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基金固收策略組:萬億級REITs登場 公募基金加緊布局

2020-12-22 金融界

來源:大咖觀市

近日,中國證監會、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了《關於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相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同時,證監會發布了《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有分析指出,《通知》和《徵求意見稿》的出臺對化解我國地方債務、推動基礎建設有積極意義。

REITs的英文是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可以投資於房地產,也可以投資於基礎設施資產,可以簡稱為「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通過公司、信託或其他組織形式募集資金並投資於具有穩定收入的房地產、不動產及基礎設施資產,由專業的機構進行管理,並將大部分收益分配給投資者,使得中小投資者有機會參與大規模不動產投資,將不動產市場與資本市場有效結合。REITs在國外是一種較為成熟的投資工具,基礎設施與持有型房地產是REITs的兩類重要基礎資產。從全球REITs的發展經驗來看,這兩類資產的REITs市場均運行良好,發展成熟。REITs最早集中在持有型房地產領域,現已廣泛應用於無線通訊設施、港口、收費公路、電力設施、物流倉庫、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領域。

《通知》也指出,基礎設施REITs是國際通行的配置資產,具有流動性較高、收益相對穩定、安全性較強等特點。

1)支持基建補短板行業

《通知》指出,在區域方面,基礎設施REITs試點優先支持京津冀、長江經濟帶、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海南、長江三角洲等重點區域,支持國家級新區、有條件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展試點。

在行業方面,優先支持基礎設施補短板行業,包括倉儲物流、收費公路等交通設施,水電氣熱等市政工程,城鎮汙水垃圾處理、固廢危廢處理等汙染治理項目。鼓勵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以及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高科技產業園區、特色產業園區等開展試點。

2)有利於化解地方債務

有行業數據顯示,REITs作為權益類的金融工具,對底層資產的負債率一般有明確要求,通常不超過45%,實踐中,美國、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地REITs的負債率長期保持在30%左右。因此,REITs能夠有效起到降低宏觀槓桿率、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作用。

據悉,目前國內的類REITs以債務性融資為多,一些類REITs並不完全持有物業的產權。此次《徵求意見稿》起草說明中也明確指出,目前我國境內尚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公募REITs。

3)公募基金或迎接REITs大發展

截至2019年末,美國公募REITs市場規模約1.3萬億美元(約合7.9萬億人民幣),佔GDP的6.5%。按此比例推算,中國公募RETIs市場規模可達6萬億人民幣,市場空間巨大。

《通知》在初期試點中指出,由符合條件的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依法依規設立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經中國證監會註冊後,公開發售基金份額募集資金,通過購買同一實際控制人所屬的管理人設立發行的基礎設施資產支持證券,完成對標的基礎設施的收購,開展基礎設施REITs業務。然而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基金公司布局公募REITs面臨很大挑戰。首先是好項目難找。基金公司要把REITs和其它類固收產品的收益率做相比,吸引投資者;其次是《指引》徵求意見稿提到」基金公司需要設置獨立的基礎設施基金投資管理部門,配備不少於3名具有5年以上相關投資管理經驗的負責人員。可以說,基金公司目前沒有相關人才儲備,業務的前期投入相對較大。

由於目前剛開始徵求意見,而且基金管理人、財務顧問、中介機構等參與方前期需要做大量的盡職調查、項目審批等籌備工作。各家基金公司也在抓緊時間布局,公募REITs正式推出還有待時日。

由格林基金資深固收團隊傾力打造的格林泓鑫純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代碼:A類006184、C類006185),是一隻具備「避險+增值」優勢的純債類基金,是資產配置中不可或缺的類別。對於風險偏好較高的投資者,當市場不確定性因素較多時,可以把錢放到債券型基金伺機而動;對於偏穩健或較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債券型基金是資產配置的「穩定器」。

策略組

格林固定收益策略組介紹

黃鯤先生

擬任副總經理。金融學碩士,超過30年的金融從業和管理經驗,國內固定收益領域資深專家。曾獲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張曉圓女士

現任格林泓鑫純債基金經理。天津財經大學碩士,6年固定收益領域經驗。注重長期穩健回報,在有效控制風險及保持流動性的基礎上,把握趨勢,精選個券。

楊帆先生

投資經理,天津大學博士。投資風格穩健。投資上信用債配置,利率債交易,國債期貨對衝三位一體,有效控制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

