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坦克丨厚裝甲德國三號坦克

2020-12-21 蕾蕾看歷史

1934年古德裡安這個裝甲戰術天才提出了以三號為主力,四號為輔助搭配使用的裝甲部隊的構想。其中作為主力反裝甲的三號坦克(雖然後面變了),便是我們今天的主角。

三號坦克的主要改進點:

A型(1937):使用螺旋彈簧懸掛,護甲厚度14.5毫米

D型(1938):護甲提升至30毫米

E型(1938):三號正式量產型號,使用扭力懸掛

G型(1940):開始採用50毫米炮(F行後續款也為50毫米跑)

J型(1941):三號主力款,共產2616輛,裝甲提升至50毫米

N型(1942):換裝四號坦克替下之75毫米短管炮

三號坦克自身有多達12個型號。前期的裝備37毫米主炮,從1939的F型開始,逐漸裝備50毫米口徑火炮。三號坦克對的過來說很具有跨時代意義,按著德國坦克科技樹的發展第一次將反坦克炮安裝在坦克炮塔上作為主炮使用。 作為一款專為快速突破的坦克,無線電是標配。然而因為有了無線電,三號組團的時候常常可以集群作戰,以少量的傷亡吃掉對面。三人炮塔,坦克車長,炮手分離專業通訊兵的配置使得人機功效達到最大。當時對手的坦克都是雙人炮塔,車長兼任炮手,一邊偵查指揮一邊打炮,任務太重了。另外比如初期的T34,都是用旗語指揮,和使用無線電的三號坦克高下立判。(雖然火力上三號不行)

可以這麼說三號坦克的出現,完成了對德國裝甲部隊的一次質變,使德國有一款真正能使用的坦克。而其開創的5人車組三人炮塔的人員配置延續至今。在應用實戰方面,三號坦克的服役時間是1937年,在波蘭戰役中,三號坦克很出色的完成了自己作為「突擊先鋒」的使命。可惜的事,在波蘭戰役中三號的數量太少了,只能嚇唬嚇唬波蘭人,在後續的法國戰役中,三號的37毫米口徑炮就不行了。面對英法坦克,特別是英國的步兵坦克,瑪蒂爾達1,瑪蒂爾達2,完全就和遇到烏龜似的,打起來相當費力。好在設計的時候就預留了大口徑火炮的位置,法國戰役後就改成了50毫米口徑的火炮了。在蘇德戰爭期間,三號坦克最初憑良好的構造和德國坦克兵的高素質和高效的交流,1941年依舊取得了1:6的交換比。這主要是當時蘇聯主要是以BT快速坦克和T26為主。隨著T34成為主力,三號坦克就逐漸力不從心,慢慢的改造成為功能性裝甲。從1942年開始,三號坦克逐漸成為輔助坦克,而原準備成為輔助坦克的四號坦克德意志軍馬,成為了德國裝甲力量的主力。

