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買加人馬龍·詹姆斯獲布克獎,主角是雷鬼樂鼻祖鮑勃.馬利

2021-01-08 澎湃新聞
牙買加人馬龍·詹姆斯獲布克獎,主角是雷鬼樂鼻祖鮑勃.馬利

鍾娜

2015-10-14 07:30 來源:澎湃新聞

當地時間10月13日晚,馬龍·詹姆斯(Marlon James)憑藉《七次謀殺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Seven Killings)問鼎2015年布克獎(The Man Booker Prize),圖為頒獎現場。

倫敦時間10月13日晚,44歲牙買加小說家馬龍·詹姆斯(Marlon James)以壓倒性優勢獲得評委青睞,憑藉《七次謀殺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Seven Killings)問鼎2015年布克獎(The Man Booker Prize),他也成為布克獎史上第一位摘得獎項的牙買加作家。

馬龍·詹姆斯生於牙買加,現居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自2007年起教授英語及創意寫作課程。他的前兩部小說《約翰·克勞的魔鬼》(John Crow’s Devil)及《夜女人之書》(The Book of Night Women)初露頭角便獲若干獎項提名,《七次謀殺簡史》是他的第三本小說。全書長達686頁,呈現超過75個人物,緊緊圍繞牙買加雷鬼音樂鼻祖鮑勃·馬利於1976年12月3日被7名持槍男子圍攻、死裡逃生的經歷,通過目擊證人、殺手、議會成員、毒品販子、選美冠軍、FBI、CIA、記者,甚至鬼魂之口重現當年撲朔迷離的事件,是一部神來之筆的口述史。

評委會主席麥可·伍德盛讚《七次謀殺簡史》「驚人的音域和音區」,「書中有許多許多的聲音不斷向你襲來……從頭至尾都讓人驚喜。」他還希望讀者不要被它犯罪小說的外衣所嚇倒,「書中有許多地方非常非常有趣,很有人情味兒……它超越了犯罪的世界,帶領我們深入到一段離我們並不遙遠卻所知甚少的歷史當中。」

據詹姆斯自述,他最初設想的是寫一個小長篇,講一個來自芝加哥的白人殺手在邁阿密受僱暗殺一個牙買加毒品販子。詹姆斯彼時正在重新閱讀犯罪小說,他甚至為故事取好了標題——《看看愛情對我做了什麼》,「估計也就230頁(的故事)吧」。然而最後他洋洋灑灑寫了600多頁,殺手直到第458頁才登場。

詹姆斯多聲部的結構方式同樣也是無心插柳。他寫了若干中篇小說,每一個似乎都和鮑勃·馬利有那麼些關係,然而他卻找不到一個能獨立扛起一部長篇的人物。一籌莫展的詹姆斯對好友抱怨:「我不知道這是誰的故事!」好友奇怪地看著他,回答道:「你幹嘛非得認為這是某一個人的故事?你上一次讀(福克納的)《我彌留之際》是什麼時候?」直到此刻,詹姆斯才恍然大悟,自己其實已經有了一部福克納式的多聲部小說,而鮑勃·馬利則在不知不覺間成了串聯小說的暗線。

《七次謀殺簡史》

今年是布克獎向全球英語寫作者開放的第二年。自1969年首屆布克獎起至2013年,僅英國、愛爾蘭及大英國協國家作者在英國出版的作品才有資格參與評選。今年的短名單呈現出多元化與年輕化的趨勢,入選的六位作家分別來自美國、英國、奈及利亞和牙買加,其中除英國作家湯姆·麥卡錫和印度裔作家桑吉夫·薩霍塔(Sunjeev Sahota)現居英國外,其餘四名作家居於美國。在此之前,麥卡錫是唯一一位作品曾獲短名單提名的作家,而在美國獲獎到手軟的瑪麗蓮·羅賓遜的作品《莉拉》(Lila)及曾獲布克獎的愛爾蘭作家安·瑞特(Anne Enright)並未入選短名單。