尹子昕女士

投資經理。英國布裡斯託大學金融碩士,南開大學經濟學學士,3年固定收益領域經驗,投資交易經驗豐富,擅長低成本融資。

相關焦點

  • 搜狐財經基金周報 | 22隻新基金成立總規模達713億;公募基金總規模...
    原標題:搜狐財經基金周報 | 22隻新基金成立總規模達713億;公募基金總規模突破18萬億 固收+基金強勢吸金年內募資接近3000億 今年以來,「固收+」產品在數量和規模均出現爆發式增長,新成立偏債混合基金、二級債基164隻,合計募集規模2768.98億元。加上易方達悅興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今年成立的「固收+」基金募集規模接近3000億元。其中,有5隻新基金募集規模超過了100億元。
  • 1181隻公募新基金規模超2.5萬億元 興業基金為「新手」鄒慧發新混基
    板塊方面,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26個實現上漲,漲幅居前的是家用電器(11.81%)、汽車(10.47%)、有色金屬(8.91%)、鋼鐵(7.52%)、電子(6.06%)。資金方面,上周A股累計成交4.06萬億元,較此前一周的3.65萬億元明顯放量。同時,北向資金淨流入214.16億元,較此前一周的淨流出83.38億元出現明顯改觀,創下今年8月以來的單周最大淨流入。
  • 首發規模是去年的4.3倍,「固收+」基金為何突然火了?
    就在上個月底,某頭部公募發行的一隻「固收+」產品引來近200億資金的瘋狂追捧,再一次印證了「固收+」的魅力和火爆。隨著「固收+」產品的火爆,多家頭部公募基金也紛紛加碼布局這一領域。本周內,包括富國、銀華、平安、廣發等在內的多家頭部機構將發行10多隻偏債混合產品和二級債基。
  • 公募加緊布局新三板 首例老基金開閘投資精選層
    存量公募基金可將新三板精選層納入投資範圍細則確定半年多之後,終於有老基金採取了行動。多位投資人士表示,新三板精選層中蘊藏著不少優質企業,具備一定投資價值,尤其是轉板制度將成為公募基金加大新三板配置的重要考量因素,未來還將有更多公募基金參與布局。
  • 規模首破18萬億元!公募基金為何突然火了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市場公募基金產品共有7682隻,對應資產淨值合計為18.31萬億元,較2019年末的14.77萬億元增長了3萬多億元,這是公募基金資管規模首次突破18萬億元,也是我國資本市場創立30年來公募基金數量首次突破7000隻大關。今年基金市場為何這麼火?
  • 基金公司大打「年終規模戰」!
    數據顯示,截至12月11日,公募基金總規模已升至18.42萬億元,從單個基金公司的規模排名來看,排名前三的天弘、易方達、匯添富強者恆強,頭部基金公司優勢明顯。非貨基方面,規模已超11萬億元,其中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非貨基規模合計4.15萬億元,前二十的基金公司非貨基規模合計達7.74萬億元,分別佔全行業的40%和60%左右。
  • 上半年「固收+」基金髮行超千億 博時恆盛助力開啟下半年投資
    「固收+」「持有期」雙優策略集結 絕對收益投資副總監坐鎮 「固收+」策略基金是指通過主投較低風險的債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產構建一定的基礎收益,同時輔以小部分權益資產來增強收益,並滿足一定回撤控制要求的基金,主要分布在一級債基、二級債基和偏債混合基金中
  • 太平基金陳曉:追求絕對收益 打造「固收+打新」精品
    ,此前在相對排名的業績考核下,投資者的投資獲得感和基金產品的業績表現並不一致,公募基金希望通過打造絕對收益產品,成為客戶投資之路上更好的夥伴。具體到『固收+』策略來講,因為權益資產波動比較大,固收類資產收益偏低,所以投資者想從資產配置的角度,動態調整股債配置,優選個股個券,較好的平衡收益與波動,『固收+』產品就是這樣的定位。」陳曉表示。   不過,陳曉指出,市場上不同的「固收+」產品有不同的風險收益特徵。「『固收+』策略有著不同的風格特徵。
  • 黑天鵝、槓鈴策略與「固收+」
    有報告顯示,現在有超過9成的人傾向於選擇基金理財;超過5成投資者對持有理財產品年收益有理性預期,預計在10%以內。 這個時候,主打淨值投資、盈虧自負的基金公司們開始嶄露頭角。 數據顯示,2020年新基金募集規模已達2.9萬億,全年有望突破3萬億大關。
  • 突破2.9萬億!2020新基金徹底炸了,明年誰是爆款?基金公司這麼說
    來源:中國基金報中國基金報記者方麗陸慧婧2020年即將過去,這一年註定成為公募基金史上的一段「高光時刻」———發行上,主動權益爆款基金上演「連環炸」、百億基金層出不窮、新基金募集規模已達2.9萬億,全年有望突破3萬億大關。業績上,主動權益基金表現超越滬深300,多隻基金收益率翻倍。
  • 能幫助A股走出跨年度行情的公募基金「3萬億彈藥」,其實並不存在
    先看完這三組數據,沒準就覺得該是跨年度調整了》這篇站在空方角度探討A股是否能走出跨年度行情的長文後,一直想著是否再換個角度,站在多方的角度再做一個探討,再寫一篇《多方這幾個所謂的重大利好,並不足以支持跨年度行情》之類的筆記來著的,也在本周四的收評裡大致說了一下。
