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三歲前會「記憶清零」?別急,孩子不記住2件事是好事

2020-12-19 爆炸母嬰課堂

對於已經當上爸媽的成年人,再讓他們回想起3歲以前發生的事情,可能很多人都會說: 都過去這麼多年了,能記得就是個「神人」。但為什麼對於剛3到4歲的孩子,也會忘記3歲前的記憶呢?

說來也奇怪,就在前幾天媽媽群裡提到了這個問題,各位父母的回答也十分相似。

「我家娃已經4歲了卻不記得3歲前的事,更詫異的是2歲時會背的三字經和古詩都給忘了!」

「在我的印象中,孩子1歲時帶他去動物園,他不小心摔了一跤當時哇哇大哭,2歲時問他還記得,為什麼到3歲時記憶好像清零一樣,已經不記得之前摔跤的事情。」

寶寶3歲前的記憶真的會自動消失嗎?

寶寶未滿3歲前會經歷無數個生長關鍵期,如語言關鍵期、智力關鍵期、身體關鍵期、生理關鍵期等等。對待這樣的萌娃,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們也是疼愛有加,到娃3歲後記憶出現空白,很多老人都會抱怨「這大孫子大孫女都白疼了,忘記對他們的好了!」

其實,並不是孩子記不住,而是他們的記憶發展過於迅速,到3歲之後再讓他回想之前的記憶碎片,很難提取出完整或整斷式的情節。

科學家們也曾做過一次不完全統計的調查,通過隨機選擇2000多人3歲以下嬰幼兒做實驗,最終結果表明:孩子產生第一次記憶的年齡,最早也要在3歲以上。

還有調查顯示,在0~4歲嬰幼兒進行實驗,只有不到1%的孩子可以回憶起1~2歲時的事情,大多數孩子只能回憶起3~4歲發生的事情。

那麼,孩子消失的記憶都去哪了?

實際上,不管是3歲孩子還是成年人都容易有「失憶症」,而發生在特殊群體嬰幼兒身上,即無法清晰地記得3歲前發生的事情——童年失憶症。

美國艾莫利大學針對「童年失憶症」做過研究,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大腦前額葉皮質在3歲前發育未完全成熟,在此之前的記憶很難記住;孩子在出生頭幾個月到幾年,腦部不同的區域發展過於迅速,從而會清除記憶。

所以,家長們不用擔心,從孩子身體發育上來看,他們失去記憶並不是一件壞事,尤其是孩子記不住這些事,說明他很幸福。

1、「爸爸曾經打了我」

如果作為父母在孩子3歲前做過「出格」的行為,如家長主觀意識認為孩子不聽話,比如孩子夜間經常哭鬧、吃手、拍打腦袋、追著餵飯......怎麼說都不聽動輒打罵,都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但孩子在3歲後不記得了,說明他沒往心裡去日後還是會幸福的。

2、「媽媽總罵我」

對於2歲的寶寶,可能會記住1歲左右發生的事情,在這個階段媽媽經常罵孩子,這種教育方式不僅不利於孩子建立安全感,還容易讓孩子感到恐慌,甚至影響性格發展。如果孩子在3歲後,不再記得媽媽曾經的話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沒有成為他的記憶,他還是幸福的。

但作為父母,不應該動不動就打罵孩子,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愛護他包容他,他才會「回饋」你。

