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鏡到底」的《1917》美如畫 「最佳攝影」獎項實至名歸

2020-12-22 孤獨的電影家

《1917》的故事背景發生在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兩個英國士兵臨危受命,要向前線作戰的隊友傳達「立刻停止進攻」的訊息,時間只有8個小時,如果訊息傳達不到,準備進攻的1600名士兵,會落入敵人的圈套,失去生命!

《1917》電影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在於劇情,而在於它的製作技術。《1917》拍攝中最難的地方不是角色的演繹,而是各種長鏡頭的拍攝和拼接,和要跟隨兩位主角的視角進行故事的推進。

《1917》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和「最佳音響效果」三大獎項,可謂實至名歸。奧斯卡最佳攝影羅傑狄更斯是《1917》電影成為奧斯卡和其他獎項熱門獲得者的主要功臣之一。「一鏡到底」這種「技術」雖然也是《1917》的優勢之一,但「光與影」的運用和構造,才是讓觀眾「沉浸式體驗」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這裡,必須要讚揚下羅傑狄更斯,為觀眾在觀看《1917》時,呈現了最完美的光影美學!

可能很多人對這個老頭,都是第一次聽說。但是他掌鏡的電影,個個都如雷貫耳:《肖申克的救贖》、《冰血暴》、《老無所依》、《朗讀者》、《007:大破天幕殺機》、《銀翼殺手2049》等。

談到「長鏡頭」不得不提到咱們國內的文藝片電影。記得19年跨年電影《地球的最後夜晚》,宣傳點之一就是在電影結尾時的長鏡頭畫面。當時有一記憶深刻的調侃評語:如果通過鏡頭長短可以成為一個衡量導演是否載入史冊的標準,那我家路口的監控攝像頭是否可以拿奧斯卡?「長鏡頭」真的不是拿來裝逼的。

獲獎大熱的《1917》在奧斯卡上並沒有獲得他們想要的獎項,或者是觀眾期待的大獎,也有很多觀眾為《1917》憤憤不平,覺得這是一部神作。雖然《1917》獲得多個獎項的提名,也是奧斯卡或者觀眾對這部電影的認可。但是想要真正成為佳作,光靠技術是不夠的,故事邏輯、演員演技等,都是缺一不可的。

其實《1917》的故事比較老套,雖然有刻畫人性的描述,也展現了戰爭的殘酷,也被評為《拯救大兵瑞恩》以來,最好的戰爭片。可能是戰爭片的緣故,導致這部片子有些缺憾。觀眾們對於戰爭片的審美是疲勞的,也都知道戰爭是殘酷的,再怎麼展現戰爭的殘酷、人性的黑暗,都達不到觀眾的High點。

