蔦屋來中國,真的能讓「急凍」的單體書店賺錢嗎?

2020-12-18 新浪財經

來源:贏商網

來源 | 商業地產頭條(ID:Dtoutiao)

作者 | 盧致珍

圖片來源 | CCC官網

2012年,是實體書店「出版蕭條」、「脫離書本」的年代。增田宗昭一意孤行,在日本中產聚居的代官山,開設了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蔦屋書店。

這家名為代官山T-SITE的店,沒有重蹈「第二家店必敗」的覆轍,用日均客流破萬證明了增田宗昭「書+X」賺錢直覺的靠譜。

八年後,疫情突襲。剛過上幾年好日子的實體書店們,瞬間急凍。書店老闆驚魂未甫、撤退無門時,增田宗昭來到中國上演了一場「反轉殺」。

以杭州、成都、上海3家店為支點,蔦屋想撬動的是「中期計劃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鋪」的超級夢想。

這次,增田宗昭想證明的不是書店複合模式的生命力,他想解答另一個疑惑:開一家蔦屋這樣扛打的書店,憑什麼不能自己幹,非要加盟?

根據《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2019年中國實體書店數量超過70000家。其中,品牌書店(非新華)數量TOP10合計僅1500多家,絕大多數為非連鎖、「單體」書店。

這些書店「散兵」,自然成了蔦屋在中國鎖死的獵物。當增田宗昭臉掛微笑,斬釘截鐵說「你投資我一億,我可以讓你賺三千萬」時,有多少人會點頭應允:「哦?該怎麼做?」

01

開在網紅三城,

沒有比門店更好的品牌廣告了

自去年4月官宣進入內地以來,短短一年,蔦屋中國的擴張版圖上已描下三個據點。三座城市,畫風各異。

成都TOD:在新鮮與舊知間遊弋,與「熟人」打成一片

4月9日,蔦屋與成都軌道城市發展集團正式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宣告進駐成都TOD項目,不過具體選址暫未透露。

圖片來源:成都地鐵微信號

「成都+TOD」CP組合,撩動了蔦屋書店中國事業部董事長野村的心。雙方於去年12月開始接觸,24天便擬定戰略合作內容。疫情之下,審批工作亦是隔屏順利推進。

在成都這座被萬千網友高呼「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TOD開發風潮起勢於2019年。一年內成交了23宗TOD項目用地,同時啟動了首批13個示範項目。

首個開建的陸肖站TOD確定今年亮相,天府新區昌公堰站TOD雜糅著「開放式社區+開放式街區商業+退臺公園商業」,新津站主打「TOD+5G」公園概念……

六本木蔦屋書店 圖片來源:CCC官網

於蔦屋,成都尚屬拓荒之地,但TOD這一形態,它再熟悉不過。蔦屋在東京最大規模的TOD街區改造——澀谷站以及二子玉川站、六本木新城等TOD項目均有門店。

蔦屋這些依託TOD而設的門店,多瞄準周邊500-800米(5-10分鐘步行)範圍內的居住人群,與「熟人」打成一片,生命力不減。

顯然,遊走在新鮮與舊知之間,成都為蔦屋帶來了「中國式」的想像。反之,亦然。

上海舊建築:以歷史為書,造文藝青年打卡地

在上海,蔦屋進駐的是上生·新所,是典型的滬上洋建築。

百年前,這裡夜夜笙歌,外籍僑民們在此把酒言歡。只不過,浮華被時間吞噬,幾經輾轉,它變成了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

圖片來源:上生·新所Columbia Circle微信號

當舊改更新浪潮襲來,萬科把它收入囊中,新晉文藝地標——上生·新所由此而出。

改造過程中,萬科並未大拆大建,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孫科別墅、海軍俱樂部3棟老建築翻修後原樣保留,刻錄著歷史記憶。

毫無意外,蔦屋選中了百年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落腳。該建築面積約2000平米,西班牙傳教風格與蔦屋的東方美學碰撞,混搭氣質噴薄欲出。