相關焦點

  • 二戰德國九號、十號坦克,為了忽悠盟軍編造的坦克
    二戰打到1944年時,德國國內的工業生產已經很難支應前線了,尤其是坦克部隊,在盟軍的數量攻勢面前損失慘重,工廠生產難以補足前線的損失。不過德國坦克並非完全沒有優勢,更強的單車戰鬥力就是最明顯的長處,這也是盟軍最忌憚的地方,一直在緊密的關注德國新式裝甲武器的研發。
  • 二戰中的德國四號中型坦克,如何從支援坦克變成了德國主力坦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開發了多款經典坦克,幾乎每一款都在二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例如縱橫戰場的虎式重型坦克,至今都為人所津津樂道。但在當年的德軍裝甲部隊裡,長期擔任其裝甲部隊中堅力量的坦克,實際上是開發於戰前的四號中型坦克。可是四號中型坦克在開發之初並不是為了擔任裝甲部隊主力,而是為了以提供支援力量為主的支援坦克定位。
  • 三號坦克反坦克,四號坦克搞支援,德國坦克設計是否失誤了?
    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期,德國裝甲部隊開始正式組建。其研發生產的坦克除去訓練用的一號輕型坦克和偵察用的二號輕型坦克外,就是著手中型坦克的研發。而當時德國裝甲戰理論也不是那麼完美,就如同英國有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法國有騎兵坦克和突破坦克一樣,德國也有戰鬥坦克和支援坦克的劃分,並由此誕生了三號中型坦克和四號中型坦克。那麼德國人的這種劃分是否正確呢?
  • 德國的二號坦克,德國裝甲部隊的早期主力,卻在日後逐漸無用
    二戰早期,德國裝甲部隊雖然縱橫馳騁,但實際上有相當時間德軍的主力裝甲部隊都是二號坦克這種輕型坦克。儘管蘇德戰爭後,這種輕型坦克就變得毫無意義,但它們在德國早期的戰爭中,卻立下了汗馬功勞。今天我們就看看這種曾為德軍立下汗馬功勞的二號輕型坦克,到底有什麼故事。
  • 馳騁戰場的「鋼鐵軍馬」,德國裝甲部隊的中堅力量,四號中型坦克
    如果提到德國在二戰中的坦克,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應該是虎式重型坦克,黑豹中型坦克或是虎王重型坦克之類的德味兒坦克明星。不過相比於這些耀眼的明星,德國裝甲部隊真正的中堅力量其實還是名聲不顯的四號坦克。作為一款在戰前開發的坦克,四號坦克在作為德軍的一員參與了德國在二戰中的所有戰役。那麼四號坦克,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 空前絕後:二戰德軍這款輕型坦克裝甲竟比蘇聯重坦還厚
    提起二戰中德國的坦克,很多人都會想到戰功彪炳的虎式、豹式、虎王等坦克。而這德國1號、2號、35T、38T這些輕坦在歐戰初期的閃電戰中,憑藉著靈活的機動和高效的通信,在戰場上穿插迂迴,立下了不少功勳(這個功勳頭功應該頒發給無線電設備)。
  • 二戰德國1號坦克,以拖拉機名義研製,最終橫掃歐洲
    由於是處於摸索階段,所以德國生產的1號坦克非常的小巧,其主要功能是驗證裝甲兵作戰的各種技術和戰術。1號坦克戰鬥全重僅5.4噸,長4.02米,寬2.06米,高僅1.72米。武器只有2挺7.92毫米的MG-13型車載機槍,一共備彈2250發,該坦克由兩人駕駛:駕駛員和車長。1號坦克的最大速度為37千米/小時,最大行程只有145千米。裝甲最厚處僅13毫米。
  • 二戰時期,德國到底有幾種坦克?最後「鼠」式超重型坦克貢獻最小
    德國在二戰中研發並投入使用的坦克有九種,按噸位我們可以把它們分為四個層級,第一級是輕型坦克,在輕型坦克的領域中,德國有一號、二號和38T三種型號的坦克,第二級是中型坦克,德國在這一級別上有三號
  • 二戰十大坦克之四,雪中送炭的「饅頭」坦克—M4
    不同企業製造的不同型號—子型號複雜的M4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M4型坦克無疑是英美盟軍裝甲部隊的核心力量,與德國具有代表性的Ⅳ號、"豹"式以及蘇聯具有代表性的T-34一樣成為最能代表英美裝甲部隊的坦克型號,因此在戰爭中英美也不斷的為M4做力所能及的升級與提升,這也使得M4型有許多複雜的型號分類。
  • 看似雞肋,卻能正面擊穿德軍三號坦克的蘇聯反坦克槍
    一戰隨著英國坦克投入戰場實用,以往突破不易的塹壕戰瞬間沒了市場,在初期坦克突擊下德軍全面敗退。有矛必有盾,刀槍不入的坦克一經投入取得不俗的戰績,對此德軍從早期混亂中驚醒,應急研製了「K子彈」(增加藥量並採用鐵芯彈頭),最高可以擊穿12-13毫米厚裝甲。
  • 二戰蘇聯裝甲洪流的中流砥柱,T-34坦克徵戰沙場,德國裝甲的噩夢
