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打坦克的機槍,一戰德國MG18超重機槍,就是一門速射炮

2020-12-18 丹書戰史

一戰中後期,德國一直想辦法破解協約國的坦克大軍,對這種剛剛走上戰場的鋼鐵怪獸,德軍在搞清楚了它們的基本性能之後有針對性地研發了各種反擊武器,MG18大口徑重機槍就是其中一種,該槍被認為是一戰時期的坦克剋星,奈何出現得太晚,對戰局已經沒有什麼影響了。

MG18反坦克重機槍

MG18重機槍的起源,要追溯到德軍最初採用的K彈和S彈,這兩種7.92毫米的彈藥被證明可以對坦克裝甲造成傷害,遵循這一思路,研製口徑更大的重機槍,用以發射專業的穿甲彈,將會對坦克造成致命的傷害。

1917年10月,戰爭部宣布了一項競標,旨在尋找一種可以發射新式13.25×92毫米SR彈藥的自動武器,這種新設計的彈藥被證明可以輕易穿透早期坦克10來毫米厚的鋼裝甲。參與競標的總共有6家公司,經過一系列的測試之後,MAN公司的設計在1918年8月13日被德國陸軍正式採納。

MG18反坦克重機槍

GM18是本質上是一挺放大版的水冷重機槍,它採用槍管短後座原理與肘節閉鎖結構,機槍只有連發模式。和普通水冷重機槍差不多,它也有一個巨大的水冷套筒加雙握把結構,使用30或75發彈帶供彈,因為彈道平直,射程遠,它在一戰時也可以被當成防空機槍使用。奇怪的是德軍規定執行反坦克任務時使用75發彈帶,防空作戰時使用30發彈帶,或許德軍認為坦克的威脅要大於飛機的威脅吧。

因為槍身太重,已經不可能如步兵重機槍一樣用人力輕易搬運,該槍採用一個輪式炮架,可用馬匹或者機動車輛拖曳行軍,整套設備重133.7千克,伺候這樣一門重機槍需要6名士兵。

MG18反坦克重機槍

MG18重機槍的槍管比毛瑟1918反坦克步槍短,兩者口徑相同,彈藥可通用,MG18在發射穿甲彈時槍口初速度降低到550米每秒,反坦克步槍的為785米每秒。儘管初速度降低了,但是彈頭的殺傷力依然可觀,在100米距離上能夠擊穿20毫米厚的表面硬化鋼裝甲,在300米距離上依然能擊穿15毫米,在一戰期間足以對付大部分出現在戰場上的坦克。

MG18重機槍的性能在一戰時期無疑是十分優秀的,它如果能大量生產將會對協約國的坦克部隊造成致命殺傷,極有可能影響戰爭進程,和小口徑的速射炮差不多。

7.92毫米彈藥和13.25毫米彈藥對比

不過MG18問世太晚了,在得到陸軍採納僅僅3個月後德國就投降了,在此期間工廠生產了50門,德國投降後MG18受制於《凡爾賽條約》的限制沒有得到繼續升級完善,已經出廠的50門也沒有運抵前線參戰,因此沒有任何實戰記錄,對它的性能只能通過測試數據進行分析。

從一戰的坦克水平來看,最早投入實戰的菱形坦克裝甲防護只有6毫米厚的鍋爐鋼,完全無法抵擋MG18的掃射,而另一款被譽為現代坦克鼻祖的FT-17輕型坦克,它的防護更強,正面最厚處達到了22毫米,但是側後方也只有6毫米,在戰術運用恰當的情況下,仍然能夠造成有效傷害。

被毀的菱形坦克

MG18的問題就在於它出現得太晚,此時不僅德軍所處的局面已經難以挽回,而且大戰的消耗讓德國國內工業耗盡了力量,無法實現大規模量產。戰後如MG18這類重機槍還是有發展空間的,可以延伸出防空機槍或者裝甲車用的重機槍,終因錯綜複雜的歷史原因宣告結束。