今日話題:你是如何看待3歲前孩子記憶消失這件事?不妨留言和我們說說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孩子3歲前不記事兒?人為什麼沒有三歲以前的記憶?
    從寶寶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爸爸媽媽們會記住他們每一個成長的畫面,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坐立、第一次叫媽媽,可是很多寶寶一過三歲,腦袋裡仿佛重組了一次,會遺忘很多事情。芽芽媽的同事前兩天還在抱怨,怎麼之前帶寶寶去過的遊樂園、海洋館,寶寶一樣都記不得,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寶寶失憶了呢?
  • 孩子總闖禍惹事?家長別急著打罵,做好這3件事,孩子會有改變
    不過,對付孩子惹是生非這件事,打罵可起不到什麼效果。筆者建議家長別急著打罵,把這3件事做好,孩子會有改變。 第一件事:冷靜分析,找出原因 家長的這種下意識的行為,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只會讓問題朝更為嚴重的方向發展。 孩子惹事了,家長要先冷靜下來,站在孩子的視角分析一下:為什麼要這麼做?是不小心,還是刻意?孩子是不是該承擔全部責任?換位思考,並給孩子自我辯解的機會,能幫助家長找出問題的原因。找出了原因,家長才能展開下一步動作。
  • 為什麼人會丟失6歲以前的記憶?「記憶清零」究竟刪除了什麼?
    但總是聽大人說,我們小時候都很聰明,古詩、故事、兒歌,聽一兩遍就能學會,那時候的記憶,好像照相機,說過目不忘也不為過。但這種超強的記憶力只會持續到5歲左右。這就很令人稱奇了,科學研究發現,早在嬰幼兒時期,甚至是胎兒時期,我們就已經有了記憶功能,10個月大的嬰兒,看到和聽到的事物,在6歲前給他相同的刺激,他是會有強烈反應的。
  • 為什麼很多孩子會忘記三歲前的事情?心理學家:與4個原因有關
    因此就有人提出疑惑,為什麼大多人都會忘記三歲之前的事情呢?對此心理學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這是與四個原因有關:大腦儲存卡太小3歲以前的孩子大腦仍然處於發育階段,因此他們雖然說可以接收處理信息,但是卻沒辦法真正做到將記憶存儲進大腦裡,所以他們才無法記住那麼多的信息。
  • 為什麼人會失去三四歲前的記憶?最早的回憶碎片,通常是這兩種
    前兩天閨蜜彤彤突然給我打電話,問我最近有沒有時間,想抱著孩子來我家散散心。她家寶寶笑笑只比我家糖果大一點,正好能來和糖果做個伴,我自然是滿口答應,小糖果聽說要來個小姐姐,也是一蹦三尺高。我和彤彤上一次見面還是去年,無緣無故的,彤彤不可能閒著沒事出來,我還以為她是和老公吵架了。沒等我問,彤彤自己就先說了。
  • 疫情在家的感悟:讓孩子學會這三件事,孩子的獨立性會越來越好
    我們一邊嘴巴喊著讓孩子獨立,另一邊卻養起了巨嬰。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獨立,但是獨立不是嘴巴說的,而是作為父母的我們一點一滴幫助孩子培養起來的。我不希望我女兒在不能出門的時候只能選擇方便麵或者外賣;更不希望因為沒有計劃隨時需要面對生活中的經濟壓力,所以在這個假期中我讓她做了三件事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 3歲孩子沒有記憶?記憶儲存也分「情景」,兩種恐懼難以忘卻
    記憶儲存也分「情景」,兩種恐懼難以忘卻今年已經7歲的小櫻特別害怕禽類動物,每當家人從廚房端出雞,鴨等食材小櫻都會害怕地躲到媽媽的身後,就連已經處理好被端上桌子的「禽類」動物,小櫻不僅是不嘗不看,還會「賴」在沙發上躲著不起來,仿佛桌子上已經做好的雞鴨會飛起來一樣。
  • 做睿智的父母,不要揠苗助長,八歲前這三件事不要逼孩子去做
    偏偏忘記了,孩子成長中所有的經驗以及常識,都是他在生活中不斷積累出來的。很多家長就是習慣性給孩子貼上不好的標籤,然後毀掉了他原本可以進步的機會。教育孩子不能著急,尤其是父母的態度和方法特別關鍵。記住,無論怎樣都要做個睿智的父母,堅決不去逼迫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情,因為這樣只會把他推向更遠的地方。
  • 孩子3歲前家長必做的13件事,最後一件很多人都忽略了!
    今天,Dr.X就和大家好好說說,寶寶3歲前父母們必須做的一些事情。說這些前,可能有些父母覺得,孩子成長順其自然,按時補充營養,按時睡覺,生病就去醫院,做好這些就行了,哪有那麼多講究。如果你也是這樣的想法,不妨一起看看郭麒麟的故事。
  • 孩子撒謊先別急著打,英國百強名校專家:越會撒謊的孩子越聰明
    但是,如果你也有個「長鼻子」小孩,遇到這種情況先別急著跳腳,放下你手中的棍子,繼續往下看。2、多倫多大學兒童心理專家李康教授,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李教授和他的團隊,在全球範圍內測試了1200名2歲到6歲的兒童,對兒童撒謊的問題進行了長達20年的研究。
