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寶寶摔成腦損傷!孩子墜床千萬別做這3件事!

2020-12-24 騰訊網

南陽一名1歲多的寶寶學走路時,因為多次摔倒導致顱腦損傷,至今還未脫離危險。

看著躺在病床上的兒子樂樂,媽媽牛閃閃早已哭紅了雙眼,到今天為止,樂樂已經昏迷了一個多月。

事情要從7月20日說起,樂樂是南陽唐河人,三胞胎中最小的孩子,1歲4個月的他正處於學步階段,但由於初學走路 還站不穩,當天樂樂一共摔倒了四次,可怕的是 每次都摔在了頭部。

學走路摔個幾跤,估計不少人認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當時樂樂的媽媽也是這樣想的,她只是把哭鬧的孩子抱在懷裡哄了哄。

然而 晚上睡覺前,家人突然發現樂樂跟平時不太一樣,以前每晚樂樂都會吃著安撫奶嘴睡覺,但是那天晚上,當媽媽把安撫奶嘴放進他的嘴巴裡時,樂樂卻怎麼都不吸,牛閃閃使勁兒拍打孩子,樂樂一動不動。

隨後家人趕緊帶著樂樂,連夜到當地醫院就診,被告知孩子顱腦損傷,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8月9日家人將樂樂轉到,河南省兒童醫院進行後續治療。

因為顱腦損傷,樂樂出現了一系列後遺症:肌張力高導致身體十分僵硬,全身蜷縮,一直處於淺昏迷狀態。

醫生介紹,對於三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尤其是像樂樂一樣正在學走路的小寶寶摔到頭部很危險!!!

孩子磕磕碰碰千萬別不當回事,低估摔倒對孩子帶來的傷害,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2017年11月,鄭州一1歲11個月大的男孩從購物車中摔落,頭部著地,當時只是哭了幾聲就照常玩耍,第二天,父母起床後發現孩子已死在被窩裡了……

4歲男孩鴻宇在公園玩的時候摔傷了額頭,沒有明顯流血,受傷後只是想睡覺。到醫院後,再叫他已經沒有反應。經檢查,鴻宇前額顱內有個巨大的血腫,幸運的是,經過緊急手術,孩子脫離了生命危險。

對於1歲以下的寶寶來說,他們更常見的摔倒是墜床,墜床可能會導致顱內血腫,更嚴重的結果是喪命!

2018年2月3日,成都晚報(微博)報導:1歲女寶在墜床2日後,被診斷為腦死亡…

2018年6月7日,中安在線報導:寧波市婦女兒童醫院一天內就收治了2例嬰兒因墜床導致顱內出血的案例。這兩個嬰兒的家長犯了同一種錯誤,那就是:沒有重視!

兩個嬰兒分別在墜床7個小時後和第二次墜床後出現哭鬧、煩躁、意識不清等表現,但家長認為是驚嚇所致,故沒有在意。直到嘔吐和昏迷的症狀越來越嚴重才被送醫診治。

經醫生診斷後得知:兩個嬰兒均為顱內出血且因失血過多出現貧血症狀,最後緊急做了開顱手術才保住兩個寶寶的性命。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寶寶摔倒是小事,更不要把摔倒作為育兒的事例,讓寶寶自己爬起來。如果寶寶摔倒了,家長應該怎麼做,有哪些事又不能做呢?

寶寶跌落後這些事千萬不能做!

1、千萬不能立即抱起

孩子跌落,母親出於本能反應都會急忙抱起,然而這種做法是相當錯誤的。正確的做法是壓住內心的焦急,靜等數秒,記住寶寶跌落的姿勢,以判斷哪裡撞擊嚴重。與此同時觀察寶寶是否哪裡行動不便,以此來判斷寶寶是否有脫臼、骨折等嚴重的外傷!

