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大家的收入有了明顯的增長,不過,年關將至,仍有很多人抱怨自己的錢不夠花。
甚至有網友表示,在20世紀80年代時,很多人的工資一個月只有四五十元,但那時的四五十元已經可以夠一家人一個月的開支,而今,我們一個月的工資雖然能有四五千元,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更別提養活一大家子了。還是80年代好,可以生活的無憂無慮,也沒有那麼大的壓力。
那麼,現在的月薪5000元,相當於80年代的多少錢呢?答案其實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過去,人們的月薪只有幾十塊錢,如果誰家能有一萬塊的存款,已經可以算是「大戶人家」,令無數人羨慕。
但是現在,別說一萬資產了,擁有上百萬甚至上千萬資產的人也是越來越多,若是再提到誰家擁有一萬塊的存款,已然算不上什麼新鮮事。
以前,一毛錢可以買到很多蔬菜水果,但是現在一塊錢都不夠一頓早餐錢,若想估算出現在的一個月工資5000元,相當於80年代的多少錢,我們可以先從物價方面來看一下。
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時,大米的價格大概是一毛錢一斤,豬肉大概是兩毛錢一斤,在當時看來非常珍貴的電影票,也才四毛錢左右就能買到一張。
可是現在,一斤普通的大米也要兩三塊一斤,豬肉更是達到二三十塊一斤,電影票的價格也得幾十塊一張,現在的商品價格和當時相比相差了似乎已有幾十倍了,從這個層面來看,現在一個月5000元的工資與以前相比也就只有二三百塊。
看到這裡,有些人或許會說,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一個月如果能有兩三百塊的工資,已經可以算是「高收入」,可以生活的比較輕鬆了。可為什麼現在很多一個月工資四五千的人,卻總是覺得壓力山大呢?
其實,很多人會有這種感覺,其中有一個因素還是頗為關鍵的——房子。
據相關數據顯示,在我國城鎮居民家庭中,房產在總資產中的佔比達到了70%左右,因「房子」而負債的家庭更是達到了76%左右,此外,在存有負債的家庭中,房貸的佔比達到了大概70%。
而今,在很多城市中,房子的價格已經達到上萬甚至於數萬元一平米,一套一百平的房子可能就得花費上百萬元。
而上個世紀80年代時,不少地方一套房子的價格還不到一萬塊,與現在相比,其中的差距還是蠻大的。
儘管很多人都知道,買房可能會「掏空」自己的「錢袋子」,甚至背負二三十年的房貸,但房子終究是居住用途的一種必需品,加之很多人還將它與娶妻、生子等大事聯繫到一起,因而,不少人都渴望能有自己的房子,而很多對於月薪四五千的人來說,若是買了房子,付完首付之後,每個月的工資還完了房貸可能就剩不下多少了。
而對於沒買房的人來說,每個月還需要支付一兩千甚至更多的房租,每個月剩下的工資還要用於日常花銷,一年到頭所能存下的錢可能也不是太多。
不過,很多人現在雖然感覺有一定的壓力,但正所謂有壓力才會有動力,更何況,與上世紀80年代相比,我們的生活條件也是「更上一層樓」了,因而,為了能過上更為舒適的生活,我們還應努力工作,爭取早日實現財務自由,大家覺得呢?
本文由新業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