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彈匣有多「重」

2020-12-16 中國軍網

影片《戰狼2》中,吳剛飾演的老兵何建國單手換彈匣的動作給觀眾們留下深刻印象。在實戰中,該戰術動作能夠大幅壓縮火力間隔,提升射擊效率。讚嘆之餘,有軍迷發問,這是什麼彈匣?一個彈匣有多重?

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導——

一個彈匣有多「重」

■劉建元 朱夢圓

圖①:使用彈夾供彈的M1888「委員會步槍」;圖②:使用塑料彎彈匣的AK74步槍;圖③:採用彈鼓供彈的PPSh-41衝鋒鎗;圖④:採用滾筒彈匣供彈的卡利科衝鋒鎗;圖⑤:使用盒裝彈鏈供彈的HK23E機槍;圖⑥:採用鋁合金彈匣供彈的TAR-21突擊步槍。(製圖:張曦)

影片《戰狼2》中,吳剛飾演的老兵何建國單手換彈匣的動作給觀眾們留下深刻印象。在實戰中,該戰術動作能夠大幅壓縮火力間隔,提升射擊效率。讚嘆之餘,有軍迷發問,這是什麼彈匣?一個彈匣有多重?

彈匣重量的問題不僅被熱心觀眾和軍迷所關注,更為世界各國軍隊所重視。一般來說,戰士們都希望彈匣既輕巧便攜又裝彈量高。然而,魚與熊掌通常不可兼得。如何在彈匣重量與裝彈量之間找到平衡點,始終是世界各國軍隊研究的命題。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彈匣,一同去了解它。

不是所有的子彈容器都叫彈匣

一個彈匣有多「重」?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因為研發時間、使用槍械、材質功用方面的不同,不同的彈匣有不同的重量。確切地說,從彈匣的歷史演進過程來看,它的重量一直是變量,但其演進的方向大致相同,那就是:更輕巧便攜、更結實好用、裝彈量更多。總之一句話:更貼合實戰需要。

彈匣?彈夾?這是不少軍事愛好者極易混淆的兩個詞。二者雖然關係緊密,卻有所不同。我們最為熟悉的盒狀供彈器叫作彈匣,而彈夾是彈匣的前身,也被稱為橋夾、條夾、快速裝彈器等。

1885年,奧地利槍械設計師費迪南·曼利夏研製成功一種帶楔形栓體的新式槍機,彈夾應運而生。這種彈夾將零散槍彈整齊排列固定在一個金屬片上,並將它們一起壓入彈倉,以達到快速裝填的目的——這就是有名的曼利夏彈夾供彈系統。彼時,彈夾只是一個金屬片,其身量之輕可想而知。

無煙火藥問世後,德國將無煙火藥槍彈與曼利夏彈夾有機結合,研製出著名的「委員會步槍」。隨著德國M1888「委員會步槍」在世界範圍內迅速普及,與之相配套的彈夾也得以廣泛應用。小小彈夾,以其成本低廉、工藝簡單、使用方便等諸多優點,成為當時槍械繫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隨著彈夾不斷演化,形成了現在我們所熟知的盒狀彈匣。作為當下各國普遍採用的彈匣形式,盒狀彈匣被認為是在重量與裝彈量之間精確找到了平衡點。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盒狀彈匣同樣也暴露出一些缺點,其中之一就是必須頻繁更換。

在上世紀30年代末開始的蘇芬戰爭中,芬蘭軍隊重創了人數2倍於自身的蘇聯軍隊,除成功運用戰術外,採用彈鼓設計的M1939式衝鋒鎗也使後者使用盒狀彈匣的步槍相形見絀。

彈鼓被有的軍迷稱作「彈匣plus」,是自動步槍、輕機槍等連發槍械常用的供彈裝具。彈鼓形如其名,「肚量大、形似鼓」是其顯著特徵。如蘇聯著名輕武器設計師格裡戈利·斯帕金研製的PPSh-41衝鋒鎗就採用了彈鼓供彈。這種彈鼓容量可達71發,子彈壓滿時彈鼓重量達5.3千克。

