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精準扶貧題材電影以商業化模式探索主流價值新表達

2020-12-24 央視網

  新華網北京12月22日電(楊瑩瑩)藝術創作源於生活,立足時代,精準扶貧題材電影作品在脫貧攻堅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記錄、書寫與謳歌新時代偉大壯舉。回顧精準扶貧題材電影作品的歷史脈絡,精準扶貧題材電影在藝術創作上不斷探索意識形態敘事與市場商業模式的融合,許多電影作品尤其是2020年出現的電影作品用商業類型完成主流價值表達,成為精準扶貧這一特定類型題材的一大亮點。

  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精準扶貧題材電影早在2016年就已誕生,2016年7月1日,《幸福快車》上映。 這也是2016年上映的唯一一部,也是我國第一部精準扶貧電影作品。之後,精準扶貧題材電影作品數量逐漸增加,出現了《十八洞村》《一個不落》《李保國》《三年》《遲來的告白》等一系列電影作品。這個時期的精準扶貧題材電影仍然是遵循主流價值宣傳為主的敘事規律,相對弱化商業化創作,並未獲得較大的市場反響。

  今年,由於疫情衝擊,中國電影行業遭受空前打擊,中國電影市場自春節檔開始出現了近8個月的「空檔期」。精準扶貧影片在電影恢復上映之後,不論是影片質量還是排片密度都有所提升,在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背景下,成為大銀幕上的一抹亮色。今年上映的精準扶貧影片讓人耳目一新,不論是藝術表達還是商業模式都有質的提升,《秀美人生》用細膩的敘事手法將秀美如畫的鄉村風景與感人的扶貧故事融合貫通,探索「英雄傳記片」新模式;《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以「明星陣容+商業類型」探索精準扶貧題材電影的商業化表達,延續《建國大業》以來新主流電影的創作模式。

  《秀美人生》開啟「英雄傳記片」新敘事

  電影《秀美人生》於8月23日上映,由此前執導了廣受好評的扶貧影片《十八洞村》的導演苗月執導。與《十八洞村》將目光聚焦在貧困主體不同,《秀美人生》講述的是已故廣西扶貧幹部、全國優秀黨員黃文秀的先進事跡。

  電影《秀美人生》劇照

  《秀美人生》的原型人物黃文秀,是廣西百色市宣傳部副科長,被派駐到樂業縣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負責扶貧工作。2019年6月,黃文秀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後不幸因公殉職,年僅30歲。《秀美人生》的主角是一位年輕的女性,所以影片的色彩更加柔和。影片並沒有大幅羅列黃文秀運用現代知識幫助村民走上致富道路的具體事件而是用更多的筆墨去描寫黃文秀對村民們精神世界的理解和撫慰。電影用看似與脫貧無關的情節剖析出村民貧困背後的原因,以細膩的手法表現出黃文秀窺探貧困後,對村民苦難的感同身受。

  《秀美人生》沒有強烈的戲劇衝突,用更含蓄的筆觸讓觀眾跟著黃文秀的眼睛,真切深入地洞察村民們的痛苦與憂傷,讓整部電影和黃文秀這個人物,具有些許的悲情底色,觀眾跟隨黃文秀去不斷發現村民的故事,和黃文秀一起在心裡產生出難以言表的憂傷,而帶著這些貧窮秘密的黃文秀突然犧牲,引發了情感的強烈共振,這不僅是一個英雄模範的犧牲,更像是一個親人的犧牲,這種深刻的共情,讓影片具有動人的效果。

  電影雖然是以楷模人物為主角,但並沒有刻意強化該類型影片在宣傳、 教育方面的功能。整部影片用寫意的手法將秀美人生和秀美山川做了一個高度融合,表達出秀美人生就是要在秀美山川中發揮青春的能量,繼而潛移默化地推進並達到情感的高潮。此外,演員在片中也奉獻了動人的表演,無論是職業演員還是非職業演員,他們的表演都非常的真實,除了郎月婷外,村支書、媽媽,這些形象都有極強的代入感,給影片增加了不少感人的情感視角。

