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英國在戰爭初期抵禦德國坦克的反坦克炮——QF2磅反坦克炮

2020-12-19 騰訊網

自從坦克誕生以來,反坦克作戰就成了人類在戰爭的一個核心,沒有反坦克手段的步兵在面對坦克時,不比他們要用血肉之軀面對機槍好多少。而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英國,早期的處境非常不妙,他們手頭的反坦克炮就只有戰前開發的QF2磅反坦克炮。那麼這種開發於戰前的反坦克炮,要如何在戰爭中應對那些可怕的德國坦克呢?

一、2磅反坦克炮的原型——40毫米機炮

事實上QF2磅反坦克炮在設計時,考慮的根本不是這貨的反坦克火力如何,倒不如說英國人是奔著省錢來考慮的。

在當時坦克是個熱門產物,不過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和對反坦克火力的認識,因此當時的坦克就沒有裝甲超過三十毫米厚的,而火炮口徑更是沒有超過50毫米口徑的。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英國也就不需要去考慮弄一個遠超當時標準的反坦克炮,基本上是怎麼省錢怎麼來,多快好省就完事了。

再者說,當時是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間戰期,加之籤訂了諸多條約,所以大家都在軍備投入上十分謹慎,軍費自然也就沒那麼多了。

考慮軍費有限的嚴峻問題,英國人很自然的就把口徑定為了40毫米口徑,這是因為他們有許多2磅炮彈,如今正好可以裝備給計劃開發的2磅反坦克炮。

(二戰中英國的磅指的是炮彈重量,這是來自於前裝滑膛炮時代的說法,因為當時習慣於以火炮發射的炮彈重量來給火炮命名和評級,英國將這個方式保留到了二戰。)

而2磅反坦克炮的原型則是一戰中的MⅡ型40毫米機炮

,而這個40毫米機炮在某個角度上根本就是從維克斯機槍上放大而來的

,身管短就算了初速還不高,僅僅達到600米/秒。

可想而知,這玩意的效果不會好到哪去的,

它的表親MKⅧ型40毫米機炮也沒好哪去,初速僅僅達到730米/秒。

毫不客氣的說,這玩意就是40毫米機炮的恥辱,與博福斯40毫米機炮完全沒有可比性。

如果硬要說對比的話,它可能也就比德國軍艦上的37毫米手拉機強點有限。

基於這麼一個原因,這種MKⅧ型40毫米機炮很快就從戰爭初期英國皇家海軍的主力防空武器,迅速變成了戰爭中後期給打雜軍艦的水貨防空武器。

畢竟這玩意不僅初速低,而且還存在有彈重不足,爆炸威力奇差無比的情況,更要命的是它的彈鏈只有14發的供彈量,根本不能形成有效的防空彈幕來應付敵機。那麼基於這麼一個玩意開發出來的QF2磅反坦克火炮,真的能夠有足夠好的表現嗎?

二、QF2磅反坦克炮

就結果而言,QF2磅反坦克炮可真比它的前輩好了不少。作為從一個殘次品延伸過來的反坦克炮,

QF2磅反坦克炮被由皇家兵工廠與維克斯公司的設計部門在1935年10月完成,代號2磅速射炮MarkIX,通稱為QF2磅反坦克炮。

它的開發思路十分明確,

那就是考慮經濟性和作為標準化武器生產,要求QF2磅反坦克炮能在不同載具間共用

——除去坦克外,還要能裝在吉普車或是卡車上。簡而言之,它將成為英國的通用反坦克炮,無論是交給反坦克炮兵或是裝在坦克上。

最終生產出來的QF2磅反坦克炮,重814千克,全長2.08米,炮管就有2米長,其裝備的炮彈為40毫米X304毫米.R穿甲彈。

得益於英國優秀的制炮技術,當時這種QF2磅反坦克炮在52倍徑的基礎上,可以獲得一個非常高的膛壓進而得到一個較高的初速,

其初速可以達到792米/秒

,遠遠要高於它那不靠譜的原型。

在測試中,QF2磅反坦克炮在發射穿甲彈時可以打穿約53毫米厚的鋼板,這對於三十年代的反坦克炮已經十分高效了。

就如前文所說,當時沒有多少坦克的正面裝甲厚度超過30毫米,所以它已經足夠對付當時大多數的坦克。

如果從這個數據來看,QF2磅反坦克炮在當時是最優秀的反坦克火炮,遠遠要強於當時主流的反坦克炮,比如說德國人的Pak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或是蘇聯人的M37型45毫米反坦克炮。