彈鼓誕生後,很快以其超大的彈容量,保證了射手在無須頻繁更換供彈具的情況下發射出更多彈藥,形成持續火力壓制。但是,彈鼓也存在結構複雜、成本較高、攜帶不便等短板,因此只能在特定作戰環境下使用。

彈匣還有一個「加長版的親戚」——彈鏈。隨著馬克沁機槍橫空出世,為其超高射速提供可靠保證的彈鏈也應運而生。彈鏈把大量子彈以串聯方式連結,供給全自動發射的機槍或機炮使用,以達到保持持續火力的目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索姆河戰鬥中,當時德軍裝備了MG08式馬克沁機槍,這種由彈鏈供彈的機槍因殺傷力巨大被稱作「火力狂魔」。德國的HK23E機槍就使用彈鏈供彈,只不過,其彈鏈裝在盒內以便吊掛在機槍下。彈鏈兼具價格實惠、便於攜帶等諸多優長,但它也未必十全十美,與彈匣相比,彈鏈裝填過程較為繁瑣、耗時較長。

此外,還有彈盤、彈帶、彈板、彈筒、彈鬥、彈巢等諸多供彈裝具,他們與彈匣的形狀結構不同、裝彈容量不同,但作用相同:都是為槍械供彈。各式各樣、輕重不一的供彈裝具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家族,為槍械提供充足彈藥支撐。

戰火「主刀」為彈匣「塑型」

為了更好地適應戰場、發揮作用,彈匣的形態隨著戰爭形態演進和槍械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其重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從栓動式步槍發展至如今的各類先進自動步槍,供彈方式經歷了單發裝填、金屬制橋夾、直彈匣和彎彈匣的進化,每一次的改進都是根據戰場上士兵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的體驗反饋和總結做出修改的結果。

早期彈匣多為單排設計,例如柯爾特M1911手槍,彈匣單排設計使得該槍容彈量僅為7發。隨著槍械技術不斷進步,雙排彈匣設計成為時代主流,95式自動步槍和92式手槍的彈匣都是雙排結構。主流之外,為增大彈匣容量,還出現了三排彈匣、四排彈匣、可拆卸式彈匣等諸多彈匣種類。

冷戰時期,最早出現的一批現代自動步槍,其彈匣研發分為兩種路線,一種是以AK系列為代表的蘇聯路線,使用中口徑全裝藥威力彈的彎彈匣;另一種是北約路線,是以M16為代表、使用小口徑減裝藥子彈的直彈匣。越戰中,後者的表現差強人意,只能半自動射擊。美軍發現火力不足後增加了全自動射擊模式,子彈卻不夠用,需要頻繁地更換空彈匣,不停嘗試後,北約也將彈匣容量提高到了30發。

那麼,為什麼各國當前普遍使用容量為30發的彈匣?簡單地說,這是從戰火中總結出的經驗。經過考證和計算,在實戰中,容彈30發的彈匣剛好可以為臥姿射擊的士兵提供最科學與舒服的支點。

除了直與彎的變化、薄與厚的改進,彈匣的設計理念也有了長足發展,滾筒彈匣便是經典一例。設計師麥可·米勒和沃倫斯·斯託克頓在1985年提出,在彈匣內部主軸上安裝旋轉彈簧,令子彈沿著螺旋導槽逐步向前推進,運動路線與電鑽鑽頭的凹槽類似,為彈匣的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一款採用滾筒彈匣供彈的衝鋒鎗,就是卡利科衝鋒鎗。作為一種輕巧緊湊、容彈量大的彈匣,它的最大供彈量達100發,從射擊火力持續性來看可與機槍相媲美。如此設計,在確保較大彈容量的同時,既避免了超長彈匣造成的槍身高度過高,又避免了彈鼓造成的寬度過大。不過,該型彈匣分量沉重、結構複雜、故障率高,一旦發生故障難以迅速排除,因此並不適合作為普遍裝備的供彈裝置。