此情此景,可在日本京都崗崎蔦屋書店中略窺一二。這個門店,內置於平安神宮旁的京都會館中,門頭內飾陳列間無不透著濃濃古韻。

圖片來源:京都崗崎蔦屋官網

打磨著「文藝地標」標籤,上生·新所目前已引進了精品咖啡店Seesaw、共享辦公WeWork、全球創新設計公司IDEO等。文創展覽、潮流發布會一場接一場。

此間鋪墊,靜待蔦屋而來。

杭州文創園:「只此一家」,稀缺是最好的引流術

杭州天目裡,蔦屋中國官宣的首店所在地。

「江南布衣集團開發+著名建築師倫佐·皮亞諾中國首個建築作品」自帶話題性,天目裡就「像一座小城」,文藝、現代、融合。

17棟不同形態的單體建築,有辦公空間、藝術中心、美術館、劇場、買手制百貨、藝術酒店,及「只此一家」的商業集合業態。鋁板幕牆、清水混凝土牆、鋼製扶梯,藝術感滿滿。

圖片來源:天目裡微信號

蔦屋門店落在2/3/4棟,佔據地上、地下一層的大部分空間,複合經營BOOK&CAFE、文具、自有品牌等商品,涵蓋藝術、時尚、設計、文學、旅行、烹飪等內容以及藝術審美課程、沙龍、活動等。

自西向東,蔦屋將沿著長江豎起一塊又一塊醒目的廣告牌。三大網紅城市,三個落地點風格迥異。可預見的是,未來三店形態、業態亦不一樣。

02

選址邏輯:

經濟文化綜合實力高、城市複合空間

不複製,從來都是增田宗昭的風格,但並不代表無章可循。以上三地選址背後,有著以下兩個相通點:

第一,不去mall,偏愛複合空間。蔦屋所到之處,「書店不只是書店」,而是人們可以獨立與空間發生關聯的地方。

成都TOD項目開發,蔦屋的角色不是純粹租客,其將參與項目策劃、規劃、企劃等,造「定製版」蔦屋書店和TSUTAYA BOOKSTORE品牌店、旗艦店。

圖片來源:京都崗崎、函館蔦屋官網

上海首店所在的上生·新所敞開式設計,與周邊老舊小區融為一體,有隨時「可達」的綠地、商業配套、休閒廣場;而杭州店落地的「小城」天目裡,蔦屋與美術館、劇場、商場間互為襯託。

第二,選的城市,經濟、消費、文化實力缺一不可。

2019年,上海、成都、杭州GDP總量在全國城市中分列第1、第7、第9名,均超1.5萬億元。上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615元,全國最高;杭州達66068元,全國省會城市NO.1。

同時,2019年中國十大消費城市,上海、成都、杭州均上榜,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破萬億,成都增速最快達9.9%。

囊中有錢,文化小資。「中國書店之都」成都,2019年書店數量達3522家,為全國之最。杭州、上海排在第8、第13位,且杭州新型、有特點的書店較少,潛在市場大。

「店面畢竟是最大的廣告。在最精華的路段,開一間展示CCC概念的店,應該會比任何廣告都有衝擊性吧?而且除了能讓許多顧客看到、從前面經過,還能讓他們走進店裡。」

增田宗昭費盡心思挑選的一個個「廣告位」,首先是要打動進店顧客。而那些在疫情寒冬中等待重生的「單體」或小規模書店店主,或是想在危機中重倉書店的投資客,同樣是他想說服的對象。

中國千店之夢,必然立於「加盟」之上。

03

蔦屋中國千店,

把手伸向急凍的單體書店?

經營蔦屋書店30年有餘,增田宗昭掌舵的商業王國有1400多家門店,其中僅約100家為直營店,其餘都是加盟。

蔦屋書店背後的公司叫Culture Convenience Club(文化便利俱樂部,以下簡稱CCC),是售賣生活方式的提案公司,成立於1985年,次年開始擴展特許經營業務,逐漸形成蔦屋後來的加盟賦能模式,提供數據、選品和培訓等服務。

CCC公司架構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現在,蔦屋要在中國實現從0到1000的跳躍,終需回到「加盟」軌道上。就當下國內書店現狀,未來蔦屋的潛在加盟商,或出自以下兩類群體:

第一,數量龐大的單體、非連鎖書店;

第二,書店投資客,可以是想開書店的任何人。

截至去年,中國有70000多家書店,印度為21800家、美國13968家、德國6000家,這意味著中國是世界上書店總量最多的國家。

美團點評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新增書店數量超過4000家,開書店依舊是一門有誘惑力的生意。

但無論是總量還是增量,品牌連鎖書店佔比均較低,單體書店數量龐大。同時,國內書店的實際運營能力參差不齊。以漁書為例,作為2019年門店最多的品牌書店,漁書卻未進去年1-10月的「營業額十強」名單。

疫情衝擊下,書店的生存狀況進一步惡化,尤其是單體書店,急需新出口。

加盟商陣營龐大雖是事實,但目前國內其他連鎖書店品牌也已開始試水「輕資產」品牌輸出,蔦屋要想大獲全勝,比的不是誰分貝高,而是誰底氣足、實力硬。

圖片來源:GTAKAYA微信號

雖然蔦屋的加盟模式此前已在國內有所試水,臺灣5家TSUTAYA BOOKSTORE均為與潤泰合作的加盟店,2016年還為南京金鷹國際購物中心設計了「G-TAKAYA」複合書店,形態酷似蔦屋。

但1100家店,畢竟不是小數目,蔦屋底氣何在?