在布克獎走向國際化的同時,入圍短名單的六部小說也展示了一個全球化的世界。薩霍塔在小說《逃亡的那年》(The Year of the Runaway)裡描寫了三個來自印度的年輕人與一個印度裔英國女人在謝菲爾德發生的故事。這些移民各自懷揣過去的秘密,試圖在異國展開新的生活。湯姆·麥卡錫的《撒丁島》(Satin Island)更是一部野心之作:人類學家U被要求撰寫一部概括當代世界的研究匯報,隨著他逐漸沉迷於屏幕上石油洩漏、非洲交通堵塞、殭屍遊行的圖像,他試圖找到一條能將一切發生串聯起來的隱秘邏輯。

同樣讓人矚目的還有這六部小說不約而同的悲劇基調。柳原櫻(Hanya Yanagihara)的《小人生》(A Little Life)在出色地勾勒了四個夥伴深厚友誼的同時,也無情地展示了友誼也無法拯救的心碎與傷痛。看似溫暖平和的《一軸藍線》(A Spool of Blue Thread)讓探親的兒女們圍坐在家中圓桌邊,然後徐徐地揭開家庭生活中的希望、恐懼、敵對、矛盾和秘密。最典型的莫過於基戈澤·奧比奧瑪(Chigozie Obioma)的《漁夫》(The Fishermen)——20世紀90年代中葉,奈及利亞小鎮上四兄弟偷偷外出釣魚,遭遇瘋子阿布魯(Abulu),後者預言四兄弟中的一人會殺掉另一人,這道預言撕裂了親密無間的兄弟紐帶,引發了一連串的悲劇……就連評委們自己也承認:這份短名單書單的確「相當沉重」。