未來戰場,彈匣到底有多重

科技的不斷發展讓未來戰場的彈匣重量變得更加「撲朔迷離」,輕巧便攜、皮實抗造、裝彈迅速、通用性強是其不變的目標與追求。

減輕重量,先從材料下手。新型材料的發展讓彈匣「輕身」有了很多可能,當前國際上普遍採用的是鋁合金彈匣,如以色列的TAR-21、比利時的F2000等。鋁合金彈匣與塑料彈匣相比有較高的強度,不易磨損脫落和發生彈匣口部變形,尤其是便於加裝快速裝彈器。

近兩年,德國HK公司推出了一款新型聚合物彈匣,該型彈匣全身透明,可以清晰看到內部彈簧組件和子彈數量,且堅固耐用。

新材料改變著彈匣的形態,新技術的誕生也讓彈匣悄然在發生變化。美國辛特考公司在市場上推出配用于格洛克43手槍的3D列印擴容彈匣,該彈匣被命名為「3Dplus2」,「plus2」意為增加2發容彈量。該彈匣兼具身量較輕、安裝方便等特點。

「私人定製」「互換通用」等理念也讓彈匣重量可增可減。一種槍適配多種彈匣和一種彈匣適配多型槍械形成的排列組合,讓戰士在執行任務時可以靈活選擇彈匣,精確控制攜彈量。

此外,讓彈匣更為順手好用的各類配套產品也如雨後春筍,讓人目不暇接。比如彈匣防塵蓋、彈匣連接器、快速裝彈器、「快速再裝填」彈匣袋、彈匣連接器,甚至還出現了彈量數字顯示器,這些裝備的出現讓彈匣進入了運用「易時代」。

展望未來,微型子彈、埋頭彈等新型彈藥的運用或可讓彈匣進一步瘦身縮水,而微型雷射武器、電磁武器的運用,甚至可能讓彈匣「有其實」而「無其型」。未來戰場上,彈匣的重量將依然會和戰爭形態的變化一同變化,但為槍械提供持續可靠的彈藥始終是其不變的追求。