  《秀美人生》全景再現出新時代新青年在精準扶貧時代的召喚下,將建設家鄉視作秀美人生的青春篇章,成為講述中國精準扶貧故事的一大力作。

  《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探索扶貧題材的喜劇表達

  精準扶貧題材電影還在商業類型化方面作出了新的探索,《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用喜劇類型完成主題敘事,取得了不錯的市場表現,成為延續新主流電影模式的成功嘗試。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劇照

  國慶當天上映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由五個短片組成,其中由閆飛、彭大魔導演,沈騰、馬麗主演的短片《神筆馬亮》是典型的扶貧題材電影。影片的最大亮點是設計了一個誇張的騙局,怕老婆的扶貧幹部馬亮,為了欺騙不願意讓他去農村工作的老婆,謊稱自己去了俄羅斯留學,為了圓謊,村民們配合馬亮,通過各種奇思妙想,把一個河北農村偽裝成了俄羅斯。

  電影中沒有討論任何扶貧幹部與貧苦戶的矛盾,以及扶貧工作中的具體困難,而是把衝突集中在「為了扶貧工作不得不騙老婆」這一對夫妻矛盾上,造出了一個驚險萬分又令人捧腹的小故事。最終,影片的主題在秋霞徹底理解了丈夫,並為丈夫而驕傲的那一刻,得到了完美彰顯。本質上,這部短片是將「妻管嚴」和「母老虎」這兩個中常見的喜劇人物關係移植到了扶貧工作中,以觀眾非常熟悉的夫妻分歧與互相理解作為情感共鳴點,並將笑料做到了極致。

  電影《一點就到家》劇照

  同樣,《一點就到家》也是用喜劇的方式完成了扶貧故事的建構。電影講述了三個性格迥異的年輕人從大城市回到雲南千年古寨,機緣巧合下合夥乾電商,開啟一段純真且荒誕的創業旅程的故事。《一點就到家》影像風格十分多元,喜劇、荒誕、現實相互交織,導演用剪輯節奏充分調動觀眾的感官,或笑或哭或激情或感動,而節奏轉換與不同類型的風格之間實現了恰到好處的銜接,讓觀眾完成了一次沉浸式的觀影感受。

  影片用三人創業失敗與成功的經歷對「電商與市集」「茶與咖啡」「進城與返鄉」進行了探討,在現實主義的根基上嫁接勵志與夢想,由人的故事透視社會的變化,時代的發展。而整個探討的過程鑲嵌在以喜劇為主的表達方式中,輕鬆不失重量,讓觀眾笑著哭,笑著思考,笑著感動。

  這兩部影片除了以喜劇形式進行敘事表達外,都採用明星陣容來強化影片的商業性。《神筆馬亮》作為《我和我的家鄉》的其中一部,裹挾在龐大的明星陣容裡,同時沈騰、馬麗的再次合體,噱頭十足,影片還未上映便成為觀眾熱議的焦點。《一點就到家》則打造出劉昊然、彭昱暢、尹昉的三人組合,青年演員的演技與熱度提升了這部小體量電影的關注度。最終,這兩部電影都獲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這種以超級明星陣容來創作新主流電影的方式為精準扶貧題材影片提供了新的創作方向。

  精準扶貧題材電影是特殊歷史節點呼喚下誕生的意矚高遠的文藝作品,這些影片勇於反映並回答時代課題。精準扶貧電影的創作者們在意識形態傳播與藝術創作的有機融合中,用優秀的電影作品完成了新時代賦予的深刻使命。