所以它不僅僅被裝備於英國當時的主力坦克上——如A-13巡洋坦克,瑪蒂爾達Ⅱ型步兵坦克,英國的反坦克炮兵也一樣拿到了拖拽式的QF2磅反坦克炮,用以加強其反坦克炮團的反坦克能力。

當時配發給反坦克炮兵的QF2磅反坦克炮的炮架十分獨特。在1936年維克斯交付的初期型QF2磅反坦克炮是由QF2磅反坦克炮配上MKⅠ型炮架,MKⅠ型炮架為3腳設計,進入射擊位置時炮架架高、炮輪懸空。

皇家兵工廠對維克斯的設計不是很滿意,因此設計了MKⅡ型炮架,該炮架為重型炮架並保持了三腳設計,架設後火炮進行360°的旋轉,並擁有一個大面積的炮盾為射手提供保護。與MKⅠ型炮架相比,MKⅡ型炮架的輪子可以拆卸下來。其目的在於降低火炮高度,利於伏擊敵方坦克。

就這樣QF2磅反坦克炮在1936年正式配備了英國部隊。

三、實戰中的2磅反坦克炮

在當時QF2磅反坦克炮在1938年正式加入了英國炮兵,主要配於英國步兵師的反坦克炮團和輕型防空/戰防團。

前者下轄四個反坦克炮營,每個營配備12門QF2磅反坦克炮。後者則下轄兩個戰防營,每個營同樣配備了12門QF2磅反坦克炮。

如此多的QF2磅反坦克炮,在當時對於步兵師的運載能力是一個挑戰,不過在1940年前的歐洲,除去英國可以自稱達到了完全的摩託化,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德國也僅僅是半摩託半騾馬化。

所以當時的QF2磅反坦克炮幾乎是在英軍的各個步兵部隊都有配備,在法國戰役爆發前,英國遠徵軍信心滿滿的要用自己的QF2磅反坦克炮教訓那些德國人。

然而,在1940年的法國戰役裡,QF2磅反坦克炮卻因為自己的繁瑣的設計而大失顏面。儘管QF2磅反坦克炮在實戰中可以較為容易的擊毀德國裝備的各種輕型坦克,但是反過來而言,它一樣也容易遭到德軍的攻擊。

雖然QF2磅反坦克炮十分低矮,本身非常適合隱蔽,但是較為繁瑣的架設方式坑了它,因為它必須其摺疊的三腳炮架展開,這個過程較之德國的雙腳炮架更為繁瑣。

在法國戰役裡面對那些橫衝直撞的德國坦克是十分危險的,

因為可能沒有的等到英軍的炮組把自己的反坦克炮架設完成,德國人已經衝到炮組面前了,許多炮組就在沒有架設好火炮的情況下被德國人俘虜去了。

而且QF2磅反坦克炮的另一個問題就是缺乏高爆彈和榴霰彈,儘管在設計之初的理由就是保有大量的2磅高爆彈和榴霰彈,但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反坦克炮團幾乎就沒有見過高爆彈和榴霰彈。

別說反坦克炮部隊沒有榴霰彈和高爆彈,坦克部隊也一樣沒有榴霰彈和高爆彈。這一點直接導致了裝備QF2磅炮的坦克和反坦克炮組均不能有效的支援步兵和壓制對方的反坦克火力。

在實際作戰中縱然瑪蒂爾達Ⅱ型坦克皮糙肉厚,能頂著德國人的絕大部分的反坦克火力衝上來,

可一旦遇到那些德國的88毫米高射炮,那麼它們就算發射穿甲彈,也未必能迅速摧毀88毫米高射炮,而且沒有榴霰彈和高爆彈,也更是無從消滅那些德國炮兵。所以說在法國戰役和北非戰場許多英軍坦剋死在了德國88毫米高射炮手中的一大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匱乏高爆彈和榴霰彈。