從技術上說,這種偽「一鏡到底」的方式,是值得所有導演學習的。也希望國內的導演真心實意拍片,不要撈錢裝逼。

相關焦點

  • 《1917》:「一鏡到底」的奧斯卡最佳影片?
    第8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 在這其中,嚴格來說,又分為「真一鏡到底」與「偽一鏡到底」。 與已拿到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鳥人》一樣,《1917》也是「偽一鏡到底」。 在此前「奧斯卡前哨站」好萊塢年度影評人協會獎項中,《1917》甚至拿下了一個「最佳剪輯獎」!
  • 《1917》一鏡到底的戰爭大片
    《1917》聚焦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兩個英國傳令兵的視點,帶領觀眾橫穿1917年西線戰場,完成一場戰爭救贖。影片最大的噱頭就是一鏡到底的長鏡頭手法,代入感極強,雖然是利用高科技手段製造出來的偽一鏡,卻能在如此大的空間跨度裡,完美調度如此大規模的服化道、美術及群演,完美轉場,完美動線,沒有絲毫擺拍感。故事的背景是1917年一戰西線,睡夢中的兩個年輕人接到了一個送信的任務,送達一條撤銷進攻的命令,以挽救1600人的生命。
  • 《1917》:提前鎖定奧斯卡最佳影片 「一鏡到底」有多厲害
    本以為這些獎項已經足夠證明實力,沒想到在1月底,該片又在第72屆美國導演工會獎上獲得最佳劇情片導演,一時風頭無倆,火了整整一個月。 但這些獎項還不是全部,在英國電影學院獎、美國編劇工會獎、美國攝影協會獎、金衛星獎、倫敦影評人協會獎等等所有主流獎項上都有各種提名,所以它會是今年奧斯卡上一名強勁的種子選手。
  • 拋開「一鏡到底」,《1917》還有這些
    偽一鏡到底的偽戰爭片《1917》究竟是部怎樣的電影?看過影片的觀眾都知道,《1917》是一部偽一鏡到底的偽戰爭片。2014年岡薩雷斯的《鳥人》同樣是119分鐘的偽一鏡到底,但其影片大多場景在室內,相較於《1917》戰場外景,難度無法相比。可以說門德斯導演把攝影、鏡頭、場景調度、剪輯等技巧做到了目前能做到的極致。這些造就了最終的一鏡到底。可除了一鏡到底呢?好像並沒有什麼真正讓人記住的點。這點後面再說。偽戰爭片。
  • 「一鏡到底」的《1917》,怎麼就成了今年奧斯卡的最大失意者?
    但是該片依然拿下了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效果三個獎項,連最佳視效都沒留給《復聯4》。綜合這三個獎項你也可以知道,這肯定是一部視聽體驗爆表的電影。
  • 《1917》的「一鏡到底」是實力還是炫技?
    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已於2月10日落下帷幕,由薩姆·門德斯執導,羅傑·狄金斯掌鏡的《1917》坐擁十項提名,最終斬獲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效果三項大獎。真正讓《1917》得以成功的,莫過於這部電影使用了「一鏡到底」的展現方式,顧名思義,所謂"一鏡到底"就是指電影拍攝過程中鏡頭沒有中斷,並且不通過剪輯等手段來切換場景。
  • 羅傑·迪金斯二度拿下小金人,《1917》原來是「偽一鏡到底」
    15次獲提名的好萊塢傳奇攝影師羅傑·迪金斯憑《1917》拿下最佳攝影,上一次他憑《銀翼殺手2049》已獲得一尊小金人。《1917》讓人讚不絕口的「一鏡到底」讓羅傑·迪金斯實至名歸。同時該片也拿下了最佳視覺效果獎,破碎了《復聯4》的奧斯卡夢。
  • 獨特的一鏡到底戰爭片|電影《1917》
    《1917》 2020導演:Sam Mendes攝影 :Roger Deakins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其中,《1917》獲得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效果三項大獎。而值得關注的是,Roger Deakins繼《銀翼殺手2049》之後,今年憑藉《1917》再次摘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的桂冠。要製作一部在觀眾看來連續兩個小時一直拍攝、未曾剪輯的故事片,這無異於是在說笑。
  • 5000字解讀電影《1917》,它的好不止于震撼的一鏡到底
    詹姆斯卡梅隆不斷升級著攝影設備和技術,李安則像堂吉訶德一樣在邁向高幀率的道路上孤身向前。而「一鏡到底」這種並不稀奇的拍攝技術,則是《1917》最大的看點和噱頭。這個「一鏡到底」不是片中的一個長鏡頭,而是從影片開始到結束由一個不間斷的長鏡頭構成。長鏡頭的拍攝難度和技術要求可想而知。
  • 《1917》獲得奧斯卡三好大獎,從幕後解開「一鏡到底」之謎
    在入圍的所有影片中,呼聲最高屬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主題的《1917》,雖然錯過了最佳影片,但他仍然獲得了奧斯卡中的三個最佳大獎:最佳視覺效果、最佳攝影和最佳音效,這些都能體現影片的高內容。「一鏡到底」的「狠話」早在電影宣傳片發布時就已經發布,所謂「一鏡到底」是指整部電影只有一個鏡頭,拍攝中沒有重複,最直觀的視覺體驗是觀眾本身和鏡頭的統一,觀眾成為主角的隨從,與上路一起完成艱巨的任務。
  • 2小時一鏡到底,全片只有一個鏡頭,《1917》差點就是奧斯卡最佳
    「全片只有一個鏡頭」的《1917》,為何會成為奧斯卡的頭號種子選手,導演又是如何拍攝兩個小時的一鏡到底,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部神作的世界。導演門德斯的銀幕處女作是大名鼎鼎的《美國麗人》,他憑藉這部電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那時他才剛滿34歲,而《1917》這部電影則是他的心血結晶,這個故事已經在他心裡醞釀很多年了。
