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開拓國防教育新路徑
——對我國二次元軍事文化的觀察
近年來,隨著國產動漫的蓬勃發展,軍事題材類的動漫作品也日趨豐富,湧現出《閃閃的紅星》《那年那兔那些事兒》《聰明的順溜》等優秀作品。圖為部分國產軍事動漫作品。製圖:扈碩
寫在前面
「二次元」最初指動畫、遊戲作品等存在於二維空間的產物,後逐漸發展為包括動畫、漫畫、電子遊戲及其相關核心產品與衍生產品在內的「二次元文化」。
「二次元」作為一種新興文化現象,近年來在我國迅速興起。隨著《那年那兔那些事兒》等現象級軍事動漫產品的走紅,人們看到,「二次元」可以成為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表現形式,也為開展國防教育開闢了一條新路徑。同時,當下的「二次元」軍事文化作品還存在質量不夠齊整、運營監管相對缺乏等問題,需要找準主旋律內核,向更加良性的方向發展。
乘勢而上
軍事文化搭乘二次元快車
1964年,我國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大鬧天宮》上映,成為我國動漫作品的裡程碑之作。
50多年後的今天,國產原創的《大魚海棠》《大聖歸來》等動畫電影在我國的票房屢屢破億,二次元市場的受眾群體之廣、消費潛力之大可見一斑。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我國二次元用戶每年以平均1.3倍的速度增長,從2015年的1.6億到2019年的3.45億,預計2020年將達到4.13億。
二次元文化的魅力何在?拿最普通的表情包來說,每一部手機都是一個二次元傳播源。據騰訊官方數據統計,目前網絡實時通訊軟體中的「呲牙」表情使用次數高達303億次。小到一個微信表情,大到一部動畫電影,基於移動網際網路,二次元文化已演變為大眾流行文化。
在龐大的受眾群體面前,二次元文化內容日趨多元化,以軍事類動漫為代表的各類二次元作品湧現,以網際網路為重要載體,吸引不同口味、不同偏好的用戶點擊、觀看、消費,推動我國二次元文化快速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二次元文化具有強烈的年輕化社會屬性。數據顯示,90後和00後是當下我國二次元用戶的主力人群,佔比高達94.3%。
作為年輕一代,90後和00後大多擁有相對良好的教育經歷,國家認同感較強,對黨史國史軍史感興趣,同時不太接受傳統的宣傳和說教方式。因此,以軍事類動漫為代表的二次元軍事文化,以超現實的想像力和審美趣味,巧妙迴避了網生代對傳統說教的反感,贏得他們的喜愛和關注。
嶄露頭角
國防教育打開發展新窗口
早在抗戰時期,我軍就推出抗日系列漫畫,筆為槍炮、畫作彈藥,揭露日寇暴行,鼓舞抗敵鬥志。新中國成立後,一批促進部隊正規化建設、弘揚正能量的漫畫作品也相繼推出。到了網際網路時代,受制於傳統媒體相關欄目壓縮等多種原因,一些軍事類動漫作品的創作人員轉向其他類型的創作。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新媒體逐漸成為二次元軍事文化作品傳播的重要渠道,二次元軍事文化作品呈向上發展態勢。同時,二次元軍事文化的創作主題也從單一的軍史戰例拓展到軍旅故事、軍人情感等多方面。
事實上,不少國家都已開始重視通過二次元方式進行國防教育。如美軍每個兵種都有自身動漫形象,每逢重要法規制度出臺時會用形象直觀的動漫形式進行解讀等。當前,我國通過二次元作品開展國防教育尚處於初步發展階段。
2013年,我國首部軍旅題材動漫連續劇《聰明的順溜》發布。該劇因取材自真實特種部隊,反映陸軍偵察兵的勵志故事,在全網迅速走紅,播放量超50億,粉絲累計突破2000萬,不僅吸引了許多青少年觀看,不少家長也持讚賞態度。今年1月,該劇又改編為動畫電影《士兵順溜:兵王爭鋒》,並以「獻給每一個中國孩子」為主題開展全國青少年國防軍事巡講活動,再次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
「熱血時尚、軍事體驗、勵志成長……時代賦予軍事文化二次元作品國防教育和軍隊形象塑造的重要內涵。」《聰明的順溜》主創團隊感到,軍事文化二次元創作不同於其他二次元作品創作,其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強,蘊含的意義也更為深刻。
