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中國道教神譜其中包括許多道教神靈,道教是敬天法祖的多神崇拜宗教,道教崇奉的神靈種類繁多。其中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五顯華光大帝,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五顯華光大帝,華光大帝又稱五顯華光大帝,華光尊皇、靈官馬元帥、三眼靈光、華光天王、馬天君、馬王爺、馬神、水草馬明王等,姓馬,名靈耀,是中國民間信仰和道教中的尊神。道教尊稱正一靈官馬元帥五顯華光大帝太乙雷聲不動天尊,系道教護法四聖之一。相傳他姓馬名靈耀,還有一說法是說他是南鬥六星的鬥口星(鬥口魁神)化生的,所以稱「鬥口魁神」,名叫馬勝,因生有三隻眼,故民間又稱「馬王爺三隻眼。」大帝之天眼為火之精、火之星、火之陽是火神的象徵,也是道教護法四聖之一。因生有三隻眼,所以中國民間又稱「馬王爺三隻眼」。
五顯大帝又稱五聖大帝、五通大帝、華光大帝,華光菩薩等,姓馬,名靈耀,民間俗稱馬王爺、馬天君、馬靈官。道教赫赫有名的護法四聖之一。
華光大帝在功成行滿後,玉皇上帝加封華光大帝為:玉封佛中上善五顯頭官大帝。永鎮中界,護國佑民,顯化救世,有求必應,感顯應驗,永受祭享。
據《正一靈官馬元帥大法》載,五顯華光大帝馬元帥青面朱發,白蛇冠,三目,金甲絳袍綠靴,背火瓢仗劍,白蛇從後。五顯華光大帝馬元帥主管南極天樞院,部領六天吏兵,降伏天下妖魔。因居鬥口,又稱鬥口魁神、璇璣上將等。馬元帥,以三頭映三臺、以九目應九辰,秉西方金炁而蹈白蛇,被尊為財神。戴南方火炁而背丹鳥,被尊為火神。因寄化沖天風火院,專司北極號天罡,而奉為雷部元帥。隨梓童而佐文衡,輔紫微而司祿命,而作文神、祿神等。
《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中描述馬靈宮善於用火。身上藏有金磚火丹,隨時用火降伏魔怪,所以後來民間又把他視作「火神」,每年農曆九月廿八日,粵劇藝人們都會舉行隆重拜祭華光帝儀式,以祈福避災,俗稱『華光誕』。祈求免除火災,長年康順。而在道教中,很多朝真拜鬥法壇都請馬元帥後,才能封閉鬥門施演鬥法。鬥事結束,方開啟鬥門奉送鬥聖,還須禮謝鬥將馬元帥,鬥科始稱圓隆。
五顯華光大帝是廣東,福建等地重要的中國民間信仰之一。在中國客家民俗中他是由神到人,又由人到神和神靈。相傳玉皇大帝封其為「玉封佛中上善王顯頭官大帝」,並永鎮中界,從此萬民景仰,求男生男,求女得女,經商者外出獲利,讀書者金榜題名,農耕者五穀豐登,有求必應。霞葛鎮五通宮,每年農曆九月二十八日五顯大帝生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廟會(演戲),為他祝壽,祈求風調雨順,田禾大熟。而閩西龍巖永定縣,五顯大帝是財神,特別博得煙商們的虔誠禮拜。