2、千萬不能揉搓受傷血腫處

倘若發生頭皮血腫,而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無法及時就診時,家長可立即用冷敷。這在受傷後24—48小時之內對血腫的吸收是極有幫助的。但需注意一點,千萬不要揉搓,這只會加重血腫的程度。

3、千萬不能太過大意

很多小孩子跌落後都不會有什麼大事,因此有些年輕人沒經驗,只要老人說:「沒事,你們小時候也常從床上跌下來,還不是好好的。」聽到這些有些家長就大意了,不注意觀察寶寶發出的急救信號,從而貽誤最佳搶救時間。

寶寶跌落後這些事一定要注意

寶寶的其他地方被衣服包裹,一般撞傷程度不會太大。而頭部著地的話,那需要加強注意了。因為孩子的頭部佔身體的比重大,再加上沒有衣服包裹,可能會受傷更嚴重。

另外,小孩子的凝血功能比較差,尤其是6個月左右的孩子,一開始可能看不出什麼問題,時間久了傷情才會表現出來,那個時候再來治療,病情已經加重。

因此,對於頭部發生撞擊的孩子,家長要特別注意觀察孩子有沒有嗜睡、嘔吐、昏迷等神經系統的症狀。如果孩子受傷後會發聲大哭,臉色正常,沒有嘔吐,那麼情況比較樂觀。家長仍要注意寶寶接下來24-48小時內的情況,如有下面提到的異常及時送醫。

反之出現持續的臉色蒼白,嘔吐甚至咯血,睡覺迷迷糊糊,那麼通常是比較嚴重的外傷,必須要馬上送醫,做進一步檢查,然後再觀察個三四天,等確定無礙後出院。

出現這些情況應該立即送醫處理

1、寶寶頭部有大面積出血性外傷;

2、寶寶跌落後不哭鬧,出現意識不夠清醒、半昏迷嗜睡的情況;

3、跌落兩三天後,又出現了反覆性嘔吐、咳血等症狀時;

4、跌落幾天後,出現了鼻部或耳內流血、流水、瞳孔不一等情況。

照看孩子一定要謹慎,很多時候只要大人稍留心,寶寶跌落的情況很多都是可以避免的。養孩子不用提心弔膽、過度保護,但是如果孩子摔倒了,也不能輕視,問問寶寶,觀察下傷勢,自己也會安心一些。誠然,像上文中摔成腦損傷的情況確實比較少見,可養娃容不得小概率,真正發生的時候,每個父母都會無比自責。另外家長最好能學一些急救方面的知識,經常練習急救方法,關鍵時刻能夠爭取搶救時間。

