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史前考古重大發現!餘姚施岙遺址:最早古稻田在這裡

2020-12-16 中國日報網

12月12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專家論證會」在餘姚市召開。

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中國水稻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的40餘位專家學者和餘姚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的相關領導參加了此次會議。

當天上午,與會專家參觀了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現場和井頭山遺址,並觀摩了出土文物。下午,與會專家對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取得的階段性收穫進行了論證。

施岙遺址發現了史前三個時期的古稻田,從河姆渡文化早期一直延續到良渚文化晚期,是迄今世界上發現的面積最大、年代最早、證據最充分的古稻田,是浙江史前考古的重大發現。稻田結構均為「井」字形,目前發現來看,良渚文化時期的稻田結構已基本清楚,由寬大的路網和灌溉系統組成,展示了比較完善的稻田系統。

施岙遺址古稻田的發現表明,稻作農業發展是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社會發展的經濟支撐,是養活眾多人口食物的主要增長點,為全面深入研究長江下遊地區史前社會經濟發展和文明進程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材料。古稻田堆積與自然淤積層的間隔,反映了距今7000年以來發生了多次波動比較大的環境事件,為研究人地關係提供了新材料。與會專家充分肯定了施岙遺址考古發現的意義,並對遺址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寶貴建議。

因為本次考古發掘是配合基本建設進行的,專家們希望能儘可能的在發掘過程中多做研究工作。建議在發掘過程中進一步弄清河姆渡文化早期、晚期稻田的結構和灌溉系統的情況,加強多學科研究,進行系列的碳十四測年研究,進一步明確不同稻田的年代和文化屬性,進一步加強稻作農耕模式的研究,尋找與施岙遺址古稻田相匹配的聚落遺址,進行遺址環境變遷的研究等。