每月初一、十五,煙商們都要到設在南門的「五顯廟」去焚香上供,每年正月十五至十八迎五顯大帝,東西南北四大城門各迎一天。五顯大帝回廟後,煙商仃又連忙挑了「五牲」(雞、鴨、魚、豬肉)、香燭紙炮,趕到廟裡去祭禮。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憧憬美好未來的理想和信念。
《三寶鄭和西洋記》中描繪馬元帥的形象是白白的,白如雪:一稱元帥二華光、眉生三眼照天堂。頭戴攢頂帽,五金磚在神兒藏。相傳,華光大帝的神誕是農曆九月二十八日。
五顯華光大帝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道教赫赫有明的五顯華觀大帝妙樂天尊
妙樂天尊,全稱大惠靜慈妙樂天尊,中國民間又稱靈觀大帝,是中國民間信仰和道教後期尊崇的一位正神。原是太上老君徒弟,玄都大法師,後有功德,玉帝封妙樂天尊。天尊坐九色蓮花寶座,垂十絕鶴蓋!常在八景宮中紫光殿內說無極至真妙法。率部下眾真將,輔正除邪闢瘟使、掌執火府火部使、主管南極天樞院、北極驅邪院文字、封山破洞正一靈官都大元帥,同北方真武大帝一起降伏天下妖魔,被勅封「五顯靈觀大帝」。
妙樂天尊,大惠靜慈妙樂天尊,居所:八景宮紫光殿,司掌:輔正除邪闢瘟使、掌執火府火部使。靈觀大帝,又稱「五顯靈觀大帝」、「妙樂天尊」,或「大惠靜慈妙樂天尊」,是民間信仰和道教後期尊崇的一位正神。於真武大帝一起顯相 過去、未來,循環渡化、共同蕩魔, 佑持世界太平!!在道教典籍 《正統道藏●正乙部》中,收錄有「大惠靜慈妙樂天尊說福德五聖經」。
靈觀大帝神咒曰:
靈觀大帝,睿聖聰明。日光菩薩,氣射帝宸。
金刊聖像,三目聖明。黃裳錦袍,足踏火輸。
金磚金鎗,按行乾坤。名山大川,靈洞真君。
火瓢火鴉,氣燄威靈。斬妖滅邪,如電如霆。
護國砥柱,衛民靈神。德億萬世,福億萬民。
輔靈助順,二聖將軍。順風千裡,百萬神兵。
救度災厄,如響應聲。變禍成福,如影隨形。
護祐臣身,何求不應。神光洞照,永處吉慶。
奉大帝勑,急急如律令。焚香奉請大慧靜慈、
福德寶地!!
五雷仙山● 現為正一道所供奉的正神之一 ,在道教典籍《正統道藏●正乙部》 中,收錄有「大惠靜慈妙樂天尊說福德五聖經」。
靈觀大帝仰請咒
仰啟靈觀大元帥,福德華光五顯王
錦袍繡帽威容勐,火劍金鎗聖力強
天下正神功第一,道中上善世無雙
玉宸殿畔登珠幌,金色臺邊建寶幢
破洞封山魈魅絕,興風走電鬼邪亡
化導萬民垂福祐,保安九域去災殃
焚香奉請虔誠禮,願賜恩光降道場
靈觀真形,頂禮咒曰:太靈之神,錫以繁祉。頂踵被恩,曷有窮已。睿鑑孔昭,厥衷庸啟。臣今皈命,一心信禮。三十三天星月宮內、雷音殿中,化現白蛇之冠,三頭六臂青身自在之體,圓光火犀大仙、靈官顯應,橫天急捉三界邪魔,封山破洞主法摧魔正神
靈觀大聖五帝大元帥真形睿號
第一都天威勐大元帥顯聰昭聖孚仁廣濟福善王
第二橫天都部大元帥顯明昭聖孚義廣祐福順王
第三通天金目大元帥顯正昭聖孚智廣惠福應王
第四飛天風火大元帥顯直昭聖孚信廣澤福祐王
第五丹天降魔大元帥顯德昭聖孚愛廣成福惠王
開元院
