1987年,尚存的城牆遺蹟已經很少了,不到總長的十分之一,這面牆上就展示了當時的十段城牆遺蹟。
展廳四周展示的是為了保護古城遺蹟,在蘇州政府的引領下,對古城門都在原遺蹟的基礎上進行了修復重建,並對環古城河進行綜合整治提升工程,將蘇州打造成真正意義上的東方水城。
城牆保護行動篇章重點展示的是「捐磚護城,共築家園」行動,這面牆上展示的就是市民捐贈的宋明清時代的城磚。
▼
參觀完博物館
不妨沿著城牆西側的
文化休閒商業街走走
親觸真正的城牆文化
大家可以通過兩條馬道拾級而上,登上城樓。於此眺望,護城河上的風拂面而來,不禁讓人追憶過往。
那兩千五百多年來未曾停息的護城河水和斑駁寬闊的古城牆,是歷史留下來的註腳,每一塊青磚素瓦都訴說著跌宕起伏的歷史煙雲,多少滄桑往事,就發生在這城牆內外,運河上下。
城樓上還置有「鉤邑相徽」匾額。「鉤」所指吳鉤越劍、吳越爭霸這段歷史,也象徵著幹將莫邪在此鑄劍,「邑」則是城池的意思,「相」和「徽」都有美好之意,而「相」又一語雙關借指相門。
城樓楹聯「古堞標分野,牛鬥垂天,有龍光夜射;雅韶繞畫梁,閭閻撲地,看紫氣東來」。意為相門是一個人傑地靈、市集繁華的上好地方。
城牆北側有一段遺址城牆,現如今展現著和平年代旺盛的生命力。穿過遺址城牆,來到城牆東側,護城河的風光不禁讓人眼前一亮。
若還想近距離感受環古城河魅力風光,可至相門的遊船碼頭乘坐遊船,遊覽相門至南園橋一帶景色。
若是想在護城河邊走一走,那城牆東側的環古城河健身步道便是首選項目。健身步道全程長度15.5公裡,與水為鄰。行走在步道上,感受著古韻今風,當真是一種享受。
待到華燈初上,大家可以拐去平江路轉一轉。五月的平江路,微風拂面,柳絮飄飛,平江河面波光粼粼,青石板路上人影憧憧。各式文藝小店、蘇式美食……令人眼花繚亂,獨特韻味的蘇式慢生活就這樣展現在眼前。
在此駐足漫步,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古城跳動的脈搏,那一座座粉牆黛瓦的房屋,一條條錯落有致的石板路,正是江南水鄉的真實寫照。
在這個天朗氣清的日子裡
來到相門,對話歷史
走進相門,探秘城牆下的世界
開放時間:9:00——16:30(16:00停止入館);每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地址:蘇州市幹將東路相門橋堍 相門城牆文化休閒景區內
圖片來自蘇州城牆博物館 來源:蘇州市文廣旅局官微 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