布克獎曾一度被批「過於重視可讀性」,評委們憑藉這次選擇扳回了一局。美籍作家柳原櫻的《小人生》此前被公認為獲獎熱門,佔據英國博彩公司排行榜首位,最終仍不敵詹姆斯的「復調美學與暴力美學」。伍德回憶曾有人告訴他,他們想將獲獎小說贈給母親閱讀,然而詹姆斯的書或許有點太難了。布克獎一向與圖書出版業績息息相關,去年得主理察·弗拉納根的作品《通往北方的小路》在英國售出了30萬冊,在全球售出近80萬冊。英國老牌書店Foyles的網頁編輯表示,「對書商來說,(如詹姆斯)這等野心與創意之作獲得認可和回報是振奮人心的,讀者們已經滿懷熱情地迎接這本書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布克獎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雷鬼樂大師鮑勃·馬利和他的孩子們
    1975年,馬利的世界巡演,更讓他的音樂遍及全球,數百萬的人都在為他的成功而歡呼。因其童年的時光都在貧民窟中度過。音樂和足球是唯一能給他快樂的東西(音樂讓他成為舉世聞名的雷鬼樂大師,而熱愛足球卻最終造成了他的英年早逝)。這段生活在馬利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使他永遠成為了人民,特別是貧苦勞動者的代言人和一名反種族主義鬥士。
  • 雷鬼樂巨人鮑勃·馬利的長子:瑞格·馬利
    歌手兼詞曲作者瑞格·馬利是雷鬼樂巨人鮑勃·馬利的長子,同時也是葛萊美獎的音樂家。誰是瑞格·馬利?這位單身漢是由他們的父親寫的,他談到了牙買加許多兒童所生活的可怕的貧困,歌曲的版稅捐給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主旋律製作者
  • Vol.4 中國離牙買加很遠,離雷鬼樂很近
    1989年2月,崔健創作並完成《新長徵路上的搖滾》,由當時的中國旅遊聲像出版社出版發行,隨後在香港、臺灣出版發行,在臺灣獲雙白金唱片獎,在香港獲白金唱片獎。所有海外版本專輯名都改成《一無所有》。《新長徵路上的搖滾》是中國內地有史以來的第一張原創搖滾樂專輯,奠定了崔健在中國內地搖滾樂歷史上的開山鼻祖之地位。
  •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導演發新作 紀念雷鬼教父馬利
    年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的導演凱文·麥克唐納再推新作,他執導的《馬利》近日在SXSW電影節上進行了公映,片中主角鮑勃·馬利的兒子利奇·馬利以及《飢餓遊戲》的演員威廉·丹福均有亮相。凱文·麥克唐納的新片《馬利》紀念鮑勃·馬利m1905電影網授權刊載3月14日報導 (編譯/何小沁)曾以《九月的某一天》獲2000年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的導演凱文
  • 約會牙買加:神奇的鮑勃·馬利,為什麼能擁有這般魅力?
    導語:神奇的鮑勃·馬利,為什麼能擁有這般魅力?在當今中國,許多面向青年人的時尚商店,也都有飾有「雷鬼音樂之父」鮑勃·馬利頭像的T恤衫、遮陽帽和旗幟等紀念物出售。在一些前衛音像店,更能找到鮑勃·馬利主唱的雷鬼音樂的影像光碟。這些物品多以牙買加黃綠黑國旗的三種顏色為烘託的背景。
  • ULSUM丨來自牙買加的神秘文化
    Nike 該配色從 Rastafari(拉斯塔法裡)當中汲取靈感 這是一種起源於牙買加的宗教運動廣為流傳的雷鬼樂就深受其影響 這雙 KD13 的配色便來自 Rastafari 的標誌性顏色 大面積黑色搭配紅黃和綠 中底也採用這三色的漸變設計 具有濃烈的牙買加風格 外側的 Swoosh 也很有特色
  • 致敬「雷鬼鼻祖」鮑勃·馬利!耐克AJ4「狂歡節」配色將於四月發售!
    當初傳聞這雙AJ4的靈感來自於電影《DO THE RIGHT THING》中的主角穿 AJ4 的片段,傳出會因為電影中披薩店的圖標配色設計出這款AJ1進行發售,但後來除了這個消息後這款GUCCI配色AJ4再也沒了蹤影。去年10月,在國外洩露了一個新的消息,這款AJ4上使用紅、黃、綠為點綴配色,是不是像極了「彩虹屁」?
  • 鮑勃·馬利精神猶存格萊美 他3個兒子獲得提名
    他的弟弟、現年37歲的史蒂芬馬利擊敗其同父異母兄弟朱利安馬利獲得格萊美最佳雷鬼樂專輯,這是馬利家族過去5年內第四次獲得此獎。  被稱為雷鬼樂之父的牙買加歌手鮑勃馬利1981年因癌症去世,年僅36歲。他1971年推出的專輯《Catch A Fire》引起英美樂界的關注,1973年發行的《Burin'》更是讓全世界樂迷都認識了雷鬼樂。
  • 荷蘭90後作家獲2020年國際布克獎:自認性別身份介於男性女性之間
    ,國際布克獎評委會主席特德·霍奇金森(Ted Hodgkinson)通過直播的方式宣布了最終評選結果。 裡耶維爾德 29歲的裡耶維爾德,是國際布克獎迄今最年輕的得主。
  • 《馬利與我》作者約翰·格羅根新作《最漫長的祈禱》出版
    美國百萬級暢銷書作家約翰·格羅根繼《馬利和我》之後又一溫情之作。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出版人周刊》、臺灣誠品書店 感動推薦。    美國亞馬遜4.5星好評。主要作品有《最漫長的祈禱》、《馬利與我》,其作品曾獲「最受讀者歡迎的新聞作品獎」、「鵝毛筆獎」等。【書訊】    憑藉《馬利與我》一書獲得美國「最受歡迎的新聞作品獎」作者約翰·格羅根,推出他的又一溫情之作《最漫長的祈禱》。    《最漫長的祈禱》講述是一一個關於信仰、家庭與成長的治癒故事,是一個會讓人又哭又笑的故事。
  • 諾獎揭曉雙黃蛋,獲獎女作家為去年布克獎得主奧爾卡·託卡爾丘克
    這是波蘭作家第二次獲此殊榮,1996年,希姆博爾斯卡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奧爾卡·託卡爾丘克2018年憑藉小說《航班》獲得過布克獎。布克獎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評選範圍是在英國出版的英文小說;而布克國際文學獎由布克獎主辦機構於2005年創立,從2016年開始每年評選一次,獎勵全球所有非英語作家作品的英譯本。獲獎的作者將與譯者共同獲得5萬英鎊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