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乾隆皇帝又叫清高宗,弘曆,到底哪個才是他的真名字

2020-12-16 歷史小經典

一提起歷史,政治人物那是首先要提的,而政治人物的魁首就是皇帝,所以從「夏商與西周」到「宋元明清後」,歷朝歷代皇帝都是風光人物。

說起皇帝,很多人就會有疑問,怎麼感覺皇帝的名字那麼多,就比如說乾隆皇帝,我們都叫他乾隆,可有人又叫他弘曆,還有的歷史書上稱他為清高宗,到底哪個才是對的?皇帝的稱謂有規律嗎?諡號和廟號有區別嗎?

乾隆畫像

一般來講,皇帝的名字包括四部分

一、諡號

諡號是帝王、諸侯、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其生前事跡及品德,給予一個評定性的稱號以示表彰。根據《逸周書·諡法解》中的記載:「惟周公旦、太公望開嗣王業,建功於牧野,終將葬,乃制諡,遂敘諡法。這也就是著名的「周公制諡」。

諡號一般分成三類:表揚型、批評型、同情型。

其中多半都是表揚型,文、武、德、景, 這都是表揚型,比如魏武帝曹操;

批評型就像紂、煬,如商紂王、隋煬帝;

同情型的諡號一般就是給那種一兩歲繼位、三四歲退位或被殺的,比如晉懷帝、晉愍帝等等。

二、廟號

廟號,簡單說來,就是皇帝崩了以後要把自己的牌位擺到皇家祠堂——太廟裡面,但是太廟裡面都是皇上,總得有個區分吧,於是從漢朝開始,凡是進了太廟的皇帝都有一個自己牌位,牌位上的稱謂,就是廟號。

廟號的具體命名方法很簡單,一般三個字,第一個是朝代名:比如宋、元;第二個字是廟號的字,比如文、高、太;第三個為祖或者祖宗成,比如唐太宗,宋太宗,明英宗,元世祖,清聖祖。

一般來說,除了開國皇帝和再造統一的叫祖,其餘都叫宗。而祖有太祖高祖和世祖三種,太祖和高祖的稱號只能授予開國皇帝,世祖授予再造統一的皇帝,比如創立宋朝的宋太祖趙匡胤,平定了各地農民起義將天下政權重新回到漢王朝的漢世祖劉秀(諡號光武帝)。

很多人會混淆廟號和諡號,這個要以唐武則天為分界,為了顯示自己老公(高宗李治)對李世民的孝,給李世民的諡號(文帝)加諡「文武聖皇帝」,從加諡之後就只有稱呼廟號「唐太宗」才方便了。

唐太宗李世民簡介

伴隨著唐以後諡號長度泛濫,廟號也成了幾乎每個皇帝都有的稱號。再加上廟號也有一些褒貶之意,因此唐朝以後的史學界便把廟號作為皇帝的稱謂。

三、年號

年號就是皇帝紀年的一種方式,有點類似於我們現在的公元紀年,比如康熙二十年就是公元1681年,

剛開始皇帝是沒有年號的,漢武帝首創年號為「建元」,後來逐漸形成制度,一般皇帝的年號數量完全看心情,比如唐高宗就有14個(這哥們諡號也挺長),比較著名的是玄宗的「開元」和「天寶」。

明清的皇帝大多一個年號,比如永樂(明成祖朱棣)、康熙(清世祖玄燁),乾隆(清高宗弘曆),所以我們也直接叫他們永樂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

這裡有個問題,如果老皇帝在年中去世,那年號還是會沿用原來的,比如1661年順治沒了(崩了還是出家了暫且不提),玄燁繼位,定年號為康熙,但1661年還是順治18年,1662年才是康熙元年。

朱元璋

四、名字

最後一個最簡單,就是他們原來的名字,比如劉邦,朱重八(元璋),愛新覺羅.弘曆,這是最簡單。

回到前面提到的,一個皇帝的稱號一般講包括諡號、廟號、年號、名字,就以乾隆為例,

諡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廟號:清高宗年號:乾隆名字:愛新覺羅.弘曆

看到這裡,是不是歷史還有這麼多有趣的東西,其實很多孩子學歷史都是從這些小疑問,小新奇中發現的,就像這套《少年品讀中華上下五千年》一樣,裡面的歷史故事新奇有趣,不再像我們課本中那樣枯燥無味,讓孩子在讀故事中學到真正有用的歷史。