看了這篇文章,家長們是否有收穫呢?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到此為止,科學育兒從現在做起,更多嬰幼兒育兒知識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1歲寶寶學走路摔成腦損傷,孩子的磕磕碰碰千萬別不當回事!
    孩子學走路,踉踉蹌蹌,摔個幾跤再正常不過了。可河南一名1歲4個月的孩子竟因走路時多次摔倒,導致顱腦損傷,至今昏迷不醒,目前仍未脫離危險……7月20日,南陽1歲4個月的樂樂,正處於學步階段。因為剛剛學會走路,還站不穩,樂樂當天一共摔倒4次,而每次都摔在頭部。
  • 寶寶不小心墜床,別馬上去抱他,抓住黃金十秒,觀察清楚再做反應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要是心頭肉受了傷,那簡直是痛在娃身,疼在父母心。大部分父母在看到寶寶墜床的第一反應,就是衝過去把他抱起來,並抱在懷裡哄。因為當寶寶從高處墜落,雖然可能沒有出血,但脊椎以及其他部位有沒有受傷我們無法清楚的得知。如果這個時候貿然去移動他,就很有可能會碰到受傷的地方,導致二次傷害。那難道不立馬把孩子抱起來,還任由他摔地上?
  • 離婚前後,這3件事千萬別做,否則自討苦吃
    這篇文章是來自一個離婚女人的忠告,她說自己在離婚前後太莽撞、太衝動了,連著做了幾件錯事,教訓慘痛。同是天涯淪落人。她說每個正在經歷離婚的女人都是苦命的女人,所以想把自己的這些慘痛教訓分享出來,希望對那些打算離婚,或正在辦離婚手續的女人一些啟發和警示。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教育資源必須要前傾,並且要往下沉,優秀資源,我們希望能夠更多放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可以說3~6歲是孩子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一個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腦和心理都會進入一個高速發育期,據科學研究表明,孩子在6歲時大腦發育的完成率就會達到80%,所以在3~6歲這段時間內,培養寶寶的各項能力都會事半功倍。
  • 寶寶掉床後,聰明的家長決不立馬抱起來,把握「黃金十秒」很關鍵
    今天科室接到這樣一個急診,一名6個月大的女寶寶,墜床後被送了過來。 據現場護士說,寶媽在哄孩子睡著後,就去客廳廚房忙著做家務了。可沒想到寶寶睡了不足10分鐘,就聽到臥室一聲巨響,緊接著傳來的就是孩子的哭聲。
  • 寶寶安全無小事,這幾種類型的衣服千萬別給孩子穿
    我一般都會選擇棉質面料的衣服給寶寶穿,我會把衣服上額外的一些裝飾都拆卸了,紐扣也重新釘了一下,才放心。不想,卻依然放過了一個非常巨大的隱患,原來紐扣上也有一粒可以摳下來的小裝飾。我偶然在孩子的爬行墊上發現了這顆被孩子摳下來的小裝飾,假如孩子吞了下去,後果真的不堪設想……其實給孩子選擇衣服從來都不只是好看,耐穿就夠的,有些衣服還是會給孩子帶來一些安全的隱患。
  • 3歲是孩子「性啟蒙」的黃金時期,避免悲劇,家長別再做這兩件事
    因此,有些孩子會和異性家長一起洗澡。這其實是很不好的,家長朋友們可能節約了時間,但絕對是弊大於利,同異性長輩一起洗澡會模糊孩子的性別觀念。孩子在3歲的時候,就應該讓他形成鮮明的性別觀念,父母們一定要停止這種行為,不要讓他認為異性之間一起洗澡也是沒有問題的。
  • 1歲半寶寶頭上摔出包一查顱內大出血
    ,送醫後才發現腦部有血腫;或者孩子無意中摔了一下,看著沒什麼事,但腦血管已經破裂了。對嬰幼兒來說,摔一下的後果真有那麼嚴重嗎?昨天上午,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記者請教了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沈志鵬,他說後果不僅嚴重,而且很可能致命。時報記者 紀含羽 通訊員 王雪飛1歲半孩子頭上摔出包顱內大出血差點丟了命「大一點的孩子摔一下其實問題不大,因為顱骨已經發育得比較堅實,我們神經外科醫生最擔心的,是嬰幼兒摔到頭部。」
  • 3-6歲是大腦開發的「最佳時期」,做好這5件事,孩子越來越聰明
    ,他在被人發現的時候只有7歲,身上沒有任何兒童特徵,就像是一頭狼一樣爬著走,更加不會與人交流,在專業護理人員的護理之下,他用了長達3年的時間才學會走路,在他17歲那年才只會30個單詞,智商也只有4歲孩子的水平。
  • 為什麼孩子三歲前會「記憶清零」?別急,孩子不記住2件事是好事