    整場二戰中,蘇聯總共生產了數萬輛T-34坦克,而T-34系列也是二戰時蘇聯綜合性能最強的坦克。在1939年時,蘇聯的坦克主力主要由T-26坦克和BT系列高速坦克組成,而這兩種坦克的設計並非蘇聯人原創。當時日本陸軍使用的大多都是95式輕型坦克,95式輕型坦克雖然僅僅搭載了一門初速較低、穿深較低的37毫米坦克炮,但是許多蘇聯坦克也被其擊毀,究其原因還是戰前蘇聯坦克設計的指導思想有一定的問題。蘇聯戰前設計的坦克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設計適合協同步兵作戰的坦克,一部分則被設計成可以迅速突破敵方防線的坦克,因此T-26坦克和BT系列坦克的裝甲板都不厚。
  • 二戰中的無畏護國公,英國的重型巡洋坦克,克倫威爾巡洋坦克
    可到了二戰時期,英國人偏偏又用這老兄的名字命名了一款坦克,也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克倫威爾巡洋坦克。一、重型巡洋坦克計劃不同於二戰時期各國對坦克的輕、中、重三個噸位劃分,英國坦克是分為了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兩種。步兵坦克顧名思義,速度慢裝甲厚,可以為步兵們提供足夠的掩護。
  • 條頓騎士麾下的斑斕猛虎,六號坦克與德國陸軍戰略
    虎式坦克(即六號坦克)一直以來作為德國二戰坦克的經典形象頻繁出現在各種影視作品之中,這也從側面體現出了它給盟軍留下的深刻印象。虎式坦克的製作工藝完全可以代表當時德國軍工領域的最高水平,它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納粹德國失敗的時間,是當之無愧的「坦克霸主」。不過戰爭的勝負並不是由一兩種強力的武器決定的,而是整個體系的問題。二戰中後期為了挽回敗局德國如同「爆種」一般推出了多種先進武器,但是在全線崩盤的情況下也是於事無補,而這些武器也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 二戰奢侈的武器之五號防空坦克,黑豹坦克雖好,底盤太緊張了
    五號防空坦克是德國在二戰中設計的一款重裝備,是用來進行機動中低空防禦,該裝備並沒有量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本身和「突擊虎」這類裝備一樣「太奢侈」了,需要消耗寶貴的主力坦克底盤。五號防空坦克在二戰前期,德軍和其他國家軍隊一樣,對野戰防空重視程度不算很高,畢竟那時候都是德軍的斯圖卡俯衝轟炸機追著對手逃。
  • 二戰德國虎王坦克,憑啥天下無敵?這一設計是關鍵
    二戰時期,面對愈來愈厚重的裝甲防護,德國和蘇聯的應對方法並不相同,德國選擇了將火炮的長度拉長以提升火炮的穿甲能力,所以就在56倍徑的88毫米坦克炮的基礎上將炮管拉長到71倍徑,這使得虎王坦克的在使用鎢芯穿甲彈的情況下,在1公裡的距離穿甲威力從138毫米提升至193毫米,性能遠超於同時期的美國、
  • 德軍二戰列裝最多的三號突擊炮,既是步兵的幫手又是坦克的獵手
    而作為二戰軍事強國之一的德國,便研製出這樣一款「讚不絕口」的反坦克利器,它也成了步兵口中最強的好幫手,敵方裝甲車輛的「恐怖般的存在」,這就是德軍最知名的裝甲利器——三號突擊炮。 一、為了步兵而生 一戰結束後德軍發現,步兵在戰鬥中的最大傷亡主要是來源於防禦工事的猛烈火力以及敵方車輛。
  • 「虎豹」坦克耀眼光環下:三號坦克黯然離場!結果扛了門大炮歸來
    作者:二戰靚妞 二戰時期德軍的「閃電戰」體系中,裝甲力量的地位無疑舉足輕重!而在戰爭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新式的「虎豹」坦克。特別是戰爭後期,德國的「虎豹」一度打得對手聞風喪膽,後來只不過因為產量的局限,最終功敗垂成。
  • 二戰時的巨無霸坦克,德國的「鼠」式坦克
    在二戰時,德國製造出了許多知名的坦克,其中「虎」式坦克就是其中之一。因為它有優秀的防護能力,在二戰時在戰場中的表現也是非常的出色。但是德國在二戰時,也研製過更為「重」的坦克,它就是「鼠」式坦克。「鼠」式坦克是德國的保時捷公司,在二戰末期設計的超重型坦克。它有多重呢?它的戰鬥全重188噸,是當時最重的坦克,但是因為它太重了,使得它的越野能力極差。
  • 二戰坦克中的北喬峰南慕容,虎式坦克和T34坦克大比拼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戰場之上,蘇德是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兩個國家,雙方的戰爭互有勝負,而這兩個國家的爭鬥即使在現在人們談論起來也是津津樂道,特別是他們中的兩款坦克的爭鬥,更是引起了無數的話題,這兩款坦克自然就是德國的蘇聯的陸軍主力坦克,虎式坦克和T34坦克。
  • 二戰德國虎式坦克到底多強大?虎式都是以一對十幾的出現在戰場上
    德國虎式坦克是二戰中的明星武器,它以超厚的裝甲、超遠的射程、超精的準度以及超大的質量而著稱於世。而虎式坦克因工序繁雜、技術要求高、消耗資源大,一共才生產了1839輛,但這並不影響它在二戰中的威力。德國虎式坦克在二戰期間的戰績在1.1萬輛到1.2萬輛之間。下面探討一下虎式坦克的性能及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