相關焦點

  • 精準扶貧題材電影以商業化模式探索主流價值新表達
    回顧精準扶貧題材電影作品的歷史脈絡,精準扶貧題材電影在藝術創作上不斷探索意識形態敘事與市場商業模式的融合,許多電影作品尤其是2020年出現的電影作品用商業類型完成主流價值表達,成為精準扶貧這一特定類型題材的一大亮點。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精準扶貧題材電影早在2016年就已誕生,2016年7月1日,《幸福快車》上映。
  • 《我和我的家鄉》:共鳴於時代的新主流電影
    自10月1日上映以來,獻禮中國全面邁向小康社會,體現精準扶貧的影片《我和我的家鄉》(以下簡稱<家鄉>)票房已超25億,續寫了姊妹篇《我和我的祖國》(以下簡稱<祖國>)在去年國慶檔票房奪冠的佳績。兩部「獻禮片」口碑與市場的雙贏,無疑構成了當下主旋律電影創作值得關注的現象。
  • ...是本土扶貧題材影片好看又耐看的重慶新電影 《橙妹的時代...
    重慶晨報訊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湯皓)近日,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獲悉,今年初在奉節拍攝完成的扶貧題材影片《橙妹的時代》即將登上大銀幕與全國觀眾見面,據提前觀看了本片的業內人士透露,這部以奉節臍橙為創作元素的電影,好看又耐看,為重慶本土電影的創作生產,在藝術上進行了可貴的探索。
  • 現實題材網絡電影《中國飛俠》上線播出
    □本報記者 王坤寧  網絡電影作為網際網路平臺重要的視聽形式之一,也在不斷深耕現實題材創作,弘揚時代主流價值。12月9日,被列入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精品工程扶持項目和北京廣播電視網絡視聽發展基金扶持項目,首部聚焦外賣小哥群體的現實題材網絡電影《中國飛俠》的首映式在北京舉行。該片於12月10日在愛奇藝獨家上線播出。
  • 以奉節臍橙為創作元素,是本土扶貧題材影片好看又耐看的重慶新電影...
    重慶晨報訊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湯皓)近日,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獲悉,今年初在奉節拍攝完成的扶貧題材影片《橙妹的時代》即將登上大銀幕與全國觀眾見面,據提前觀看了本片的業內人士透露,這部以奉節臍橙為創作元素的電影,好看又耐看,為重慶本土電影的創作生產,在藝術上進行了可貴的探索。
  • 伊利探索實踐精準扶貧模式用產業帶動「伊起小康」
    作為行業領軍企業,伊利集團積極探索實踐「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推進脫貧攻堅。6月17日,「伊起小康」脫貧攻堅項目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進行了籤約,並同步啟動了敕勒川30萬頭奶牛生態牧場示範項目暨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基地,未來伊利將通過「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模式打造土默特左旗脫貧樣板,全面助力內蒙古脫貧攻堅和農牧業高質量發展。
  • 現實題材網絡電影《中國飛俠》首映式在京舉行
    網絡電影作為網際網路平臺重要的視聽形式之一,也在不斷深耕現實題材創作,弘揚時代主流價值。在現實題材網絡電影的探索上,以精品創作「北京模式」孵化的《毛驢上樹》為代表,為視聽題材的探索升級起到了標杆作用,它的成功反映了主旋律作品在市場中巨大的發展空間。在《毛驢上樹》的帶動下,現實題材作品在2020年上線的網絡視聽節目中大放異彩。
  • 探索實施「4+X」扶貧模式 獨樹一幟參與脫貧攻堅戰
    碧桂園自 1992 年成立以來,始終秉承「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的企業使命,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孜孜不倦投身公益及扶貧事業。2018年開始,碧桂園安徽區域將扶貧列為主業之一,在六安市舒城縣、宿州市靈璧縣等貧困地區積極探索實施「4+X」扶貧模式,在參與脫貧攻堅戰的民企行列中獨樹一幟,打造了一個民企精準扶貧創新樣本。
  • 精準扶貧顯成效,巨頭企業解鎖文創公益新玩法
    可以明顯發現在這個階段,巨頭們都意識到了IP的重要性與其潛在的商業化價值,不論是宣傳IP進行消費目的的轉化,還是開發IP進行商業化運營,都融入了新文創的理念與生態布局,這說明文創蘊含的經濟價值和可持續發展意義正在被逐步重視並應用起來。
  • 2020中國電影:主流故事傳遞中國精神
    面對新的國際國內環境,隨著國家對文化發展越來越重視,電影產業將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新主流電影愈加成熟,中國價值傳達更加有力近幾年,中國電影逐步探索出一條將主流價值、藝術表達和類型模式結合的新主流電影創作道路,取得較好成績。
  • 2020年中國電影:主流故事傳遞中國精神