相關焦點

  • 一個彈匣有多「重」 -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不是所有的子彈容器都叫彈匣一個彈匣有多「重」?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因為研發時間、使用槍械、材質功用方面的不同,不同的彈匣有不同的重量。確切地說,從彈匣的歷史演進過程來看,它的重量一直是變量,但其演進的方向大致相同,那就是:更輕巧便攜、更結實好用、容彈量更多。總之一句話:更貼合實戰需要。
  • 手槍的彈匣是直的,為什麼步槍彈匣卻是彎的?這其中有大學問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問題,手槍和步槍的彈匣並不一樣。稍微留心一下,我們就會發現,手槍的彈匣是直的,但是步槍彈匣卻是彎的。這其中有大學問。我們先來說一說步槍。一般的普遍情況是步槍會採用彎彈匣,首先從射擊手的安全方面考慮,彎彈匣比直彈匣的射擊基線更低,射擊手在敵人眼裡所暴露的部分儘可能的減少了一些,所以安全係數會高上不少。第二大容量。
  • 單兵攜帶21個彈匣?
    M27 IAR「自動步槍」M27 IAR(IAR為Infantry Automatic Rifle縮寫,意為步兵「自動步槍」)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給予德國H&K公司HK416突擊步槍重槍管版本的正式名稱。
  • 終結者2彈匣配件有哪些 彈匣作用全介紹
    導 讀 終結者2彈匣有什麼用,彈匣配件有哪些?終結者2彈匣主要是用於提高換子彈速度和增加子彈的最大上限容量。 彈匣配件 步槍、衝鋒鎗、狙擊槍都可以安裝。
  • 彈匣篇之五:快速彈匣是個啥玩意
    所以我自己也買了好幾十個這種彈匣。(並不僅僅是因為他叫ETS我們叫ETC的原因哈)。他最大的好處就是通用所有同口徑的AR15槍型。 不過所謂並聯彈匣,說的其實也並不完全是彈匣本身,而是讓彈匣可以並聯使用的一個連接件。在工業大爆發和腦洞大爆發的時代,這些各種各樣的連接件簡直多到令人髮指的程度。
  • 為什麼手槍的彈匣都是直的,而步槍的彈匣卻都是彎的?
    深度摘喲:可能很多軍迷朋友尤其是輕武器愛好者都會注意到,手槍的彈匣絕大部分都是直的,而自動步槍的彈匣卻都是彎的,帶有一定弧度的,這是為什麼呢?圖1:為什麼步槍彈匣都是有弧度的?對輕武器感興趣的軍迷朋友可能都會注意到,手槍的彈匣絕大部分都是直的,而自動步槍的彈匣卻大都是彎的,帶有一定的弧度,這是為什麼呢?在講這個問題之前,先科普一個,很多人把彈匣彈夾混為一談,彈匣和彈夾只有一字之差,但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彈夾(英文是「clip」),是用金屬框架或金屬條製成,把若干發子彈構成一排或交錯,以便槍枝裝填彈藥。
  • 為什麼突擊步槍的彈匣是彎的,手槍彈匣是直的?當過兵才知道
    ,而手槍和部分衝鋒鎗的彈匣卻是直線型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別呢?手槍彈所使用的子彈彈殼也是直線型的,所以多顆子彈壓在一起的時候一樣也不會有角度的傾斜,直線型的彈匣可以輕鬆容納,但是步槍子彈就不一樣了。
  • 為啥霰彈槍多用管式彈倉,而非彈匣供彈
    這同樣是一個小夥伴提的問題,他問道,早期的子彈都是單打一,但為啥後來步槍彈開始使用豎倉以及彈匣,而霰彈槍至今為止還是以管式彈倉為主呢?其實這個問題可由分三塊來說,第一個就是大家最容易理解的,霰彈太大了...
  • 同樣是槍,為何手槍的彈匣是直的,而突擊步槍的彈匣卻是彎的呢?
    彈匣是槍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槍沒有彈匣是不能發射的,而有彈匣沒有槍也是不能發射的,二者缺一不可。然而同樣是槍,為何手槍的彈匣是直的,而突擊步槍的彈匣卻是彎的呢?手槍彈匣和突擊步槍的彈匣之所以不一樣,其實說簡單一點就是子彈不一樣,並不是說子彈的大小不一樣,而是和子彈錐度的大小有關,而子彈錐度是指彈殼和子彈頭連接部位的角度。手槍彈匣之所以設計成直的,主要是因為手槍使用的子彈維度很小,它的彈殼前後的直徑幾乎差不多一樣大。在給彈匣裝上子彈後,彈匣裡面的子彈大致是相互平行的狀態。
  • 美國大兵在使用彈匣時,會在頭盔上磕一下,到底是因為什麼?
    對於槍枝的子彈和彈匣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因為這是士兵經常使用的也是最普通的單兵裝備,雖然在現代戰爭中已經實現了熱武器,威力較大重火力的武器裝備也越來越多,在遠距離之外就能對敵軍造成一定的傷害,但槍枝對於士兵而言還是必須要裝備的。