"開元寺"坐落於詔安縣秀篆鎮煥塘村黃屋壩。開元寺建於明初,南明隆武年間重修,為秀篆黃氏的護院,內供奉五顯大帝。寺院建築由門樓、前廳、中間帶天井,上廳主殿組成,右邊門過帶一廂房,由土木鬥拱式結構建築。門廳面闊三間,進深二間,正殿面闊二十米,殿內均為圓、方形圓木、石柱,下置青石鼓形柱礎,門枕石浮雕花。屋頂雙龍戲珠剪粘。內殿為十八層地獄、二十四孝等壁畫。外牆為四大金剛,其目傳神。秀水"簡下彼"段在門前向東流去,秀篆黃氏宗祠便在其西。
五顯大帝
五通宮
五通宮位於詔安縣客家人聚居地———霞葛鎮五通村雞籠山下東溪河畔,它始建於明朝永樂年代,至今已有601年歷史,是一座保留著唐宋時代建築特徵的古建築。據悉,臺灣50多座五行宮、五顯宮供奉的五顯大帝的香火,都是從詔安五通宮引去的。
鎮龍俺
鎮龍俺(又叫塔化庵)坐落於詔安縣霞葛鎮莊溪村,枕點燈山,臨東溪河,建於 明朝萬曆甲申1584,按照周易兩儀八卦原理構建而成,系重簷懸山頂式、亭子木樑架結構,形狀似八卦,因亭閣合一,塔庵一體,又稱塔化庵。鎮龍庵是天地會(今稱「洪門」)的正式會盟處。該組織迄今已延續360年,是在世界華人社會中頗具廣泛性的社團組織。
鎮龍庵外形
鎮龍庵中間供奉著五顯大帝
史書記載
五顯靈官,又稱靈官大帝,五顯華光大帝,為道教信仰所祀之神;佛書則謂 「華光如來」 ,俗稱 「五公菩薩」 。蠡海集云: 「九月二十八日為五顯生辰,蓋金為氣母,五顯者,五行五氣之化也。」 又云: 「五行大帝,按俗以東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黃帝」
五顯大帝火眼金睛的由來
五顯大帝,又稱華光大帝誕,全稱五顯華光大帝誕。誕期在農曆九月二十八日。在古代中國相傳華光大帝是火神,有三隻眼,故又稱三眼華光,他喜歡玩火。一次因玩火燒了玉帝的九龍墩,玉帝大怒,設齋打醮斥令他每年八月初一由天上下凡。每年農曆八九月間,天氣乾燥,容易發生火災;華光大帝誕當天,即打醮結束那天,居民把易燃的木炭、紙屑等捆成一把,放置門口,由法師、和尚挨家逐戶收取,集中於紙船,投入江海中焚燒,稱之為「送火災船」。屆時家家戶戶到火神華光大帝廟參拜,供奉柴、米、油、鹽,以及元寶、香火等,祈求一年平安。當天還有一系列慶祝活動。供奉五顯大帝神像,五通宮則演戲酬神。
中國民間供奉五顯大帝的有廣東、臺灣、澳門、江西和福建等地。農曆九月二十八日各地參拜與慶祝五顯大帝誕期的習俗基本相同。
據道書記載,華光大帝先投胎於馬氏金母。
《三教搜神大全》介紹,五顯華光大帝曾經三次「顯聖」,降五百火鴉,殺東海龍王,為救母親大鬧地獄,後來玉皇大帝看他是位將才,封他為真武大帝部將,護法天界。
《五顯靈宮大帝華光天王傳》中描述華光大帝馬靈官善於用火。身上藏有金磚火丹,隨時用火降伏魔怪,所以後來民間又把他視作「火神」,每年農曆九月廿八日,粵劇藝人們都會舉行隆重拜祭華光帝儀式,以祈福避災,俗稱『華光誕』。祈求免除火災,長年康順。專門奉祀華光大帝的廟大多稱華光廟,但也有華光大帝馬王爺的神像塑在城隍廟中加以祭掃的。
《三寶鄭和西洋記》中描繪馬元帥的形象是白白的,白如雪:一稱元帥二華光、眉生三眼照天堂。頭戴攢頂帽,五金磚在神兒藏。另亦有神咒對其形象進行描述,有神咒雲「火化將軍變化成,頭帶金盔腰鞏帶,身穿龍袍伴帝君,奉請華光大帝君,手拈金磚報上雲」