點擊了解詳情

這套書不僅生動有趣,還是一套教育部推薦書目,適合6-12歲中小學生閱讀的版本。

這6本書分別是:《上古—春秋》《戰國—東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兩宋》、《元—明》、《清朝—開國大典》,選取中國歷史上700多個經典歷史故事。

以歷史人物為主線,以他們左右朝政參與變革指揮戰爭的某些片段為輔線。

其中還廣泛涉及文學藝術教育等領域,展示了王朝更迭的歷史圖景,昭示了歷史人物的文治武功與功過榮辱,更有利於孩子打通歷史脈絡。

每個朝代,沒有長篇累牘的介紹,而是專門講述重要的大事件和歷史人物。

從而展現完整的古代史脈絡,經典的必知內容,權威的歷史分析,在孩子眼前展開了一部宏大、生動的歷史大戲

書中還涉及到了大量的歷史典故,像是田忌賽馬、完璧歸趙、狡兔三窟、雞鳴狗盜……等等都非常有意思,非常值得孩子讀一讀。

鮮活有趣的故事之外,這套書還配套了精美生動的插圖,讓孩子們更直觀地了解歷史。

這些圖片,包括了書中所描述到的人物雕像、出土文物、朝代代表物,很多都是難得一見的,非常有價值。

設計上也非常用心,大豆油墨印刷,圖文清晰,綠色環保,更經久耐讀。

關鍵是價格也很給力,6冊書定價268元現優惠價99元,領券購買僅需59元!庫存有限,先到先得!