相關焦點

  • 一戰奧匈帝國37毫米狙擊炮,用狗拖著跑,專門克制敵人機槍
    一戰中以馬克沁機槍為代表的自動武器,將組團衝鋒的步兵打得體無完膚,為了緩解這種不利局面,各國都開始尋找應對方法,這一時期出現了多種新武器和新戰法,37毫米狙擊炮就是其中一個。M1915狙擊炮一戰時期研製類似武器的國家並不少,不僅法軍、德軍研製裝備了,奧匈帝國也研發了一款M1915式37毫米狙擊炮,或者稱它步兵炮,可以算是同類產品中的佼佼者。
  • 好奇心:加特林機槍這麼強,為何沒有成為坦克機槍
    好奇心:加特林機槍這麼強,為何沒有成為坦克機槍加特林機槍是一種多管旋轉機關槍,誕生年代很早,1860年就設計完成了,早在清朝晚期的1874年我們就接觸過,稱其為「格林快炮」,當時還是以手動為主,也就是很多人在影視劇中看到的「手搖機槍」,比如說洪金寶早年的的電影《富貴列車》或者湯姆克魯斯的電影《最後的武士》中都可以看到。
  • 盤點那些好萊塢電影裡經常出現的大殺器:速射機槍
    電影《兵臨城下》「以一抵十」的馬克沁機槍《兵臨城下》電影裡看到的馬克沁機槍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做「以一抵十」,它以速射和連發的火力密集的優勢把這一概念發揮的淋漓盡致,讓自動射擊的技術在它的基礎上得到了一個很好的體現。
  • 世界最快最強機槍「迷你炮」,每分鐘高達6000發
    在最著名的魔鬼終結者2和黑客任務中,相信有心的軍事愛好者們都注意到了一個強悍的「神級」武器,那就是今天的主人公——世界最強機槍,俗稱「迷你炮」美國M134米尼崗機槍。美國陸軍型號稱為M134型速射機槍格林(Gatling)7.62毫米彈藥速射機槍(minigun)用途廣泛,美國空軍型號稱為GAU-2 B/A型,美國海軍型號稱為GAU-17/A型。目前,這種速射機槍最高射速高達6,000發/每分鐘,被稱為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機槍。
  • 機槍掃射坦克,打不穿鋼鐵裝甲,為什麼還要浪費子彈瘋狂掃射
    坦克出現於一戰時期,到了二戰那會已經發展成熟,成為戰場上的大殺器。納粹德國、蘇聯更是因為擁有大批高質量坦克裝甲部隊,從而獲得了「鋼鐵洪流」的美譽。雖然坦克一度成為戰場上無敵的存在,更是平地和曠野上的步兵的噩夢。不過在戰場上,並不是沒有辦法對付坦克,例如拿機關槍瘋狂掃射。
  • 十大全球殺傷力最強的機槍
    1.加特林M134加特林M134美國陸軍型號稱為M134型加特林(Gatling)速射機槍,7.62毫米彈藥速射機槍(minigun)用途廣泛,美國空軍型號稱為GAU-2B/A型,美國海軍型號稱為GAU-17/A型。這種速射機槍最高射速高達6,000發/每分鐘,被稱為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機槍,人稱"火神炮"。
  • 人在地上站裝甲車從天上來,裝配兩門火炮三挺機槍,火力碾壓坦克
    在以往只要一說到戰鬥民族裝甲車,人們第一時間都會想到BMP-3步兵戰車。因為BMP-3步兵戰車暢銷海內外,出鏡率又高。但其實俄羅斯還有一款BMD系列步兵戰車「又帥又能打」這個家族中最新款就是BMD-4空降戰車。
  • 幫助英國在戰爭初期抵禦德國坦克的反坦克炮——QF2磅反坦克炮
    自從坦克誕生以來,反坦克作戰就成了人類在戰爭的一個核心,沒有反坦克手段的步兵在面對坦克時,不比他們要用血肉之軀面對機槍好多少。而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英國,早期的處境非常不妙,他們手頭的反坦克炮就只有戰前開發的QF2磅反坦克炮。那麼這種開發於戰前的反坦克炮,要如何在戰爭中應對那些可怕的德國坦克呢?
  • 騎兵的落幕:機槍亦或坦克?
    那麼其中會有很多人糾結於,騎兵的落幕究竟是重機槍的發明導致戰場上騎兵無法正面發起衝鋒亦或是坦克的發明代替了騎兵的作用呢?有人說是火器的出現導致了騎兵的沒落:其實我個人覺得這非常的不對,火器火炮的出現,只能是導致歐洲的城堡貴族沒落,不可能讓騎兵沒落,因為當時步兵能夠使用火器,而騎兵也能夠使用火器。況且騎兵可以打了就跑,而步兵卻做不到這樣的機動性。
  • 德式輕機槍的起點,一戰德軍伯格曼MG15機槍
    照例先解釋名字,MG不多解釋,德語機槍Maschinengewehr的首字母縮寫。15代表年份,而n.A.是德語neuer Art(新型)的縮寫。也就是說MG15.n.A意為15年式機槍新型或者說是改型,因此咱們聊.n.A之前就得先說MG15。
  • 二戰荷蘭M-39裝甲車,分不清哪個是機槍哪個是炮
