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看過印度電影《我個神啊》,一定對某一個場景「眼花繚亂」,就是那個「外星人」拜各路「神」。這其實就是真實的印度,除了三大宗教外,那些林林總總的「小宗教」據說有上百個。
任何社會現象都不是分割的。若是理解印度的種姓制度,對這一現象就會一笑而過,高種姓「婆羅門」的組成元素不就是那些祭司、僧侶貴族嘛,當然還包括學者。話說回來,這個制度還真不是印度本土誕生的,是雅利安人帶來的,千年前他們侵入印度後,就開始執行種姓制度,於是就用到了今天。
簡單說,這個制度就是將人給劃為「三六九等」,那「婆羅門」就是高高在上的第一階層,整個地俯視其他種姓階層,若用中國百姓愛說的詞彙表達,就是「特權階級」,那麼他們有哪些特權呢?
天生的貴族
其實用這五個字形容這個階層,還嫌程度淺。這些高種姓的人打出生開始,就終身享有一個特權——「豁免權」,不管做了什麼,都「無罪」,所以那些什麼死刑、肉刑,就是和他們絕緣。
是不是有點讓人嚮往?若是從某個不地道的角度看這個現象,這不是意味著可以「為所欲為」了嘛。印度人可不這麼認為,當地的信教者很是虔誠,這些高種姓的人,某種意義上,帶有「神」的光環,天生就是不能被侵犯的。
還有一點,也和他們無關,就是稅,那些各種各樣的稅,都和他們沒任何關係。
也許有對比,才會對這個現象有記憶深刻的了解。
種姓制度的四個等級
從底層往上看,最底層的是達利特,他們又被稱為「賤民」。其實他們並沒有被納入這個制度中,不過他們是真實存在的一個群體。
第四等級:首陀羅。在雅利安人統治印度時,他們是那時的土著,這些人主要從事的職業是傭人和工匠。至於他們的社會地位,大概只是比達利特略強些,依舊被貼上了「低賤」的標籤。
第三等級:普通的雅利安人(吠舍)。他們主要從事商業。
第二等級:剎帝利。這個等級的組成人員就是那些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是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也有一項權力,就是徵收賦稅。
這樣就會有個大概認識了,第一等級的婆羅門和第二等級的剎帝利,是被其他等級供養的,比如第三等級,他們就需要布施或者納稅。
當然「婆羅門」的厲害是由他們的特殊地位所決定,雅利安人就相信,婆羅門可以和神溝通,他們解釋著宗教祭典和祭神,所以他們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他們說的那些話,低種姓的人就需要相信。而剎帝利則需要世世代代守護著他們。
種姓制度可是世襲的哦,如果父輩低種姓工作是做要飯的,那他的後代也只要去要飯,不能去幹其他工作,所以後輩幾乎不可能翻身,這不禁會讓想起中國歷史上也曾存在過戶籍管理制度,將人分為什麼「鹽籍」、「軍籍」等。說到底,就是為了鞏固統治者的統治罷了。
不過,如今的中國民眾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很好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民眾的覺悟是一個原因,更核心的支撐條件還是一個社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