如今,常見的華光大帝形象為頭戴金盔,身穿金甲,左手拈金磚,右手持月牙長槍,身後站立千裡眼順風耳兩位副將,威風凌凌。
大約在明朝前期,華光大帝馬靈官又化為王靈官。關於王靈官的行略,《新搜神記》《通俗編》》都有記載,本名王善,宋徽宗(1100—1125)時人,原為術士,後曾從蜀人薩守堅真君受符法,為林靈素再傳弟子。成神後由玉皇大帝封為「先天主將」,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明朝永樂(1403-1424)中封為「隆恩真君」,並敕建「天將廟」。宣德(1426—1435)中改為「火德觀」。道觀中多塑王靈官像,形象奇特,赤面、三目、披甲執鞭作為鎮守山門之神。
據道書記載,華光大帝先投胎於馬氏金母。《三教搜神大全》介紹,馬靈耀曾經三次「顯聖」,降五百火鴉,殺東海龍王,為救母親大鬧地獄,後來玉皇大帝看他是位將才,封他為真武大帝部將,護法天界。《五顯靈宮大帝華光天王傳》中描述馬靈宮善於要火。身上藏有金磚火丹,隨時用火降伏魔怪,所以後來民間又把他視作「火神」,常在八、九月間舉行「華光醮」,祈求免除火災,長年康順。專門奉把華光大帝的廟大多稱華光廟,但也有馬王爺的神像塑在城隍廟中加以祭掃的。
華光大帝,俗稱火神爺。忌火的粵劇伶人奉華光大帝為祖師爺,凡新戲臺落成、開新戲或戲班出外演出必祭拜華光大帝。在每年農曆九月二十八是華光大帝的誕辰,粵劇戲班會舉行隆重的祭祖師活動。時至今日,許多粵劇藝人仍保留著過「華光誕」的習俗。
粵劇保護神和祖師之一
粵劇界將華光大帝奉為粵劇保護神和祖師之一蓋因為如下兩點:
其一,粵劇戲班下鄉演出,戲棚乃竹木所搭建,很容易引起火災。而華光大帝,俗稱火神爺。忌火的粵劇伶人奉華光大帝為祖師爺,凡新戲臺落成、開新戲或戲班出外演出必必立火神華光神位祭拜華光大帝,祈求消災解難,乃至自稱是「吃華光飯」。一直以來,許多粵劇藝人仍保留著農曆九月二十八過「華光誕」的習俗。
其二,粵劇界有一個華光救粵劇的故事。相傳某年農曆九月廿八,玉帝知道下界正演粵劇,帝認為該戲劇有褻瀆神明,命華光下凡燒毀戲棚。華光下界詳查一劇,覺得並無褻瀆神明之意。華光不忍火燒戲棚,遂教藝人於棚頂積生煙之物。玉帝見戲棚上空弄煙瀰漫,以為戲棚已燒,不再追究。粵劇藝人固銘感華光救命之恩,遂奉他為粵劇保護神、祖師之一。早期粵劇行會亦設於供奉華光的瓊花宮(廟)裡面,名為瓊花會館。
華光大帝馬元帥寶誥
志心皈命禮,鬥口魁神,璇璣上將。三頭磊落,應三臺照耀之形;九目輝華,印九鬥光華之象。秉西靈之金氣,足蹈白蛇;戴南極之威靈,背飛丹烏。寄化沖天風火院,專司北極號天罡。寶劍珠鈴,揮霍妖魔皆絕滅;帝鍾法印,行持神鬼悉皈依。隨梓橦而主文衡,輔紫微而司祿命。大悲大願,大聖大威,高上神霄,玉清尊王,混元主法元帥,玉府司命真君。
光明華藏,寂道真皇。南極火犀大仙,北帝都天罡。橫天威烈神王,攝魔雷令大神。掌管雷霆都司,考召捉命大將。掌管雲雷雨電,糾察三界邪魔。天下都提轄,正一靈官馬天君,太乙雷聲不動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