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吃人的時候脈搏也不會超過85。
序幕
漢尼拔的經歷給他帶來了孤僻,同時他天性的使然,造就了他的不凡,他一塵不染,遺世獨立,也許他就是這樣一個完美的人,但同時,他也必然是個殘忍的人。
他是我心中最嚮往的智慧巔峰,我不知道我擁有如此智慧會有何作為,但我覺得,我可能也會去尋覓一個抱著羔羊的聖母,去守護。
當沉默變成一種聲音
羔羊的悲劇隱透著悲哀,它們都在麻木中沉默,而這沉默卻像一種聲音,撕破耳膜,痛徹心扉。
我一直在思考,那些羔羊到底是誰?漢尼拔為什麼深愛著這個,在夏夜去救贖那些低吟著的羔羊的女孩?
史戴琳說,她甚至想救出所有的羔羊,但大開的鐵籠對羔羊毫無誘惑,那種困惑和迷惘第一次朝她撲面而來,就算不久後這些羔羊就要死於屠刀之下,他們依舊
「 不知道逃跑,只是困惑地站在那,不願意走。」
這些羔羊……和世界上麻木著生活的人何其類似?
即使肉體被給予了天地也走不出自己心中那牢籠的半畝方塘,大部分的我們究竟該如何逃離人生的悲劇?
我們自己無暇思考,於是便困頓在此,直到永遠,我們更多只是在天門之外,永恆低沉溺在自己的痛苦裡,低吟的羔羊,到底卻是沉默的,被宰割的羔羊,痛苦而無法自拔的我們,這一切的悲劇卻也都被我們自己殘忍的沉默掩蓋了。
所有的人都在沉默中看著受罪的羔羊在代替自己死去,沉默讓泥濘中的人們錯以為,一切都再正常不過,可撕開這層表象,我們沒有發現我們也是替死的羔羊。
我們睜目卻不見天日,張口卻沉默不語,毫無意識到,自己眼前又何嘗不是烈焰燃燒的地獄刑場?
生之痛楚與生之沉重,會毫無偏頗地降落在每一個人的頭頂,我們自己困住了手腳,讓沉重降臨,難怪史黛琳抱著自己唯一能救出的羊羔,卻走投無路只能低喃:「它們太重了。」一個善良的人是無法承擔這份沉重和忍受這種沉默的。
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是沉默羔羊的一員。人帶著名為欲望的原罪降落世間,不知不覺間互相傾軋,形成一張無形而巨大的網。
每一個人既是惡行的施予者,也是惡行的受害者;
既貪圖地窺視著也驚恐的逃避著;
既是罪人,也是犧牲品,逃無可逃,避無可避。
就像可憐的壞孩子比爾,就像那個在機場打量史黛琳的男人,就像那些目露輕蔑的男警察,就像你和我。
上帝與聖母
「 他在吃人的時候脈搏也不會超過85。」
我覺得,這是對無情亦完美的漢尼拔最精彩的詮釋。他就像上帝在人間遊歷,史戴琳如聖母被上帝發現,又被上帝點化。
我眼裡,漢尼拔看得透所有人,唯獨史戴琳是一個例外,她天生的憂鬱和孤傲,不是因為漢尼拔猜測的「被繼父強姦或是被施加暴力」,卻是因為她為一群沉默的羔羊驚醒並試圖給予它們救贖的失利,是一種和漢尼拔本人相似卻又截然相反的人性。
它光輝的力量讓漢尼拔愛上這位他眼中的聖母,他畫中那個,抱著羔羊的聖母。
猶記電影中段,兩人有一個短暫的,也是唯一的一次身體接觸:他們的食指相互輕觸,這一幕,讓人忍不住憶起米開朗基羅那幅著名的壁畫——《創世紀》。
上帝的手指點化了亞當,從此人類得到了開化,那是世界的起點,是人類智慧的起點,漢尼拔高傲的身段選擇點化青睞了史戴琳。
但終究,只有史戴琳才能得到他的認同,史戴琳數倍於常人的敏感加上數倍於常人的慈悲,卻也註定她不會是一個快樂的人。
我願意高尚嗎?
我真的想快樂嗎?
我甘願沉默嗎?
我配得上漢尼拔指尖的輕觸嗎?
看這個瘦小柔弱卻企圖用雙肩背負世間所有苦難的女孩,我如此為她動容,也深知,自己沒有半點勇氣成為。
我思潮翻湧,暗自思忖,感覺電影中這兩人是如此的相似,又好像完全的相反——相似於心,相反於情。
所以也許,漢尼拔對史黛琳,是帶著一種深沉又不被凡俗所理解的愛的,既是惺惺相惜,也是對於異己美好靈魂的守護,甚至還有對她善良這種無價品質的尊重。
人間落幕
「 勇敢的克拉麗斯,如果有一天你的羔羊停止了尖叫,你會來告訴我嗎?」
簡單話語蘊含了我至今仍未參透的秘密,我猜想,如果有一天,羔羊停止了尖叫,那應當是人間的苦難,落下帷幕的時候吧?亦或是,上帝已死,萬物混沌的終結吧?
文章作者:木木
我不是作家,只是個喜歡在文字森林裡尋歡作樂的孩子
(文章由空鏡solo原創首發,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