    面對新的國際國內環境,隨著國家對文化發展越來越重視,電影產業將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新主流電影愈加成熟,中國價值傳達更加有力  近幾年,中國電影逐步探索出一條將主流價值、藝術表達和類型模式結合的新主流電影創作道路,取得較好成績。
  • 創新食用菌發展模式,助力雲貴地區精準扶貧與生態提升
    因此,食用菌產業可在精準扶貧與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中國科學院(簡稱「中科院」)系統地實施了「易地搬遷扶貧」「股份制扶貧」和「技術引進扶貧」等發展模式,為科技扶貧促進縣域經濟發展開闢了新途徑,作出了突出貢獻。
  • 國產電影家國敘事的新表達
    家國話語表達的深度與多元  家國話語表達,是國產電影特別是主旋律電影的重要命題,幾代中國電影人對此都進行過艱辛的探索,取得了較大的美學成就。然而,新世紀之前中國電影中的家國表達,始終進行的是「犧牲」「奮鬥」「奉獻」「忠誠」這類常規表達,塑造人物也一般對準群體。這是十分必要的。但長此以往,使家國敘事部分地流於表面、單一和概念化,某種程度上缺失了藝術感染力。
  • 以心攻堅 用情扶貧 華夏銀行打造「1+6」精準扶貧模式
    實踐中,華夏銀行探索出行之有效的「1+6」精準扶貧幫扶模式: 「1」是指以總分行後盾幫扶為基礎,落實思想指導、領導責任、機制保障、人員保障、資金保障及關心關愛。通過發揮分行後盾職能,解決駐村一線的後顧之憂,助推脫貧攻堅工作正常運轉;「6」指的是開展教育扶貧、消費扶貧、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公益扶貧,通過多元化幫扶舉措全面推進駐村脫貧工作。
  • 劉錦秀:願做大別山區精準扶貧「領頭羊」
    9月初,秋高氣爽,陽光和煦,面對一撥撥赴羅田縣考察取經的全國各地扶貧幹部,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錦秀林牧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錦秀誠摯表達:2017年獲得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頒發的「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讓她終身難忘。今年她一直忙著在全國各地推進「薄金寨·錦秀羊」品牌的銷售網絡建設等工作。
  • 華僑城:精準扶貧的六大路徑|扶貧榜樣
    僅恆碧融三家龍頭房企在精準扶貧事業上的投入,就已經超過300億元。它們創新扶貧模式,探索出一條條企業公民新途;它們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創造出一個個扶貧攻堅的奇蹟。樂居財經特別策劃「2020中國責任房企」系列報導,發現中國「扶貧榜樣」。
  • 讓更多主流聲音成為叩響青春心靈的「最強音」
    「如何讓更多主流聲音叩響青春的心靈」,這一話題隨即引發業內人士熱議。在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張國濤看來,高滿堂的觀點正在被創作者有意識地運用到當下一批主旋律影視作品的創作中。以最近播出的扶貧攻堅題材電視劇《花繁葉茂》為例,該劇在青年人云集的嗶哩嗶哩網(以下簡稱「B站」)獲得了極高的評分與觀看量。
  • ...奇藝影業總裁亞寧:愛奇藝原創電影布局圍繞現實題材、多元類型...
    8月27日,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600977,股吧)產業發展高峰論壇 ——『內容為王』講好中國故事,主流電影商業化探索」在京舉辦。愛奇藝影業總裁亞寧,編劇張冀,新麗傳媒高級副總裁兼新麗電影總裁李寧,保利影業董事長李衛強,編劇、製片人龔格爾等嘉賓出席論壇並就主流電影商業化議題進行了探討。
  • 電影《5:47》 :「一個中國好人的扶貧壯舉」
    12月20日下午,「一個中國好人的扶貧壯舉」電影《5:47》啟動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  電影《5:47》以原型人物王新法每天起床的時間作為片名,以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背景,以「精準扶貧、感恩社會」為主題,講述王新法在薛家村1000多個日日夜夜,面對薛家村缺水少電、交通不暢、資源匱乏等重重困難,帶領幹部群眾眾志成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感人故事。這是由湖南微歌影業出品的第一部扶貧題材的影片。
  •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精準扶貧電影《山路十八灣》定檔1月18日
    凌學松導演,杜鴻編劇,郭秋成領銜主演,李彥萱、高星豪、提愛民、宋沐心、姚勇、許穎鵬主演的2020年宜昌市精品文藝扶持項目,電影《山路十八灣》將於1月18日全國正式上映,影片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脈搏,通過描寫一個駐村扶貧幹部的扶貧歷程,塑造了一個有情有義、有理想有擔當、小人物大情懷的扶貧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