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6歲萌寶就能當「翻譯官」?
是真的!陳小春的兒子Jasper在《一起出發吧》育兒綜藝裡,竟然勝任了小小「外交官」的職責。
節目組要求5個孩子向外國藝術老師David 介紹自己的繪畫作品。
別的小朋友因為不會英文,兩眼茫然地看著David老師,聽不懂也不知道說什麼,只能幹著急,而Jasper卻自信大方地和外國人表達了自己的繪畫理念。
機智寶寶餃子趕緊向Jasper求助「麻煩幫我翻譯一下」,Jasper熱情地幫助其他小朋友,用地道的英語口語完成了任務,真是給節目組省了一筆翻譯開支啊!
當初陳小春出國也是自帶翻譯小弟。一次在國外的計程車上,向來威武嚴肅的山雞哥也有手足無措的一天,他不知道怎麼跟司機師傅說明要去的地方。
最後還是Jasper幫忙翻譯,陳小春無奈「如果我聽不懂,你解釋給我聽」。
後來陳小春在採訪中直接爆料——自己的英語還是兒子教的……
Jasper這一口流利的英文實在太給爸爸長臉啦!試問誰不想出國旅遊隨身帶一個「可攜式迷你同聲翻譯」呢?
不得不說,英語說得好的娃,一開口就贏了!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還沒上小學,字母都不認得就學英語,會不會太早了?
事實上英文啟蒙一定要趁早。華盛頓大學的教授在兒童語言研究上發現,0-7歲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黃金期,因為這個時期是大腦「布洛卡」區域的敏感期。
孩子7歲以後語言學習能力開始下降,所以家長要把握英語學習黃金期。
很多家長也確實有意識地趁早給孩子英語啟蒙,娃醒來就放一段英文兒歌,娃玩玩具時就在旁邊放美劇電影,娃吃飯就放BBC新聞,美其名曰「磨耳朵」。
派媽也試過,真的沒有用處,沒有經過解碼的聽力輸入對於孩子而言就是噪音。所以作為家長,引導孩子輔助學習語言,才是最關鍵的。
這幾點,家長要留心。
第一是有很多時間。
每天有很多空餘的時間陪伴孩子學習。要想孩子掌握一門語言,首先家長就要自己以身作則投入進去,父母需要一直耐心陪伴ta,並且帶領ta從中尋找到英語的樂趣,陪伴在身邊。
孩子面對一項新的學習肯定是無法適應的,但是一旦有了家長的陪伴,學習接受度會大大提高。
第二是帶孩子練習。
孩子在「磨耳朵」的時候,父母最好能用英語加肢體語言,跟孩子解釋聽到的內容,幫助孩子理解,這樣他更容易形成英語思維。這才是有效的輸出。
第三就是能夠堅持。
父母要把陪孩子「磨耳朵」的工作長期堅持下來。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孩子剛有進步,又把學到的東西忘記了,這樣一定是沒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