相關焦點

  • 鄭州博物館新館試開放 「清高宗乾隆皇帝展」將持續至3月22日免費...
    本次「清高宗乾隆皇帝展」是鄭州博物館新館試開放的第一展,將持續至3月22日。大家拿著身份證就可以免費參觀。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吳國強攝影  展品精美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弋 文 吳國強 攝影  近年來清宮戲的大火,讓乾隆成為電視觀眾心中最接地氣的清朝皇帝,張鐵林、霍建華、聶遠飾演的乾隆更是深入人心,但在螢屏之外,出生於三百多年前的弘曆似乎又離我們十分遙遠
  • 雍正的遺詔公布後,乾隆皇帝為何不停地哭?
    雍正皇帝的遺詔公布後,遺詔到底寫了什麼,乾隆皇帝為什麼不停地哭,這其中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歷史秘密。雍正元年八月間,朕於乾清宮召諸王滿漢大臣入見,面諭以建儲一事,親書諭旨,加以密封,收藏於乾清宮最高之處,即立弘曆為皇太子之旨也。其後仍封親王者,蓋令備位藩封,諳習政事,以增廣識見,今既遭大事,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實際上,雍正的遺詔的內容很簡單,就是宣布由他的兒子弘曆繼承皇位。《清高宗實錄》記載在雍正的遺詔公布後,乾隆皇帝「痛哭失聲,擗踴無數」。
  • 乾隆朝寵妃,以侍妾身份超拔為側福晉,弘曆繼位後視為心頭肉
    眾所周知,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一生當中有諸多愛好,不僅喜歡收集名家字畫,還特別愛往名作上面蓋自己的各種印章,樂此不疲,所以世人對其有個「蓋戳達人」的稱號。乾隆還對自己的文學造詣特別引以為豪,據不完全統計,他一生當中一共寫了44000多首詩作,堪稱清朝帝王作詩數量之最。
  • 乾隆皇帝得知他繼位後,為何大哭不止?
    弘曆也就是乾隆皇帝,在他知道自己繼承皇位後痛哭有什麼好奇怪的呢?我們要知道,他的繼位一定是在他父親雍正死亡的前提下,他的父親去世了,乾隆作為人子,他不難過,卻只為他自己繼承皇位而高興,這也不正常呀!再說中國歷來是以「仁、孝」治天下,乾隆如果對他自己的父親的死活都不在意,他還怎麼做皇上?所以,在弘曆得知自己繼承大統時痛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 康熙在97個孫子中,為什麼一眼就相了12歲的弘曆(乾隆)
    乾隆對於康熙充滿崇敬之情,從他幼年到他去世這一生的時間內,他都是他康熙爺爺忠實崇拜者,更是一直以他康熙爺爺為標杆來鞭策自己。 乾隆從個人感情上對康熙爺也是充滿親近感,兩個人三觀相合,情趣相投,既是關係親密的好爺孫,又是一對忘年交。更重要的是康熙爺從始至終的對弘曆的欣賞與栽培,即充滿了感情、又充滿了恩情。
  • 《如懿傳》開播,為什麼弘曆這麼受古裝劇的喜愛,原因有四
    《如懿傳》開播,為什麼弘曆這麼受古裝劇的喜愛,原因有四愛新覺羅·弘曆即清高宗,年號「乾隆」,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一生的修為也是可圈可點,像《乾隆王朝》、《宰相劉羅鍋》、《鐵齒銅牙紀曉嵐》、《布衣天子》、《江南京華夢》、《書劍恩仇錄》、《戲說乾隆》、《上書房》、《南少林三十六房》、《少年嘉慶》、《滄海百年》等都是主要講述弘曆的古裝劇,最近熱播的《延禧攻略》中也有弘曆的角色,剛剛開播的《如懿傳》更加不用說第一個鏡頭就是弘曆。為什麼眾多古裝劇中或多或少都提及到了這個人物呢,主要由這四個原因。
  • 雍正皇帝真的含淚殺子?賜死兒子弘時?乾隆繼位後,真相浮出水面
    這段史料記載,雖然並沒有說明弘時到底是如何死的,但是也沒有記載,雍正皇帝將其賜死,雍正五年,隨著八王爺允禩,已被雍正皇帝處理完畢,因此,他也被清除出愛新覺羅家族的宗籍。
  • 「名人百科」一代雄主——清高宗乾隆
    【名人簡歷】清高宗純皇帝(1711—1799年)即乾隆帝,姓愛新覺羅,諱弘曆,是雍正帝第四子。屬兔,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卒於嘉慶四年正月初三,終年88歲,葬於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市西北)。乾隆於雍正十三年即位,為清代入關後的第四任皇帝。
  • 弘曆得知自己將要繼承皇位後為何大哭不止?四點原因讓他務必為之
    根據《清高宗實錄》記載,乾隆皇帝(當時仍然是寶親王)在得知自己是雍正秘密確立的儲君時,「伏地大慟」、「感慟號呼良久」,在雍正葬禮上更是「痛哭失聲、擗踴無數。……上哀慟深切,哭不停聲,竟日水漿不御。群臣伏地環跪,懇上節哀,上悲不自勝,左右感泣,鹹弗忍仰視」。
  • 乾隆為什麼那麼驕傲?因為他才是清朝真正意義上一統全中國的皇帝
