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背景音樂是本文的作者通過某個音頻錄音軟體錄製的安雯版本的《月滿西樓》,這首歌的歌詞,就是本文要講的宋代詞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作者個人也喜歡這首詞的韻律和這首歌的旋律,同時也想把一篇文章做得更飽滿一點,即通過圖文和音頻的整體創作來表現,所以就自己進行了錄製。唱得不好,請看官不要見笑,只取一個氛圍和意境融入主題。一曲《月滿西樓》,與君共賞~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詞牌名
一剪梅的由來,最開始是北送的詞人周邦彥創作的一首《一剪梅·一剪梅花萬樣嬌》,全詞如下:
一剪梅·一剪梅花萬樣嬌
一剪梅花萬樣嬌。斜插疏枝,略點眉梢。輕盈微笑舞低回,何事尊前,拍手相招。
夜漸寒深酒漸消。袖裡時聞,玉釧輕敲。城頭誰恁促殘更,銀漏何如,且慢明朝。
唐詩宋詞元曲,要說我最喜歡的,還是宋代的詞,因為詞的體裁有很多種,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韻律和文字結構來恣意地表達。這首詞牌名「一剪梅」分為上下兩闋(que,四聲),闋字義是「停止」的意思,用在詞裡面,一般指「一段」的意思,這首詞牌名是分為兩段的,第一段稱為上闋,第二段稱為下闋,一剪梅的上下闋結構完全一樣。
「一剪梅」又稱「玉簟秋」,就是因為李清照的這首詞太出名了,寫得太好,以至於她以一剪梅形式承載的故事就成了一剪梅的代名詞。這個大概和什麼類似呢?舉個例子,比如某一首歌,原唱唱了很多年都沒唱紅,但是某天另一位誰就重新演繹了一下,然後這歌以及重新演繹的歌手就被大眾熟知了,大概是這種感覺。所以,「一剪梅」又稱「玉簟秋」。
李清照與玉簟秋
李清照這首玉簟秋是創作於她與結婚不久的丈夫離別後。「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寫出因為相思所帶來的無端無尾的悶與苦楚,「一」「兩」「相思」「閒」「愁」這些字輕巧單調,但是經她一組合,帶上自心情緒的排列,頓生經典。要不然怎麼說李清照是婉約詞人,她就優秀在這些地方,全不見字面的豪邁與盪氣迴腸,但覺內心攪動起起伏不斷的漣漪。「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樣的,「眉」「心」「下」「上」這些字單個真不覺得有什麼,但是李清照又是排列組合得清新秀麗,一下渲染出無法消遣的這一份愁。
荷葉凋零,蓆子也有了涼意,這是一個秋天。穿上合適的和服身份的衣服,獨自上了一葉輕舟。你會給我寄來書信嗎?雁回月滿,這麼美好,可是,你卻不在我的身邊。花依然飄落,水也依舊自顧自不斷地流啊流,而我們,自從別離,相思和愁悶便一刻也不得停息。怎麼辦呢?!沒辦法,這份愁緒是沒辦法消除的,即便眉頭舒展得以舒展片刻,可不經意間,便早已瀰漫上了心頭。唉……如何是好啊……
好了,關於李清照的《玉簟秋》,今天就分享到這裡~
如果想了解更多的詩文內涵和情感細膩解析,可以右上角關注一下喔,謝謝!
註:本文所展示圖片皆為精選網絡圖片,圖片作者可聯絡本文作者刪除,謝謝!