  • 英國電影學院獎頒出,無懸念,一鏡到底的《1917》成大贏家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近日,第92屆奧斯卡的「前哨戰」,第7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揭曉獲獎名單,《1917》拿下最佳影片、導演、英國影片、攝影、藝術指導、音效、視覺效果七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1917》由薩姆·門德斯執導,喬治·麥凱、迪恩-查爾斯·查普曼主演。薩姆·門德斯醞釀了多年關於《1917》的故事靈感,他的祖父曾親歷一戰前線,是一位穿梭在槍林彈雨中的傳令兵。這份「生死速遞」情結,演化成電影核心情節。
  • 「一鏡到底」的衝奧大熱門《1917》即將上映,首曝預告片
    本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名單公布,由薩姆·門德斯執導,喬治·麥凱、迪恩-查爾斯·查普曼主演的《1917》,一舉摘下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原創配樂等10項重量級獎項提名,成衝奧熱門選手。《1917》奧斯卡「10項提名」的成績,在戰爭類影片中,僅次於影史經典戰爭片《拯救大兵瑞恩》的提名紀錄。
  • 從《1917》的「偽一鏡到底」看《俄羅斯方舟》的「真一鏡到底」
    那就是獲得了今年奧斯卡最佳攝影與最佳視覺、音響獎的《1917》。而且本片在之前也是被認為最有希望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之一,只可惜惜敗於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影片《寄生蟲》。但儘管如此,《1917》仍不失為一部優秀的電影。比如,在劇情上,它以兩個普通士兵的視角來為我們展現了戰爭的殘酷等等。
  • 《1917》:「一鏡到底」的野心和魄力
    作為全國影院復工之後第一部上映的重量級新片,《1917》自8月7日開畫以來,前3日票房已經突破3300萬,算是一個不錯的成績。「一鏡到底」是《1917》全片的最大亮點,在沉浸式的觀影體驗中,讓人獲得了奢侈Vlog跟拍或是大成本VR遊戲的既視感。但同時,《1917》也陷入了「技術大於內容」的質疑。
  • 《1917》:2020年最佳戰爭片,「偽一鏡到底」帶你體驗真實戰場
    《1917》在今年的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了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和最佳視覺效果三項獎。而電影所宣傳的''偽一鏡到底''手法無疑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故事發生在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開始了3年,進入了白熱化階段。而電影故事的主角是兩個年僅16歲的英國士兵。
  • 《1917》上映,一鏡到底真的適合戰爭片嗎
    《1917》在北美上映後,被稱為"為銀幕而生的電影"。沒錯,雖然一鏡到底的電影早已不是第一次,而且《1917》不能算真正的一鏡到底,中間還加了一些隱藏剪輯點。一鏡到底還是羅傑·狄金斯的第一次嘗試,最後拿下奧斯卡最佳音效、最佳攝影、最佳視覺三項大獎,也算是眾望所歸了。影片上映後也引來一些專業人士的討論,覺得一鏡到底不適合拍戰爭片,或者《1917》的長鏡頭沒有表現出戰爭的真正含義。
  • 槍響之後,沒有贏家,《1917》一鏡到底還原真實的戰爭
    今天分享的影響是今年奧斯卡最大遺珠《1917》,十提三中,獲得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效果3項技術大獎。本片已確認引進內地,但想要在影院一睹風採,可能還需等待。影片講述了兩名年輕的英國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穿越槍林彈雨,通過傳達重要情報而阻止友軍落入德軍圈套的故事。
  • 《1917》一鏡到底
    我把2020年度個人最佳電影給了《1917》(雖然是2019年的電影),該片最大的亮點就是給觀眾呈現了一個一個半小時的,從頭到尾只有一個長鏡頭的神奇電影。所以《1917》敢用「一鏡到底」來呈現,我不禁要為大洋彼岸的薩姆·門德斯導演起立鼓掌——能有這樣一部作品的出現,雖然一定程度上歸功於現代電影技術的發展,但同樣要感謝是導演和劇組的不懈努力。那接下來是我個人對使用「一鏡到底」這個拍攝手法所拍攝的電影,在表現力上出現的優點和缺點的個人見解。
  • 索亞斌做客《今日影評》點評《1917》「偽一鏡到底」
    今日影評  在年初舉行的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中,由薩姆·門德斯執導的電影《1917》連奪最佳視效、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三項技術大獎。作為影片最大的宣傳點所在,「一鏡到底」既是賣點、也是爭議。「一鏡到底」的運用,是否真能令觀眾身臨其「戰」?  8月11日,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索亞斌受邀做客《今日影評》節目,專業評點電影《1917》之餘,針對其中「一鏡到底」的技術應用,與廣大觀眾朋友展開深度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