(中國日報浙江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浙江史前考古重大發現! 餘姚施岙遺址:最早古稻田在這裡
    12月12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專家論證會」在餘姚市召開。 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中國水稻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的40餘位專家學者和餘姚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的相關領導參加了此次會議。
  • 浙江餘姚施岙遺址發現大規模史前古稻田
    浙江餘姚施岙遺址發現大規模史前古稻田 新華網 | 2020-12-16 14:34:45 記者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浙江省餘姚市施岙遺址近期發現大規模史前古稻田,起源年代有可能早至距今6000年以上,該發現為全面深入研究長江下遊地區史前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材料。
  • 餘姚發現世界最早古稻田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通訊員供圖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昨日發布消息,12月12日,由省文物局指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專家論證會」召開。專家認為,施岙遺址古稻田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面積最大、年代最早、證據最充分的古稻田,是史前考古的重大發現。
  • 浙江寧波發現目前世界最早古稻田施岙遺址古稻田
    記者14日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在浙江寧波餘姚發現的施岙遺址古稻田,是世界上已發現的面積最大、年代最早、證據最充分的古稻田。施岙遺址古稻田位於寧波餘姚市三七市鎮相岙村施岙自然村西側山谷中。根據寧波地區考古發掘成果來看,施岙遺址古稻田所在的山前平原地帶,普遍存在古稻田層。山前平原地帶的區域位置為完整保存古代農耕遺蹟創造了條件。
  • 浙江寧波發現目前世界最早古稻田
    中新社寧波12月14日電 (江楊燁 宋姝 王永磊)記者14日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在浙江寧波餘姚發現的施岙遺址古稻田,是世界上已發現的面積最大、年代最早、證據最充分的古稻田。  施岙遺址古稻田位於寧波餘姚市三七市鎮相岙村施岙自然村西側山谷中。根據寧波地區考古發掘成果來看,施岙遺址古稻田所在的山前平原地帶,普遍存在古稻田層。
  • 浙江發現年代最早海岸貝丘遺址,距今8000年早於河姆渡文化1000年
    遺址於2013年10月發現的,文化堆積以海洋軟體動物貝殼為主要包含物,埋藏深度達5至10米,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對遺址進行主動性發掘。
  • 浙江餘姚發現早於河姆渡文化1000年的史前遺址
    井頭山遺址是浙江境內首次發現的一處史前貝丘遺址,也是中國沿海地區年代最早、埋藏最深的一處史前貝丘遺址。該遺址的發現將寧波地區的人類活動史和文明發展史前推到了距今8000年前。井頭山遺址位於寧波餘姚三七市鎮,東距田螺山遺址1.5公裡,2013年因廠房建設勘鑽時發現。經考古勘探進一步確認為一處埋藏很深、時代較早的史前文化遺址。
  • 最早的海岸貝丘遺址、古代宮室形態的源頭……考古中國再次聚焦新...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4日訊(記者 成琪)2020年9月24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工作會,通報了河北康保興隆遺址等5項重要考古成果。這5項成果聚焦新石器時代重要考古新發現。
  • 圓明園首次植物考古,發現皇家稻田遺址
    作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取得重要發現。記者今天從圓明園管理處獲悉,考古人員在遺址上發現了主建築「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這也是圓明園考古工作首次採用植物考古手段開展研究。殿的東門外是翠扶樓,樓的南北均是稻田。今年11月初開始,圓明園管理處聯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對澹泊寧靜開展考古發掘。考古現場 已發現9間房屋遺址位置今天上午,記者走進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工作正在進行中,工作人員用綠色圍網將遺址區域圍起,遊客可以近距離觀看考古的全過程。
  • 圓明園考古新發現 首次用植物考古手段發現皇家稻田遺址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為)12月15日,記者從圓明園管理處獲悉,作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取得重要發現。考古人員在遺址上發現了主建築「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這也是圓明園考古工作首次採用植物考古手段開展研究。考古人員在繪製地圖。
  • 看完月球「挖土」,浙江「挖土」傳來大動作:幾千年前的稻殼!長什麼...
    不僅刷新了 大家對史前稻作農業的認知, 其考古方法對考古研究 也具有重要意義和重大價值。 還有幾千年前的稻殼、木頭、陶器鼎足……這些你都見識過嗎?
  • 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最久遠的戰船、最早的史前玉器……
    5月5日,據媒體報導,在為期4天近9個小時的雲直播後,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宣讀了十大名單(按照時代順序):1.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入圍終評中唯一一處舊石器洞穴遺址
  • 圓明園考古發現皇家稻田遺址和「田字房」,遊客可近距離觀看考古全...
    由圓明園管理處聯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開展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發現「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澹泊寧靜遺址位於圓明園西北部,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雍正五年(1727年)時已建成,取意於諸葛亮《誡子書》中「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據史料記載,澹泊寧靜的主建築是座「田」字形大殿,俗稱「田字房」。
  • 浙江考古奧斯卡|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入圍vol.2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通訊員 郭楠 劉建安12月20日-22日,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將在紹興舉行。會議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考古學會主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協辦,錢江晚報支持。
  • 浙江考古奧斯卡來了!18個項目入圍 先來了解這幾個
    這一年,考古二字,始終熱搜。但越是熱,我們越需要回到起點,回到田野,思考來路,再望遠方。這一年,浙江考古有哪些重要的新發現?浙江考古界的奧斯卡獎——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評選,來了。12月20日-22日,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將在紹興舉行。
  • 「考古中國」聚焦井頭山、石峁等五大遺址,揭示早期中國文明
    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今天發布了河北康保興隆遺址、浙江餘姚井頭山遺址、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陝西石峁及寨山石城遺址等五項考古工作新成果。
  • 金平首次發現雲南最早春秋戰國古礦冶煉遺址
    經過近兩個月考古工作者的發掘研究,雲南省金平縣境內首次發現雲南省境內年代最早、保存較為完整、規模較大的早期碗式窯冶遺址,對於滇東南和我國西南地區青銅時代礦冶技術、鑄造、文化體系等方面的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 2019年的中國10大考古發現公布:中國古文明考古有了重大突破
    這座史前城市遺址是中國最早的有規劃的城市,城址嚴整規劃的方正格局,有中國最早的「中軸線」。除此,這裡還首次發現了完整的排水系統和道路系統。這座遺址的出現,有利於研究中國文明的起源。小編認為,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十分特別,是陳國之地,可能和有虞氏(舜)有聯繫,對於夏朝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幫助。夏朝後裔的封國——杞國也在附近。
  • 「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石器時代考古又獲重要新發現
    中國文物報記者 徐秀麗中國北方地區已知最早的具備完整防禦體系的石城是怎麼布局的,滕州崗上遺址南部墓葬區發現哪些器物,七星墩古城遺址又有哪些新發現,孫家崗遺址墓地出土陶器有哪些特點……12月29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召開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獲悉
  • 淮陽平糧臺遺址發現國內年代最早車轍痕跡
    平糧臺遺址位於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大連鄉大朱莊村西南,於1980年發現並進行了發掘,是中國最早確認的史前城址之一。2014-2019年,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組成考古隊重啟遺址的發掘和研究工作。經過數次系統發掘,揭露面積4000餘平方米,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新發現和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