不過這不代表QF2磅反坦克炮就真的一無是處了,在北非戰場初期的諸多防禦戰裡,QF2磅反坦克炮都成為了隆美爾的噩夢。

這些在預設陣地裡架設好的QF2磅反坦克炮本身十分低矮,放到陣地裡更是不易被發現,而其自身可以360°旋轉的優勢也讓他們非常容易瞄準那些在沙漠飆車的德國坦克,從而將其一個個擊毀。

尤其是在戰爭初期,隆美爾所指揮的非洲軍團多半坦克都是二號坦克和三號坦克的時候,衝擊遍布QF2磅反坦克炮的英軍防禦陣地就變成一種作死的行為。

面對這種高戰損隆美爾也不得不哀嘆,戰爭在陣地戰時變成了殺人的戰爭,而非機動作戰時的以摧毀對方技術兵器為主的戰爭模式,他手頭為數不多的部隊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不得不敗下陣來,放棄了硬衝英軍防禦陣地這種不切實際的念頭。

結語

作為一款40毫米口徑的反坦克炮,QF2磅反坦克炮在戰爭中後期基本就退出了一線反坦克武器的序列,因為面對德國人日益加厚的坦克裝甲,QF2磅反坦克炮開始顯得力不從心。

就算加裝了利特爾·約翰適配器,發射30毫米複合非硬芯穿甲彈而獲得更高初速,使得QF2磅反坦克炮達到了QF6磅反坦克炮MKⅡ型的穿透能力,卻仍舊不足以擔任一線反坦克任務。但戴姆勒裝甲車這樣的配備了改進型QF2磅反坦克炮的裝甲偵察車仍舊是英軍在戰爭的利器,在偵察任務中仍舊可以取得較好的戰果。

這也從側面說明了,英國在二戰時期火炮製造業的輝煌,也證明了QF2磅反坦克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實力與功勳。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武器百科》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彈道學》