店型豐富,靈活適配不同「加盟」模式

早期的蔦屋店面標準化設計,門店幾乎一模一樣,大眾印象就是車站前的影音出租連鎖店。

2011年,CCC調整方向,生活方式提案型書店業務正式誕生。這年12月,蔦屋力推代官山T-SITE——首個融書店、咖啡店、餐廳等為一體的綜合生活方式門店,大店模式由此開啟。

往後,蔦屋繼續解鎖了多種店型,以適配不同選址下的「加盟」模式。

蔦屋1400多家門店,定位、設計和功能不盡相同。除了小型標準TSUTAYA影音租賃店、傳統的「鄉村」蔦屋書店,及與政府合作運營的圖書館,蔦屋還有文化百貨類大店T-SITE、進駐商場的中小型TSUTAYA BOOKSTORE,以及TSUTAYA綜合店和衍生的多種專業店型。

圖片來源:代官山、湘南T-SITE官網

這些門店不論面積大小,主打的標籤均為「複合型」,而這是目前國內大多數非連鎖、單體書店「可望不可及」之處。

有不同類型的「盒子」還不夠,讓盒子裡的零件高效運營,是蔦屋賦能加盟商的另一殺手鐧,即數據壁壘。

數據賦能,蔦屋「最可怕」的壁壘

蔦屋的加盟策略,重中之重是「賦能」二字。

給加盟企業提供數據驅動的選品和主題策劃、店員培訓以及發送訂貨指令,提升經營能力,並不涉及選址、買地、裝修、進貨、收貨款和物流運輸等實操層面的工作。

通過數據賦能加盟企業獲取消費數據回流,強化賦能能力,正向循環中,蔦屋建起了自己獨有的「護城河」。

圖片來源:混沌大學課程「蔦屋書店:思考未來10年的用戶經營邏輯」

「T積分」,是這個循環中的關鍵一環。蔦屋在2003年推出跨業種通用積分服務,實現與日本各大百貨、超市和加盟企業的連接,開始品牌和數據賦能。

在此之前,其依託圖書、唱片與DVD租借和零售業務,積累了10多年的基礎用戶數據。現在,蔦屋的會員人數早已超6000萬,持卡人數超過日本總人口的一半。

通過監控會員的T-CARD和門店POS機、書籍RFID等方式,蔦屋可以做到了解用戶消費、生活習慣,針對性選書、增減業態、定製門店與推廣形式。

比如,代官山店是為老年人而設,擁有大量藏書、孤本,只有12%的圖書與其他書店相同;枚方T-SITE因為靠近車站,就在負一樓給來往人群設了食品超市;在年輕人多的東京澀谷,蔦屋又變得新潮時尚。

圖片來源:CCC官網

囿於國情不同,「T積分」模式並不完全適用時下的中國,但這並不意味著蔦屋的數據賦能失效。時代在變,蔦屋卻依舊是一家有著強大數據驅動的諮詢公司,而不只是運營線下店。

就像增田宗昭所說:「做企劃才是CCC的本行,書籍、音樂都只是實踐它的方法。」

不過是前30年實踐的場地主要在島國日本,而現在他想在市場更大的中國實踐起來——幫每個想開書店的人策划具有獨特體驗的書店來賺錢。

只是,離開了紮根了多年的日本土壤,增田宗昭的那句「會賺錢!」之於中國的加盟商們,還有同樣的魅惑力嗎?