    乾隆,全名愛新覺羅·弘曆,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從小深得皇祖父康熙皇帝的喜愛,喜愛到什麼程度呢?據說當年康熙皇帝就是因為對他的喜愛,打算把大清江山交給他,所以才把皇位傳給了他的老爸胤禛。而且要求胤禛百年之後,要把皇位傳給弘曆。
  • 「清高宗乾隆皇帝展」亮相鄭州博物館新館,憑身份證領票參觀
    試開放期間舉辦了「清高宗乾隆皇帝展」,展覽精選故宮博物院所藏乾隆皇帝精美文物上百件,均為首次在河南亮相,向大家展示乾隆文治武功的一生。鄭州博物館新館總建築面積14萬餘平方米,是國內單體面積最大的博物館。
  •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的生母究竟是誰,不是甄嬛,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大家都知道愛新覺羅.弘曆有一首著名的詩:「一片一片又片,兩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都不見。」 愛新覺羅.弘曆不僅是一位出名的詩人,還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歷史上稱為乾隆皇帝,他是清朝在位時間最長(在位63年零4個冃),也是壽命最長的皇帝。
  • 殺出來的紅頂子,清朝乾隆皇帝的手下第一戰將是誰?
    清高宗弘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軍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生於1711年9月24日,卒於1799年2月7日。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他做皇帝的60年裡,清朝達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那麼問題來了,在這60年中,大小戰爭無數,那麼到底誰才是乾隆手下的第一戰將呢?當時的清朝軍隊的戰鬥力跟晚清比起來是否更強大呢?
  • 為什麼雍正皇帝如此厭惡弘時而偏愛弘曆呢?
    愛新覺羅·弘時,清朝雍正帝第三子,乾隆帝的異母哥哥,比乾隆大7歲。康熙四十三年生,母齊妃李氏,弘時少年時,先後經歷了康熙兩廢太子,而後九子奪嫡等政治鬥爭,在康熙帝猝死後,雍正獲取了皇位,那麼為什麼雍正皇帝如此厭惡弘時而偏愛弘曆呢?
  • 康熙第一次見孫子乾隆時,為何驚得老皇帝不由得放下手中的酒杯?
    在愛新覺羅家族中,康熙和乾隆是兩個最偉大的人物,也是清朝最傑出的皇帝之一。雍正與乾隆,這兩位清朝最偉大的皇帝,他們的初次相遇,可以從圓明園說起,那一年,乾隆,也不過才12歲,在圓明園裡,弘曆第一次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就是乾隆的祖父——康熙,從此改變了他的命運!
  • 看似風流的乾隆皇帝,心頭自有他的白月光
    乾隆皇帝是我們很熟悉的一位帝王,特別是在宮鬥劇流行的今天。那麼歷史上的乾隆真的那麼風流多情,見一個愛一個嗎?其實歷史並非如此,雖然乾隆一生嬪妃無數,但是他自始至終愛的一直是他的第一任皇后——孝賢純皇后富察氏。
  • 「如懿」的歷史原型:本是乾隆的繼後,卻讓乾隆恨之入骨
    烏拉那拉·如懿是乾隆的繼後,在影視劇《如懿傳》中,如懿斷髮明志的場景歷歷在目。他們雖然是青梅竹馬,但是終究抵不過時間,弘曆成為了皇帝後,兩個人漸行漸遠,最後兩個人感情破裂。 如懿的歷史原型也是乾隆的繼後烏拉那拉氏。
  • ...圖裡琛被雍正派去救弘曆,他對雍正說:奴才明白!到底明白什麼?
    所雍正開始覺得弘時不單純,而後來雍正怎麼知道弘時要暗殺弘曆的呢?問題就在於隆科多身上了,這一點圖裡琛早就看出來了。 圖裡琛看似憨厚樸實,但卻是極富心計,皇帝的一個眼神,一句話他都揣摩的很到位,圖裡琛對皇帝是忠心耿耿,而且他的應辯能力異常強大,早在康熙朝時,就表現的淋淋盡致了。
  • 她給乾隆做了十年丫環,繼位後封皇貴妃,卻被乾隆殺了三代
    清朝雍正十二年三月,雍正皇帝一道諭旨,將寶親王弘曆身邊的一名丫鬟(格格)超拔為側福晉,這名丫鬟姓高,已經伺候了弘曆十年左右,能夠被天子欽賜為側福晉,算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了。今天筆者要講的就是弘曆(乾隆)身邊的這位丫鬟,即歷史上的慧賢皇貴妃。
  • 「乾隆皇帝」特展在鄭州博物館新館展出
    本次「清高宗乾隆皇帝展」是鄭州博物館新館試開放的第一展。圖為乾隆皇帝的寶座。 中新社記者 王中舉 攝  1月9日,《清高宗乾隆皇帝展》在鄭州博物館新館持續展出。該展覽設置兩個展廳,分為「密詔即位,君臨天下」「稽古崇文,靖邊宣武」「怡情樂志,物阜工巧」「龍袍袈裟,興黃安蒙」「觀風問俗,出巡中州」五大單元,詳實地回顧了乾隆皇帝登基以後的政治生涯和私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