《英國反坦克火炮》

相關焦點

  • 防空炮演變來的反坦克炮,英國早期的反坦克支柱,QF-2磅反坦克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裝甲部隊簡直是所向無敵,尤其是在戰爭初期,德國的坦克幾乎無敵的存在,無論是橫掃波蘭,還是閃擊法國,德國裝甲部隊的那些鋼鐵造物都是無可置疑的強大。面對那些橫衝直撞的坦克,似乎同盟國的士兵能做的,就只有在自己的塹壕裡瑟瑟發抖了。畢竟,血肉之軀要如何對抗一個鋼鐵怪物呢?
  • 造型獨特的QF-2磅反坦克炮,如何成為抵禦德軍坦克的反坦克利器?
    這些驕傲的盎格魯·撒克遜人認為,他們有合理對抗德國坦克的辦法——依靠他們的QF-2磅反坦克炮,將德國人的坦克一個一個打成廢鐵。那麼在這個37毫米反坦克炮被稱作敲門環的年代裡,QF-2磅反坦克炮,這種口徑僅僅只有40毫米的反坦克炮,又能有什麼神奇之處呢?
  • QF20磅炮,英國L7坦克炮的奠基者,二戰坦克炮技術集大成者
    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英國作為老牌的工業大國,它在火炮技術領域仍然有自己獨特的技術優勢,以17磅炮76.2毫米的口徑,配合APCR穿甲彈等彈藥,讓它成為歐洲西線少數可以從容「獵虎」的反坦克火炮,可見英國的彈藥技術仍然具有領先的地方。
  • 英國反坦克炮和美國謝爾曼坦克的結合,如何誕生出獵虎殺手?
    一、螺旋上升的坦克優勢 事實上,二戰中的裝甲優勢是一個螺旋上升的產物, 在戰爭之初,英軍和德國的裝甲力量相對持平,德國的三號中型坦克和四號中型坦克,在面對英國的十字軍巡洋坦克、瓦倫丁步兵坦克和瑪蒂爾達Ⅱ步兵坦克時,本質上講是勢均力敵的。
  • 蘇聯的反坦克炮戰史,撐起蘇聯反坦克火力的45毫米反坦克炮
    如果熟悉二戰的朋友,都會了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初期,小口徑反坦克炮幾乎沒有用武之地這一點。比如德國的反坦克炮兵在面對英法坦克,只能無助的用自己的Pak35/36式37毫米反坦克炮開火,試圖用他們那可憐的37毫米穿甲彈打穿英法坦克的裝甲。
  • 日本陸軍的反坦克支柱,仿照蘇聯反坦克炮製造的一式反坦克炮
    如果提起反坦克炮,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裡,反坦克火力支點就是反坦克炮,比起火箭筒之類的應急武器可要好得多。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裡,各種反坦克炮算是層出不窮。而作為軸心國的核心成員日本自然也是不例外,早年對於反坦克炮的研究並沒有落下,其成果就是日本陸軍裝備的一式反坦克炮。
  • 一炮就能正面擊穿虎式:卻熱衷「逃跑為上」的自行反坦克炮
    【話說軍世】在二戰的歐洲戰場上,因為德國虎式重型坦克的巨大威力和厚重裝甲,盟軍士兵曾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患有「恐虎症」,在戰鬥中最不想面對的就包括虎式坦克,當時可以對戰虎式的盟軍坦克不多,英國手中的17磅反坦克炮,是少數對虎式有直射威脅的重火力。
  • 二戰德國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大口逕自行反坦克炮的先驅
    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是二戰德國早期開發的大口徑裝備,雖然威力巨大,但本身並不成熟,在試生產了2輛之後就放棄了,它們的一些設計經驗則用於後期的相關設備身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也算是開山鼻祖了。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最早的德國坦克殲擊車雖然二戰德國最早服役的坦克殲擊車,是用一號坦克底盤改裝的黃鼠狼1,但是真正從設計上來講
  • 從17磅炮到183口徑的巨炮,英國殲擊車的跨度為何這麼大?
    這其中除了蘇聯、德國和美國的眾多殲擊車外,英國的坦克殲擊車一樣是戰場上的利器,而他們使用的可不僅僅是謝爾曼改裝的「螢火蟲」。自行反坦克炮和二戰時的英制17磅炮就蘇聯和德國來看,坦克殲擊車或是突擊炮所呈現的造型普遍為無炮塔式的,主炮往往直接安裝在車體上面,而車體也很容易就能看出常規坦克的影子。
  • 戰爭表現優異,有著「57神針」之稱的ZIS-2反坦克炮,為何迅速被淘
    戰爭表現優異,有著"57神針 "之稱的ZIS-2反坦克炮,為何迅速被淘汰?二戰中的蘇德戰場不僅是二戰中最重要的戰場之一,也是戰鬥最激烈的戰場。在這個戰場上,揭開了無數新武器的面紗,如虎式坦克、虎王、豹式坦克,以及蘇聯伊爾-2對地攻擊機,還有綽號 "57神針 "的ZIS-2反坦克炮。說起ZIS-2反坦克炮,它是一款救火神器。早在1940年,也就是蘇德戰爭爆發的前一年,蘇聯軍方就以自己為參照物,認為德軍作為裝甲集群的先鋒,必然會裝備重型坦克。所以蘇聯紅軍急需一種能夠對付德軍重型坦克的反坦克炮。