  • 孫魯閩:南方基金「固收+」領軍人,穿越牛熊的投資攻守道
    來源:互金咖資產荒下,「固收+」產品應運而生。所謂「固收+」是指固收打底,即以信用資質較好的投資及債券標的作為底倉,可獲得穩定的票息收益;權益類資產則採取多策略增強,通過股票、可轉債、新股申購等增強收益。
  • 千人千面「固收+」,還看如何理財有招,穩中求利有門道
    同時,基金業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公募基金整體規模達到18.31萬億,行業規模首次突破18萬億大關。但隨著市場行情波動加大,有一類基金也多被提及,產品規模呈大幅增長。那就是「固收+」基金。當然,「固收+」的亮點,在於「+」。對於「+」的理解,則可以從加資產和加策略兩個角度出發,綜合考慮各資產及策略的收益性、相關性進行配置。目前採用「固收+」策略的產品並無一個明確的區隔,這類產品多分布在偏債混合、靈活配置混合等各種產品中。不設限,更多的是指向一種投資理念,即穩定回報、固收打底、多資產多策略拓展投資邊界。
  • 上半年公募基金首募總額達1.05萬億元 11隻新發基金衝進「百億元...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上半年公募市場成立的688隻基金產品合計募集規模高達1.05萬億元,突破萬億元大關。更加引人注意的是,在績優基金經理和渠道營銷的合力下,爆款基金頻頻現身,今年上半年新發基金中首募規模達到百億元規模的新基金高達11隻。
  • 基金公司全力衝刺萬億級「大蛋糕」!
    有望打開萬億級發展空間的公募REITs正漸行漸近。經過近期的發改委答辯,為了衝刺公募REITs的落地,已經完成答辯的機構正在積極準備補充材料,未參加答辯的機構也在緊鑼密鼓尋找項目,等待未來的答辯機會。創金合信基金reits基金管理部提出三個方面來提升競爭力,一是在運營管理層面,基金管理人要以股權經營的思維投資運營基礎設施項目公司,由於基礎設施項目類別較多,不同類型的項目公司在投資運營過程中,涉及的專業類別完全不同,通過尋找專業的人才,搭建體系化的人才梯隊,基金管理人要儘快培養自己股權投資運營管理的能力。
  • reits是什麼縮寫?reits概念股有哪些?
    什麼是reits?  REITs,是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的簡稱,即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徐憲平認為,新基建作為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一個具體路徑,按照標準的公募REITs產品發行的話,可以帶動20萬億到40萬億的直接投資。  2020年4月30日,中國證監會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了《關於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相關工作的通知》,標誌著我國公募REITs試點正式啟航。那reits概念股有哪些呢?
  • 二八效應明顯 百億「網紅」公募基金湧現
    作為一家老牌基金公司,易方達不僅連續5年規模居首,2019年,其旗下有5隻分類冠軍、8隻分類亞軍,覆蓋權益和固收、主動和被動、境內和QDII,整體有8隻產品全年收益率超過80%、逾20隻產品收益率超過60%。  事實上,從公募基金行業近十年的歷史來看,頭部公司已經基本確定,「俱樂部成員」相對穩定,而且,行業集中度也增加明顯,20%的基金公司佔據著行業70%的份額。
  • 嘉實基金布局四大賽道成績彰顯 28隻基金兩年業績翻番
    硬核投研打造「豐收」好成績  超九成基金年內實現正收益今年以來A股震蕩起伏,債市也是風波不斷,更加考驗基金公司的投研「硬實力」,而嘉實基金旗下超過90%的基金都實現了正收益,共有128隻基金年內收益超過上證指數,17隻產品年內排名同類前10%(同類排名為基金分類:投資類型(二級分類),下同),而且這些基金種類覆蓋了權益、固收等領域,顯示出嘉實基金投研實力的全面綻放
  • 權益固收齊發力 投研體系升級助力金鷹基金展翅高飛
    作為一家成立18年的資產管理公司,金鷹基金始終堅守資產管理行業「受人之託,代客理財」的本質,通過投研體系的不斷升級,在長期投資中為客戶奉獻了良好的回報。2020年,成立18周年的金鷹基金,厚積薄發,旗下權益和固收產品打響「雙響炮」,在權益市場為投資者分享牛市盛宴,在固收市場力爭資產穩定增值。
  • 中歐基金黃華:插上翅膀的「固收+」,切記三條優選邏輯
    黃華,現任中歐基金多資產策略組投資總監、固收+團隊負責人,中歐美益擬任基金經理。上海財經大學產業經濟學碩士,13年資深行業老將,擁有豐富的資產配置經驗。 可不少投資人至今還鬧不明白,「固收+」,這究竟是個什麼產品?這類產品好在哪裡?怎么正確挑選合理的配置?日前《大眾證券報》記者就此採訪了中歐基金多資產策略組投資總監、固收+團隊負責人黃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