  • 為什麼說春季是孩子的「猛長期」?做好三件事,讓娃多長10公分
    每天變著花樣地給孩子做好吃的,督促他多運動,寶媽希望兒子在這個春天個頭能再竄一竄。說起這件事,寶媽是十分有壓力的。妹妹家的孩子比磊磊小一歲,兩個孩子從小玩到大,小磊一直比表弟高半個頭。去年暑假,妹妹又領著孩子過來玩,這一看不要緊,小表弟竟然比磊磊高了一個頭。
  • 孩子記憶力差怎麼辦?醫生提醒:多吃這2物,讓孩子變成記憶神童
    很多家長都納悶,平常感覺自己的孩子學習很認真,為什麼成績就是提不上去,於是就向那些成績好的孩子或者家長取經,有的家長到最後也說不出來個所以然,學習習慣是一方面,更大的就是取決於孩子的記憶力的好壞。有的孩子過一遍就能記住很多,而有的孩子背在多遍不會的內容還是不會,不會就不願意學習了,也就導致了成績日漸下滑。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教育資源必須要前傾,並且要往下沉,優秀資源,我們希望能夠更多放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所謂3力就是:腦力,心力,體力;相信不必多說,大家也明白培養孩子這「3商3力」的重要性,所以我建議父母們從孩子3歲開始就把下面這三件事做好,絕對勝過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
  • 3-6歲是大腦開發的「最佳時期」,做好這5件事,孩子越來越聰明
    父母都希望自己家孩子能夠高人一等,從小就聰明伶俐,既然父母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不在孩子大腦開發的最佳時期對孩子進行潛能的培養訓練呢?
  • 4歲孩子英語1000詞彙量:這件事,多少孩子被白白耽誤?
    而對於低齡孩子的單詞學習和記憶,用真實的場景、圖片做為載體是高效的。這本書裡用大量的圖片,把單詞和現實場景和事物緊緊聯繫在一起,增加孩子的閱讀和記憶效率。孩子一邊學單詞一邊學分類。這本書裡的1000個詞彙都是3~8歲兒童常見的人、事、物相關的詞彙,分布在23個孩子們熟悉的主題場景裡。絕大部分都跟人教版小學教材的單元主題吻合,是孩子小學英語學習的好搭檔。DK的書籍,圖片的高質量是出了名的。
  • 6歲前讓孩子「走三關」,記憶力一天比一天強,以後成績差不了
    那麼,孩子的記憶力是如何發展的?家長要如何幫孩子提升記憶力呢?生命早期是記憶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根據經驗,很多老人都認為3歲前孩子是「不記事」的,腦科學中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嬰兒期失憶」。可見,孩子從很小的時候,甚至小到他還是個嬰兒時就已經處於記憶力的發展中了。之所以會出現「嬰兒期失憶」現象,其實是因為非陳述性記憶先於陳述性記憶發展。陳述性記憶:時間、地點、人物等明確的識別和回憶的能力。
  • 為什麼說孩子撒謊是好事?心理學研究表明:說謊早的孩子情商更高
    02 為什麼孩子會撒謊? 1、實現某種願望的「需求式」撒謊 從兩歲開始,是孩子想像力迅猛發展的重要期,他們腦子裡常常會想像出很多事情,以此來滿足現實中自己的願望。
  • 老人去世留6歲孫子,如果孩子會這件事,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
    這則新聞一發到網上就引發熱議,戳中不少人的淚點,有人稱幸虧有疫情排查發現了這件事,不然後果不堪設想,但更多的是網友們紛紛指責孩子父母狠心,把孩子和生病的老人留在家裡不聞不問。,更記不住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所以在爺爺去世之後孩子只會因著爺爺的一句話「外面有病毒」守著爺爺不知道多久……所有的一切,都是這場悲劇發生的導火索。
  • 既然人會丟失6歲前的記憶是事實,那我們的幼兒早教還有用嗎?
    我很小的時候是屬於笨笨的那種,記憶中直到7歲時才真正「開竅」。到目前為止,我能想起來的6歲之前的事只有兩件。第一件是有一天我跟父親走路的時候在地上撿了5毛錢,在我們那山旮旯裡面,想找到失者基本是不可能的,父親就拿著5毛錢給我買了一大把糖果,把我開心的呀,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 寶寶在3歲時,會經歷一次「失憶」,被寶寶丟掉的記憶都有啥?
    寶媽說帶孩子去過這個遊樂園,但是孩子一點印象沒有這天因為孩子第一次上學考了滿分,所以父母說可以滿足他一個願望,孩子就說要去這個遊樂園玩,媽媽看了之後說:「這你不去過了嗎?你2歲那年我們帶你去過了。」由於他們的前額葉皮質還沒有發育好,這塊腦區域通常被稱為腦部的命令和控制中心,是大腦中發育最慢的部位」而也就是說在孩子3歲的時候他們的大腦發育並沒有完善,就算是有印象或者是記憶也是零零散散的一些碎片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