相關焦點

  • 蔦屋書店的中國大陸雙城記
    近期,蔦屋書店在中國大陸的第二家店、上海首店的選址信息在媒體上被披露,書店位於上海延安西路1282號、由萬科開發的「上生·新所」項目內。由於該信息不是蔦屋官方披露的,因此進駐的店型是否為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還需要更多的消息進行確認。
  • 我在蔦屋書店的消費體驗
    書店有看頭,所以才會去到這些書店,這個說法在日本和中國都是成立的。東京新宿街頭的某個十字路口,分別是紀伊國屋新宿總店、BOOK OFF(日本很大的二手書店)和蔦屋的TSUTAYA BOOKAPARTMENT(書店公寓),你會去哪裡?對於目標是買書的人,會去前兩者,但隨便逛逛準備坐下休息的人,就到了蔦屋,哪怕只有一點點書。
  • 「全球最美書店」來了!蔦屋書店籤約落戶西湖區
    籤約的項目包括林德工程亞太區總部、「村村兔」電子商務平臺、蔦屋書店中國首店、紅洋科技微小型智慧機器人、浙江美濃新製造業創新中心等。代官山蔦屋書店(來自官網)蔦屋書店身上的標籤有很多:全球最美書店、森林中的圖書館、北野武最常光顧的書店等。
  • 上海蔦屋書店「牛」在哪裡
    「大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識結構,相同點是幾乎所有人都去過日本的蔦屋書店。」張熙景告訴記者。「生活提案其實是蔦屋的一種商業模式,因為單靠賣書顯然無法盈利。」曾鋒介紹,作為蔦屋書店最具代表性的商業模式之一,生活提案即通過圖書、商品的組合陳列及售賣來進行場景化展示,再由某一領域的專業人士擔綱生活提案顧問,幫助消費者選取最合適的產品帶回家。
  • 蔦屋書店的中國新戰略
    蔦屋投資(上海)有限公司項目拓展部負責人何軍表示,集團看好中國文化市場的巨大潛力,已經計劃在徐匯設立地區總部,投資總額約14億日元,2020年,將在杭州和上海開設蔦屋書店,中期計劃是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鋪。
  • 對大陸首家蔦屋書店的十個印象
    10月18日,蔦屋書店中國大陸的首店在杭州天目裡開幕,不同於過去幾年蔦屋在中國臺灣地區開設的TSUTAYA BOOKSTORE店型,此次亮相的是真正的蔦屋書店。但蔦屋並不只是依靠載體的力量,自身的品牌力確實很強,將載體方賦予的條件善加利用,真的是強強聯手的感覺。天目裡蔦屋雖然剛剛開業,已經可以算是成功了,這種成功依託於項目的品質和調性。蔦屋這種風格簡單的書店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讓人願意重複來的一處場所。
  • 日本蔦屋書店到中國,你真去看書,就輸了
    蔦屋對於國人,一直是神一樣的存在,被各種新零售大神膜拜。但是當我們走訪了2家國內的蔦屋書店後,有驚喜,但更多的是疑惑,甚至會擔心:失去了原來靈魂的蔦屋書店,會無差別地淪為一家普通網紅書店嗎?路過的一對母女悠悠地說:「這不是日本特地開過來的書店嗎,怎麼和國內網紅書店沒什麼兩樣哇。」
  • 對大陸首家蔦屋書店的十個印象-虎嗅網
    10月18日,蔦屋書店中國大陸的首店在杭州天目裡開幕,不同於過去幾年蔦屋在中國臺灣地區開設的TSUTAYA BOOKSTORE店型,此次亮相的是真正的蔦屋書店。但蔦屋並不只是依靠載體的力量,自身的品牌力確實很強,將載體方賦予的條件善加利用,真的是強強聯手的感覺。天目裡蔦屋雖然剛剛開業,已經可以算是成功了,這種成功依託於項目的品質和調性。蔦屋這種風格簡單的書店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讓人願意重複來的一處場所。
  • 日本最火書店蔦屋書店設計師領銜設計 重慶將打造城市書店文創新地標
    重慶日報全媒體訊 (記者 向菊梅)7月6日,重慶日報記者從五洲世紀文化投資集團(下稱五洲世紀)獲悉,重慶市「十三五」文化產業規劃項目五洲書店當天舉行「大師設計」籤約儀式,日本最火書店蔦屋設計團隊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俄羅斯冬奧會場館主創建築師Matthew Priestman
  • 聯商巡店:實拍蔦屋書店大陸首店亮相杭州天目裡
    出品/聯商網&搜鋪網 撰文/娜娜 圖片/聯商圖庫 10月18日,蔦屋書店中國大陸首店在杭州天目裡開業頂著全球最美書店的光環,杭州蔦屋書店開業首日迎來了大批擁躉的「朝聖」。 《聯商網》了解到,書店營業時間為10:00-22:00,但為防止人流過於集中,18、19兩日將採取分時段預約制。