實踐證明,在全媒體時代,以二次元形式開展全民國防教育、徵兵宣傳等大有可為。在漫畫領域,揭露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罪行的《國家燃燒》、講述我國百年前民族英雄故事的《國魂》等軍事歷史動漫作品,深受廣大讀者喜愛;在社交平臺,眾多軍事類表情包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其中,名為「我是八路軍」的系列微信表情包下載使用量已超380萬次。
2015年8月1日,中國軍網製作了一期網評為「畫風任性」的5分鐘動漫短片介紹人民軍隊,迅速在全網走紅;同年,中國空軍首部微動漫《蒼穹之夢》發布,被稱作動畫版「空軍宣傳片」;2017年,環球網發起的慶祝建軍90周年——「我心目中的解放軍」動漫大賽,收到百餘幅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賽作品,作者從8歲小學生到在校大學生,再到一大批愛國軍迷,作品表達了濃濃的愛軍擁軍之情……
以二次元方式進行軍事文化作品創作,表現手法變「萌」了,更直觀、易讀、新鮮,逐漸成為普及軍事歷史知識、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
「硬核」力量
創作關鍵是找準主旋律內核
在看到二次元文化熱的同時,也要警惕其運用不當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全媒體時代,二次元文化傳播的內容、途徑及表現手法多元多樣,作品中可能夾雜或隱含的一些暴力、低俗等元素,容易導致其陷入良莠不齊的局面。
觀察現有的軍事類二次元作品不難發現,一些國外引進甚至包括部分國內作品中,不乏充斥泛娛樂化或帶有不良政治傾向的「偽軍事」「真陷阱」。有的將鐵血硬漢和軟萌少女聯繫在一起,把陽剛氣質陰柔化;有的過於誇張或搞笑,背離軍史事實和嚴肅屬性;還有的帶有政治意圖,試圖合理化「非正義戰爭」。
「尚處於發展階段的國產二次元文化,太多流於膚淺的無釐頭搞笑,或一味追求視覺刺激,堆砌俊男美女、宏大場景。」中國動漫集團發展研究部主任宋磊指出,二次元文化唯有回歸現實、腳踏實地,才能更加震撼人心、引發共鳴,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今年5月,全網首部特戰題材軍事漫畫《特戰先鋒》上線,這部以實戰化訓練為大背景,反映新時代特戰尖兵勵志故事的國產漫畫,吸引不少動漫愛好者為其「打call」。
據了解,為求展現新時代官兵真實風貌,主創團隊不僅深入軍營實地體驗生活,還專門邀請退役軍人和軍事大V擔任軍事指導,並在每集故事結束後,進行國防知識科普。
「年輕時尚的動漫作品深受青少年觀眾的喜愛和認可,但作為軍事漫畫要有底線思維,創作不能無邊無際。」《特戰先鋒》創作方認為,彰顯強軍新風貌,普及有趣、有料的「硬核」國防知識,為儲備優秀應徵青年貢獻力量,是軍事文化二次元作品創作的重要方向。
不難發現,近幾年我國二次元軍事文化作品數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但內容和形式上,依然與國防教育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一味強化升級打怪的閱讀爽感、價值意義淺表化,是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局限。」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副教授詹慶生在談到要提升網絡文學精神境界時表示。同樣,對二次元軍事文化而言,成熟的體系尚未形成,與高水準的作品相比,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項。
二次元軍事文化的發展是一道時代課題,要健康長遠發展,主旋律的內核不可或缺,必須牢牢守住意識形態底線,跟隨改革強軍步伐,針對青年群體,找準文化定位,塑造中國軍人好形象,傳播中國軍隊好聲音。(何楚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