  • 絕地求生:新版換彈速度大幅度增加 快速彈匣作用大於擴容彈匣?
    在絕地求生的新版更新中,藍洞對許多的武器都進行了調整,其中步槍的換彈速度便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換彈速度的大幅度增加讓這些武器受到了不少的限制,同時藍洞這一行動也是將現版本快速彈匣完全比不過擴容彈匣的地位受到了改善。
  • 彈匣用完會直接扔掉嗎?遇上此種情況,才知道彈匣的重要性
    槍械可以說是熱兵器時代最為重要的武器裝備了,但光有槍械是不夠的,如果沒有子彈的話,再先進的槍械也是廢鐵一堆。隨著現代化戰爭的不斷升級,戰場上子彈的消耗量也越來越大,很多國家即使處於和平年代,也會儲存大量的子彈,因為誰也無法肯定,戰爭會在何時爆發。
  • 彈匣彈鼓哪個好?說說大容量供彈具的認識誤區
    說起大容量供彈具,主要有兩種,一是彈鼓,二是四排彈匣。有些朋友總是質疑四排彈匣的可靠性,認為這東西不靠譜。其依據就是國內某些期刊和軍事自媒體的文章,以及某些人故弄玄虛說什麼05微衝那個四排50發彈匣如何不好用。本人找來兩種典型的大容量供彈具,左邊是Magpul PMAG D-60彈鼓,右邊是Surefire MAG5-60,兩者都是代表性的產品,而且彈容量都是60發。
  • 為啥手槍彈匣是直的,而步槍彈匣是彎的?
    前不久,有個朋友問我,為什麼美國大兵的手槍和步槍的彈匣不一樣,手槍的彈匣是直的,而步槍的彈匣是彎的?這個細節,其實不少軍迷都沒有發現。我被掰彎了……以比利時FN公司的Five-seveN手槍(57)為例,這種手槍使用5.7毫米SS190手槍彈,彈殼直徑小,因此彈匣內可以容納20發子彈,這個容彈量在手槍中算高的了,但是它的彈匣依然是直的。而我們所常見的AK系列步槍,以及中國解放軍的95,彈匣都是彎的,這是怎麼回事?
  • 快速彈匣、擴容彈匣、快速擴容現實當中到底是個什麼玩意?
    PUBG的小夥伴都知道遊戲裡面這三種彈匣,快速、擴容以及兩個雜交的快速擴容。而實際上這三個玩意到底在現實當中是個什麼玩意估計沒多少人有興趣,瘋狗今天也就和大家隨便聊聊這三兄弟實際上是個什麼鬼。快速彈匣這個東西其實挺簡單的,PUBG英文版裡這貨叫做Quick Draw Magazine。從英文字面上來解釋應該翻譯為快抽彈匣會更好一些,這玩意的技術含量底的讓人發笑。其實就是在彈匣底座那個地方裝了個套,比如這樣。這個叫做finger loop(手指環),說白了兩個作用,一個是方便從你的戰術背心或者腰包腿包裡用手指就能快速抽出彈匣。
  • 「直彈匣」or「彎彈匣」,捷克式輕機槍彈匣,怎樣才算合理?
    而我們今天主要探討一下,捷克式輕機槍的彈匣問題。 ,在最初設計之初,是有好幾種設計樣式的,並且早期的輕機槍也帶有部分重機槍的特性,直到1923年定型測試以後,才形成了我們見到的捷克式輕機槍的主要樣式。
  • 穿越火線槍戰王者機槍彈匣作用及獲取途徑[多圖]
    在穿越火線手遊中,道具機槍彈匣可以增加玩家機槍的載彈數,能讓玩家在挑戰模式和生化模式中戰鬥時,擁有更充足的子彈,那麼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下機槍彈匣彈匣作用及獲取途徑,感興趣的玩家就來了解下吧。機槍彈匣:機槍彈匣作用:眾所周知玩家在遊戲中獲得極品道具最好的途徑就是通關挑戰模式,獲得挑戰獎勵卡牌。
  • 彈匣為何不能隨意丟棄?有大作用,軍人們甚至拿它救命
    很多人內心都有一個夢,那就是成為一個為國奉獻的軍人。每年的徵兵場面都異常火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選擇加入軍隊,保家衛國成為了當下最流行的口號。別看我們現在生活環境如此美好,那都是因為有人替我們擋住了危險,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在各個場所我們都能看到「軍人優先」的字樣。這和走後門沒關係,因為他們值得被優先對待。
  • 「直彈匣」or「彎彈匣」,捷克式輕機槍彈匣,究竟怎樣才算合理?
    可能也是民眾對於那段難忘歷史的記憶,抗戰劇近年來屢見不鮮,但糟糕的服化道具等問題,卻始終為人所詬病,需要明白的是,隨著我國文化教育的普及,如今人們的知識儲備,可不是隨便一個場景就能糊弄的,更何況是極度熱衷於研究軍事、歷史的愛好者。他們能從槍械的型號上,就能看出來這部劇究竟用不用心。
  • 遊戲中的彈匣為什麼都是30發?快速擴容真實存在嗎?
    而且遊戲中的自己可以隨自己的喜好進行槍械的配備,而且遊戲中的有些改裝配件是非常先進,在現實世界還沒有技術能夠將其生產出來,從而讓玩家在一個遊戲中就可以體驗到多種玩法。任意1支狙擊槍的基本結構中,彈匣必然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