  • 名副其實的釣魚竿,二戰德國105倍徑的81mmPAW 1000反坦克炮
    雖然二戰德國在火炮數量上與盟軍相比差距很大,但是在質量上卻明顯技高一籌,尤其是以克虜伯、萊茵金屬為代表的幾家軍工企業,在相關領域確有不少優秀作品,戰爭中火炮身管倍徑越做越大,彈藥殺傷力越來越高。儘管當時德國研製了身管倍徑達100倍的75毫米炮,不過這並不是德國的極限,德國還有105倍徑的PAW 1000式81毫米反坦克炮。
  • Pak40反坦克炮,德國人難得的理智,將歐洲撿破爛精神發揚到極致
    Pak40起源 ▲現存的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隨著蘇德戰爭的進行,t-34和KV-1的出現讓德軍此前的戰防炮失去了作用,德軍必須研製一款新火炮來應對新危機,於是克虜伯和萊茵金屬公司就舉起了研製的大旗,雙方開始了新一代75毫米反坦克炮的競爭,萊茵金屬在研製方面偏保守一些
  • 第一款專業的反坦克炮,德國3.7cm Pak36的那點故事
    德國人可以說在一戰被坦克吊打的過程中充分理解了坦克,也知道應該怎麼去對付坦克。這篇狗子和大家聊聊不是那麼「輕」的武器,德國二戰3.7cm Pak36反坦克炮的那些故事。1916年的索姆河戰役,坦克第一次投入戰鬥。
  • 二戰最強的火炮之一:上打飛機,下懟坦克,還是坦克炮
    【話說軍世】如果說到二戰中有名的火炮,也許不少人會說《亮劍》中提及的「義大利炮」,實際當時優秀的火炮有很多,比如說,讓M4中型坦克達到巔峰的英國17磅炮,被戲稱為「152神教」的前蘇聯152毫米火炮,結構簡單,重量輕的日本92式步兵炮等,而德國的「88炮」,應用範圍更是超出的想像。
  • 俄羅斯突髮油井大火,廠商緊急求救國防部,軍方拉來了反坦克炮
    軍方解決方式非常簡單粗暴,他們直接從2000公裡之外的薩馬拉地區調來俄羅斯中央軍區的炮手和MT-12型100毫米反坦克炮,準備用大炮直接抵近轟炸。炮彈轟炸消耗了大量氧氣,炸塌了油井,幫助油井封填,炮彈爆炸的超強氣流也將可燃油氣混合物吹走,油井溫度也被氣流吹拂而瞬間降低,最終成功將大火熄滅。雖然反坦克炮滅火看起來不可思議,但事實上這就是一次大規模的嘴吹蠟燭試驗,其原理實際上非常類似。
  • 三號坦克反坦克,四號坦克搞支援,德國坦克設計是否失誤了?
    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期,德國裝甲部隊開始正式組建。其研發生產的坦克除去訓練用的一號輕型坦克和偵察用的二號輕型坦克外,就是著手中型坦克的研發。而當時德國裝甲戰理論也不是那麼完美,就如同英國有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法國有騎兵坦克和突破坦克一樣,德國也有戰鬥坦克和支援坦克的劃分,並由此誕生了三號中型坦克和四號中型坦克。那麼德國人的這種劃分是否正確呢?
  • 二戰坦克丨厚裝甲德國三號坦克
    其中作為主力反裝甲的三號坦克(雖然後面變了),便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前期的裝備37毫米主炮,從1939的F型開始,逐漸裝備50毫米口徑火炮。三號坦克對的過來說很具有跨時代意義,按著德國坦克科技樹的發展第一次將反坦克炮安裝在坦克炮塔上作為主炮使用。 作為一款專為快速突破的坦克,無線電是標配。然而因為有了無線電,三號組團的時候常常可以集群作戰,以少量的傷亡吃掉對面。三人炮塔,坦克車長,炮手分離專業通訊兵的配置使得人機功效達到最大。
  • 《坦克世界》正面對戰之王,無炮塔的自行反坦克炮怎麼玩
    無炮塔的自行反坦克炮這種設計思路在冷戰期間在各國都有實踐,總體而言,這種類型的坦克比較適合野戰防禦,也有進攻能力和地形適應能力,但在城市攻堅或者主動進攻時無法快速反應來自側翼的突發情況。以Y系X級自行反坦克炮FV217為例,FV217可以用它 355 毫米的正面上車身裝甲承受大量攻擊,但普通IX、X級坦克擊穿其正正面下車身裝甲還是可以的,所以FV217待在中遠距離,運用主炮射界來提升正正面下車身裝甲的防護力,就很難被擊穿了。FV217的傷害也很突出。
  • 火力強勁可以點名,防護卻奇差:德軍靠蘇軍反坦克炮打穿蘇軍戰車
    部隊編成「黃鼠狼」系列坦克殲擊車的出現,主要是為了滿足德軍統帥部對下屬級反坦克炮單位部分自行化的需求。在「黃鼠狼」系列出現以前,德軍只裝備過少量有捷克制47毫米反坦克炮的1號坦克殲擊車。可以認為,「黃鼠狼」系列的量產才真正拉開了德國反坦克炮自行化的序幕。
  • 二戰中的無畏護國公,英國的重型巡洋坦克,克倫威爾巡洋坦克
    毫無疑問的,法國戰役裡的英國裝甲部隊遭到了一次徹頭徹尾的失敗,大批的坦克被摧毀或是成了德國人的戰利品,英國遠徵軍更是只能灰溜溜的撤回英倫三島。而英國裝甲部隊在法國的潰敗則深深刺痛了英國陸軍的心,英國陸軍意識到必須立刻加強自家的巡洋坦克,否則這種潰敗指不定要重演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