    「我家娃已經4歲了卻不記得3歲前的事,更詫異的是2歲時會背的三字經和古詩都給忘了!」「在我的印象中,孩子1歲時帶他去動物園,他不小心摔了一跤當時哇哇大哭,2歲時問他還記得,為什麼到3歲時記憶好像清零一樣,已經不記得之前摔跤的事情。」寶寶3歲前的記憶真的會自動消失嗎?
  • 哄寶寶睡覺時,媽媽不要做這幾件事,自己省事了卻影響孩子發育
    對於新手爸媽來說,照顧小寶寶的時候往往都是手忙腳亂地,餵奶、換紙尿褲還有哄睡,聽著很是簡單,但要真的做起來可不輕鬆。尤其是哄寶寶睡覺這件事。這些還不是最愁人的,最讓小兩口心累的是哄寶寶睡覺,有時候半夜寶寶還是很精神。家長也都知道,睡眠對於小寶寶們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新手寶爸寶媽們一定要學會哄寶寶睡覺的正確方法,千萬不要在在寶寶睡覺時做下面這些事,雖然自己省事了,但卻會影響孩子發育。
  • 寶寶積食多是「慣」出來的,這3件事,勸家長別再做
    不然我怕以後不僅會便秘,孩子的體質只會越來越弱。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孩子骨骼發育停止。事實上,王祖母的小孫子積累食物的原因是被父母「利用」了。寶寶的大部分食物都習慣了。這三件事勸父母不要再犯1.吃飯沒有限制孩子對於吃飯的自控能力不強,不知道要控制多少。
  • 生完孩子的12小時內,產婦做好這3件事,等於為月子做準備
    生完孩子的產婦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坐月子!坐月子其實就是讓產婦做好產後恢復,這一個產後恢復對於每個女人來說都相當重要。這可是關乎女人的第二次生命,月子坐的好等於重回18歲,月子坐的不好還有可能會影響下次生育的能力。
  • 「積木」好處那麼多,孩子為什麼不愛玩?多半是家長做了這3件事
    孩子不愛玩積木,多半是家長做了這3件事1.在寶寶玩積木的時候指手畫腳積木作為益智類遊戲,既能鍛鍊寶寶的想像力,還能鍛鍊寶寶的創造力。他們的思維是活躍的,可是很多家長習慣固定思維,習慣把積木變成他本來該有的樣子。
  • 孩子3歲前家長必做的13件事,最後一件很多人都忽略了!
    畢竟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誰也沒經驗,面對各種情況難免有些慌張。今天,Dr.X就和大家好好說說,寶寶3歲前父母們必須做的一些事情。說這些前,可能有些父母覺得,孩子成長順其自然,按時補充營養,按時睡覺,生病就去醫院,做好這些就行了,哪有那麼多講究。如果你也是這樣的想法,不妨一起看看郭麒麟的故事。
  • 孩子的「O型腿」,多半是後天造成的,父母對寶寶做的3件事影響大
    病理性的o型腿對寶寶的損傷是比較大的,也會影響寶寶的顏值,所以父母在養育階段一定要注意,尤其是以下三件事不要經常做,這樣很容易導致小寶寶的o型腿出現。2,忽略了維生素d的補充有不少父母認為寶寶o型腿的出現完全是因為缺鈣,當然這樣的想法沒有太多錯誤,只不過在給孩子補充鈣質的過程中,千萬不要缺失了維生素d。
  • 省省吧,不想孩子出生有胎記,3件事孕媽可別做
    寶寶出生身上帶著胎記,對於大家來說這都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了,很多人對寶寶的胎記還賦予了美好的傳說。甚至有著這樣一種美妙的解釋,說寶寶的胎記是對上一世的一種留戀,那是因為他們在那裡有著難以忘懷的事情和情人,所以在轉世時才給身上留下一個記號,以便於來世能夠相認。
  • 崴了腳,千萬別去睡覺,馬上做這件事
    崴了腳,千萬別去睡覺,馬上做這件事 2020-12-18 10: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爸媽巧用這3招,孩子日後好管教
    這時的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父母說什麼,孩子就喜歡反抗,嚴重一點的甚至會開始摔東西,脾氣越來越壞。事實上,所謂的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家長千萬不要依著孩子的性子,否則長大後,很容易養成驕縱的性格。
  • 10歲前,這4件事千萬別逼孩子!尤其第二件,你天天都在做
    這對父子陷入了漫長的僵持,父親堅決不肯伸手幫一把,哪怕孩子已經哭的聲嘶力竭。父親想必是希望孩子能夠勇敢,而不是動輒哭泣求助。但是,在孩子幾乎崩潰的情緒下,這樣的逼迫只能適得其反。李玫瑾教授說過,十二歲之前的性格培養,奠定了孩子一生的基礎。但是,我們希望具備的那些美好品質,卻並不是逼出來的。養育孩子,最忌過猶不及。10歲之前,這4件事千萬別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