  • 30圖實探大陸首家蔦屋書店,一個複合式漫生活空間
    關於日本蔦屋書店(需求面積:1500-3000平方米),TA有很多標籤:全球最美書店、亞洲最具影響力書店、森林圖書館、北野武最愛的書店……說TA是書店經營者摩拜的對象,讀書人閱讀的天堂,毫不為過。   10月18日,這家備受尊敬與矚目的書店落址杭州,成為大陸首家門店。
  • 日本蔦屋書店將入駐成都,中國版會員制App也已悄然上線
    成都軌道城市發展集團商業條線負責人劉仕川在消息中介紹,蔦屋書店中國事業部董事長野村拓於2019年12月5日帶隊參觀成都軌道集團,24天後雙方就籤署了合作意向。根據雙方日前籤署的正式協議,蔦屋書店將針對成都TOD綜合開發項目設計定製化方案,開設「蔦屋書店」品牌店和旗艦店。
  • 單向跟西西弗、蔦屋書店差在哪?
    第一點就是剛才說那個公式(營業額=客流量x購物比例x客單價),它的客單價可能比較低,一本書可能掙不了多少錢;第二點是它可供消費的產品選擇比較少,現在國內經營的比較好的書店其實都是在跟誠品書店學,而誠品是跟日本的蔦屋書店學。」 高文利稱。那國內的其他玩家如西西弗們也存在這類問題嗎?日本的蔦屋書店究竟好在哪?背後本質區別是什麼?
  • 日本著名的蔦屋書店落戶上海將跨界
    文創領域中,書店與咖啡店的合作已成常態,日本著名的蔦屋書店落戶上海不知將和哪個咖啡品牌合作?而蔦屋臺灣第五家店選擇的是臺灣本土第一咖啡品牌路易莎。在臺灣,路易莎異軍突起,短短十年就展店超過五百家,超越了星巴克在臺灣二十年時間的努力。
  • 單向空間與西西弗、蔦屋書店差在哪?
    那國內的其他玩家如西西弗們也存在這類問題嗎?日本的蔦屋書店究竟好在哪?背後本質區別是什麼?      03   蔦屋書店:圖書只是引流,賣的是生活方式   高文利表示,在蔦屋書店的模式裡,書只是一種象徵,實際上是希望通過書來引流
  • 蔦屋上海店要開了,但它本質上不是為了賣書
    你真的以為蔦屋書店是來中國賣書的嗎?2020 年,日本蔦屋書店正式進入中國。最初的兩家店鋪依次選在杭州、上海,中國消費者甘願源源不斷地湧入其中,因為它具備一間網紅店鋪該有的各種特質:塑造個人性格的標籤感、顏值,以及可在社交網絡交流與炫耀的話題。然而,蔦屋書店進入中國並不是為了賣書。
  • 日本蔦屋書店將在上海開業 在華門店欲達百家
    上海蔦屋書店選址擁有96年歷史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 張亨偉攝中國網12月23日訊 據日本共同社消息,有著「全球最火書店」之稱的日本蔦屋書店將於12月24日在上海正式開業。該書店將目標瞄準在高科技、設計、建築等領域工作的年輕人等。
  • 從LOFt、蔦屋書店和niko and 這一波殺來中國的日本店鋪憑什麼?
    niko and......上海全球旗艦店號稱全球最美20家書店之一日本蔦屋書店大陸首店,今年也將在杭州天目裡開業。其西南首店落戶成都的消息也在最近傳出來。2年前,日本東京,「零售氪星球」曾去轉過代官山的蔦屋書店,二子玉川的蔦屋家電,還在銀座大街上誤打誤撞逛了LOFt銀座旗艦店。當時這家LOFt還在3-6樓(去年4月26日,銀座LOFt旗艦店重裝營業,覆蓋1樓到6樓,成為街邊店)。
  • 蔦屋書店:日本最火書店,全國一半人是會員,年收入3607億日元!
    增田宗昭就想:「書店就只能賣書嗎?能不能像百貨商場一樣做加法呢?」於是,在1983年,他創業了,一家具有生活品味追求的蔦屋書店就此誕生。 蔦屋書店創始人增田宗昭增田宗昭的切入點是「書+音像」。蔦屋書店將這三者融合,並且提供品味的場所,逐漸塑造了一個具有文化品位的空間,告訴顧客:「嘿,那位對生活品質有追求的人,這裡能找到你合適的東西」!
  •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有哪些看點?來跟小編「雲」探店→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將於12月24日在上生·新所正式開業,小編提前「踩點」為大家劇透最新進展。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以下簡稱「蔦屋書店」)坐落於有近百年歷史的上生·新所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佔地約2000平方米,共有2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