    輪式裝甲車在一戰時期得到認可,不過那時候基本都是從現有的汽車,通過安裝鋼板改裝而來,性能指標一般,一戰後許多國家開始研製專業的裝甲車,荷蘭也點亮了自己的科技線,在二戰前夕研製出了M-39輪式裝甲車。M-39裝甲車在30年代,荷蘭已經研製成功了DAF PD.2型裝甲車,在二戰爆發前,以它為基礎研發了DAF PD.3型裝甲車,也就是M-39。
  • 加特林機槍:射速高重量沉故障率高,不適合成為坦克機槍
    坦克,至少在當下,仍然頭頂「陸戰之王」的桂冠,儘管天上的攻擊機、武裝直升機、察打一體無人機,地面上的反坦克地雷、反坦克飛彈、反坦克火箭發射器、大口徑榴彈炮彈等,都能給坦克帶來非常大的麻煩,但坦克在軍中的地位,一時半刻,還真的是難以撼動,被其他陸戰武器所取代。
  • MG30是通用機槍,可以當做重機槍使用,為何卻被納粹德國拒絕?
    德意志帝國作為一戰戰敗國之一,不但在領土、人口、鋼鐵工業、礦產、以及殖民地等諸多方面都承擔了他該承擔的代價,同時也在軍事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就好比德意志帝國的陸軍,不但被限制在了10萬人以下,還不能裝配坦克、重型火炮、重機槍等進攻性武器。就連德國總參謀部這樣的高級軍事機構都被取消了。
  • 自動機槍鼻祖馬克沁
    雖然兵力相差懸殊,但英軍毫不懼怕,因為他們攜帶了4挺馬克沁機槍。面對蜂擁而來的敵人,4挺馬克沁機槍交織出的「死神之鞭」,打退了幾十次衝鋒。戰後,麥塔比利人死傷者達3000多人。在此後的100多年裡,全世界共有超過3200萬人倒在了馬克沁機槍的槍口下。  馬克沁機槍終結了一個時代,也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 凱迪拉克的M24霞飛,裝甲能被機槍擊穿,卻是二戰最優秀的輕坦
    1939年後,改變了這一局面的人出現了:他就是"美國裝甲兵之父"霞飛少將。這三款坦克反而像是一戰的產物:M3"格蘭特·李"擁有1門射界極其狹窄的75毫米榴彈炮,主炮卻是裝在小炮塔上方的37毫米反坦克炮。M3/M5"斯圖亞特"的武器裝備都相當孱弱:1門3毫米"小水管"外加5挺用作補充的機槍。二戰初期的美國履帶式裝甲式履帶車輛,無非都是機動性較好的脆皮——而且機動性較好也不過是相對而言,汽油機的易燃性是很顯而易見的。
  • 「拖拉機+機槍=坦克?」——邱吉爾的「陸地戰艦」夢想
    坦克!這種在一戰中產生,由拖拉機加上機槍組裝而成的陸上新式武器,在產生後的幾十年大放異彩!它有著諸多頭銜!「陸上戰爭終結者」就是它最具標誌性的外號之一!其實在二戰中,不只德國在戰場上投入了坦克,英、法、美同樣也在大力進行坦克研發的投入。舉幾個例子。
  • 一名醫生發明了世界第一挺多管機槍加特林,機槍之父
    ,世界上第一挺成功的多管式機槍就此誕生,而他的發明者,那名善良的醫生就是後來被譽為「機槍之父」的理察·加特林,這挺轉管機槍被叫做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雖然有著每分鐘200發的驚人射速,但最初幾年竟然連一挺也沒賣掉,在當時的軍隊中,很多軍官保守地認為,進攻步兵的火力不過是決戰的前奏,取勝仍要靠刺刀和肉搏,這種速射武器違背了步兵大無畏的精神,而傳統的軍火製造商更是大肆貶低這種武器,以至於很多人還發起了一場反對加特林機槍的運動。
  • 機槍連續射擊世界紀錄,10挺機槍100萬發子彈,打了12小時
    馬克沁機槍大發明,是世界戰爭史上的一件跨時代的武器,在此之前,戰場上主要依靠單發步槍,速射很低,持續火力不強,甚至不能阻擋騎兵的攻擊。有了能夠持續將彈雨潑出去的馬克沁機槍以後,以冷兵器見長的各個強悍的遊牧民族的騎兵就迅速消失了。這其中水冷機槍發揮了重要作用。
  • 小口徑的37毫米高炮除了打飛機,還能打坦克、工事嗎?
    德軍的88炮在戰爭中,發揮出了極其優異的反坦克效果,以至於後來德軍乾脆將88毫米高射炮搬到了坦克上,這就是德軍最經典的坦克——虎式!所以高射炮平射用來打坦克、摧毀工事,是毫無問題的。至於問37毫米高射炮是否也能用來打坦克或者摧毀工事,這實際上是問像37毫米這樣的小口徑高射炮是否也具有大中口徑高射炮同樣的平射威力。
  • 二戰十大差評武器,德國日本最多
    第十名:錯位的KV-2坦克 二戰前夕蘇聯在kv-1坦克的底盤上安裝了一門152mm M-10 Model 1938/1940型榴彈炮,為了裝下這門大口徑火炮還特別設計了一個巨大的炮塔。這型坦克最終被命名為kv-2重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